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85折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新譯唐詩三百首(六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85297
促銷優惠
大專用書S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套書優惠】
85935
85128903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評論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唐詩如群星耀眼,繁英滿林,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想要摘星採英,一睹唐詩精華,最膾炙人口的選本,要算清人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了。因為書中所選作品多為名家的名篇,且包括各種詩體和各類題材,作到選出唐人最好的詩,又能達到雅俗共賞的地步。自問世以來,即廣為流傳,可謂家傳戶誦,至今仍是一般人誦讀唐詩的首選。本書依據章燮注本《唐詩三百首》篇次,並跟《全唐詩》和《四部叢刊》本逐詩校訂,能取各版本之優點。每首詩皆依作者、韻律、注釋、語譯、賞析逐項詮釋,是您涵詠唐詩的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邱燮友(注譯者)
福建龍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碩士。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元智大學教授。著有《童山詩集》、《白居易》、《中國歷代故事詩》、《散文結構》、《品詩吟詩》等;另注譯《新譯唐詩三百首》、《新譯千家詩》多種。

導讀(節錄)

四、《唐詩三百首》編選的緣起
在古今的唐詩選本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了。
蘅塘退士是別號,從名字來看,像個隱者,他真正的姓名是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乾隆九年中舉,擔任過景山、上元縣府的官學教習,乾隆十九年進士及第,做過直隸山東的知縣,清廉高潔,不失書生本色。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春,他與妻子徐蘭英互相商榷,編成《唐詩三百首》。儘管他的一生,官職不顯,但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卻頗負盛名,風行海內外。此外還著有《蘅塘漫稿》。
蘅塘退士處在清代詩學興盛的時代,當時王士禎倡「神韻說」,繼而袁枚倡「性靈說」,翁方綱、趙執信、沈德潛等倡「格律說」。他編選唐詩,便融會了三派不同的意見,而大抵以格律說為間架,兼論神韻和性靈。他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說:
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製。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均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他因不滿《千家詩》的「隨手掇拾,工拙莫辨」,又只收絕律兩種,唐宋人的詩混雜一起,因此引起他編選該書的動機。書成時,仿照《詩經》的篇數,並取當時的諺語所云,稱為《唐詩三百首》。

五、《唐詩三百首》內容介紹
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頗為廣遠的唐詩選集。它選詩的範圍相當廣闊,所選的詩也具代表性,這是它為歷來讀者所喜愛的緣故。
《唐詩三百首》,六卷,書成於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共選錄唐七十七位作家(包括無名氏兩人)的詩篇三百一十首。是書分體編排,今原刻本已不得見,所見的是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章燮的注疏本。大抵章注本仍保留原刻本的規模,只是增選了十一首,合計為三百二十一首。即五言古詩三十五首,五古樂府十一首,七言古詩二十八首,七古樂府十六首,五言律詩八十首,七言律詩五十三首,七律樂府一首,五言絕句二十九首,五絕樂府八首,七言絕句五十一首,七絕樂府九首。章氏所增列的,為張九齡〈感遇〉兩首,李白〈子夜四時歌〉三首、〈長干行〉一首(本書將增列的〈憶妾深閨裡〉一首刪除,因非李白所作)、〈行路難〉兩首,杜甫〈詠懷古跡〉三首。這些只是將原詩的篇數補足,並沒有增列作者和詩題。其中古詩和樂府詩約占三分之一,近體詩約占三分之二。
此書攝取了《千家詩》易於成誦的優點,入選作品多為名家的名篇,且多通俗易解。所選七十七家中,包括帝王、官員、僧人、歌女、文士等,範圍較廣。其中作品入選最多的要算杜甫,共三十九首,可知編者最愛杜詩,其次是李白共三十四首,王維共二十九首,其次是李商隱共二十四首,孟浩然、韋應物、杜牧等人也都在十首以上,章氏所增的不計在內。編者又能照應到一些中小作家的名作,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崔顥的〈黃鶴樓〉等。
從以上的統計,可知蘅塘退士選詩的標準,就詩體而言,兼及各體,包括古體、近體、樂府三類,然以近體為多。就詩家而言,以杜甫、李白、王維、李商隱四家詩為最多,其他唐詩四期的作家,也能分配均勻,不失大體。就內容而言,無論紀行、詠懷、送別、贈答、登高、懷古、邊塞、閨怨、詠物、宮體、豔情,都能選出各類的代表作。
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確能選出唐人最好的詩,又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地步,所以這是一部通俗而流傳極廣的詩集,難怪朱自清在〈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一文中,特別推崇它,而視為一般人陶冶性情所必讀的書籍。
今將《唐詩三百首》所編選的詩家和篇數與《全唐詩》所收錄的詩家和篇數,作對照表,附錄於文後,以供參考。

