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編寫說明
中藥配對是歷代醫家常用的組方形式,是臨床遣方用藥的精髓部分,浩瀚的中醫文獻中蘊藏著極其豐富和寶貴的中藥藥對經驗。我們本著「簡明精煉,科學實用,師古不薄今,參西不背中」的原則,編寫了《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一書。
1. 本書分解表、清熱、瀉下、祛風濕、化濕、利水滲濕、溫裏、理氣、消食、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風、開竅、補益、收澀藥等17章,以常用中藥73味為綱,簡述該藥的命名、性味歸經、主要功效、現代藥理,擷取古今藥對800餘對。每味藥後,以【用藥指歸】濃縮常用中藥的配對用途,鮮為人知的功效,及與他藥配對的注意事項,加工炮製等作用。
2. 每一藥對,按【配對奧妙】、【臨床應用】、【用量用法】、【名醫經驗】、【使用禁忌】等5項逐一敘述,重點揭示配對奧妙,精選名醫經驗,勾玄使用禁忌。
3. 書中藥對的臨床應用,按中醫通行的名詞術語進行適當規範。藥名以正名為準,不列異名,使用劑量以克為單位,便於指導處方;引用古代名醫的經驗,病名、藥對的劑量保持「原汁原味」,不妄加改刪。
4. 名醫經驗,每段文摘之前均標作者姓名,以彰名醫之功;文摘之後,必注明出處,以備讀者查考。
5. 為便於讀者檢閱有關藥對,書後增附藥對筆劃索引。
本書的編纂自始得到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主任趙志春副編審的指導與幫助,湖南中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尤昭玲欣然為本書作序;湖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主任、副教授,何清湖博士對全書進行了審定。寫作中得到了湖南中醫學院,湖南省中醫學校、湖南省株洲市藥檢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對以上單位及個人表示衷心謝意。
序
尤序
中藥藥對,是歷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結晶,是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臨床防病、治病一種最簡明的用藥形式,也是中醫方劑組方配伍的核心內容。
中醫方劑文獻博大精深、汗牛充棟,從被尊為「方書之祖」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到明《普濟方》載明以前之方劑達61739首之多,據不完全統計,自宋至清末的一千餘年間民間名醫所著方書多達1400多種,其中,既有方劑的臨床運用,又有方劑的理論研究,20世紀90年代出版的《中醫方劑大辭典》對歷代中醫方劑文獻的系統整理,使方劑學的研究達到了鼎盛階段,方劑的現代實驗研究至今方興未艾,中藥新藥的研究生產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
然而,介於中藥與方劑之間的藥對,歷代研究者寡,其文獻散見於各種醫書、方書之中。譚君同來偕其學友,潛心於中藥藥對的研究,古今文獻,廣搜博覽,結合自己的臨床體驗,將常用中藥73味涉及藥對800餘對,系統整理、分析,其中,既有藥對配伍奧妙,也在臨床的具體應用;既有歷代名醫的藥對理論與用藥經驗,又有自己的學習體會與臨床領悟;既揭示各種藥對應用的適用病症,又提示其使用的禁忌。全書內容廣博,並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藥理有機結合,是一部既有理、又有用的,全面、系統的中藥藥對臨床全書。
尤昭玲
譚序
藥對,即兩味藥的配對應用,是中藥配伍中最小的固定單位。其藥簡,其理奧,其力專,其效宏。配合存神,用之中的,應手取癒,妙不可言,在臨床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許多中醫名家精於此道,或同類相求,異類相使;或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臨床中圓融活變,屢獲事半功倍之效,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組方思維。
藥對貫穿於藥物與方劑之間,它不是簡單的兩味藥疊加,也不是信手拈來、任意杜撰,它是歷代醫家用藥經驗的提煉和智慧結晶,是遵循中醫基本理論的法則組方的最基本、最簡單、最明確、最可靠的一種形式。
許多較少的藥味方劑,本身就是一個藥對,如左金丸、二妙散、枳朮丸、六一散等;許多複方,就是多個藥對的集合,合之為方,分之為藥對。
如:麻杏石甘湯,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藥組成,可分為麻黃—杏仁,麻黃—石膏,石膏—甘草,石膏—杏仁等四個藥對,因此,歷代的藥對涵蓋了中藥複方配伍的各種基本形式,如君臣、反佐、相須、相使、陰陽、寒熱、補瀉、散斂、升降、開合、剛柔、潤燥、動靜等,加強對藥對的研究整理,即是抓住了中醫方劑配伍的核心問題,不僅有利於對傳統方劑組方配伍理論的深化與提高,而且可以為中藥複方的現代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尋找便捷之門。
神農嘗百草,辨味而知性;伊尹作湯液,隨時而制宜;雷公配藥對,方漸成雛形。在漫長的中醫藥發展史中,藥對的形成,標誌著中藥由抽象藥性、形性藥性、向位藥性、功能藥性走向綜合藥性、配伍藥性、方劑藥性的發展。藥對源遠流長,數量眾多,應用廣泛……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照江濤上下紅」。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理論創新的時代,中醫的發展本在繼承,貴在創新。
我們對歷代藥對書籍及近20年的中醫文獻搜集、篩選、歸納、整理成《常用中藥配對與禁忌》一書,冀在促進廣大臨床醫務工作者用藥水準的提高。由於本書涉及內容廣泛,融傳統中藥藥性與現代藥理於一書,加之編者水準有限,不當乃至訛誤之處在所難免,祈盼專家與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與完善。
譚同來 於株洲
目次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三章 瀉下藥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五章 化濕藥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七章 溫裏藥
第八章 理氣藥
第九章 消食藥
第十章 止血藥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藥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
第十三章 安神藥
第十四章 平肝息風藥
第十五章 開竅藥
第十六章 補虛藥
第十七章 收澀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