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基于符號學的視野,結合語言學、傳播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對產品設計的符號學架構進行新的梳理,在跨學科的產品符號學設計方法傳承的基礎上,從“人-物-環境-社會-文化”關系框架出發,提出產品設計創新過程中的思維模型、程序、獲取方法以及造型及界面的整合與實現的路徑與方法進行研究和探討,并對當下產品符號建構的多維策略和實踐進行探討,為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產品符號生態和符號創造提供新的借鑒和參考。
《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重新梳理和認識產品符號及其體系中的內在關系,用以指導產品設計的具體創新過程及設計實踐,并進一步促進符號學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發展,試圖建構產品設計的多元而有效的創新方法。
《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適用于設計藝術學相關學科的高校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相關領域的設計師及研究人員。
《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重新梳理和認識產品符號及其體系中的內在關系,用以指導產品設計的具體創新過程及設計實踐,并進一步促進符號學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發展,試圖建構產品設計的多元而有效的創新方法。
《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適用于設計藝術學相關學科的高校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相關領域的設計師及研究人員。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相關概念
1.1.1 符號學及設計符號學
1.1.2 產品及產品設計
1.1.3 設計創新方法研究:設計藝術與科學之間
1.1.4 課題的提出
1.2 產品創新的背景
1.2.1 認識哲學的轉向
1.2.2 消費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產品創新的背景與對象
1.2.3 文化的設計更新
1.2.4 重視“如何設計”的方法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1 設計符號學的研究
1.4.2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創新方法及技術研究
1.4.3 存在的問題
1.5 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書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產品符號的構成及其體系
2.1 產品符號及構造
2.1.1 產品:有意義的符號
2.1.2 產品符號的構造
2.1.3 產品符號的語言觀
2.2 產品符號的構成
2.2.1 產品符號的兩種構建關系
2.2.2 產品符號的要素構成
2.2.3 產品符號的意義構成
2.3 產品的符號學體系
2.3.1 三個面向
2.3.2 兩大途徑
2.3.3 建筑符號的句法實驗及思考
2.3.4 符號學的發展變遷
2.4 語境關系的提出
2.4.1 語境的關系
2.4.2 外在語境對產品符號的影響
2.4.3 符號語境影響下的設計思考
第3章 產品符號的傳達及其認知
3.1 符號的傳達模式及啟示
3.1.1 一般傳達的理論模式
3.1.2 產品符號的設計傳達模式及啟示
3.2 產品符號的傳達與實現過程
3.2.1 編碼的途徑與系統完形
3.2.2 設計的解碼與破譯
3.2.3 情感符號的詮釋與解像的復雜性
3.3 產品符號認知的基本規律
3.3.1 以用戶認知為本的重要性
3.3.2 用戶對符號的認識
3.3.3 產品符號的認知過程及規律
3.4 體驗性——從認知到多維感知及互動
3.4.1 變化的產品互動途徑
3.4.2 基于經典認知心理學的視覺感知研究
3.4.3 從單一感官到設計中的感官直覺
3.4.4 體驗與多感官互動的提出
……
第4章 產品符號的設計創新及信息獲取
第5章 符號學視野下產品整合與實現的路徑與方法
第6章 符號學在品牌及文化產品創新中的應用與發展
結語:符號學視野·設計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1.1 相關概念
1.1.1 符號學及設計符號學
1.1.2 產品及產品設計
1.1.3 設計創新方法研究:設計藝術與科學之間
1.1.4 課題的提出
1.2 產品創新的背景
1.2.1 認識哲學的轉向
1.2.2 消費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產品創新的背景與對象
1.2.3 文化的設計更新
1.2.4 重視“如何設計”的方法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1 設計符號學的研究
1.4.2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創新方法及技術研究
1.4.3 存在的問題
1.5 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書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產品符號的構成及其體系
2.1 產品符號及構造
2.1.1 產品:有意義的符號
