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集說(簡體書)
斯坦福大學改變年輕人未來的一堂課(簡體書)
拒絕誘惑的唯一方式,就是向它臣服:王爾德妙語錄(中英雙語)
圖解中醫診斷學
數學奧林匹克命題人講座(升級版):數列與數學歸納法(簡體書)
海草苫房:東楮島村海草房建築藝術(簡體書)
寂靜的春天(簡體書)
北美教研生涯記自咏(七)
真健康百課系列:知看病真相
漫畫兒童逆商養成書:逆商培養3-12歲情緒管理閱讀課外故事書培養性格情緒管理(簡體書)
臺灣文獻第70卷第04期(108/12)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中庸集說(簡體書)
滿額折

中庸集說(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庸集說》系南宋著名經學家衛湜歷時二十余載,博采諸家權威傳注而成。《中庸集說》以鄭注和孔疏為主,于治《中庸》群書及有關《中庸》之零篇散簡皆有采擷,計有鄭玄、孔穎達、陸德明、王安石、張載、陸九淵、朱熹、楊簡、呂大臨等凡一百余家。《中庸集說》網羅采集無所不周,搜集面之廣無與倫比。每引一說,必標明姓名,以方便讀者。系研究《中庸》和《中庸》學史之極佳資料。
尤為可貴者在于,《中庸集說》能較客觀看待各家之短長,其收錄不僅有宋代濂洛關閩幾大派之論述,亦有門第不顯、但確有學術價值之不知名人物之論述。成書時所據之典籍,後世亡佚頗多,至清初幾乎全部失傳。故《中庸集說》所搜輯之諸多資料,極有可能系現存最早之資料,乃至為唯一之資料。一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說:“今自鄭注孔疏而外。原書無一存者。朱彝尊《經義考》采披最為繁富,而不知其書與不知其人者,凡四十九家,皆賴《中庸集說》以傳。” 《中庸集說》具有不可忽視之文獻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宋代)衛湜

衛湜,宋學者。字正叔,昆山人。衛涇弟。好古博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開禧、嘉定間(1205-1224)集《禮記》諸家傳注,為一百六十卷,名曰《禮記集說》。凡二十余載而後成。寶慶二年(1226)官武進令時,表上于朝,得擢直秘閣。後終于朝散大夫,直寶謨閣,知袁州。學者稱櫟齋先生。
楊少涵,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先秦儒家哲學,宋明理學。

