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這段歷史,並非虛構,卻比小說還精彩!
【百家講壇】節目精采集結,中國上市首季狂銷30萬冊!
傳說中的武則天,
弒女、屠兄、任用酷吏,朝臣間一時風聲鶴唳;
同時禮賢下士、發掘人才,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史家不得不稱其「上承貞觀、下啟開元」。
關於她的許多傳說,真相到底為何?
且聽唐史專家蒙曼,說個完整的──武則天!
西元624年正月23日,一位即將改變大唐帝國的女嬰在今山西文山縣出生,她即是歷史上深具傳奇色彩的唯一女皇武則天。貞觀十一年(西元637年),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賜號「武媚娘」。一直到太宗崩,武媚娘一直只是個才人,並未留下日後可成國母、甚至一國之君的事蹟。高宗繼位後,雖然依照朝儀,武媚娘被送至感業寺出家為尼,但在各種因緣際會之下,由高宗的皇后王氏出面,於永徽二年(西元651年)迎接武媚娘返回後宮。從此,武則天善用自己的智慧與權謀,逐步邁向昭儀、皇后、天后、皇帝之路。
這樣的歷史過程,人們不時提起,因而我們如此熟悉,但也走了將近一千三百年,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似乎再也看不到全部的樣貌,人們所閱讀、認識的,是位弒女、奪后、廢帝、篡位、任用酷吏的武則天。對於武則天稱帝後,中國經濟成長、她知人善任的用人方略、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文化鼎盛的社會、甚至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的格律於此時確立的實質政績,早已被抹滅。但蒙曼教授的作品裡,不只是一個角度思維,而是試著拼出全貌,再任由讀者自我解讀與評論。
唐朝的武則天,是位皇帝,及至她過世後,李唐尊其為「則天大聖皇帝」。到了宋朝,僅以殘酷、離經叛道的女人形容她。明朝晚期,當時最重要的思想家李贄認為,後人不該將武則天的私生活與政治貢獻混為一談,進而肯定武則天在政治方面的才能。然而,清初的武則天再度反轉,成為一位神鬼不容的女人。無論處於哪個時代,都有一位屬於這個年代的武則天盤旋著。現在我們站在這裡,站在二十一世紀的起點,透過〈百家講壇〉的蒙曼教授重說武則天,我們終於可以重新塑造屬於這個年代的武則天。
「《蒙曼說唐:武則天》為我們釐清了迷霧重重的歷史,揭開了層層面紗,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清晰的武則天。面對複雜的歷史細節,作者蒙曼用清晰的思路為我們進行著條分縷析,讀起來異常輕鬆、一目了然。
這本書以武則天的一生作為長線,貫穿著大唐的歷史環境及背景。在武則天的幾個大的歷史轉折點,如回宮、奪后、稱帝等,蒙曼不但闡明了自己對武則天這個人物性格的看法,也插入了一些較大事件相關人物的背景及其利益的分析,抽絲剝繭,娓娓道來。」──北京日報
作者簡介
蒙曼
蒙曼,生於1975年,河北滿族人。1992-1999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先後獲得學 士、碩士學位。2002年取得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後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擔任副 教授,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發表論文《開天政局中的唐元功臣集團》、《公主婚姻與武周以後的政局》、《唐玄宗朝北衙禁軍准內廷體制的形成及其影響》、《唐代長安的公主宅第》等。
蒙曼經由《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的作者孟憲實教授推薦而站上【百家講壇】,年輕、有活力的演講風格吸引了許多觀眾與讀者,透過現代的語言將歷史上的人
、事、物故事化,語言輕鬆卻不失專業。在蒙曼演繹下的歷史,成為一幕又一幕的真實景象
,浮現在讀者與觀眾的眼前,讓21世紀的我們,能以更完整、更清晰的視野觀看歷史。
名人/編輯推薦
《蒙曼說唐:武則天》臺灣版序言 文/蒙曼
拙著《蒙曼說唐:武則天》在臺灣出版,蒙麥田公司邀請,寫幾句話給臺灣的讀者朋友。臺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對我來說還僅僅是夢中風物,未得親瞻其儀,但接到這個邀請後,我便一直懸想:臺灣的讀者,究竟是些怎樣的人呢?他們又為何非要在浩如煙海的出版物中,獨獨選擇我的這本《武則天》呢?
記得大約在二十年前了,大陸、臺灣和香港差不多同時推出了以《武則天》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三部片子的插曲也都在街頭巷尾風靡,讓少年時代的我耳熟能詳。當年熱衷於品評三劇的優劣,現在回想起來,倒分不清彼此了,只覺得依稀相似:在一些固有的事件鋪陳和或多或少的藝術想像之外,它們難道不都把視線對準了陰沉詭譎的大內嗎?所有的夢想、陰謀和愛情都在這裏搬演;而最後的慨嘆,不也都落在儒家傳統中,女性創業的艱難和皇權對人性的戕害上嗎?
