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佛學的範疇,極廣泛又艱深,而且由於殊多名相術語,每每令人興起無從措手的感覺。日本佛學界的專家學者為了向社會大眾推廣這門攸關人類生死的大學問,乃將佛學整體加以系統、條理、次序、類型的整理之後,分別把各自專 任的一科,作成一系列的報導,使得有志於探求佛學的有關人士,都能循序漸進地探索佛學的堂奧。書中除了指引進學的方向之外,並將國際間學者對於此一類科所發表的研究論文一一予以介紹,並以客觀的見地指出其優異與缺失 ,提供學人作為進修過程中善自因應的參考。書中概略分為原始佛教與中國佛教,各就其涵攝領域敘述各種類型的特徵與精奧,一一介述其學術價值與參考效率,透過此書的指引 ,進而據以尋求各類專書論著,用以輔佐求知與助益 研究進度,都將足以成就莫大的功效。
作者簡介
關世謙
安東省安東市人,華北學院畢業。曾任新竹市議會祕書、華梵佛學研究所教授。
序
譯 序
一般人對於佛學的認知,總不外乎兩種感受:一是大藏經浩如煙海,不知何由措手;二是三藏十二部名相法數文學艱深,究應如何啟蒙?其實這種觀感,豈止士林中人,即使對佛學已具認識而想進一步求知的學人,也有不得其門而入的感慨!時下一般大學文史各系,多有開設佛學課程的安排,同學對於選修課程,因為不諳佛學體系,所以經常都有無所適從的困惑,既不了解其先後進學次序;亦無由得知選修應循的層次,而且市井書肆又缺乏介紹佛學入門一類的書籍,因而令人面對著整架的大藏經典,徒然只有望洋興嘆的感喟而已!相信,這種困惑不止是在校同學所獨有,即使社會人士好樂於佛學哲理的中綮,乃至佛門中的求解一門,更是大眾一體心同此感。
我國歷來的高僧大德,畢生潛心致力於教理學術的闡述,代有名人。歷史上不乏學養精湛之士,於佛教各宗的學說,積有獨到的見地,著成震鑠千古的輝煌巨構,以流傳後世。現今大藏經所收錄的巨著鴻論,大多都是選錄於此。
日本文學界對於佛學的研究,近世紀以來建立有卓越的成績,當然得力於教育部門的獎勵與重視,以及學術界之能培育專業人才的功績很大,這也是成就其現代佛學發達之有今日的原因之一。
大谷大學的一群學者,鑒於社會各界研習佛學人士日見增多的需求,乃將整個佛學作了有體系、有層次、有類型的分門整理,然後按照習學順序,分門別類地作了循序漸進的介紹,分別告訴您進修佛學應走的路線,和沿路作為指標的各種文獻,以及應該閱讀哪些書籍足以輔佐進度,甚至路途上可能遭遇到的阻礙和因應困難、突破瓶頸的克服之道等,凡是進修路上所能面臨的一切,都以過來人的經驗,一一為您作了詳盡的報導與提供須知事項,可以稱得上是一本遊心於佛教學海的指南手冊,只要此書在手,就能摸索出浩瀚的佛學大洋的方向所在,進而引導您直趨光明智慧的覺岸,使您從研究佛學、體解教理、實踐佛道,以期能夠解脫人世身心的煩惱,從而領會到解脫自在的清邁,才是研習進修佛學的正途。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關世謙序於華梵研究所
序
十幾年前,大谷大學創刊『佛教學(seminar)』雜誌。當時,編撰者在敘述其動機時,即曾指出:「本雜誌不僅只以研究佛學學術的專家為對象,是為一般讀者,或對佛教抱持關切的人士,為其提供對佛學有正確理解的廣大知識群眾,乃至專攻佛學學術的學人,都將表示廣泛地歡迎。」(第一號編集後記)。基於此一構想,這份刊物為了誘發初學人士的研究興趣,乃商請長老教授橫超博士,先以「中國佛學研究指南」為題,從第一期連續刊載至第三期,贏得了學術界內外意想不到的佳評,這也應該是橫超先生長年以來教導學生,理應得到的結果,也為我們帶來莫大的勇氣。
接下去,第五、六期有舟橋教授,笫七期更有安井教授,第九期並有佐佐木教授等執筆的大作,先後均已披露了出來。此後,繼續不斷地,也有佐佐木現順、稻葉、雲井諸教授等的續稿,從而,使得這份刊物的稿源始終未虞匱乏。
歸納這些佳作,輯成秩冊專書的構想,在佛學研究室中經常都被提議討論。最後,終於機緣成熟,並且又增入了?東、白士兩位教授以及櫻部的專稿,一本專輯型態的書籍,隱隱約約地已經形成了輪廊,然後再就既已發表的作品,分別由各位執筆人修訂之後,重新推出與世人見面。
雖然是一本小的啟蒙書,但卻是引導年輕學子走向無垠廣大的佛學研究領域的正確指南,我們以此引為無限的歡欣。
在此,謹對擔當各項出版事務的佛學研究室的吉元助理,於其諸多辛勞,敬表深摯的嘉慰;另於惠予發刊的文榮堂主田中茂夫先生的致力,也一併表示謝意!
