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黃永達是一位投身科技領域數十年的教授,在後山鳳林長大的鄉下掌牛小孩,飛越大山,來到台灣首善之都─台北求學,飛越大海,到了世界最繁華的紐約攻讀電機博士。在從事電子高科技多年後,因為一個純客語夏令營的邂逅,使他驚覺,自己離「客家」太遠了,開始努力尋找自己的根源,看到了自己的客家脈絡,更進一步關照整個社會的客家。於是,他開始結合一群客家志友開辦了第一個純客語電台。……
《戀戀客家‧連連客庄》這本書不管是文字或是相片,都是經過作者細心回顧與思考,從千百卷堆疊的文稿堆及相片堆裡精心挑選,將一串串的經驗和故事書寫出來。經過長達十個月的撰寫、校對與編排,終於完整的呈現出來,跟讀者一起分享。讀者可以在過程中,隨著作者的心情和筆觸起伏,用一種平實純真的心情,看到了四十年前的客庄景象,恍如穿梭時空,聽到一大群客庄孩童們在田園中用客家母語大聲的嬉鬧,嗅到了東台灣陣陣飄來的稻草香、泥土味……。也親身體驗到作者跨越電子科技和人文世界的情境,真的是「電波與八音曲齊飛,網路共大瓦屋一色」呀!
作者簡介
黃永達 1945年生 花蓮鳳林客家人 楊梅壢黃屋家族
花蓮縣鳳林國小、初中、花蓮高中、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擔任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通識課「客家語言與文化」教授九年迄今。 主持電台客語節目十五年,曾任寶島客家公益電台創台台長兩年,擔任各文化營、師資培訓班、鄉土文化講座、及大學通識科有關客家史地與文化課程教授十數年,代表作有「台灣客家讀本」、「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戀戀客家‧連連客庄」,並曾發表有關媒體科技、在地人文、通識教育、客家社區與宗族、客庄人文的互動與變遷、客家祠塔建築碑文之文藝美學等課題的學術論文十餘篇,經常應邀至各大學及社團演講,並在各報章雜誌發表有關科技、社會、人文的時事評論。曾獲北美客家台灣語言文化基金會等共同頒授的2004年「客家台灣文化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頒授的2007年「客家傑出貢獻獎」。
序
出生客家,成長客庄,獻身理工,一往直前的追求電子高科技,再又回到客家,生活客庄,這60年,迴盪起伏的幅度與震動的頻率真大,精神與思考衝突的強度真強。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在電子科技與人文的平行線上和經常出現的交叉點上翻滾,這個經驗是奇特的,濃烈的,反芻起來,有時候清淡可口得像青菜豆腐,有時候又酸澀得像虎頭柑,有時候又香醇得像葡萄美酒。
從1945到2005的60年,將近三個世代的時間,台灣從農庄社會快速過渡到工商社會,也從威權體制快速進步到民主社會,這當中,社會全力追求生活物質的滿足,卻製造了更大的慾望,產生更大更難填平的慾壑。追逐美好的夢,反而將原本豐湧的客庄人文與飽滿的精神生活,一絲絲的丟棄,終至生活愈來愈貧乏、生命愈來愈空洞。
客家人文與客庄社會也有劇烈的變化,台灣的「客家‧客庄」,就這樣一直在我的「心肝肚」裡翻騰、攪動,看來真的要全部都寫下來了,否則不知還要翻攪到幾時?
廚川白村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但是沒有「美麗與哀愁」,哪有苦悶,就不會有文藝,雖然這本「戀戀客家‧連連客庄」只能算是一本紀實與懷想,談不上甚麼文藝,但客庄的「美麗與哀愁」,卻在1991年初夏,從紐約到台北的航班上俯瞰到大片桃園台地的廣大客庄時,油然而生,開始時時刻刻縈迴在腦海裡,15年來,一刻都不得閒。
生命中最密切的兩大庄,一東一西北,一東在花東縱谷的北段,包含鳳林鎮及散落客庄;一西北是以楊梅壢、伯公崗到湖口等祖居地為中心的大片客庄,中間隔了幾十重的高山大海。光要說楊梅壢開基地、湖口員山仔、鳳林街庄、蘇花路、北迴線,年節回祖居地「敬阿公婆」、探親訪友,光是這些就叫我寫不完,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客家內容和客庄情義。重要的是,在花蓮客庄,在桃竹苗客庄,在兩者之間的海陸空連結,客庄人文在這「一甲子」的歲月,正好處在一個劇變的時空裡,感受不可謂不廣,感動不可謂不深。
