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聽見「那魯灣」
滿額折

聽見「那魯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00 元
優惠價
901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類歷史發展對於「視覺」愈來愈重視,而對於「聽覺」則不知不覺的忽視了,對此,學者們便開始反省這種「視覺」的思維方式之侷限,希望「透過聽覺文化和所謂『音景』( soundscape )來了解人類的文化和歷史。本文書寫的出發點也是如此,透過音樂社會學的角度,省思戰後原住民民謠的誕生及傳播過程,尤其都會區流傳的原住民歌謠。同時也著墨於諸如原住民口傳文化與書寫文化,原住民詩與歌謠之間的轉換議題、原住民傳唱填詞與即興創作的特性等議題。

本文的書寫安排簡述如下。本文第二單元,論述原住民口傳文化與書寫文化,以當原住民遇到文字啟始,然後討論書寫與權力的密切關係。並探討戰後1980年之後原住民「用筆來歌唱」、「用筆來抗爭」奮起的這個新時代。接著,本文第三單元探討原住民詩與歌謠之間的轉換的問題。這些詩,很早便道出原住民頻繁城鄉遷徙的流動現象,及描繪出1970年代以來原住民社會所經過的大變化,本單元,選擇莫那能、瓦歷斯 · 諾幹、胡德夫、溫奇及林志興這幾位男性原住民詩人,談談他們的詩作中的「都市原住民」圖像,及他們的詩轉換成歌謠的社會脈絡。

再接著,本文第四單元,將追問戰後原住民民謠的誕生與傳播的幾個重要機制。第一個活泉,是來自原住民林班歌的創作與傳唱。第二個活泉,是來自救國團康樂活動中的原住民歌謠的採集與傳唱。第五單元談原住民傳唱填詞與即興創作的特性。舉原住民歌謠善用虛詞或襯詞、林班歌的組合拼貼或「親愛的 …… 」運用為例,詮釋原住民音樂工作者,如何用各種樂派的音樂與歌詞,從原來的環境中抽離後重新組合,創作成新的音樂。

本文第六單元談北縣都市原住民民謠的傳唱文化史。一開始談台北都會中的原住民樂團歌謠創作狀況,從圖騰樂團的歌曲創作談起,而後進入北縣原民樂舞及民謠,尾聲來自北縣原著民「違建」聚落底層的聲音。他們正為了就地居住權而抗爭。

 

作者簡介

楊士範

台灣彰化人。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行政院原民會專案研究員、永和社區大學兼任講師、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現為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著作有《 平和排灣族、城鄉遷移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稻鄉)、《礦坑、海洋與鷹架近五十年的台北縣都市原住民底層勞工勞動史》 (台北:唐山)、《阿美族都市新家園─近五干年的台北縣原住民都市社區打造史研究》(台北:唐山)、《 飄流的部落─近五十年的新店溪畔原住民都市家園社會史》 (台北:唐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