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其公開發表的研究馬來班頓的論文與專著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收集到的最新資料,用新的視角和方法,進行全面修訂、補充而成;目的是為跨校、跨國進行馬來班頓研究提供一個樣板。
該書不僅濃縮了作者半生研究馬來班頓成果的精華,而且補充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新的、頗具說服力的資料。因此不論是從研究的深度或廣度,研究的視角和方法,材料之豐富及其論據之確鑿性等等,都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其珍貴之處還在於它填補了國內此類研究的空白,同時也為中國同東南亞各國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日趨頻繁和緊密的交流和聯繫,鋪墊上一層厚實的文化基礎。
該書的最大特點是它從源頭上(族屬淵源、南島語系、文化特徵以有文學藝術諸方面)深入探討和詳細論述了中國同東南亞各國幾千年來在文化交流中發生的文化歷程以及文化要素之間的各種關係;其次是選擇了以情歌的比較研究為突破口,把性學與民歌緊密聯繫起來,揭示人類“最深刻的真理”,最根本的人性需求,對兩國的情歌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比較研究;深入研究兩國民歌的文化功能,挖掘和開發了兩國情歌中最真切、最直率的性與愛,揭示其中最原始的人的生命意識,使讀者不僅可以盡情欣賞到優美動人的經典情歌,而且還可以從中領悟到性的本意。這樣就使專著的內容和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創新和突破,大大增強了專著的知識性、學術性和可讀性;如能進而出版中-英-印尼或馬來西亞三種語文對照的單行本,不僅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發揮專著應有的影響力,增強中國同東南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而且還可以進一步為當前席捲全球的漢語熱提供一本別開生面的,生動活潑的、情趣盎然的集閱讀、研究、欣賞與學習為一體的民歌小百科了。
本書特色
作者許友年是印尼歸僑學者,曾參加多次重要文件的印尼文翻譯工作。本書不僅濃縮了作者半生研究馬來詩歌「班頓」成果的精華,而且補充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新的、頗具說服力的資料,填補了中國此類研究的空白,也為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墊上厚實的文化基礎。
作者簡介
論文《鄭和在爪哇等地傳播伊斯蘭教初探》,1984年被新加坡的《星洲日報》全文轉載。由香港亞洲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印尼土生華人馬來語文學》和列入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出版計畫的《中國文學與南洋華商文學》填補了國內空白。2001年,《印尼華人馬來語文學》獲得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和優秀獎。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