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滿額折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困勉強狷八十年(精)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陶百川先生的自傳,它從他出生在紹興一個書香清寒之家直寫到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他詳述在那極長時期中的苦學、困知、勉行、強矯、狷介、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忍有所不忍,以及因而所傾灑的淚和汗,洋溢於字 裡行間,感人很深。但它同時也充滿著師友長官的關愛和因果報答的喜悅。又因陶先生是政論家和政治人物,他的思想、言論和事功以及經辦的一些大案包括俞鴻鈞案及其經驗和教訓,也足發人深省,啟人心扉,可供參考。

作者簡介

 陶百川

浙江紹興人,生於民前九年。上海南方大學文學士,上海法科大學法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進修政治及法律。曾任國民參政會第一屆至第四屆參政員,重慶中央日報總社社長,香港國民日報社社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行憲監察院第一屆監察委員,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著有:監察制度比較、政治安全瓣、政治緊箍咒、政治爝火光、台灣要更好、台灣怎樣能更好、台灣還能更好麼、人權呼應、叮嚀文存等書。

 三版序言

本書出版不到半年,便因暢銷而再版。現在三版就將付印,我趕緊校閱一遍,改正一些錯誤,修改一些文字。
 
我本來還加寫了兩章:一是「國會問題,苦心孤詣」,二是「統一問題,危行言遜」。那兩個問題,較諸其他國是,似更重要,也很迫切,所以多年來我念玆在茲,傷過腦筋,瀝過心血,尤其因為後者而受過圍剿和誣衊,創鉅痛深。我自當寫將出來,以供國人參考,並候指教。
 
但是稍加估計,發現字數過多,自必增加印製成本,且恐書局未便中途加價,所以改變計劃,僅將「國會問題」一章先行插入,將來可能另寫一本「回憶補述」,收印「統一問題」。
 
本書出版後三天,我就離臺去美,所以對臺灣關於本書的批評,僅能偶然得之於友好的通訊,所知不多。但我看到了民生報和亞洲人雜誌的評介,多蒙揄揚,又承新書月刊社邀請文化出版和學術界人士票選本書為去年「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尤感光寵。敬此一併道謝。
 
陶百川 七五、四、三
 
 
自 序
本書的寫作,是由我那讀歷史和教歷史的長男天翼所建議,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便從而加以催促,後來聯合報發行人王必成先生和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總經理劉國瑞先生以及自立晚報社長豐山先生和總編輯顏文閂先生,也表示關切,並允提供出版機會。所以「開宗明義第一章」,我應對他們首先表示感謝。
 
天翼的提議遠在十餘年前,他希望能趕在我七十歲把本書出版。但我總是躊躇,沒有動筆。在我七十歲前夕,仍是天翼和他弟妹的關愛以及劉董事長的協助,我出版了一套十六冊的「陶百川叮嚀文存」,以紀念我七十誕辰。在該書自序中我道出我所以躊躇的原因。我說:
 
叮嚀總不免使人煩厭。賢明如唐太宗,也曾想撲殺忠君愛國而直言極諫的魏徵,而且在徵死後,太宗終因小人的挑撥,以徵曾把諫諍的話告訴史官褚遂良為罪名,賴婚毀碑。(太宗曾允以衡山公主下嫁徵子叔玉,並親寫徵的墓碑)。(唐書魏徵傳)我現在把這些逆耳之言集印出來,豈非更惹人煩厭,自非明哲保身之道。所以原想把它在半年以前出版的,拖到最近,我還在躊躇。
 
其次,我在二十二歲就參加革命行列,面對大義大節,從不為名利打算。可是誠如楊朱所說:「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利不與爭期,而爭歸之」。(「列子」)有些人嘗以「好名」來貶抑我提案或發言或作文的莊嚴的純潔的動機,預料本書的出版,不免又會引起一些人的怒目和惡聲,我又何苦來呢!
 