七、新編本書的特色
我對《唐詩三百首》所做的工作,仍以整理古籍的方式,希望透過新的處理後,能增加該書的可讀性。同時以今人研究文學的觀點,給予唐詩新的評價,名之為《新譯唐詩三百首》。
本書所採用的版本,依章注本《唐詩三百首》的篇次,再跟《全唐詩》和《四部叢刊》本,就所選的詩,逐次校訂。因坊間傳刻的本子,流傳既久,不免有舛誤的地方,今取各種版本的優點,以恢復原詩的面目。如遇詩中用字不同時,在注釋上用「一作某」以區別。同時每首詩加注音,新式標點,長詩分章節,使它適合現代人閱讀朗誦之用。由於國音中沒有入聲,而詩中的入聲字,一概作為仄聲,在詩律或吟讀上,自有其重要性,因此詩中遇有入聲字,在注音旁加一黑點,以便識別。
此外,在每一種詩體前,概要地介紹該體的淵源、韻律和作法,供初學者明瞭詩體的流變,相互間的差異。然後在每首詩中,再分「作者」、「韻律」、「注釋」、「語譯」、「賞析」等項,加以剖析,使讀者涵泳其間,不因時代的久遠,語言、文字的障礙,也能心領意會,感悟其中的情意,明辨各體詩的作法,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讀書,對重要的經典,都加以背誦,尤其是詩辭歌賦之類的作品,更容易琅琅上口,反覆吟誦。今人為提高國文程度,惟有從背誦經典入手,這是古今講究讀書效果的最佳捷徑。《唐詩三百首》不僅是古代人的讀物,也是現代人接受唐詩陶冶必讀的典籍,它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情采,讓世人如薪火般傳誦不絕。如今已有不少家長和中小學教師,指定此書為中小學生課外必讀的書籍。其實它不但是青少年的優良讀物,也是成年人終身諷誦的好書。
 