這種影視作品的相似性,可能正是文化同源的緣故吧。雖然現在總體生存環境有異,每個人的經歷更是千差萬別,但是,說起傳統、說起背負著傳統的男男女女,我們之間原本沒有太多的隔閡。我就拿這種文化上的共性來定位臺灣的讀者朋友,因為有對傳統中內外秩序、男女分別、陰陽定位的共同認定,我們才都會帶著驚奇的眼光打量這個離經叛道的女子——武則天何以能夠突破如此眾多的障礙,成就一段千古帝業呢?她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我想,根植在我們心中的傳統文化固然是孔孟老莊開創的,其實也是武則天開創的:看看武則天,你才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張力究竟有多大;你也才能領略,中國傳統女性的能力究竟有多強。
我們正是靠著這種文化的寬容與張力和前人的堅忍與奮鬥才走到今天,我們也將帶著這樣的基因接著走下去。拙著所企望的,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存在於我們共同記憶之中的傳奇女子,分享存在於我們共同夢想中的煌煌盛唐,也分享存在於我們心靈深處的文化感悟。我寫出了自己對武則天的理解,諸位讀者朋友又會讀出什麼呢?有人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其實,任何一部作品,一旦出版,也就有了自身的生命,非復作者所能控制了。
現在,由我手邊誕生的這個新生命正在接受著臺灣讀者的評判。至於我本人,只能在萬里之外的北京,惴惴地守望,守望她,也守望著萬千讀書人。
還原武則天的真相 文/公孫策
武則天是獨一無二的──三十年信史中,唯一一位女性皇帝。相較於其他幾位經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政治女強人,呂后、慈禧太后也都曾在中國傳統的男性政治中,讓所有男人俯首聽命,可是只有武則天「稱帝」。
中國歷史全都是男性中心的儒家學者所修的,所以武則天的「歷史名聲」非常不好。但是隨著兩性平權的觀念日漸普及,這些年來,為武則天「平反」的文章愈來愈多。恕我直言,這些文章總不免流於女性主義的情緒,或「不過正無以矯枉」的偏頗。
「平反」不是報復,所以,最重要的工作是還原真相,否則將不免「平反了這一頭,卻冤枉了那一頭」。
但是,歷史資料就只有史書上記載的這些,人都「作古」上千年了,要如何「還原真相」?這時就得靠作者對人性、對事理的洞悉力與理解力。
蒙曼教授就是這麼一位洞悉人性、熟悉事理的學者,她在講述武則天的時候,的確有引領聽眾進入情境的功力,因而能夠相當程度的還原真相。現在,電視講座的內容以文字呈現,讀者乃得以更冷靜、更有思考空間的方式接觸到武則天,也就是可以因這本書,而看到更接近真相的武則天。
武則天的故事,書中講得非常詳細,不再贅述。這裡提出幾點個人觀點,供讀者做為「貼近武則天」的參考。
首先,武則天是不是一位好皇帝?史書記載了很多武則天的恐怖統治手段,但那些酷吏對付的都是官吏,也就是說,特務橫行是武則天控制政府的手段。以今日民主時代的「人民史觀」來評價政府施政良窳,我們應當更注意「武則天主政時,人民的生活如何?」這個問題的解答不在〈武則天本紀〉裡,而在〈食貨志〉裡:我們看到了「咸亨三年(西元六七二年,武則天當時已代唐高宗裁決政事),關中飢,監察御史王師順奏請運晉、絳州倉粟以贍之……河、渭之間,舟楫相濟……」,也就是說糧食漕運京師自武則天時代開始。又,唐太宗時在各地買「義倉」,功能是賑給飢饉,《舊唐書‧食貨志》上記載:「高宗、則天數十年間,義倉不許雜用,其後公私窘迫……」,也就是說,武則天主政下的中國社會,即使因年歲不好,發生飢饉,災民也能有一口飯吃,而且以後的男性皇帝都做不到,包括「開元之治」。中國歷史上,「搞吃飽」是政府第一要務,三千年歷史中,沒有「吃飽問題」的年代,加起來可能不到十分之一。所以,武則天可以排在前十分之一的名次。
其次,武則天必須一個人(一個女人)對抗一整個大唐帝國李氏皇族,加上一個「上品無寒門」的勢利社會,以及一 個對「牝雞司晨」極度敵視的士大夫官僚集團。她如果和一般女性一樣,恪守「三從四德」,大概就只好在感業寺終老了。要曉得,宮廷鬥爭是你死我活、無所不用其極的零合遊戲,失敗者的下場就是腦袋搬家。如果我們讀歷史的人可以接受男性發動鬥爭、兵變、篡位,那就該以同理心看待武則天,否則我們就是性別歧視。如果我們接受「武則天是宮廷權力鬥爭的正常個案」,那麼,對於她之所以採取那些「非凡」手段,自亦可以理解。
但即使她的個性、能力、手腕再怎麼強,若不是剛好遇到一位個性闇弱的唐高宗李治,她又能怎樣?說得再露骨一點,如果拿歷史當做鏡子,武則天這面鏡子照出了男性主義的儒家學者最言行不一的一面。面對一位女皇帝,他們和對男性皇帝一樣:唯唯諾諾、奉命唯謹、甚至拍馬諂媚。什麼「唯女性與小人……」,這想到都有罪惡感。──如果還有人要批評武則天,得先承認「絕大多數男性不如這位女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