可是經過幾番認真考慮之後,我仍決定把它出版了。因為上面第一點顧慮,我刪去了一部份文字,至於第二點顧慮,我既決定出版,祇得任之和忍之。但對好名之誣,我曾稍加辨析。我說:
 
但好名之誣,誤人誤事,其害極大,我不得不借用兩位古人的話,用以自勉和與人共勉。一是宋朝名臣范純仁所說的:「若避好名之嫌,即無為善之路矣」(宋史,范純仁傳)。另一位明儒呂新吾,說得更憤激也更透澈:「今之人只是教『好名』二字坐君子罪。不知名是自好不將去。分人以財者,實費財;教人以善者,實勞心;臣死忠,子死孝,婦死節者,實殺身;一介不取者,實無所得!試著渠將這好名兒好一好,肯不肯?即使真正好名,所為卻是道理。彼不好名者,舜乎?蹠乎?果舜耶,真加于好名一等矣。果蹠耶,是不好美名而好惡名也。愚悲世之人以好名沮君子,而君子亦畏好名之譏而自沮,吾道之大害也。故不得不辨。凡我君子,其尚獨,復自持,毋為嘵嘵者所撼哉!」(呻吟語)
 
右引叮嚀文存序言所描述的矛盾心情和躊躇態度,也是本書所以稽遲而終於出版的心路歷程。
 
但曲折尚不止此。以最近「明鏡」雜誌一則新聞為例,它以「傑出女性眼中最具魅力的政治人物」為題,訪問調查的結果,趙耀東先生得十六票,林洋港先生十五票,孫運璿先生十一票,而我僅得二票。如以三票為及格標準,我是名落孫山。這很公正,因我雖被認為政治人物,可是沒有赫赫之功,因而就乏善足陳。
 
但我兒子所以提議我寫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我教人如何謀求功名利祿,而在以我青少年時代的困心衡慮、苦學力行以及做監察委員時候的奮鬥和狷介,去勉勵青年敦品勵學,自強不息,並對時下的風氣發生一點激俗揚清的作用。如果讀者也以這種標準來看本書,則他們對本書將來縱使可能失望,但我便不應吝而不寫了。於是我把本書名為:「困勉強狷八十年」。
 
這「困勉強狷」四個字,都出自孔子。
 
關於「困」:孔子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關於「勉」:孔子說:「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關於「強」:孔子把強分為:北方之強、南方之強或君子之強。所謂君子之強,依照孔子,是:「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邦有道,不變塞也,強哉嬌!邦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關於「狷」: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我對孔子這些話一向有強烈的感受。因為綜我一生,在學業上,我沒有生而知之的天賦,青少年時期的求學歷程也很曲折而艱苦,所靠的就是那個「困」字,真如孔子所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在事業上,我也遭遇了許多打擊和挫折,沒有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的福分,幸靠自強不息和奮勉從事,方有一點成就。
 
在修養方面,我很重視孔子勉人的「狂狷」。但「狂者進取」,而我則謙退恬淡,不善進取,「狷」是「有所不為」,包括「狷介」和「狷潔」,乃是我的個性。所以我去「狂」存「狷」,而以「強」代「狂」。因為無論是「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南方之強或「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不變塞」和「至死不變」的君子之強,我雖未能,然很嚮往。
 
我不知本書能否如劉董事長和天翼之所期,對讀者有點貢獻;但我卻信本書容或有一些錯誤,有勞大雅君子惠予指正和諒解。天翼可能要寫一本「我的父親陶百公」,我希望它能補充本書的內容和校正本書釣缺失。
 
