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臺灣
禁獵童話(I):魔法吹笛手(電子書)
柴可夫斯基作品選(雙鋼琴)(簡體書)
偷偷愛著你:汪培珽手記五
佛教中陰身思想之源流與發展
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電子書)
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第1卷 綜合報告
鴿子偵探1:蝙蝠陷阱(簡體書)
啾啾2021寫真書
垃圾桶偵探鴿五郎02:把危險當飯吃!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展示臺灣
滿額折

展示臺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二十一世紀最初十年間,日本、中國和臺灣相繼宣稱要舉辦萬國博覽會。

「博覽會」之名的活動在今日社會中早已俯拾皆是,然而回顧過往,此類展示活動卻也只有短短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一八五一年英國首度舉行「萬國博覽會」之後,歐美列強即競相仿效。在進步主義的大旗下,「追求和平與人類褔祉」乃列強舉辦萬國博覽會的初衷,然而卻無法掩飾其間所流露的帝國誇富與殖民主義。

流風所及,亞洲的日本也不甘人後,不僅在其國內舉行一系列的勸業博覽會,更在其所領有的殖民地(尤其是臺灣)大力推行此一展示體系。五十一年間,臺灣參與島內外所舉辦的博覽展示活動超過三百餘次,米、茶、糖、樟腦等農產品因此成為國際上認知臺灣的「特產品」。展示活動不僅止局限於各種臨時搭建的會場,更擴延到整個臺灣,伴隨旅遊活動逐漸普及,整個臺灣的地景與社會都被納入到展示體系之中。

然而,為何殖民政府要不遺餘力舉辦各種展示活動?它與殖民統治的目標有何關聯?在各種展示活動中,殖民者建構了何種「臺灣」的形象?在日本及歐西舞台上的博覽會「臺灣館」,與放置在臺灣島內的展示會場,究竟表述了何種殖民者的秩序觀、知識觀與異/己觀?上述形象的建構,建立在何種殖民知識的權力操作基礎之上?日本及臺灣的觀眾又以何種方式理解博覽會會場中所蘊涵的秩序、知識與文化觀?被殖民者遭遇這個由他者所建立的自我形象時,有何種反應?這種理解與反應對於實體的臺灣空間、社會與文化又構成了何種影響?這一連串的疑問,都是本書所欲解答的課題。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