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儒家與啟蒙:哲學會通視野下的當前中國思想》之所以名為“儒家與啟蒙”,實有志于探究晚清以來互為表里的古今中西問題。
作者簡介
丁耘,生于1969年。1987年入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習。哲學博士(1997)。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2005)。現任教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研究方向為外國哲學(主要是德國哲學及古希臘哲學)與比較哲學。主要關注的問題領域包括形而上學、政治哲學與思想史。譯有海德格爾《現象學之基本問題》,撰寫《十七世紀形而上學》(合)。另撰有《是與易》、《邏輯研究)中的存在問題》等文。
名人/編輯推薦
《儒家與啟蒙:哲學會通視野下的當前中國思想》是“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之一。
目次
引言重啟古今中西之間第一編 啟蒙主體性的終結與當前中國思想的出路1 啟蒙主體性與三十年思想史2 文化民族主義:刺?的抑或狐貍的?3 現時代知識分子如何“以天下為己任”?第二編 儒家復興與儒家社會主義4 略論當前儒學的政治論述5 五四、儒家與啟蒙6 大陸新儒家與儒家社會主義7 儒家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會通第三編 哲學會通與古今一中西問題8 哲學與神學的政治對照9 知其不可譯而譯之10 《現象學之基本問題》中若干譯名的討論11 是與有12 是與易後記
書摘/試閱
學學科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內的諸多學科,影響了文藝理論、藝術評論甚至詩歌創作。其流澤之廣遠大大超出了韋伯,甚至超越康德。這個外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其主要原因當然在于這個時代。偉大的改革瓦解了基本的舊共同體,消除了那種陳腐的歸屬感,把人驅逐到了無所不包的市場叢林與科層體制之中。如何安身立命的茫然之感也許很難成為一個專門的社會科學課題,但此刻卻是折磨每個敏感心靈的首要問題。海德格爾的存在意義之間正是這些心靈當時所能找到的最深刻依靠。職是之故,“海德格爾”超越了專門的研究領域,成了“個體生命意義”這個問題的總象征。這個古怪的馬丁’海德格爾是我國八十年代馬克思主義人本學探索與康德主義主體性探索的最後歸宿。在這個意義上,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那不對稱的“學科之爭”也許就是海德格爾一個人的戰爭——一場思想文化的後啟蒙與社會現實的總體啟蒙之間的戰爭。九十年代後期以來,思想文化方面的後現代主義與社會經濟體制上的泛現代主義從相互斗爭逐漸趨向相互依存。這種主觀意識上的非理性主義與客觀精神上的理性主義都發展著把對方統一在自身之內。陌生的客觀現實越是膨脹彌漫無遠弗屆,主觀意識就越是茫然無措進退失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