要說「戀戀客家‧連連客庄」,單是這些地方的人事物就說不完了,更不用說,居住生活工作近30年的台北公館的蟾蜍山麓和都會區以及跨過林口台地、三鶯丘陵,時時要造訪桃竹苗各地更大片的客庄了。
前年(2004年)參與一本圖文專輯的編輯工作,那是友人羅能平所作的「事業與志業」,書中敘述了他從關西上橫坑,遷楊梅水尾,再到台北白手奮鬥「事業」,以及從事客家與民主運動的「志業」,對台灣政經社會及客家的關懷經常劍及履及。他常與友人一起勉勵「大家一起來寫史,就從個人的經歷寫起」,以圖文紀錄來呈現每個人屬於自己的獨特經驗與觀點,從每個庶民的角度來紀錄近50、60年台灣社會、客庄人文變遷與發展。這樣做,大家就是近代民主運動與客家文化重建工作的實踐者、見證者與紀錄者。
我們常會抱著一種幽幽的遺憾,那就是,為甚麼我們的父祖輩、歷代祖先及眾先民們很少留下他們當時的生活情感、人文悲歡與思考事物的一鴻半爪,弄得現在大家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知道一點梗概,卻總抓不到真實的面貌。當然這不能怪他們,一方面是生活的壓力與困窘、社會的不安、紀錄工具又不發達,另一方面,過去為官者及庶民也不重視歷史紀錄,即使有,也經常只是為帝王、官吏等統治者服務而已,一千年來如此,四百年來也是如此。
現今民主台灣的社會,大家衣食無慮,拜科技之賜,我們又有清楚、有效率,可保存久遠的現代紀錄及傳播工具(圖文、影音、多媒體及印刷、出版、廣電等),為我們這一代人,也為後世子孫,我們自然更應該從各種角度,使用這些便捷的工具,將各個常民的生活體驗與生命情感紀錄下來,並且傳播出去,特別是豐實的客家人文與客庄社會。
官方的紀錄不會記載客庄社會的生活內容,更不會描寫客庄人文與生命情感,與其做這樣不可能實現的期待,不如我們自己寫,就從自己經驗到的、思考到的身邊事物寫起。不要讓我們的周遭以及我們的後代,再有抱憾,說我們為甚麼這麼懶,有這麼便捷的圖文紀錄工具,還沒有留下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經驗和生命情感,尤其是「客家的」?
雖然我們在坊間可以看到很多客庄建庄史、客庄地圖、客庄人社會、客家音樂與歌謠、客庄建築和生活環境等的書籍,但是從客庄人的庶民生活情感及真實的生命體驗,尤其是就從各個人的客庄經驗與主觀觀察,那麼情感的、那樣毫無保留的,包括了圖像、照片、文字、數據,將之書寫成冊,還非常的少。大家如果都能從個人出發,儘量呈現出來,聚少成多,聚涓成流,就能充實這一大塊空白了。因此,我著手書寫了「戀戀客家,連連客庄」。
這本書絕非是個人的甚麼60年回顧,雖然今年正好足60歲,更非甚麼個人傳記,雖然其中寫了不少自己的事情。但是,也是由於有這些個人實際體驗的人事物,可以個人的角度,至少部分具體反映過去60年來台灣客庄人的面貌、客庄人的生命情感與客家人文社會的變動。
我要寫下來,這60年來身受的客庄「人與情」,裡面包含了太多的驚奇和感動,父母遠從湖口遷居鳳林、三房作乾叔公太與我家的互動、從豐原一地來鳳林行醫的莊汝貴公醫、庄廟壽天宮門楣上的「清風、明月」,同樣從楊梅湖口遷鳳林的大房、三房、四房幾家宗親老少,和沒有親戚關係的鄰里庄民,大家在偏僻的後山,艱困的環境,相互關懷、扶持,這是其一;從湖口嫁到老台北林家,那位愛講四縣的四姑、埔頂庄紅瓦紅牆的舊堂屋與新祖堂,年年七月做中元、暮秋做平安戲,客庄人緊密的互動,這是其二;一起打拼建立全台也是全世界客語第一台的「寶島客家廣播電台」的眾多夥伴,科技校園內安排了南北管劇場、客家八音團及客家創作樂團的演出,這是其三;還有一連串來往於東部與北桃竹客庄的場景等,光是這些,就已經不是我這隻禿筆可以寫得了多少,更何況還有更多更多。
這個濃濃人文的「客家」,讓我有太多的感動,太多的心疼,雖然有人說我是否是過多的傷感主義(sentimentalism)了,對於「客庄人、事、物」怎會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但我應該說,也許是跟個人與生俱來的浪漫主義(romanticism)與美感觸覺有密切關係吧,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將想到的都寫下來就是了,寫多少算多少。