一九八○年秋
大谷大學佛教學會會長
櫻部建序於大谷大學彿學研究室
目次
譯 序
序
第一篇 印度佛學研究指南
第一章 原始佛教/舟橋一哉
一 原始佛教
二 有關巴利語文
三 原典的日譯
四 日本的原始佛教研究
第二章 原始佛教──外國文苑/佐佐木現順
一 處理外國文獻的方法
二 基本的工具書類
三 文法書
四 歷史
五 概論
六 經
七 律
八 論
九 藏外
十 研究原始佛教的展望
第三章 戒律學的佛教/佐佐木教悟
一 研究律藏的意義
二 上座部的資料
三 法藏部、化地部的資料
四 有部、大眾部等的資料
五 教團與人間
第四章 阿毘達磨佛教/舟橋一哉
一 所謂阿毘達?佛教
二 俱舍學
三 俱舍論的研究
四 俱舍教義入門
五 南傳阿毘達磨的研究
六 南北兩傳阿毘達磨的比較
第五章 大乘經典/樓部建
一 大乘經典的概觀
二 文獻學的研究
三 歷史的究研
四 思想的研究
五 大乘諸論師的──釋經論
第六章 中觀佛教/安井廣濟
一 所謂中觀
二 原典與研究文獻
三 研究方法
第七章 唯識佛教/安井廣濟
一 所謂唯識
二 原典與研究文獻
三 研究方法
第八章 印度佛教史/佐佐木教悟
一 印度的人文主義(Humanism)與佛教
二 印度史的入門書
三 印度佛教史的性質
四 佛陀的生平及其活動的背景
五 概論書
六 各種開展層面
七 適用於研究的各種文獻
第九章 西藏文獻/稻葉正就
一 研究佛教學與利用西藏文獻
二 有關西藏史文獻的研究
三 有關西藏佛教學術(喇嘛教學)文獻的研究
四 西藏語言學的研究
五 研究西藏文獻的意義
第二篇 中國佛學研究指南
第一章 中國佛教研究法的我見/橫超慧日
一 擬定論題及原典、參考書、索引等
二 對於研究課題的逼近與體會
第二章 讀解力的培養與必讀的經論/橫超慧日
一 必需的指南書籍
二 研究中國佛教的意義
三 一般的心理準備
四 熟悉漢文
五 必讀的基本經論
六 如何尋求經論注疏
七 具代表性必讀的經論疏
八 圖書目錄及解題
第三章 概說書、參考書、基本資料/橫超慧日
一 研究中國佛教的三部門
二 中國佛教史的概說書
三 遇邊的補助學參考書
四 大藏經
五 佛教史的基本文獻
六 培養基本知識的順序
第四章 學會誌刊與論文集/橫超慧日
一 日本佛教學會與日本印度佛教學會
二 研究宗教與研究佛教
三 中國佛教史學與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
四 佛教史學與東方宗教
五 研究東方學街的誌刊
六 佛教系大學的校刊雜誌
七 各種紀念論文集
第三篇 印度學研究指南
泛論印度學/雲井昭善
一 所謂印度學
二 學術的分野
三 古代
四 中世
印度哲學
六 現代
附詞/白土 ?東性純
敬致習學於日本佛教的學人
序
第一篇 印度佛學研究指南
第一章 原始佛教/舟橋一哉
一 原始佛教
二 有關巴利語文
三 原典的日譯
四 日本的原始佛教研究
第二章 原始佛教──外國文苑/佐佐木現順
一 處理外國文獻的方法
二 基本的工具書類
三 文法書
四 歷史
五 概論
六 經
七 律
八 論
九 藏外
十 研究原始佛教的展望
第三章 戒律學的佛教/佐佐木教悟
一 研究律藏的意義
二 上座部的資料
三 法藏部、化地部的資料
四 有部、大眾部等的資料
五 教團與人間
第四章 阿毘達磨佛教/舟橋一哉
一 所謂阿毘達?佛教
二 俱舍學
三 俱舍論的研究
四 俱舍教義入門
五 南傳阿毘達磨的研究
六 南北兩傳阿毘達磨的比較
第五章 大乘經典/樓部建
一 大乘經典的概觀
二 文獻學的研究
三 歷史的究研
四 思想的研究
五 大乘諸論師的──釋經論
第六章 中觀佛教/安井廣濟
一 所謂中觀
二 原典與研究文獻
三 研究方法
第七章 唯識佛教/安井廣濟
一 所謂唯識
二 原典與研究文獻
三 研究方法
第八章 印度佛教史/佐佐木教悟
一 印度的人文主義(Humanism)與佛教
二 印度史的入門書
三 印度佛教史的性質
四 佛陀的生平及其活動的背景
五 概論書
六 各種開展層面
七 適用於研究的各種文獻
第九章 西藏文獻/稻葉正就
一 研究佛教學與利用西藏文獻
二 有關西藏史文獻的研究
三 有關西藏佛教學術(喇嘛教學)文獻的研究
四 西藏語言學的研究
五 研究西藏文獻的意義
第二篇 中國佛學研究指南
第一章 中國佛教研究法的我見/橫超慧日
一 擬定論題及原典、參考書、索引等
二 對於研究課題的逼近與體會
第二章 讀解力的培養與必讀的經論/橫超慧日
一 必需的指南書籍
二 研究中國佛教的意義
三 一般的心理準備
四 熟悉漢文
五 必讀的基本經論
六 如何尋求經論注疏
七 具代表性必讀的經論疏
八 圖書目錄及解題
第三章 概說書、參考書、基本資料/橫超慧日
一 研究中國佛教的三部門
二 中國佛教史的概說書
三 遇邊的補助學參考書
四 大藏經
五 佛教史的基本文獻
六 培養基本知識的順序
第四章 學會誌刊與論文集/橫超慧日
一 日本佛教學會與日本印度佛教學會
二 研究宗教與研究佛教
三 中國佛教史學與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
四 佛教史學與東方宗教
五 研究東方學街的誌刊
六 佛教系大學的校刊雜誌
七 各種紀念論文集
第三篇 印度學研究指南
泛論印度學/雲井昭善
一 所謂印度學
二 學術的分野
三 古代
四 中世
印度哲學
六 現代
附詞/白土 ?東性純
敬致習學於日本佛教的學人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