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通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文叢‧重點項目
ISBN13:9787500472377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郭慶堂
出版日:2008/10/01
裝訂/頁數:平裝/307頁
版次:1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不是宣示永恆真理,而是對古今中西哲學家關於同一問題的不同探索進行回溯、比較和總結,并對該問題研究的未來趨勢進行預測,從而使讀者對哲學在古今中西的意義上有一種“通”的覺解。當你讀完本書的時候,就會認為哲學不是“無事生非”,也并非“沒有用處”,而是理性的“沉思”,是對人類生存智慧的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目次
第一章 哲學觀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觀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哲學觀
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觀
三、近代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哲學觀
四、現代科學主義思潮與人本主義思潮的哲學觀
第二節 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觀
一、哲學概念的引進與哲學學科的建立
二、關于哲學觀的論爭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觀
第四節 當代哲學觀綜述及未來趨勢展望
第二章 本體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西方古代哲學的本體論
二、西方近代哲學的本體論
三、西方現代哲學的本體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先秦道家與儒家的本體論
二、兩漢魏晉時期的本體論
三、宋明理學的本體論
四、宋明心學的本體論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詮釋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無本體論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內容
第四節 本體論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三章 “真”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傳統哲學的理性之“真”
一、“真”的本體論:什么是“真”的?
二、“真”的認識論:為什么是“真”的?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的德性之“真”
一、求善不求真
二、善就是真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之“真”
一、真理的實踐形態的建立
二、實踐形態真理觀的發展
第四節 綜述和展望
一、綜述:“真”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二、展望:生活的就是真的
第四章 “善”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善惡問題的詮釋
第四節 善惡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五章 美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美論
二、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論
三、近代美論
四、現代美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先秦諸子的美論
二、秦漢至清時期的美論
三、中國近代的美論
四、中國現代的美論
五、中國當代的美論
第三節 馬克思對于美的本質問題的解答
一、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
三、美的根源在于人類的社會實踐
第四節 美論綜論
一、美的本質問題出現的原因
二、美的本質問題研究展望
第六章 神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神話依托和神學建構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鬼神問題的思考與利用
一、夏、商、周時期的天命觀
二、無神論思想的萌芽
三、孔子的畏天命和敬鬼神而遠之
四、墨子的“天志”與“明鬼”
五、董仲舒的天賦君權和王道配天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宗教的批判
一、宗教的本質
二、宗教的起源
三、宗教是一個歷史范疇
四、宗教的社會作用
五、宗教和哲學的關系
第四節 宗教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七章 人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關于人的本性的探索與開發
一、西方古代人性論
二、西方近代人性論
三、西方現代非理性人性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人性的探索與規范
一、先秦——多元人性的創構與爭鳴
二、中國傳統人性論——儒家人學思想主導地位的確立與發展
三、內憂外患、中西融合——中國近代哲學對人性的思考與改造
四、與家國共命運——中國現代人性論對前途的關注
五、人學學科開創——中國當代人性論的理論建構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學說
一、人的本質發展
二、個人社會關系的全面性的發展
三、個人需求的全面性發展
四、個人能力的全面性發展
五、人的個性的自由全面發展
第四節 人的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一、人的問題研究綜述
二、人的問題研究發展展望
第八章 價值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價值問題的追問
一、理性、實踐與價值相統一的古典價值思想
二、嚴格區分價值與事實的近代價值思想
三、消除價值與事實嚴格區分的現代價值思想
第二節 中國傳統價值思想及其現代變遷
一、儒道互補的傳統價值思想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價值的重估
三、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轉化
第三節 實踐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
一、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經典闡述
二、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發展
第四節 價值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九章 科學觀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科學觀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科學觀
二、文藝復興之后的近代科學觀
三、20世紀初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四、后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第二節 近現代中國哲學的科學觀
一、新學與舊學的決裂:“科學”取代“格致”
二、“科玄論戰”:不同科學觀的齟齬
三、港臺新儒家殷海光的科學觀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觀
二、毛澤東的科學觀
二、鄧小平、江澤民的科學觀
第四節 科學觀問題的綜述與未來趨勢展望
第十章 社會歷史觀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古希臘羅馬樸素的社會歷史觀
二、中世紀神學歷史觀
三、近代資本主義人本主義歷史觀
四、現代西方哲學的歷史觀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歷史觀
二、中國近現代哲學的歷史觀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二、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三、毛澤東、鄧小平的歷史觀
第四節 綜述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節 西方哲學觀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哲學觀
二、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觀
三、近代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哲學觀
四、現代科學主義思潮與人本主義思潮的哲學觀
第二節 現代中國哲學的哲學觀
一、哲學概念的引進與哲學學科的建立
二、關于哲學觀的論爭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觀
第四節 當代哲學觀綜述及未來趨勢展望
第二章 本體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西方古代哲學的本體論
二、西方近代哲學的本體論
三、西方現代哲學的本體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本體的追問與解答
一、先秦道家與儒家的本體論
二、兩漢魏晉時期的本體論
三、宋明理學的本體論
四、宋明心學的本體論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詮釋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無本體論
二、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內容
第四節 本體論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三章 “真”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傳統哲學的理性之“真”
一、“真”的本體論:什么是“真”的?