陶百川 七十三年七月

目次

三版序言
自 序
第一章 書香門第 坎坷身世
第一節 山川秀麗 民性峭慧
第二節 紹興師爺 優良傳統
第三節 哀哉我母 天胡不仁
第四節 兩次浩劫 妻子離散
第五節 兩則插曲 抗日抗敵
第六節 五子登科 教養之道
(附錄一)我與蔡元培先生
(附錄二)陸放翁的紹興人氣質
第二章 求學歷程 斬棘披荊
第一節 私塾時期 國學基礎
第二節 小學時期 博覽小說
第三節 中學時期 勤求新知
第四節 大學時期 文法兼修
第五節 留學時期 捨專取博
第六節 就業時期 學重六餘
第七節 不可思議 為者常成
(附錄)我與夏晉麟先生
第三章 理論環境 引導革命
第一節 有心無意 皆成因素
第二節 指導學運 幾乎送命
第三節 贈槍買槍 帶槍繳槍
(附錄)我與潘公展先生
第四章 我長軍法 人權秧苗
第一節 漸入蔗境 無心出岫
第二節 速辨速結 毋枉毋縱
第三節 政治教化 勝於監禁
(附錄)我與吳鐵城先生
第五章 共產修正 訪蘇探真
第一節 軍事共產 倒行逆施
第二節 實驗失敗 政策修正
第三節 是共產教 而非政黨
第四節 力量泉源 禍害溫床
第五節 工會功能 臘腸機器
第六節 農村情況 瑜瑕互見
第七節 控制手段 農機密探
第八節 一畝私地 紓解民困
第九節 號稱平等 階級懸殊
第六章 青年參政 民主生根
第一節 命運之謎 之邁之說
第二節 四屆重點 團結民主
第三節 結交賢豪 突出雲老
第四節 力排眾議 反對寡頭
第五節 抗敵公約 得意之作
第六節 勝利之門 民主民生
第七節 國會名義 三頭背景
第七章 中央周刊 注血長肌
第一節 不向左右 而「向前進」
第二節 內容第一 銷路為先
第三節 黨營事業 也能辦好
第四節 共產馬列 是二而一
第八章 中央日報 最長一年
第一節 記者生活 多采多姿
第二節 國民日報 海外前線
第三節 社長之任 特達之知
第四節 信念十足 勇氣百倍
第五節 不懂政治 何能辦報
第六節 新約消息 同仁遭殃
第七節 風波四起 禍延師友
第九章 應邀訪美 眼界大開
第一節 好事多磨 行不得也
第二節 行程緊湊 見聞廣博
第三節 紐約十日 生活充實
(附錄一)我與陳立夫先生
第十章 監察委員 難做難退
第一節 事豫則立 所以易進
第二節 三頭六臂 談何容易
第三節 鐵肩仁心 雷案為例
第四節 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
第五節 請辭監委 十年未成
第六節 辭職新例 由我肯定
第十一章 在黨在團 大起大落
第一節 六十黨齡 三個時期
第二節 知遇而興 隨風而逝
第三節 提出俞案 脫黨邊緣
第四節 黨紀國法 如何協調
第五節 老牛義犬 各有責分
第十二章 國策願問 言論報國
第一節 律師無緣 顧問無心
第二節 解除戒嚴 初試啼聲
第三節 沙熱之災 熄火之策
第十三章 辨冤白謗 第一天理
第一節 孫立人案 一段插曲
第二節 黃學文案 暗無天日
第三節 吳石清案 官場現形
第十四章 加罪無辭 暗箭圍攻
第一節 蝦兵蟹將 粉墨登場
第二節 不控不衛 能忍便忍
第三節 國窮匕現 公道乃彰
(附錄一)為我與費正清致W主任書
(附錄二)為提和解最低條件致C先生書
(附錄三)行政院對蘇秋鎮委員質詢的答覆
第十五章 軍事審判 我所監察
第一節 無權審判 何得偵查
第二節 首次擴張 異議無效
第三節 搶犯可惡 不屬軍法
第四節 嚴重錯誤 簡速改正
第五節 流氓管制 軍事何干
第六節 禁書殺雞 焉用牛刀
第七節 不准放刀 惜難成佛
(附錄)我與陸京士先生
第十六章 言論自由 我的奮鬥
第一節 禁限事項 隨風而逝
第二節 法網增補 解釋無濟
第三節 刊物可禁 惡例不容
第四節 反對報禁 先見之明
第五節 言論免責 撥雲窺天
第六節 行政釋示 掀起波浪
第七節 利匪媚匪 難謂為匪
第八節 寧鳴而死 寧鳴而生
第十七章 國會問題 苦心孤詣
第一節 誰是國會 何謂總額
第二節 補選增選 呼籲最先
第三節 選舉敗筆 停辦二年
第四節 應勢順理 兩院改選
第五節 維護法統 考慮遴選
第六節 保障名額 保全法統
第十八章 著作出版 備嘗甘苦
第一節 黨義教本 一鳴驚人
第二節 勞動寫作 居中偏左
第三節 毀書銷版 行心所安
第四節 闡揚主義 名動公卿
第五節 政治佳話 日出一書
第六節 叮嚀文存 啟蒙驚夢
第七節 一本萬利 今古奇觀
第八節 冷戰形勢 東亞豪睹
第九節 比較監察 廿年有成
第十節 台灣三好 應求最好
第十一節 政治三喻 尚難共喻
第十二節 人權呼應 滯而有進
第十三節 創意造勢 突破逆境
(附錄)本書著者著作年表
第十九章 怖道市義 所為何來
第一節 非愛黨外 乃愛民主
第二節 高雄事件 妥籌善後
第三節 外人之言 歷史之鑑
第四節 民主前途 政黨政治
第五節 期以兩年 提升民主
第六節 替天佈道 為黨市義
(附錄)為自由人權護法的陶百川 仙人掌雜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