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口,就讓人相信你:在刺蝟社交的年代,怎麼說、說什麼,才能直達人心
商品資訊
系列名:RICH致富館系列
ISBN13:9789861857114
替代書名:THE LANGUAGE OF TRUST:Selling Ideas in a World of Skeptics
出版社:高寶國際
作者:麥可.馬蘭斯基; 史考特.魏斯特; 加里.迪莫斯; 大衛.塞勒
譯者:吳孟儒
出版日:2012/04/25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1cm*15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政治人物講錯話、名嘴亂爆料、八卦謠言滿天飛……,
這是個信任崩潰的時代,
只有「信任語言」,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
讓你的每個溝通都能100%成功。
你想想,才不過幾年的光景,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了!
過去,業務員、行銷專家、領導者個個都覺得溝通沒有那麼難。只要動之以情,隨便開個支票,用夢想填補現實的空缺,就可以讓顧客、選民買單。
那段時間真可說是黃金時期,只是花無百日紅,以前說什麼都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這個資訊發達、網路可以查到一切的時代,你不可能欺騙,卻又得不到信任。你可以說消費者變聰明了,也可以說他們不再相信任何業務,因為你的「信用額度」已經用光了!所以:
‧ 客戶懷疑你說的話,懷疑你的產品是否真的比別家好;而當客戶對你說「我考慮一下,待會再來」時,我們也不相信。
‧ 我們不相信企業說會關心顧客或致力於維護環境。
‧ 我們不相信CEO與政治人物的承諾;也不相信批評這些CEO與政治人物的部落客。
‧ 我們不相信專業的產品心得,因為這些專業人士可能被企業收買;我們也不相信不知名人士發表的使用心得,因為我們根本找不到相信對方的理由。
‧ 我們也不相信自己身旁的愛人,只要發現任何可疑的蛛絲馬跡,我們立刻懷疑另一半是否不忠。
過去簡單的溝通方法已經不管用了!
本書告訴我們如果與溝通對象(無論是你的客戶、選民,或是你的老婆、小孩)說話時,只要做好四件事情:
將訊息個人化
說話淺白易懂
運用正面描述
講話力求合理
就能得到好的回應,您可以試著運用看看(你有沒有發現我正在得到你的信任)。此外,改變溝通的順序也可以一試。
第一, 讓他聽你說:進入討論前,先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第二, 重點不是你:把對方的利益放在你的利益之前;
第三, 我不是這個意思:先導入情境,再講細節。
【本書目標讀者】
企業發言人:需要向公眾解釋爭議性的議題,或處理公司醜聞等公關問題。
業務員/業務代表:需要更深入瞭解客戶、知道客戶在說什麼,以及瞭解如何更緊密地與客戶連結。
經理主管:想要建立員工的信任、激勵員工士氣,或抓住員工的注意力。
行銷人員:想要提升業績(不過,如果他們是在像蘋果電腦這樣的地方工作,就不用了,因為產品就會自我推銷了!)。
職員、找工作的人:需要時時自己行銷,彰顯自己的成就,在特定人士面前表現自己。
作者簡介
麥可.馬蘭斯基(Michael Maslansky)
為美國業界首屈一指的溝通研究策略家。他是「馬蘭斯基.倫茲與夥伴公司」(Maslansky, Luntz & Partners)的CEO,這家公司曾出版紐約時報暢銷書《說話的力量》(Words That Work)。麥可.馬蘭斯基提供顧問服務給許多領頭企業,其中包括百事可樂、微軟與輝瑞藥廠(Pfizer),指導他們說什麼、怎麼說,還有該重視的理由。他在超過20個國家進行了數百項研究計畫,過程中運用了自己公司的訪查與焦點團體法。這套方法也為許多媒體所稱道,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New Yorker)、《60分鐘》(60 Minutes)、《夜間新聞前線》(Nightline)與美國公共電視的《新聞前線》(Frontline)等。
