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現代信仰學導引》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研究》的結題成果。項目負責人是我國理論界信仰研究的知名學者荊學民教授。《現代信仰學導引》主要研究探討了人類信仰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和基本原理。對人類社會各種信仰領域和信仰現象以及人們對信仰的認識、思考、總結、概括進行理論的抽象、一般性的研究。本成果是國內學術界對于信仰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構建現代信仰學,既有重大的“學科”建設拓新拓展意義,又有理論觀點的學術創新意義。
作者簡介
荊學民,1959年生,山西臨猗人,哲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傳播學專業“政治傳播”方向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政治哲學、政治傳播。主持并完成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社科研究重大和一般項目。出版《當代中國社會信仰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人類信仰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社會轉型與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等學術著作;在《求是》、《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文藝研究》、《現代傳播》、《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光明曰報》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要。
名人/編輯推薦
《現代信仰學導引》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引論 構建現代信仰學
一、創建現代信仰學的必要性
二、現代信仰學的學科視野
三、現代信仰學的特質
第一章 信仰的本質
第一節 為人之本:自我超越性
第二節 超越的基礎:實踐活動的精神升華
第三節 超越的路徑:社會對個人的超越
第四節 超越的路徑:精神對物質的超越
第五節 超越的路徑:理想對現實的超越
第六節 超越的過程:烏托邦意味的沖動
第七節 超越的結構:植根于現實的終極關懷
第二章 信仰的發生
第一節 信仰發生的前提
第二節 生存意識:信仰發生的原始根基
第三節 群類意識:信仰發生的內在機制
第四節 絕對意識:信仰發生的驅動力
第三章 信仰的結構
第一節 信仰的張力場理論
第二節 信仰張力場的二級結構特性
第三節 信仰張力場理論的價值學論證
第四章 信仰的特性
第一節 關系視角:精神性和前實踐性
第二節 主體視角:主觀性和專一性
第三節 客體視角:理想性與虛幻性
第五章 信仰的機理
第一節 信仰與理智
第二節 信仰與情感
第三節 信仰與意志
第六章 信仰的運行
第一節 從信仰穩固到信仰迷茫
第二節 從信仰迷茫到信仰危機
第三節 從信仰危機到信仰更新
第七章 信仰的形態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政治信仰
第三節 道德信仰
第四節 個人人生信仰
第五節 社會理想信仰
第八章 信仰的功能
第一節 信仰的人格塑造功能
第二節 信仰的社會控制功能
第三節 信仰的價值評價功能
第九章 信仰學的基本范疇
第一節 神聖與世俗
第二節 可信與確信
第三節 個人與社會
第四節 理想與現實
第五節 經驗與超驗
第六節 痛苦與幸福
第十章 信仰的傳播
第一節 信仰傳播的本質
第二節 信仰傳播的形式
第三節 信仰傳播的特點
第十一章 信仰的教育
第一節 信仰教育的界定
第二節 信仰教育的根據
第三節 信仰教育的模式
第十二章 信仰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信仰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
第二節 信仰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方式
第三節 信仰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
參考文獻
後記
一、創建現代信仰學的必要性
二、現代信仰學的學科視野
三、現代信仰學的特質
第一章 信仰的本質
第一節 為人之本:自我超越性
第二節 超越的基礎:實踐活動的精神升華
第三節 超越的路徑:社會對個人的超越
第四節 超越的路徑:精神對物質的超越
第五節 超越的路徑:理想對現實的超越
第六節 超越的過程:烏托邦意味的沖動
第七節 超越的結構:植根于現實的終極關懷
第二章 信仰的發生
第一節 信仰發生的前提
第二節 生存意識:信仰發生的原始根基
第三節 群類意識:信仰發生的內在機制
第四節 絕對意識:信仰發生的驅動力
第三章 信仰的結構
第一節 信仰的張力場理論
第二節 信仰張力場的二級結構特性
第三節 信仰張力場理論的價值學論證
第四章 信仰的特性
第一節 關系視角:精神性和前實踐性
第二節 主體視角:主觀性和專一性
第三節 客體視角:理想性與虛幻性
第五章 信仰的機理
第一節 信仰與理智
第二節 信仰與情感
第三節 信仰與意志
第六章 信仰的運行
第一節 從信仰穩固到信仰迷茫
第二節 從信仰迷茫到信仰危機
第三節 從信仰危機到信仰更新
第七章 信仰的形態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政治信仰
第三節 道德信仰
第四節 個人人生信仰
第五節 社會理想信仰
第八章 信仰的功能
第一節 信仰的人格塑造功能
第二節 信仰的社會控制功能
第三節 信仰的價值評價功能
第九章 信仰學的基本范疇
第一節 神聖與世俗
第二節 可信與確信
第三節 個人與社會
第四節 理想與現實
第五節 經驗與超驗
第六節 痛苦與幸福
第十章 信仰的傳播
第一節 信仰傳播的本質
第二節 信仰傳播的形式
第三節 信仰傳播的特點
第十一章 信仰的教育
第一節 信仰教育的界定
第二節 信仰教育的根據
第三節 信仰教育的模式
第十二章 信仰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信仰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
第二節 信仰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方式
第三節 信仰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二節 超越的基礎:實踐活動的精神升華
一、實踐基礎
社會實踐作為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質上是一個創造性過程。人類對自身有限性存在的超越也正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的。人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世界,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使人的本質得到新的升華。這一過程是一個物質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精神上的升華過程。實踐使人從盲目的必然中獲得自由,不僅使人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基礎上人的精神價值也能得到實現。由于實踐活動的這種對人類超越性的基礎性地位,也就決定了信仰作為一種人類超越的活動也不能逃脫實踐的“掌心”。正像人們已經認識到的:“信仰主體和信仰客體在本質上來源于實踐主體和實踐客體,它們不過是實踐主客體在一個人類活動的側面上即信仰的側面上的具體化而已,因為人類的信仰活動是來源于并且首先是包含于人類實踐活動總體之中的。”在實踐活動中,當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立自己的目的或目標并滿懷信心地去追求的時候,信仰實際上已經作為萌芽出現了。因此,說到底,信仰主體只不過是具有了信仰的實踐主體罷了;信仰客體只不過是人類實踐目的的升華或衍化形式。這是信仰本質的實踐性的基礎,也是信仰本質的現實性的品格。
一、實踐基礎
社會實踐作為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質上是一個創造性過程。人類對自身有限性存在的超越也正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的。人在實踐中改造客觀世界,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使人的本質得到新的升華。這一過程是一個物質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精神上的升華過程。實踐使人從盲目的必然中獲得自由,不僅使人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基礎上人的精神價值也能得到實現。由于實踐活動的這種對人類超越性的基礎性地位,也就決定了信仰作為一種人類超越的活動也不能逃脫實踐的“掌心”。正像人們已經認識到的:“信仰主體和信仰客體在本質上來源于實踐主體和實踐客體,它們不過是實踐主客體在一個人類活動的側面上即信仰的側面上的具體化而已,因為人類的信仰活動是來源于并且首先是包含于人類實踐活動總體之中的。”在實踐活動中,當人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立自己的目的或目標并滿懷信心地去追求的時候,信仰實際上已經作為萌芽出現了。因此,說到底,信仰主體只不過是具有了信仰的實踐主體罷了;信仰客體只不過是人類實踐目的的升華或衍化形式。這是信仰本質的實踐性的基礎,也是信仰本質的現實性的品格。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