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部國學入門的工具書,其中每一門類,每一領域,都是當今各大學中文系或國文系所開設的課程; 每一導讀,包括該科的領域、主要的內涵、前人研究的成果、當今的現況、以及未來的開展、主要參考書等,是一部大 學中文系或國文系學生必讀的書籍;也是愛好中國學術、中國文學者,作為治學的鑰典。自修的津梁。全書共收有國學科目六十四種,類別為五大門類,每一門類,每一導讀,均請著名的學者執筆。其珍貴,在結合當前國內外漢學 或國學界的精英,集其數十年教學研究的心得,用最簡潔的文字,報導該科的內容; 其精華,在每一字每一行間,都是經驗和智慧的累積。因此該書,猶如一座漢學的寶庫,國學的萬里長城。
作者簡介
邱燮友(1931- )
福建龍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元智大學教授。著有《童山詩集》、《白居易》、《中國歷代故事詩》、《散文結構》、《品詩吟詩》等;另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新譯千家詩》多種。
周 何(1931-2003)
江蘇鎮江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及考試院考試委員等職。著有《春秋吉禮考辨》、《儒家的理想國》、《中文字根孳乳表稿》、《古禮今談》等。
田博元(1942- )
臺灣臺南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院長、元智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院長。著有《廬山慧遠學述》、《道安研究》等;並與周何合編《國學導讀叢編》,與邱燮友、張學波、李建崑合編《國學常識精要》。
目次
國學導讀 第四冊 目次
序 邱燮友
中國文學概論 黃麗貞
壹 文學的定義 一
貳 文學的起源 五
參 文學的目的 八
肆 中國文學的體類 九
主要參考書目 四六
中國文學史 邱燮友
一、前 言 四九
二、中國文學史名稱的由來 五○
三、民國以來幾部重要的文學史 五一
四、中國歷代文學之發展 五六
五、研究中國文學史的新途徑 七五
六、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主要參考書 八六
文心雕龍 王忠林
壹 文心雕龍的名義和性質 九一
貳 文心雕龍的作者 九二
參 文心雕龍的寫作背景 九三
肆 文心雕龍的內容 九五
伍 文心雕龍的評價 一五三
參考書目 一五四
詩 學 張夢機、顏崑陽
引 言 一六三
壹 詩的本質與功能 一六五
貳 詩的一般性表現原理 一七○
參 各體詩的起源、體製與體格 一八○
結 語 二一三
參考書目 二一四
詞 學 林玫儀
一、詞的起源 二一九
二、詞的發展 二二五
三、詞的特質 二二九
四、詞的體式 二三二
五、詞的譜調 二四一
六、詞的字聲 二四五
七、詞的叶韻 二四八
八、詞的書籍 二五二
曲 學 李殿魁
一、曲的起源 二六八
二、曲的特質 二七○
三、南曲和北曲 二七五
四、散曲和劇曲 二七八
五、曲律和曲譜 三○○
六、對 偶 三○四
七、主要參考書目 三一二
楚 辭 王熙元
一、楚辭的名義 三三○
二、楚辭產生的因緣 三三七
三、楚辭的內容與各篇作者 三五三
四、楚辭形式上的特徵 三七三
五、楚辭讀法與研究名著 三九三
樂府詩 邱燮友
一、樂府和樂府詩的涵義 四○一
二、樂府詩的起源與沿革 四○三
三、樂府詩的分類 四○六
四、樂府詩的發展 四一○
五、研究樂府詩可行的新途徑 四三九
六、研究樂府詩的主要參考書 四四三
昭明文選 李 鍌
一、前 言 四四七
二、文選纂集前有所承 四四八
三、文選作者探索 四五一
四、文選的編撰時期 四五四
五、文選的選文標準 四五五
六、文選的分體 四六○
七、選文的爭議 四六四
八、文選之編次 四六七
九、文選之注本 四七四
十、文選李注述例 四七九
十一、文選李注之價值 四八七
十二、餘 論 四九○
十三、研讀文選參考書目 四九六
歷代駢文 張仁青
壹 中國文字之特色 四九九
貳 駢文‧散文‧韻文 五○五
參 駢文之起源及其流變 五一三
肆 駢文之名稱 五三二
伍 駢文之體制 五三八
陸 駢文構成之要件 五四八
柒 駢文之外形剖析 五八七
捌 歷代駢文書目舉要 六○八
散 文 方介撰寫、羅聯添審閱
一、散文的意義與類別 六一七
二、散文的發展與演變 六二四
三、歷代散文選本評注簡介 六四二
四、近人古文鑒賞詞典簡介 六五一
