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生命,是浩瀚宇宙中最奇妙之花朵。生命世界中,最復雜、最美好和最值得驕傲的就是智能。至少在2500年以前,就有人開始研究人類自己的智能和大腦,之后是生物智能及制造與智力活動相關的機器。今天,在我們的社會生產、生活和媒體中,已經處處可以見到“智能”的身影。但是,到底什么是智能和智能學?人和生物的智能在哪里?何以產生?常有耳聞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是炒作還是真事?智能科學的前景如何?機器真的有智能、精神、感情和意識嗎?影視故事中,那些助人為樂的或恐怖可怕的智能機器人,將來是否真的會出現?智能學已經成為現代科技之熱點,未來科技發展之關鍵,為全世界所矚目。
本書以十分大膽的方式帶領讀者追隨歷史的足跡,跨入相關的學科海洋,去領略豐富多彩的智能世界,拜訪古中國、古希臘學者及文藝復興、近代各歷史時期和當今的代表人物,涉及五彩繽紛的主要學派,勇敢尋覓我們心中問題的答案。全書不求完整而求精練,避開了復雜的數學而又保持了嚴謹的思維,化艱深學術論述為輕松幽默談吐,讓眾人在較短時間里了解復雜的智能世界。
本書可以拓展大眾讀者的眼界與思路,啟迪對智能科學與技術的興趣.同時也是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習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讀本。
本書以十分大膽的方式帶領讀者追隨歷史的足跡,跨入相關的學科海洋,去領略豐富多彩的智能世界,拜訪古中國、古希臘學者及文藝復興、近代各歷史時期和當今的代表人物,涉及五彩繽紛的主要學派,勇敢尋覓我們心中問題的答案。全書不求完整而求精練,避開了復雜的數學而又保持了嚴謹的思維,化艱深學術論述為輕松幽默談吐,讓眾人在較短時間里了解復雜的智能世界。
本書可以拓展大眾讀者的眼界與思路,啟迪對智能科學與技術的興趣.同時也是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學習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讀本。
作者簡介
馮天瑾 1938年生,湖北紅安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1990~1992年赴荷蘭、比利時研究神經網絡理論與應用。曾任中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中心主任,國家級863/CIMS工程青島市專家組組長,中荷政府級合作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兼任IEEE高級會員、中國神經網絡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主持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國家童點實驗室項目,出版著作《智能機器與人》、《神經網絡技術》,在國際國內發表論文100余篇。
目次
序一
序二
開場白:智能世界探秘
第一章 公元前的智能世界:古文明的一角
第一節 智能與智能學
第二節 智力工具:中國算盤(約公元前3500年)
第三節 先秦諸子思維邏輯研究(約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四節 腦的發現(約公元前600~前250年)
第五節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開了頭(公元前450年)
第六節 亞里士多德邏輯學(公元前384~前322年)
第二章 近代智能世界:從哲學走向科學
第一節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1637年)
第二節 概率論——可能性的理論(15~16世紀)
第三節 電腦前身:數學數字計算器(1642年)
第四節 萊布尼茨的思維機器(1673年)
第五節 拉·美特利:人是機器(r748年)
第六節 拉普拉斯:一切已確定!(1820年)
第七節 布爾:邏輯數學化(1847年)
第八節 生命進化論(1809年,1859年,1865年)
第九節 智在腦中?(1861年)
第十節 卡加爾一高爾基:神經元學說(1872年)
第十一節 詹姆斯的神經網絡(1890年)
第十二節 心理學(1879年)
第三章 智能學孕育期:整個科學是她的母親
第一節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物理,1926年)
第二節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數學,1931年)
第三節 圖靈:智能的本質(1932年)計算機能做什么?(1936年)
第四節 腦模型(1943年)
第五節 馮·諾依曼計算機(1945年)
第六節 維納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1948年)
第七節 申農信息論(1948年)
第八節 神經元學習(1949年)
第九節 維特根斯坦:機器不能思維!(1935~1951年)
第十節 圖靈測驗:機器能思維嗎?(1950年)
第十一節 沃森與克里克:美妙的DNA雙螺旋(1953年)
第四章 智能學初生:坎坷又輝煌的童年
第一節 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誕生(1956年)
第二節 紐厄爾一西蒙:問題求解器(1956年,1961年)
第三節 搜索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1961年)
第四節 現代語言學與機器翻譯(1957年)
第五節 羅森勃拉特感知器(1958年)
第六節 明斯基與神經網絡(1961年,1969年)
第七節 扎德模糊數學(1965年)
第八節 弗格一霍蘭:進化計算(20世紀60年代)
第九節 費根鮑姆:專家系統(1969年)與知識工程(1977年)
第十節 尼爾遜一紐厄爾:物質符號系統假設(1976年)
第十一節 人工神經網絡蓬勃發展(20世紀80年代)
第十二節 粗糙集理論(1970~1986年)與粒計算
第十三節 法默:人工免疫系統(1986年)
第十四節 蘭頓:人工生命(1987年)
第五章 當今智能世界什么樣:這個世界真精彩
第一節 機器學習(20世紀80年代)
第二節 復雜性與復雜系統(1981年,1996年)
第三節 計算與智能數學(20世紀90年代)
第四節 西爾勒:中文屋子(1980年,2000年)
第五節 彭羅斯:電腦沒有頭腦!(1989年)
第六節 人一機國際象棋大戰(1990~2004年)
第七節 克里克:意識是腦神經活動(1994年)
第八節 腦科學與生物信息學
第九節 智能體(1995年)
第十節 集成電路與機器人
第十一節 王守覺:高維空間幾何信息學
第十二節 徐雷:“陰陽”學習理論(1995年)
第十三節 多種智能技術集成
第十四節 走向成熟與融合
第六章 智能世界將來如何:同人類榮辱與共
第一節 模擬論
第二節 不斷退縮的未知與神秘
第三節 智能學不迷信神秘
第四節 智能機器將滅絕人類?
