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首先,醫學史是考察醫學的歷史,這里包括了疾病的歷史變遷、醫學觀念與技術的演化,因此需要對醫學有基本的了解;同時,所有的醫學活動都是發生在歷史語境中,不熟悉歷史、哲學、宗教等就難以正確地評價醫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醫學史是對醫學的總體評述,需要有哲人的洞察力以及能鑒賞不同醫學傳統的情懷,需要明了醫學的社會功能。最后,醫學史是inthepresent,withthepastandforthefuture,學習醫學史需要關注現實問題,以歷史之眼光來審視現實,以未來之理想來改變現實。
作者簡介
張大慶,醫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史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醫學與哲學》雜志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醫學思想史、醫學社會文化史、生命倫理學史、醫學哲學、醫學人文教育。主編的《醫學史》獲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已出版《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人道主義的凱歌:科學技術與20世紀的醫學》、《中西醫學倫理比較研究》(合著)等學術專著,發表有關醫學史、生命倫理學、醫學人文學科的學術論文60多篇。
目次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第一講 什么是醫學史?
一 更全面地理解醫學
二 醫學史教學的目的
三 醫學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二講 人類社會早期的疾病與衛生保健活動
一 古老的疾病
二 社會發展與疾病演化
三 早期的疾病觀念與治療
四 文明古國的醫療保健
五 其他古老文明的醫療保健活動
第三講 體液論及其對西方醫學的影響
一 體液論的起源
二 希波克拉底學派的體液論
三 體液論的基本原理
四 體液論的發展:蓋侖的集大成工作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第四講 亞歷山大利亞時期的醫學知識與實踐
一 人體解剖傳統的建立
二 醫學文獻的編輯
三 醫學學派
第 五講 中古時期的醫學
一 歐洲中世紀早期的醫學(5—10世紀)
二 阿拉伯醫學(8—12世紀)
三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醫學
四 中國中古時期的醫學
第六講 現代醫學的初創
一 現代醫學的開端:從人體解剖學到傳染病的新解釋
二 新理論與新方法
三 臨床醫學的誕生
第七講 生物醫學體系的建立
一 基礎醫學的興起
二 預防醫學的發展
三 醫學組織與政府職權
第八講 中西方醫學交流:從人痘到牛痘
一 天花與人痘接種
二 人痘接種的西傳
三 牛痘接種術的東傳
四 牛痘接種術傳華的見證——《英吉利國新出種痘奇書》
五 《種痘奇書》背后的幾位人物
六 天花的消滅
第九講 現代醫學教育
一 現代醫學教育的興起
二 后來居上:美國的醫學教育
三 現代醫學教育的成就及問題
四 中國的現代醫學教育
第十講 藥物治療革命:“魔彈”的發明
一 早期的藥物
二 藥物的實驗研究
三 尋找“魔彈”
四 從磺胺到青霉素
五 維生素的發現
六 胰島素的發現
七 分子生物學與新藥物
第十一講 AIDS:從疾病史到社會史
一 艾滋病的發現
二 病原體HlV的發現
三 研究模式的轉變:慢性病觀念的影響
四 新觀念的提出
五 艾滋病對中國的影響
第十二講 當代醫學技術的成就與挑戰
一 疾病控制
二 醫學技術
三 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
四 醫學倫理與法律
第十三講 現代醫療保健中的傳統醫學
一 西方醫學;中擊下的傳統醫學
二 傳統醫學的變革
三 傳統醫學的復興
四 傳統醫學對現代醫療保健的影響
五 如何評價中醫在現代醫療保健中的價值
第十四講 追問醫學的本質與價值:從生命倫理到醫學人文
一 生命倫理學的興起
二 生命倫理學理論的建構
三 醫學人文教育的興起
四 呼喚醫學的人文關懷
第十 五講 醫學史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一 歷史上的醫生以及醫學的觀念與實踐
二 醫學史研究中的醫學編史學轉向
三 現代醫學史研究中的幾個主要領域
四 醫學史研究的現代方法
五 疾病史研究
六 當代中國的醫學史與疾病史研究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第一講 什么是醫學史?
一 更全面地理解醫學
二 醫學史教學的目的
三 醫學史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二講 人類社會早期的疾病與衛生保健活動
一 古老的疾病
二 社會發展與疾病演化
三 早期的疾病觀念與治療
四 文明古國的醫療保健
五 其他古老文明的醫療保健活動
第三講 體液論及其對西方醫學的影響
一 體液論的起源
二 希波克拉底學派的體液論
三 體液論的基本原理
四 體液論的發展:蓋侖的集大成工作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第四講 亞歷山大利亞時期的醫學知識與實踐
一 人體解剖傳統的建立
二 醫學文獻的編輯
三 醫學學派
第 五講 中古時期的醫學
一 歐洲中世紀早期的醫學(5—10世紀)
二 阿拉伯醫學(8—12世紀)
三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醫學
四 中國中古時期的醫學
第六講 現代醫學的初創
一 現代醫學的開端:從人體解剖學到傳染病的新解釋
二 新理論與新方法
三 臨床醫學的誕生
第七講 生物醫學體系的建立
一 基礎醫學的興起
二 預防醫學的發展
三 醫學組織與政府職權
第八講 中西方醫學交流:從人痘到牛痘
一 天花與人痘接種
二 人痘接種的西傳
三 牛痘接種術的東傳
四 牛痘接種術傳華的見證——《英吉利國新出種痘奇書》
五 《種痘奇書》背后的幾位人物
六 天花的消滅
第九講 現代醫學教育
一 現代醫學教育的興起
二 后來居上:美國的醫學教育
三 現代醫學教育的成就及問題
四 中國的現代醫學教育
第十講 藥物治療革命:“魔彈”的發明
一 早期的藥物
二 藥物的實驗研究
三 尋找“魔彈”
四 從磺胺到青霉素
五 維生素的發現
六 胰島素的發現
七 分子生物學與新藥物
第十一講 AIDS:從疾病史到社會史
一 艾滋病的發現
二 病原體HlV的發現
三 研究模式的轉變:慢性病觀念的影響
四 新觀念的提出
五 艾滋病對中國的影響
第十二講 當代醫學技術的成就與挑戰
一 疾病控制
二 醫學技術
三 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
四 醫學倫理與法律
第十三講 現代醫療保健中的傳統醫學
一 西方醫學;中擊下的傳統醫學
二 傳統醫學的變革
三 傳統醫學的復興
四 傳統醫學對現代醫療保健的影響
五 如何評價中醫在現代醫療保健中的價值
第十四講 追問醫學的本質與價值:從生命倫理到醫學人文
一 生命倫理學的興起
二 生命倫理學理論的建構
三 醫學人文教育的興起
四 呼喚醫學的人文關懷
第十 五講 醫學史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一 歷史上的醫生以及醫學的觀念與實踐
二 醫學史研究中的醫學編史學轉向
三 現代醫學史研究中的幾個主要領域
四 醫學史研究的現代方法
五 疾病史研究
六 當代中國的醫學史與疾病史研究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