五、近人古文學習指南要籍簡介 六五六
六、相關之古文參考書目(已列入前文者,不再贅述) 六五九
古典小說 葉慶炳
一、概 說 六六七
二、魏晉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說 六六九
三、唐代傳奇小說 六八一
四、宋元話本小說 六九○
五、明清章回小說 六九九
參考書目 七○七
敦煌學 羅宗濤、林聰明
一、前 言 七一一
二、敦煌的地理環境 七一二
三、敦煌的歷史背景 七一三
四、敦煌學的興起 七一八
五、敦煌學的內容 七二○
六、敦煌文書研讀要點 七三四
七、敦煌學重要參考書目舉隅 七六六
吐魯番學 林聰明
壹 前 言 七七五
貳 吐魯番的地理環境 七七六
參 吐魯番的歷史背景 七七八
肆 吐魯番學的興起 七八四
伍 吐魯番學的內容 七八七
陸 吐魯番文書研讀要點 八○二
柒 吐魯番學重要參考書目舉隅 八一八
序 邱燮友
中國文學概論 黃麗貞
壹 文學的定義 一
貳 文學的起源 五
參 文學的目的 八
肆 中國文學的體類 九
主要參考書目 四六
中國文學史 邱燮友
一、前 言 四九
二、中國文學史名稱的由來 五○
三、民國以來幾部重要的文學史 五一
四、中國歷代文學之發展 五六
五、研究中國文學史的新途徑 七五
六、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主要參考書 八六
文心雕龍 王忠林
壹 文心雕龍的名義和性質 九一
貳 文心雕龍的作者 九二
參 文心雕龍的寫作背景 九三
肆 文心雕龍的內容 九五
伍 文心雕龍的評價 一五三
參考書目 一五四
詩 學 張夢機、顏崑陽
引 言 一六三
壹 詩的本質與功能 一六五
貳 詩的一般性表現原理 一七○
參 各體詩的起源、體製與體格 一八○
結 語 二一三
參考書目 二一四
詞 學 林玫儀
一、詞的起源 二一九
二、詞的發展 二二五
三、詞的特質 二二九
四、詞的體式 二三二
五、詞的譜調 二四一
六、詞的字聲 二四五
七、詞的叶韻 二四八
八、詞的書籍 二五二
曲 學 李殿魁
一、曲的起源 二六八
二、曲的特質 二七○
三、南曲和北曲 二七五
四、散曲和劇曲 二七八
五、曲律和曲譜 三○○
六、對 偶 三○四
七、主要參考書目 三一二
楚 辭 王熙元
一、楚辭的名義 三三○
二、楚辭產生的因緣 三三七
三、楚辭的內容與各篇作者 三五三
四、楚辭形式上的特徵 三七三
五、楚辭讀法與研究名著 三九三
樂府詩 邱燮友
一、樂府和樂府詩的涵義 四○一
二、樂府詩的起源與沿革 四○三
三、樂府詩的分類 四○六
四、樂府詩的發展 四一○
五、研究樂府詩可行的新途徑 四三九
六、研究樂府詩的主要參考書 四四三
昭明文選 李 鍌
一、前 言 四四七
二、文選纂集前有所承 四四八
三、文選作者探索 四五一
四、文選的編撰時期 四五四
五、文選的選文標準 四五五
六、文選的分體 四六○
七、選文的爭議 四六四
八、文選之編次 四六七
九、文選之注本 四七四
十、文選李注述例 四七九
十一、文選李注之價值 四八七
十二、餘 論 四九○
十三、研讀文選參考書目 四九六
歷代駢文 張仁青
壹 中國文字之特色 四九九
貳 駢文‧散文‧韻文 五○五
參 駢文之起源及其流變 五一三
肆 駢文之名稱 五三二
伍 駢文之體制 五三八
陸 駢文構成之要件 五四八
柒 駢文之外形剖析 五八七
捌 歷代駢文書目舉要 六○八
散 文 方介撰寫、羅聯添審閱
一、散文的意義與類別 六一七
二、散文的發展與演變 六二四
三、歷代散文選本評注簡介 六四二
四、近人古文鑒賞詞典簡介 六五一
五、近人古文學習指南要籍簡介 六五六
六、相關之古文參考書目(已列入前文者,不再贅述) 六五九
古典小說 葉慶炳
一、概 說 六六七
二、魏晉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說 六六九
三、唐代傳奇小說 六八一
四、宋元話本小說 六九○
五、明清章回小說 六九九
參考書目 七○七
敦煌學 羅宗濤、林聰明
一、前 言 七一一
二、敦煌的地理環境 七一二
三、敦煌的歷史背景 七一三
四、敦煌學的興起 七一八
五、敦煌學的內容 七二○
六、敦煌文書研讀要點 七三四
七、敦煌學重要參考書目舉隅 七六六
吐魯番學 林聰明
壹 前 言 七七五
貳 吐魯番的地理環境 七七六
參 吐魯番的歷史背景 七七八
肆 吐魯番學的興起 七八四
伍 吐魯番學的內容 七八七
陸 吐魯番文書研讀要點 八○二
柒 吐魯番學重要參考書目舉隅 八一八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