第五節 提升爭論水準
第六節 自然哲學之困境
第七節 群體智能
第八節 尾聲:無處不在的智能學
主要參考文獻
序二
開場白:智能世界探秘
第一章 公元前的智能世界:古文明的一角
第一節 智能與智能學
第二節 智力工具:中國算盤(約公元前3500年)
第三節 先秦諸子思維邏輯研究(約公元前770~前221年)
第四節 腦的發現(約公元前600~前250年)
第五節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開了頭(公元前450年)
第六節 亞里士多德邏輯學(公元前384~前322年)
第二章 近代智能世界:從哲學走向科學
第一節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1637年)
第二節 概率論——可能性的理論(15~16世紀)
第三節 電腦前身:數學數字計算器(1642年)
第四節 萊布尼茨的思維機器(1673年)
第五節 拉·美特利:人是機器(r748年)
第六節 拉普拉斯:一切已確定!(1820年)
第七節 布爾:邏輯數學化(1847年)
第八節 生命進化論(1809年,1859年,1865年)
第九節 智在腦中?(1861年)
第十節 卡加爾一高爾基:神經元學說(1872年)
第十一節 詹姆斯的神經網絡(1890年)
第十二節 心理學(1879年)
第三章 智能學孕育期:整個科學是她的母親
第一節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物理,1926年)
第二節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數學,1931年)
第三節 圖靈:智能的本質(1932年)計算機能做什么?(1936年)
第四節 腦模型(1943年)
第五節 馮·諾依曼計算機(1945年)
第六節 維納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1948年)
第七節 申農信息論(1948年)
第八節 神經元學習(1949年)
第九節 維特根斯坦:機器不能思維!(1935~1951年)
第十節 圖靈測驗:機器能思維嗎?(1950年)
第十一節 沃森與克里克:美妙的DNA雙螺旋(1953年)
第四章 智能學初生:坎坷又輝煌的童年
第一節 人工智能與認知科學誕生(1956年)
第二節 紐厄爾一西蒙:問題求解器(1956年,1961年)
第三節 搜索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1961年)
第四節 現代語言學與機器翻譯(1957年)
第五節 羅森勃拉特感知器(1958年)
第六節 明斯基與神經網絡(1961年,1969年)
第七節 扎德模糊數學(1965年)
第八節 弗格一霍蘭:進化計算(20世紀60年代)
第九節 費根鮑姆:專家系統(1969年)與知識工程(1977年)
第十節 尼爾遜一紐厄爾:物質符號系統假設(1976年)
第十一節 人工神經網絡蓬勃發展(20世紀80年代)
第十二節 粗糙集理論(1970~1986年)與粒計算
第十三節 法默:人工免疫系統(1986年)
第十四節 蘭頓:人工生命(1987年)
第五章 當今智能世界什么樣:這個世界真精彩
第一節 機器學習(20世紀80年代)
第二節 復雜性與復雜系統(1981年,1996年)
第三節 計算與智能數學(20世紀90年代)
第四節 西爾勒:中文屋子(1980年,2000年)
第五節 彭羅斯:電腦沒有頭腦!(1989年)
第六節 人一機國際象棋大戰(1990~2004年)
第七節 克里克:意識是腦神經活動(1994年)
第八節 腦科學與生物信息學
第九節 智能體(1995年)
第十節 集成電路與機器人
第十一節 王守覺:高維空間幾何信息學
第十二節 徐雷:“陰陽”學習理論(1995年)
第十三節 多種智能技術集成
第十四節 走向成熟與融合
第六章 智能世界將來如何:同人類榮辱與共
第一節 模擬論
第二節 不斷退縮的未知與神秘
第三節 智能學不迷信神秘
第四節 智能機器將滅絕人類?
第五節 提升爭論水準
第六節 自然哲學之困境
第七節 群體智能
第八節 尾聲:無處不在的智能學
主要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