目次

新譯唐詩三百首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書 影
卷一 五言古詩 1
1~4 感 遇 張九齡 7
5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12
6 月下獨酌 李 白 15
7 春 思 李 白 16
8 望 嶽 杜 甫 17
9 贈衛八處士 杜 甫 19
10 佳 人 杜 甫 21
1112 夢李白 杜 甫 24
13 送 別 王 維 27
14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 維 29
15 青 谿 王 維 31
16 渭川田家 王 維 32
17 西施詠 王 維 34
18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36
19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37
20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39
21 同從弟南齋翫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40
22 尋西山隱者不遇 邱 為 42
23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 44
24 宿王昌齡隱居 常 建 45
25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岑 參 46
26 賊退示官吏 元 結 49
27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 52
28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韋應物 54
29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55
30 長安遇馮著 韋應物 56
31 夕次盱眙縣 韋應物 58
32 東 郊 韋應物 59
33 送楊氏女 韋應物 60
34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宗元 63
35 溪 居 柳宗元 65
五古樂府 67
3637 塞下曲 王昌齡 69
38 關山月 李 白 71
39~42 子夜四時歌 李 白 73
43 長干行 李 白 77
44 烈女操 孟 郊 79
45 遊子吟 孟 郊 81
卷二 七言古詩 83
46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85
47 古 意 李 頎 86
48 送陳章甫 李 頎 88
49 琴 歌 李 頎 91
50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李 頎 92
51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 頎 95
52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98
53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 白 99
54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 白 103
55 金陵酒肆留別 李 白 107
56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 白 108
57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 參 110
58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 參 113
5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115
60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 甫 117
61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杜 甫 121
62 寄韓諫議 杜 甫 126
63 古柏行 杜 甫 128
64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 甫 131
65 石魚湖上醉歌 元 結 135
66 山 石 韓 愈 137
67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韓 愈 140
68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韓 愈 144
69 石鼓歌 韓 愈 147
70 漁 翁 柳宗元 153
71 長恨歌 白居易 154
72 琵琶行 白居易 169
73 韓 碑 李商隱 178
七古樂府 187
74 燕歌行 高 適 187
75 古從軍行 李 頎 191
76 洛陽女兒行 王 維 192
77 老將行 王 維 195
78 桃源行 王 維 199
79 蜀道難 李 白 203
8081 長相思 李 白 208
82~84 行路難 李 白 211
85 將進酒 李 白 218
86 兵車行 杜 甫 221
87 麗人行 杜 甫 225
88 哀江頭 杜 甫 229
89 哀王孫 杜 甫 232
卷三 五言律詩 236
90 經鄒魯祭孔子而歎之 唐玄宗 242
91 望月懷遠 張九齡 243
9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245
93 在獄詠蟬 駱賓王 247
94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250
95 雜 詩 沈佺期 252
96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253
97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255
98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256
99 寄左省杜拾遺 岑 參 258
100 贈孟浩然 李 白 260
101 渡荊門送別 李 白 261
102 送友人 李 白 262
103 聽蜀僧濬彈琴 李 白 263
104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白 265
105 月 夜 杜 甫 266
106 春 望 杜 甫 267
107 春宿左省 杜 甫 269
108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
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
門,有悲往事 杜 甫 270
109 月夜憶舍弟 杜 甫 272
110 天末懷李白 杜 甫 273
111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 甫 274
112 別房太尉墓 杜 甫 276
113 旅夜書懷 杜 甫 277
114 登岳陽樓 杜 甫 278
115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 維 280
116 山居秋暝 王 維 281
117 歸嵩山作 王 維 282
118 終南山 王 維 283
119 酬張少府 王 維 284
120 過香積寺 王 維 285
121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維 286
122 漢江臨汎 王 維 288
123 終南別業 王 維 289
124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290
125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291
126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 293
127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294
128 過故人莊 孟浩然 295
129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孟浩然 296
130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297
131 留別王侍御維 孟浩然 298
132 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300
133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劉長卿 301
134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劉長卿 303
135 餞別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304
136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305
137 新年作 劉長卿 306
138 送僧歸日本 錢 起 307
139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 起 309
140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 310
141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 311
142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韓 翃 312
