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道德判斷與道德教育:基於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民范式的研究》認為道德理性有三個層次:自然層次、原則層次和實踐層次,道德判斷可以區分為四種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視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斷的上述特徵,在道德判斷的過程申促進主體的道德理性發展。三層次的道德教育雖然在現實中存在,但卻忽視了主體的道德理性的運用和發展,并出現了嚴重的錯位現象。在當今歷史條件下,公共理性作為道德理性的主要內涵,并由此產生分層的道德判斷和道德教育。不失為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解決道德教育實效性低的各種策略都忽視了主體道德理性的發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體的道德理性實際上存在三個層次:自然層次、原則層次和實踐層次。主體的道德理性是在道德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至少可以區分出四種不同的道德判斷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視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斷的上述特徵,在道德判斷的過程中促進主體的道德理性發展。
自然概念本身的豐富內涵為從哲學自然到道德自然的轉化提供了可能與途徑。從“天命”、“天道”、“天理”到“天演”的轉換進程,改變了道德的自然展現方式,但卻一直在論證著道德的自然正確性。在道德的自然判斷過程中,道德理性一直面臨著信仰對自身的挑戰。道德教育只有處理好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難舍關係,道德理性才能自然而然地在主體身上形成。
如果說自然為道德的存在價值與運用提供了終極依據,那么美好生活則為道德提供了次極的理由和范本。而道德的原則性存在又為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在中國社會的歷史長河中,道德先后出現了君子、系統、天理、契約等四種判斷范式。在不同的道德判斷范式中,道德理性努力實現和諧的人際秩序和主體德性之間的溝通與統一。道德教育惟有從這兩者之間的和諧一致著眼,道德理性才具有外合于理、內合于性的生長空間。
解決道德教育實效性低的各種策略都忽視了主體道德理性的發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體的道德理性實際上存在三個層次:自然層次、原則層次和實踐層次。主體的道德理性是在道德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至少可以區分出四種不同的道德判斷范式。道德教育需要正視道德理性和道德判斷的上述特徵,在道德判斷的過程中促進主體的道德理性發展。
自然概念本身的豐富內涵為從哲學自然到道德自然的轉化提供了可能與途徑。從“天命”、“天道”、“天理”到“天演”的轉換進程,改變了道德的自然展現方式,但卻一直在論證著道德的自然正確性。在道德的自然判斷過程中,道德理性一直面臨著信仰對自身的挑戰。道德教育只有處理好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難舍關係,道德理性才能自然而然地在主體身上形成。
如果說自然為道德的存在價值與運用提供了終極依據,那么美好生活則為道德提供了次極的理由和范本。而道德的原則性存在又為美好生活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在中國社會的歷史長河中,道德先后出現了君子、系統、天理、契約等四種判斷范式。在不同的道德判斷范式中,道德理性努力實現和諧的人際秩序和主體德性之間的溝通與統一。道德教育惟有從這兩者之間的和諧一致著眼,道德理性才具有外合于理、內合于性的生長空間。
作者簡介
辛治洋,1978年生,安徽太湖人,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育學系主任。近年來,在《比較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合著多部。
目次
內容摘要
Abstract
引論
第一節 實效性問題:排斥主體理性的道德教育
第二節 關鍵詞分析:道德理性與道德判斷
一、道德理性
二、道德判斷
三、道德判斷:形成道德理性的功能意義
第三節 研究假設:道德理性的三層次與道德判斷的四范式
一、道德理性的三層次
二、道德判斷的四范式
三、研究假設與方法論說明
第四節 研究現狀:作為道德教育的道德判斷
一、道德判斷的倫理學研究
二、道德判斷的教育學研究
第一章 道德的自然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道德自然:道德的終極存在
一、“道德自然”的“自然”概念
二、自然何以成為道德自然
三、自然如何成為道德自然
第二節 “知天命”“為君子”:孔子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西周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二、孔子“知天命”的道德自然判斷
三、孔子道德自然的教育特點
第三節 “三綱可求于天”:董仲舒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天”:道德自然的存在判斷
二、“天道”:道德自然的途徑判斷
三、董仲舒道德自然的教育特點
第四節 “窮天理,明人倫”:朱熹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從“天”到“理”的自然轉換
二、“天理”的自然存在判斷
三、“人倫”的自然可能判斷
四、格物窮理與道德理性的養成
第五節 “宗天演”“闡人倫”:嚴復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人倫”之“天理”判斷的坍塌
二、“宗天演闡人倫”的道德自然判斷
三、歸納求知法與道德理性的形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道德的原則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則要求
一、個體與群體的美好生活
二、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則要求
第二節 “仁”德“君子”:孔子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安”:孔子“求仁”的緣由判斷
二、“仁”:“君子”的道德原則判斷