名人/編輯推薦

《中庸集說》是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整理說明
衛湜,字正叔,吳郡人,南宋經學家和藏書家。明代王鏊說他“好古博學,除太府寺丞、將作少監,皆不赴,終朝散大夫直寶謨閣,知袁州”。(《姑蘇志》卷五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3冊,頁957)衛湜之兄衛涇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狀元,官至參知政事(副丞相),與南宋理學泰斗朱熹有交承之好,衛湜本人則與永嘉事功學派之領袖人物葉適私交甚篤。衛湜好古博學,酷嗜典籍,建藏書室曰“櫟齋”,學者稱他為“櫟齋先生”。葉適曾作《櫟齋藏書記》曰:“余友衛君湜,清整而裕,淡泊而詳。酷嗜書,山聚林列,起櫟齋以藏之,與弟兄群子習業于中。夫其地有江湖曠逸之思,囿有花石奇詭之觀,居有臺館溫涼之適,皆略不道,而獨以藏書言者,志在于學而不求安也。又其自以為櫟者,真無用于世矣,非退托而云也。”又曰:“讀雖廣,不眩也;記雖博,不雜也。日融月釋,心形俱化,聲色玩好,如委灰焉,然後退于櫟而進于道矣。固宜漏眾美而以書言也。”(《水心文集》卷之十一,《葉適集》,中華書局,1961年,頁199、200)
衛湜于南宋寧宗開禧、嘉定二十年間(1205-1224),征引諸說一百四十余家,日編月削而成《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中庸集說》即把衛湜《禮記集說》之《中庸》部分單獨抽出整理而成。現將整理體例略作說明如下:
一、《禮記集說》現存較早的版本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新定郡齋刻本(相關介紹,可參見陳杏珍《宋嚴州刻本〈禮記集說〉》,《故宮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4期),現已收入《中華再造善本》(一期)叢書。但《中庸集說》整理之初即用《四庫全書》本,這次出版仍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
二、《中庸集說》凡十四卷,原為《禮記集說》之卷一百二十三至一百三十六,為單獨成書,現將卷次整理為卷一至十四。
三、為醒目起見,《中庸》本文以四號字加粗排印,諸家名氏以黑體排印。
四、所引諸說,原書皆空格後以“又曰”二字(藍田呂氏以“一本曰”三字)示別,現將“又曰”(“一本曰”)刪除,改以另起一段。
五、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陸九淵五家之說,現在一般直接引自其通行本書,因此,這次整理注出五家之說的通行本書之對應頁碼,以便讀者引用查對。衛氏引用諸說,時有增字減句,這次整理,除了個別于文不通之處依通行本改正外,一概不注不改。另外,整理者就平時讀書所得二程、張載及朱熹三家之說45條(二程32條,張載12條,朱子1條),以仿宋體排出,直接置于相關內容之下。
六、古人引書,多不注明出處,這次整理,除了一些有必須注明引文出處外,諸說所引常用經籍諸如《尚書》、《詩經》、《論語》、《孟子》等一般不予注明,只用引號標出。
七、異體字、避諱字、明顯錯字徑改不出校。
八、夾注雙行小字改為單行小字。
九、《禮記集說》之魏了翁序、衛湜自序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禮記集說》提要對于了解《中庸集說》的相關情況不無裨益,現附錄于後。
本書整理工作,始于幾年前我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當時為博士論文《中庸哲學研究》準備相關材料,我最先接觸的就是衛氏《中庸集說》,并決定予以點出,可以說,本書是我準備博士論文的一個副產品。
業師楊澤波先生對本書的出版多有勉勵并多方引薦,師弟茍東峰、同窗宋道貴于資料復印和查對上給予不少方便,今又蒙漓江出版社提攜及楊志友先生抬愛,使此稿得以付印出版,在此對他們的關愛和努力致以衷心的謝忱。
由于本人學殖淺陋,其中舛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方家批評指正。

目次

整理說明
集說名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附錄
一、禮記集說魏序
二、禮記集說自序
三、禮記集說提要

書摘/試閱

則不可,然自有知覺處。”曰:“既有知覺,卻是動也,怎生言靜?人說《復》‘其見天地之心’皆以為至靜能見天地之心,非也。《復》之卦下面一畫,便是動也,安得謂之靜?自古儒者皆言靜見天地之心,惟頤言動見天地之心。”或曰:“莫是于動上求靜否?”曰:“固是,然最難。釋氏多言定一,聖人便言止。且如物之好,須道是好;物之惡,須道是惡。物自好惡,關我這里甚事?若說道我只是定,便無所為,然物之好惡,亦自在里。故聖人只言止。所謂止,如‘人君止于仁’、‘人臣止于敬’之類是也。《易》之《艮》言止之義曰:‘艮其止,止其所也。’言隨其所止而止之。人多不能止。蓋人,萬物皆備,遇事時各因其心之所重者,更互而出,才見得這是重,便有這事出。若能物各付物,便自不出來也。”
或曰:“先生于喜怒哀樂未發之前下動字,下靜字?”曰:“謂之靜則可,然靜中須有物始得,這里便是難處。學者莫若且先理會得敬。能敬則知此矣。”或曰:“敬何以用功?”曰:“莫若主一。”季明曰:“某嘗患思慮不定,或思一事未了,他事如麻又生,如何?”曰:“不可。此不誠之本也。須是習,習能專一時便好。不拘思慮與應事,皆要求一。”或曰:“當靜坐時,物之過乎前者,還見不見?“曰:“看事如何?若是大事,如祭祀,前旒蔽明,靛纊充耳,凡物之過者,不見不聞也。若無事時,目須見,耳須聞。”或曰:“當敬時,雖見聞,莫過焉,而不留否?”曰:“不說道非禮勿視聽言動,勿者,禁止之辭。才說勿字,便不得也。”或問:“《雜說》中以赤子之心為已發,是否?”曰:“已發而去道未遠也。”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如何?”曰:“取其純一近道也。”曰:“赤子之心與聖人之心,如何?”曰:“聖人之心如鏡,如止水。”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