本書的撰寫,先父母黃友燈及張東妹在天之靈,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持力量,他們倆從楊梅湖口一地,遠到後山鳳林辛勤建立家園,同到後山一起拓墾建鳳林庄的客庄人,更是我寫「戀戀客家‧連連客庄」一書,最重要的基礎與情感泉源,而一直珍藏的一只舊紅木箱和一隻蒔田筒,總是時時湧現客庄所處的時代環境與生活場景。從我的家庭,我所屬的楊梅壢江夏豪暢黃氏大家族,到廣大的北桃竹及花蓮客庄人,這些所呈現的客庄「人」與「情」,就是本書最重要的元素,對於他們,我只能說:「承蒙,承蒙大自家」。
本書在編寫之際,承全威創意媒體公司的鄭善恩小姐及范佳媛小姐的圖文整理與編輯、張聖毅先生的美工編輯、黃義先生在編輯管控及印刷出版行政的智慧與努力,使得編撰的工作非常順暢而完美,作者要在此致最大的謝忱。當然,即使在這樣的嚴謹的圖文編輯工作裡,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最望讀者方家能夠不吝指正,你的指正就是我的最大鼓勵,期盼在再版時能盡善盡美,則實銘感五內。
黃永達 2006年仲夏
於台北筧尾蟾蜍山下寓居
目次
阿達哥─當靚个人 李喬 6
客庄的深戀 李永得 7
人文客家‧客家人文 羅能平 8
編輯團隊感言 黃義 9
第一篇 中央山之麓 太平洋之濱 13
相逢馬里勿 14
戰亂與出生/附錄1 來去後山/第一次遭遇國語的時候/玩水的童年/幾個童黨/
小孩與農事/開始接觸山前的事/轉山前要在冬下時/附錄2 山 溪流 馬里勿/
作乾叔公太 叔婆太 32
還有三對叔公太 叔婆太/鳳林的叔公叔婆/我們在茅草屋裡祭祖/屋面前的大圳溝/
客家孩童當然講客話/
大廟和鳳林戲台 44
嫁妝是電唱機和山歌八音唱片/看大戲/附錄3 大廟 戲台 街庄/戲裡戲外/一家有慶 庄民兆之/長者過世/
鳳林庄的蒔田四大金剛 55
蒔田名師傅/阿美婦女蒔田割禾隊/莊公醫診所/掌牛的日子/天寬地闊 工作玩樂/打赤腳 吃甘蔗/地豆和野螺/
學校與客庄 69
大榕樹 孔子廟 運動場/採芒花做掃帚/為學校採竹/鳳林中學/青春結伴好從軍/
第二篇 來去北桃竹與花蓮之間 83
環繞玉山山腳的子民 84
颱風 飛機 台北/西門町 公館 公圳/附錄1 好K書的花蓮客/東部 南部 客庄處處/
附錄2 總會看到一隻白鶴仔/翻山越嶺的蘇花路和北迴線/後山夢與前山夢的交織/
回到楊梅壢 伯公崗 湖口的日子 99
邂逅平鎮宋屋庄的白鶴林/
三姑六婆 四叔五舅 106
附錄3 愛講四縣的阿姑/
難忘花蓮輪 119
空軍雷達電子官/乘坐海軍艦艇上前線/
第三篇 紐約 紐約 台北 台北 127
長島雪夜的八音和山歌 128
長島雪夜的八音和山歌/百老匯劇場/
一片萬家燈火的桃園台地 137
多面向的做客家/附錄1 北高航線上/
電子高科技與傳統人文的激盪 145
研究室 院系辦公室講客家話/台科大客家人文社/
在約旦王國唱山歌 155
第四篇 民主 客家 媒體 161
參加客家文化夏令營之後 162
用客家話做全台巡迴演講 167
在大型演講會上講客話/全講客家話的台灣客協/儘管講客家話 很多人聽得懂/
寶島電台撐篙仔發客語電波 173
一腳踏入客語電台/熱線來電開啟新廣播型態/設立全世界第一個全客語廣播電台/
颱風夜做節目/地下電台的台長 但不是地下台長/人民的權利不是天上掉下來/
德不孤 有朋千里來相挺/設台說明會 客庄走透透/第一個合法的客家電台/
就這樣主持客語節目到現在 189
台北與花蓮做客語節目/講政論的客語節目/一個好機緣 做客家山歌節目/
曲藝和採茶戲的廣播/哈客廣播網收聽率/入圍廣播金鐘獎音樂節目主持人/
附錄1 無想到會做客語廣播節目主持人/
客運 客運 201
媒體改造運動/客家委員會 客家學院 全國聯播 客家電視/附錄2 跳躍的客家搖滾音符揚起/
第五篇 戀戀客家 連連客庄 213
開台祖是進士醫師 214
楊梅壢開基/來花祖也有萬般勇氣/新湖口 員山仔/ 一百零三歲的叔公太/
靚靚的大瓦屋 細瓦屋 靚靚的田莊家園 226
祖堂重建/舊瓦屋 新瓦屋都是單家園屋/懷念的田園客庄/懷念的街市客庄/
戀戀客家 244
客家論壇劇 客家舞台劇/公視客家大戲寒夜續曲/花蓮客庄八音巡迴慶上元/
林安泰古厝打花鼓 唱大曲/寫台灣客家讀本與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
連連客庄 257
採芒採竹的同伴童黨/66號快速路讓山線客庄和海線客庄變隔壁庄/
鳳林壽天宮 台北保安宮和苗栗安瀾宮的建醮廟會/新屋 寶山做中元 新莊 赤柯山做平安戲/
連連戀戀的祖宗語/戀戀連連的北桃竹花/
後記 283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