2.1.2 產品符號的構造
2.1.3 產品符號的語言觀
2.2 產品符號的構成
2.2.1 產品符號的兩種構建關系
2.2.2 產品符號的要素構成
2.2.3 產品符號的意義構成
2.3 產品的符號學體系
2.3.1 三個面向
2.3.2 兩大途徑
2.3.3 建筑符號的句法實驗及思考
2.3.4 符號學的發展變遷
2.4 語境關系的提出
2.4.1 語境的關系
2.4.2 外在語境對產品符號的影響
2.4.3 符號語境影響下的設計思考
第3章 產品符號的傳達及其認知
3.1 符號的傳達模式及啟示
3.1.1 一般傳達的理論模式
3.1.2 產品符號的設計傳達模式及啟示
3.2 產品符號的傳達與實現過程
3.2.1 編碼的途徑與系統完形
3.2.2 設計的解碼與破譯
3.2.3 情感符號的詮釋與解像的復雜性
3.3 產品符號認知的基本規律
3.3.1 以用戶認知為本的重要性
3.3.2 用戶對符號的認識
3.3.3 產品符號的認知過程及規律
3.4 體驗性——從認知到多維感知及互動
3.4.1 變化的產品互動途徑
3.4.2 基于經典認知心理學的視覺感知研究
3.4.3 從單一感官到設計中的感官直覺
3.4.4 體驗與多感官互動的提出
……
第4章 產品符號的設計創新及信息獲取
第5章 符號學視野下產品整合與實現的路徑與方法
第6章 符號學在品牌及文化產品創新中的應用與發展
結語:符號學視野·設計創新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設計師對產品符號涉及產品化和流程化的不同細節和展現方式進行多感官的處理,進一步改進或增強感官體驗,以達到物境式的狀態,其結果是希望使產品符號可以建立情境式的體驗,并得到更好的感知和解碼。例如飛利浦公司設計的Wake-UpLight鬧鐘,利用光與自然的聲音將人們從睡夢中喚醒,到了早上該起床的時候,它會發出類似朝陽般的光線逐漸從弱轉強,同時還會發出清脆的自然界中的聲音,如鳥聲、蟲聲、風吹草動聲等,讓人們在大自然的召喚中慢慢從沉睡中醒來。可見,這款產品運用了視覺與聽覺符號的結合,所營造的是一種多種感官互動、身臨其境的生理性感知和知覺體驗,讓用戶產生某種聯想或者引起心中的一些共鳴,可能是情感的激發和某些行為的喚起,最終形成了欣賞、沉浸和理解該產品的效果。
這種情境體驗的思考,比以往的設計更豐富、更具整體性。對于具體的產品,這種情境體驗模型的組成,既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需要區別對待:
(1)簡單化的部分,例如形狀、顏色、聲音、材料、圖標、指示等可以直接在產品上表現出單一化的元素,這部分需要引入新的多感官形式來加以替代或更換,形成新的感知。
(2)還包括更深入地考察產品符號動態的使用過程所可能發生感知的接觸點,而不只是靜態的情境,這種涉及行為、儀式、服務甚至線索等流程化的元素,與前者相比,相對復雜,隨著產品的動態使用,需要打破原來并引入更多、更復雜的新元素。這部分需要多感官知覺的互動、聯感,共同協調發揮作用。由于大家多關注簡單化的單一感官部分,這部分動態的內容往往被忽視,事實上,這是最具效果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將產品的儀式過程融入更多的感官接觸,索尼推出的心形耳掛MP3就打破了以往的儀式,將兩個嵌有磁性連接器的耳機分離即是開機,吸附起來即是關機,并伴有“啪”的聲音,增加了聽覺感知的參與。
這種情境的體驗不同于以往單一的視覺體驗,它不僅包括視覺的途徑,還包括聽覺、嗅覺、光感,以及與環境、空間互動形成的整體氛圍,因此是一種更加整體的意義感受與解讀,形成用戶整體性的感受和情感感悟。這種體驗不同于以往單一途徑的感知,更整體、更自然,對用戶更具感染性。這種情境是各種類型的多感官符號互動所推動形成的結果,既涉及互動時符號認知者本身的心理情境活動,又包括互動時產品中所散發的各種符號與認知者周圍相互作用的環境情境(包括語境情境)。設計注重從情境體驗的視角來理解產品符號的編碼,將使設計更加具有感知性,更加自然引導用戶的使用,更加貼近人的心理情感,更能激發人內心的美妙感覺,實現人與產品的多層次的意義互動。
……
這種情境體驗的思考,比以往的設計更豐富、更具整體性。對于具體的產品,這種情境體驗模型的組成,既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需要區別對待:
(1)簡單化的部分,例如形狀、顏色、聲音、材料、圖標、指示等可以直接在產品上表現出單一化的元素,這部分需要引入新的多感官形式來加以替代或更換,形成新的感知。
(2)還包括更深入地考察產品符號動態的使用過程所可能發生感知的接觸點,而不只是靜態的情境,這種涉及行為、儀式、服務甚至線索等流程化的元素,與前者相比,相對復雜,隨著產品的動態使用,需要打破原來并引入更多、更復雜的新元素。這部分需要多感官知覺的互動、聯感,共同協調發揮作用。由于大家多關注簡單化的單一感官部分,這部分動態的內容往往被忽視,事實上,這是最具效果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將產品的儀式過程融入更多的感官接觸,索尼推出的心形耳掛MP3就打破了以往的儀式,將兩個嵌有磁性連接器的耳機分離即是開機,吸附起來即是關機,并伴有“啪”的聲音,增加了聽覺感知的參與。
這種情境的體驗不同于以往單一的視覺體驗,它不僅包括視覺的途徑,還包括聽覺、嗅覺、光感,以及與環境、空間互動形成的整體氛圍,因此是一種更加整體的意義感受與解讀,形成用戶整體性的感受和情感感悟。這種體驗不同于以往單一途徑的感知,更整體、更自然,對用戶更具感染性。這種情境是各種類型的多感官符號互動所推動形成的結果,既涉及互動時符號認知者本身的心理情境活動,又包括互動時產品中所散發的各種符號與認知者周圍相互作用的環境情境(包括語境情境)。設計注重從情境體驗的視角來理解產品符號的編碼,將使設計更加具有感知性,更加自然引導用戶的使用,更加貼近人的心理情感,更能激發人內心的美妙感覺,實現人與產品的多層次的意義互動。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