二、“真”的認識論:為什么是“真”的?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的德性之“真”
一、求善不求真
二、善就是真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之“真”
一、真理的實踐形態的建立
二、實踐形態真理觀的發展
第四節 綜述和展望
一、綜述:“真”是人類永恒的追求
二、展望:生活的就是真的
第四章 “善”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善惡根源的探索以及對“善”的界定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善惡問題的詮釋
第四節 善惡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五章 美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美論
二、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論
三、近代美論
四、現代美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關于美的本質的追尋
一、先秦諸子的美論
二、秦漢至清時期的美論
三、中國近代的美論
四、中國現代的美論
五、中國當代的美論
第三節 馬克思對于美的本質問題的解答
一、美是一種社會現象
二、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
三、美的根源在于人類的社會實踐
第四節 美論綜論
一、美的本質問題出現的原因
二、美的本質問題研究展望
第六章 神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神話依托和神學建構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鬼神問題的思考與利用
一、夏、商、周時期的天命觀
二、無神論思想的萌芽
三、孔子的畏天命和敬鬼神而遠之
四、墨子的“天志”與“明鬼”
五、董仲舒的天賦君權和王道配天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宗教的批判
一、宗教的本質
二、宗教的起源
三、宗教是一個歷史范疇
四、宗教的社會作用
五、宗教和哲學的關系
第四節 宗教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七章 人的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關于人的本性的探索與開發
一、西方古代人性論
二、西方近代人性論
三、西方現代非理性人性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對人性的探索與規范
一、先秦——多元人性的創構與爭鳴
二、中國傳統人性論——儒家人學思想主導地位的確立與發展
三、內憂外患、中西融合——中國近代哲學對人性的思考與改造
四、與家國共命運——中國現代人性論對前途的關注
五、人學學科開創——中國當代人性論的理論建構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學說
一、人的本質發展
二、個人社會關系的全面性的發展
三、個人需求的全面性發展
四、個人能力的全面性發展
五、人的個性的自由全面發展
第四節 人的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一、人的問題研究綜述
二、人的問題研究發展展望
第八章 價值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對價值問題的追問
一、理性、實踐與價值相統一的古典價值思想
二、嚴格區分價值與事實的近代價值思想
三、消除價值與事實嚴格區分的現代價值思想
第二節 中國傳統價值思想及其現代變遷
一、儒道互補的傳統價值思想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價值的重估
三、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轉化
第三節 實踐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
一、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經典闡述
二、實踐唯物主義價值思想的發展
第四節 價值問題的綜述與展望
第九章 科學觀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科學觀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一、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科學觀
二、文藝復興之后的近代科學觀
三、20世紀初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四、后現代科學觀的出現
第二節 近現代中國哲學的科學觀
一、新學與舊學的決裂:“科學”取代“格致”
二、“科玄論戰”:不同科學觀的齟齬
三、港臺新儒家殷海光的科學觀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觀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觀
二、毛澤東的科學觀
二、鄧小平、江澤民的科學觀
第四節 科學觀問題的綜述與未來趨勢展望
第十章 社會歷史觀問題
第一節 西方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古希臘羅馬樸素的社會歷史觀
二、中世紀神學歷史觀
三、近代資本主義人本主義歷史觀
四、現代西方哲學的歷史觀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歷史觀
二、中國近現代哲學的歷史觀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二、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
三、毛澤東、鄧小平的歷史觀
第四節 綜述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