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代 序
范家偉同學曾經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我當時也在中大執教,因此與他有數年討論問題的因緣。眼看著他從選擇中國醫藥歷史到一篇一篇論文的出版,在這個學術園地內,他耕耘了十多年,已頗有建樹。現在看見他集結文章成書,甚為欣喜。
中國醫藥史範圍廣闊,可作的題材也甚多,大致分別,可以有理論與方技兩個方向作為最大的課題。方技之中,有人以本草為下手之處,有人以各種方技類別為討論的題目。范家偉是在方技這條路上發展了他的學術取向,不過,他的著眼點是嶄新的,因為他一開始就注意到環境與生態對疾病的關係,從這個課題下手,范家偉可說是開了一般醫藥史的樊囿,而於世界彼處討論醫學的方向有所接軌。
這一本新書是他以唐朝醫藥為主題,可是顯然討論到醫界本身的傳承廣泛於民間的互動,也討論到地方化,尤其南方的環境與南方的醫藥特有的一些問題。另一方向,他也從宗教信仰與當時醫藥之間的關係有所論列。
中國醫學向來有師徒相承作為獨得之祕,不輕易傳授他人的傳統。所謂祕方、偏方都是不公諸於他人的,這一現象其實也不僅限於醫藥之學,在中國的傳統社會有許多技術因為家世祕傳而終於不得繼長增高的機會。當然醫藥以救人為本,如果醫者以獨得之祕不傳於他人,當然違背了救人救世的原則。范家偉從這一個角度討論,自然有所感慨,他特別指出南方醫學世家的傳統。正於南北朝時,學術包括儒家在內,禮學、經學、律學都是家世傳承的。好處是留下了一些學術的種子,亂世之中,一縷香煙能夠不絕,壞處當然就是開啟了敝帚自珍的壞習慣。
唐代官學因不限於儒家的學問而已,醫學、數學都有官府干涉的痕跡。從好的方面想,唐朝官方主持的醫療工作幾乎是全國性的公共衛生性質,到了宋代更有相當規模的公眾治療單位出現。可惜這些官辦的醫療組織終於逐漸淪為具文,除了太醫院是皇室與貴族專用的醫院外,一般老百姓在明清以後在實質上已不再享有國家設立的醫療。
南北朝時代的南方是中國文化之所寄託,在北方各種族群進進出出,擾攘不定,南方雖也有朝代的更替,卻還是保存文化的基地,再加上南方氣候與北方不一樣,生態環境也不一樣,一些在南方發生的疾病也只有南方才找得到治療的方法,因此唐代的各種學問都有從南方回饋全國的情形,醫學也不在例外,范家偉能夠見到這地方的現象是可喜的。
自古以來巫醫同源,「醫」字的原來寫法下面不從「酉」而從「巫」,所以中國醫學之中,夾雜一些宗教信仰也不是稀罕之事。至今一些近於巫術的治療法還是當作另類醫療法在各地出現。
總之,范家偉這本書雖然內容牽涉範圍很廣,欲是講一個時代的醫療之學。從各種不同方向、層面做全盤的考察,也正因此,我在本序的開端就覺得范家偉完成這本書為令我欣喜的好事。
許倬雲序於臺北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二章 古代醫學知識傳授 17
一、祕傳與家傳 17
二、官方醫學機構 25
三、「醫不三世」與上醫 36
四、小 結 44
第三章 醫學南朝化──隋唐時代南朝醫學世家 47
一、隋代尚藥局與南朝醫學世家 48
二、《諸病源候論》與南方醫學 52
三、唐代醫學世家義興蔣氏與藥方流傳 64
四、小 結 72
第四章 《新修本草》與唐代本草學 73
一、唐代以前的本草學 73
二、《新修本草》的編修 78
三、《千金翼方》與《新修本草》 85
四、《新修本草》的幾個問題 94
五、《新修本草》與士人服乳石 106
六、小 結 112
第五章 皇帝、方書與賜藥 113
一、唐代皇帝與方書 113
二、口脂面藥與駐顏術 125
三、金石凌、紫雪、紅雪與服石 129
四、賜藥與藥方流傳 138
五、小 結 145
第六章 貶官、南方形象與劉禹錫《傳信方》 147
一、劉禹錫與《傳信方》 148
二、唐代貶官與南方疾病觀 152
三、《傳信方》與驗方的搜集 156
四、小 結 166
第七章 禁咒法──從宗教化到儒家化 169
一、禁咒獨立成科與宗教化 170
二、《聖濟總錄‧符禁門》收載禁咒的來源 178
三、符咒功能新解 182
四、小 結 188
第八章 宗教與中外醫學交流 191
一、印度傳入的金篦術 192
二、秦鳴鶴是景教醫生嗎? 207
三、小 結 223
第九章 佛道兩教與辟穀──兼論服水法 225
一、孫思邈的佛教因緣 226
二、隱居山林與服食辟穀 230
三、服水法及其與佛道兩教關係 233
四、小 結 241
第十章 信仰與醫療──以唐詩為中心的探討 243
一、祝咒瘧鬼 244
二、溫湯療疾 252
三、賽神禱病 261
四、小 結 265
第十一章 總 結 267
後 記 271
史源及參考書目 273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