143 闕 題 劉眘虛 313
144 客舍與故人偶集 戴叔倫 315
145 李端公 盧 綸 316
146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 益 317
147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319
148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320
149 賊平後送人北歸 司空曙 321
150 蜀先主廟 劉禹錫 322
151 沒蕃故人 張 籍 324
152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326
153 旅 宿 杜 牧 328
154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許 渾 329
155 早 秋 許 渾 331
156 蟬 李商隱 332
157 風 雨 李商隱 333
158 落 花 李商隱 334
159 涼 思 李商隱 335
160 北青蘿 李商隱 337
161 送人東遊 溫庭筠 338
162 灞上秋居 馬 戴 339
163 楚江懷古 馬 戴 341
164 書邊事 張 喬 342
165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崔 塗 343
166 孤 雁 崔 塗 344
167 春宮怨 杜荀鶴 345
168 章臺夜思 韋 莊 347
169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 348
卷四 七言律詩 350
170 黃鶴樓 崔 顥 356
171 行經華陰 崔 顥 358
172 望薊門 祖 詠 359
173 送魏萬之京 李 頎 361
174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崔 曙 362
175 登金陵鳳凰臺 李 白 364
176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高 適 366
177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岑 參 367
178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 維 369
179 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作應制 王 維 371
180 積雨輞川莊作 王 維 372
181 酬郭給事 王 維 374
182 蜀 相 杜 甫 375
183 客 至 杜 甫 377
184 野 望 杜 甫 378
18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 甫 379
186 登 高 杜 甫 381
187 登 樓 杜 甫 382
188 宿 府 杜 甫 384
189 閣 夜 杜 甫 385
190~194 詠懷古跡 杜 甫 387
195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劉長卿 395
196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396
197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劉長卿 398
198 贈闕下裴舍人 錢 起 399
199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401
200 同題仙游觀 韓 翃 402
201 春 思 皇甫冉 403
202 晚次鄂州 盧 綸 405
203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406
204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408
205~207 遣悲懷 元 稹 409
208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
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
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415
209 錦 瑟 李商隱 416
210 無 題 李商隱 419
211 隋 宮 李商隱 420
212213 無 題 李商隱 422
214 籌筆驛 李商隱 425
215 無 題 李商隱 427
216 春 雨 李商隱 429
217218 無 題 李商隱 430
219 利州南渡 溫庭筠 434
220 蘇武廟 溫庭筠 435
221 宮 詞 薛 逢 437
222 貧 女 秦韜玉 438
七律樂府 440
223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佺期 440
卷五 五言絕句 442
224 鹿 柴 王 維 449
225 竹里館 王 維 450
226 送 別 王 維 451
227 相 思 王 維 452
228 雜 詩 王 維 452
229 送崔九 裴 迪 453
230 終南望餘雪 祖 詠 454
23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455
232 春 曉 孟浩然 456
233 夜 思 李 白 457
234 怨 情 李 白 458
235 八陣圖 杜 甫 459
236 登鸛雀樓 王之渙 460
237 送靈澈 劉長卿 461
238 彈 琴 劉長卿 462
239 送上人 劉長卿 463
240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464
241 聽 箏 李 端 465
242 新嫁娘 王 建 466
243 玉臺體 權德輿 467
244 江 雪 柳宗元 468
245 行 宮 元 稹 469
246 問劉十九 白居易 470
247 何滿子 張 祜 471
248 登樂遊原 李商隱 472
249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473
250 渡漢江 李 頻 474
251 春 怨 金昌緒 475
252 哥舒歌 西鄙人 476
五絕樂府 478
253254 長干行 崔 顥 478
255 玉階怨 李 白 479
256~259 塞下曲 盧 綸 480
260 江南曲 李 益 484
卷六 七言絕句 485
261 回鄉偶書 賀知章 489
262 桃花谿 張 旭 490
26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491
264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492
265 閨 怨 王昌齡 493
266 春宮曲 王昌齡 494
267 涼州詞 王 翰 495
268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497
269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498
270 逢入京使 岑 參 499
271 江南逢李龜年 杜 甫 500
272 滁州西澗 韋應物 502
273 楓橋夜泊 張 繼 503
274 寒 食 韓 翃 505
275 月 夜 劉方平 506
276 春 怨 劉方平 507
277 征人怨 柳中庸 508
278 宮 詞 顧 況 509
279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511
280 烏衣巷 劉禹錫 512
281 春 詞 劉禹錫 513
282 後宮詞 白居易 515
283 贈內人 張 祜 515
284285 集靈臺 張 祜 517
286 題金陵渡 張 祜 519
287 宮 詞 朱慶餘 520
288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餘 521
289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杜 牧 523
290 赤 壁 杜 牧 524
291 泊秦淮 杜 牧 525
292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 牧 526
293 遣 懷 杜 牧 527
294 秋 夕 杜 牧 528
295296 贈別 杜 牧 529
297 金谷園 杜 牧 531
298 夜雨寄北 李商隱 533
299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534
300 為 有 李商隱 535
301 隋 宮 李商隱 536
302 瑤 池 李商隱 537
303 嫦 娥 李商隱 538
304 賈 生 李商隱 539
305 瑤瑟怨 溫庭筠 540
306 馬嵬坡 鄭 畋 541
307 已 涼 韓 偓 543
308 金陵圖 韋 莊 544
309 隴西行 陳 陶 545
310 寄 人 張 泌 547
311 雜 詩 無名氏 548
七絕樂府 550
312 渭城曲 王 維 550
313 秋夜曲 王 維 553
314 長信怨 王昌齡 554
315 出 塞 王昌齡 555
316 出 塞 王之渙 557
317~319 清平調 李 白 558
320 金縷衣 杜秋娘 562
附 錄
詩韻簡易錄 564

評論 新增評論

藍色愛琴海 【2005/11/28 發表】
哇!這本書在我國小時就已經有了,國中的課外讀本也是這一本,想不到現在還有。本書內容我個人覺的滿詳細的,不只在詩句上有注音,而且平仄音還會摽出來,另外翻譯也很平順不像有的翻譯翻的一塌糊塗,是很適合小小朋友及大朋友閱讀的一本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297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