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法治論衡(第10輯)冤獄是怎樣造成的(下)(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302163169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高鴻鈞
出版日:2008/01/01
裝訂/頁數:平裝/390頁
規格:19cm*13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為“冤獄是怎樣造成的”專輯之下卷。本專輯旨在匯集、整理和分析國內外一系列冤假錯案,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提示和分析當代冤案產生的歷史、文化、政治、體制和技術等原因,從具體問題入手推動法治的發展和人權狀況的改進。 本專輯主要圍繞冤案的傳統與現代背景、冤案的政治學考察、冤案的文化透視、刑訊逼供以及程序和證據制度等問題展開。作者既有蜚聲學界的法學名宿,也有學界中堅新銳:既有扎實厚重的理論研究者,也有見多識廣的實務法律人。他們放眼中西之際,穿梭古今之間,平實言理,從容著文,其文章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本輯亦載有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和法學家托依布納以法律全球化為主題的三篇重要論文的譯稿,它們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法學研究者及法學專業學生閱讀,對于法律實務者,以及關心中國法治和法學發展的其他人士,亦有重要的價值。
目次
主題文章
冤獄是怎樣煉成的——從《竇娥冤》中的舉證責任談起
并非停留于歷史的記憶里
警察為什么刑訊逼供——來自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初步解釋
程序安定性與“錯案可能”之間的張力
立法、實踐與政治過程——談“冤案”與律師刑事辯護難的成因
鐵案、冤案:防錯與追責
我們為什么反對刑訊
無罪判決為何姍姍來遲——三輪車夫張新亮“殺妻”案之思
有一種冤案是可以避免的
政治合法性、整體利益與個案公正
司法商談與司法合理性
法苑品茗
思痛與痛思——讀《美國八大冤假錯案》
見微知著與求名責實之間——《清代地方政府》書評
重讀《古代法》:揚棄“純理論”的努力
文心法言
“承認的法律史”:擁抱與拒斥之間
平等權里的差別對待——評死亡賠償金的“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
行為能力、意思不自由與意思決定
域外法音
“全球的布科維納”:世界社會的法律多元主義
匿名的魔陣:跨國活動中“私人”對人權的侵犯
法律刺激:英國法中的誠信條款或統一之法如何止于新趨異
附錄
當代冤案面面觀——刑事錯判座談會紀要
編后記
冤獄是怎樣煉成的——從《竇娥冤》中的舉證責任談起
并非停留于歷史的記憶里
警察為什么刑訊逼供——來自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初步解釋
程序安定性與“錯案可能”之間的張力
立法、實踐與政治過程——談“冤案”與律師刑事辯護難的成因
鐵案、冤案:防錯與追責
我們為什么反對刑訊
無罪判決為何姍姍來遲——三輪車夫張新亮“殺妻”案之思
有一種冤案是可以避免的
政治合法性、整體利益與個案公正
司法商談與司法合理性
法苑品茗
思痛與痛思——讀《美國八大冤假錯案》
見微知著與求名責實之間——《清代地方政府》書評
重讀《古代法》:揚棄“純理論”的努力
文心法言
“承認的法律史”:擁抱與拒斥之間
平等權里的差別對待——評死亡賠償金的“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
行為能力、意思不自由與意思決定
域外法音
“全球的布科維納”:世界社會的法律多元主義
匿名的魔陣:跨國活動中“私人”對人權的侵犯
法律刺激:英國法中的誠信條款或統一之法如何止于新趨異
附錄
當代冤案面面觀——刑事錯判座談會紀要
編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