三、君子德性與道德理性的教育
第三節 “循三綱”“可謂善”:董仲舒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歷史對接:用“綱”(系統)解讀道德
二、問題梳解:“綱”表述道德的系統特徵
三、“三綱”教化:性情緊張與仁義理性
第四節 “性即天理”:朱熹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天理”:原則判斷的抽象與實現
二、“天理”:原則判斷的人倫與人性
三、“理”性養成與醇儒人格
第五節 “必以約為之基”:嚴復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災國難民與“特操”德性
二、“特操”德性與“契約”原則判斷
三、“新民德”的德性解釋與道德教育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道德的實踐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群際生活:道德實踐判斷的基點
一、道德實踐的復雜性
二、道德實踐的群際特徵
三、道德實踐判斷的群際選擇
第二節 “君子義以為質”:孔子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義”:道德的實踐判斷
二、“義”:以“利”為內容的實踐判斷
三、“義”的道德理性與教育
第三節 “有經有權”:董仲舒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從“權”:生命共同體的道德訴求
二、“三綱”之“道”:從“權”判斷的道德依據
三、從“權”的道德理性與教育
第四節 “天理之所宜”:朱熹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情是性之用:“義”判斷的心理機制
二、理欲還是公私:“義”的實踐判斷對象
三、“理”性發展與道德教育
第五節 “善惡之辨”:嚴復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國群內契約倫理的辨明
二、國群間契約倫理的辨明
三、有機共同體與契約倫理的辨明
四、國民自治與公共理性的習得
本章小結
結論
一、道德理性要求道德正位的道德教育
二、道德判斷堅持道德相對的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應成為公共理性的教育
參考文獻
後記
Abstract
引論
第一節 實效性問題:排斥主體理性的道德教育
第二節 關鍵詞分析:道德理性與道德判斷
一、道德理性
二、道德判斷
三、道德判斷:形成道德理性的功能意義
第三節 研究假設:道德理性的三層次與道德判斷的四范式
一、道德理性的三層次
二、道德判斷的四范式
三、研究假設與方法論說明
第四節 研究現狀:作為道德教育的道德判斷
一、道德判斷的倫理學研究
二、道德判斷的教育學研究
第一章 道德的自然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道德自然:道德的終極存在
一、“道德自然”的“自然”概念
二、自然何以成為道德自然
三、自然如何成為道德自然
第二節 “知天命”“為君子”:孔子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西周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二、孔子“知天命”的道德自然判斷
三、孔子道德自然的教育特點
第三節 “三綱可求于天”:董仲舒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天”:道德自然的存在判斷
二、“天道”:道德自然的途徑判斷
三、董仲舒道德自然的教育特點
第四節 “窮天理,明人倫”:朱熹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從“天”到“理”的自然轉換
二、“天理”的自然存在判斷
三、“人倫”的自然可能判斷
四、格物窮理與道德理性的養成
第五節 “宗天演”“闡人倫”:嚴復的道德自然判斷與教育
一、“人倫”之“天理”判斷的坍塌
二、“宗天演闡人倫”的道德自然判斷
三、歸納求知法與道德理性的形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道德的原則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則要求
一、個體與群體的美好生活
二、道德:配享美好生活的原則要求
第二節 “仁”德“君子”:孔子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安”:孔子“求仁”的緣由判斷
二、“仁”:“君子”的道德原則判斷
三、君子德性與道德理性的教育
第三節 “循三綱”“可謂善”:董仲舒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歷史對接:用“綱”(系統)解讀道德
二、問題梳解:“綱”表述道德的系統特徵
三、“三綱”教化:性情緊張與仁義理性
第四節 “性即天理”:朱熹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天理”:原則判斷的抽象與實現
二、“天理”:原則判斷的人倫與人性
三、“理”性養成與醇儒人格
第五節 “必以約為之基”:嚴復的道德原則判斷與教育
一、災國難民與“特操”德性
二、“特操”德性與“契約”原則判斷
三、“新民德”的德性解釋與道德教育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道德的實踐判斷與教育
第一節 群際生活:道德實踐判斷的基點
一、道德實踐的復雜性
二、道德實踐的群際特徵
三、道德實踐判斷的群際選擇
第二節 “君子義以為質”:孔子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義”:道德的實踐判斷
二、“義”:以“利”為內容的實踐判斷
三、“義”的道德理性與教育
第三節 “有經有權”:董仲舒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從“權”:生命共同體的道德訴求
二、“三綱”之“道”:從“權”判斷的道德依據
三、從“權”的道德理性與教育
第四節 “天理之所宜”:朱熹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情是性之用:“義”判斷的心理機制
二、理欲還是公私:“義”的實踐判斷對象
三、“理”性發展與道德教育
第五節 “善惡之辨”:嚴復的道德實踐判斷與教育
一、國群內契約倫理的辨明
二、國群間契約倫理的辨明
三、有機共同體與契約倫理的辨明
四、國民自治與公共理性的習得
本章小結
結論
一、道德理性要求道德正位的道德教育
二、道德判斷堅持道德相對的道德教育
三、道德教育應成為公共理性的教育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