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理解課程-歷史與當代課(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世界課程與教學新理論文庫
ISBN13:9787504123022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威廉 F
出版日:2003/02/01
裝訂/頁數:平裝/106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繼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之后美國最重要、最詳盡的課程論教科書。這是一幅宏偉的歷史畫卷——論述了美國課程理論近170年的發展(1828—1994);這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的巨著——重點論述了美國課程領域經過“概念重建”之后的發展,對“政治課程理論”、“種族課程理論”、“性別課程理論”、“現象學課程理論”、“后現代課程理論”、“自傳性課程理論”、“美學課程理論”、“神學課程理論”、“制度課程理論”、“國際課程理論”作了全面而透徹的剖析。關于課程開發實踐的諸多問題,如“課程政策”、“課程規劃、設計與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與教師”、“課程與學生”等等,本書亦作了別開生面的、前沿性的研究。在美國,本書被譽為課程理論的“圣經”,實當之無愧。
作者簡介
威廉F.派納(William F.Pinar),現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系教授,課程理論項目主任,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IAACS)主席。作為20世紀70年代“概念重建”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派納是當代美國課程領域最富有影響力的課程理論家之一。他對傳統的“泰勒原理”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強調從個體生活經驗的角度考察課程,倡導課程理論的多樣化和跨學科性。他致力于從自傳、種族、性別的角度理解課程,尤其側重這些領域的跨學科探討。除《理解課程》這部名著外,他還著有《奇特的水果》、《自傳、政治與性別:課程理論論文集 1972-1992》(1994)、《課程:走向新的認同》(1998)、《Maxine Greene激情的思想》(1998)、《把課程理解為種族文本》(1993)、《把課程理解為現象學與解構文本》(與W.Reynolds合編,1992)、《課程作為社會心理分析》(與J.Kincheloe合編,1991)、《當代課程話語》(1988)、《課程與教學:教育的其他方案》(與H.Giroux、A.Penna合編,1981)、《走向貧乏的課程》(與M.Grumet合編,1976)、《課程理論化:概念重建主義者》(1975)等等。他還創辦了反映當代課程的雜志《課程理論化雜志》(JCT)。
等等
等等
目次
譯者前言
中文版序
前言與致謝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理解課程:導論
一、引言:從課程開發到理解課程
二、綱領性文本:關於體裁的注釋
三、教科書:“一本重要標記”
四、課程概念與課程專家:Philip W.Jackson
五、當代課程領域素描
六、研究方法
七、結論:范式之戰
第二部分 歷史話語1828—1979
第2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開創與變遷1828—1927
一、引言:歷史的重要性
二、19世紀課程領域的萌芽:官能心理學和古典課程理論
三、赫爾巴特學派
四、走向兒童中心主義
五、追求社會效率的科學主義課程設計
六、進步主義改革運動
七、結論:主要的回顧
第3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危機、轉換、危機1928—1969
一、引言:動蕩的二三十年代
二、八年研究
三、綱領性文本
四、40年代:中間路線的勝利
五、50年代:批判、沖突、重組的十年
六、60年代:擴張、沖突和收縮
七、60年代的課程理論
八、結論:概念重建的初始階段
第4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課程領域的概念重建1970—1979
一、引言:范式巨變的十年
二、大眾出版物
三、70年代的人本主義
四、約瑟夫·施瓦布
五、綱領性教科書和其他進展
六、ASCD中的緊張氣氛
七、課程領域的概念重建
……
第三部分 當代課程話語1980—1994
第5章 把課程理解為政治文本
第6章 把課程理解為種族文本
第7章 把課程理解為性別文本
第8章 把課程理解為現象學文本
第9章 把課程理解為后結構主義的、解構的、后現代的文本
第10章 把課程理解為自傳/傳記文本
第11章 把課程理解為美學文本
第12章 把課程理解為神學文本
第13章 把課程理解為制度文本
第14章 把課程理解為國際文本
第四部分 結論:附言
第15章 理解課程:給下一代的附言
參考文獻
中文版序
前言與致謝
第一部分 導論
第1章 理解課程:導論
一、引言:從課程開發到理解課程
二、綱領性文本:關於體裁的注釋
三、教科書:“一本重要標記”
四、課程概念與課程專家:Philip W.Jackson
五、當代課程領域素描
六、研究方法
七、結論:范式之戰
第二部分 歷史話語1828—1979
第2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開創與變遷1828—1927
一、引言:歷史的重要性
二、19世紀課程領域的萌芽:官能心理學和古典課程理論
三、赫爾巴特學派
四、走向兒童中心主義
五、追求社會效率的科學主義課程設計
六、進步主義改革運動
七、結論:主要的回顧
第3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危機、轉換、危機1928—1969
一、引言:動蕩的二三十年代
二、八年研究
三、綱領性文本
四、40年代:中間路線的勝利
五、50年代:批判、沖突、重組的十年
六、60年代:擴張、沖突和收縮
七、60年代的課程理論
八、結論:概念重建的初始階段
第4章 把課程理解為歷史文本:課程領域的概念重建1970—1979
一、引言:范式巨變的十年
二、大眾出版物
三、70年代的人本主義
四、約瑟夫·施瓦布
五、綱領性教科書和其他進展
六、ASCD中的緊張氣氛
七、課程領域的概念重建
……
第三部分 當代課程話語1980—1994
第5章 把課程理解為政治文本
第6章 把課程理解為種族文本
第7章 把課程理解為性別文本
第8章 把課程理解為現象學文本
第9章 把課程理解為后結構主義的、解構的、后現代的文本
第10章 把課程理解為自傳/傳記文本
第11章 把課程理解為美學文本
第12章 把課程理解為神學文本
第13章 把課程理解為制度文本
第14章 把課程理解為國際文本
第四部分 結論:附言
第15章 理解課程:給下一代的附言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