史考特.魏斯特(Scott West)
VK投資公司(Van Kampen Investments)行銷部門常務主管。他是全美知名的講者,最著名的是他針對金融專業人士打造的創意行銷策略。他也曾與人合著《說故事銷售金融商品》、《講故事,說理財──提高金融產品銷售業績》,以及《客戶的故事》(Your Client’s Story)。
加里.迪莫斯(Gary DeMoss)
VK投資公司的常務主管。他是知名講者、顧問,也曾獲頒獎項的企業業務行銷主管。他曾與人合著多本書籍,包括《連結客戶》(Making the Client Connection)、《銷售指導》(Coaching the Sale),以及《頂尖人士的態度指南》(The Top Performer’s Guide to Attitude)。
大衛.塞勒(David Saylor)
VK投資公司的執行主管。VK公司有總規模高達250億美元的固定收益基金,就是由他負責行銷溝通。大衛曾與史考特.魏斯特等人合著《講故事,說理財──提高金融產品銷售業績》與《退休靈感》(Get Inspired to Retire)。
名人/編輯推薦
「信任對企業來說實在太重要了,特別是現在──因為信任已經變成稀有物品。多年來,許多人苦苦尋覓信任溝通的方法。現在,麥可.馬蘭斯基終於解開了信任的DNA構結構。如果你關心員工、顧客或自己的名聲,就必須讀這本書。」
──弗蘭克.倫茲(Dr. Frank Luntz)
暢銷《說話的力量》、《美國人到底想要什麼》作者
「在面對面或臉書上溝通時,如果想要成功獲得信任,就要實行本書談到的真理──這些真理就像呼吸一樣重要,是不容反駁的常識。」
──湯瑪士.哈里遜(Thomas L. Harrison)
宏盟集團多元廣告服務執行長
「麥可.馬蘭斯基寫出這個缺乏信任的世界最需要的,教我們重新找回信任。他的文筆幽默,充滿智慧,而且沒有看不懂的術語。如果你也想(或說我們都應該想)獲得別人的信任,這一本書是你最好的開始。」
──古爾德勳爵(Lord Gould)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調查策略顧問、
佛洛伊德溝通顧問公司(Freud Communication)副總裁
「……本書提供基本的工具與實用方法,讓客戶重新信任我們。我們不只要說好的故事,更要說可信的故事。本書幫助所有溝通人,破除溝通對象心中的懷疑,獲得信任。」
──凱西.韋德福(Cathy Weatherford),
美國退休保險機構(Insured Retirement Institute)CEO
「今日的世界充斥極端的論述,因此往往難以瞭解問題所在,更不用說要解決問題。而本書正好提供你前進的動力與方法。」
──菲力浦.霍華(Philip K. Howard),
「共同利益」(Common Good)創辦人
暢銷書《常識的消亡》(The Death of Common Sense)與
《沒有律師的生活》(Life Without Lawyers)作者
「有很多的書都在講有效溝通,但本書特別之處在於點出語言表達的重要,並藉此建立信任,在面對顧客、夥伴或員工時都能獲得信任。《信任語言》可以幫助高層主管更有力、更可信地溝通。」
──蘇珊.庫爾特(Suzanne Coulter)/POLO零售公司(Polo Retail Corporation)董事長
目次
歡迎來到充滿懷疑的世界
第一部分:新的信任語言
1.美國的後信任時代
2.一切從語言開始
第二部分:可信溝通的四大原則
3.將訊息個人化
4.說話淺白易懂
5.運用正面描述
6.講話力求合理
第三部分:新式語序
7.讓他聽你說:進入討論前,先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8.重點不是你:把對方的利益放在你的利益之前
9.我不是這個意思:先導入情境,再講細節
第四部分:媒介與訊息
10.數位世界的信任語言
11.反信任法:二十句不能說的話
書摘/試閱
反信任法:二十句不能說的話
如果你看過影集《辦公室「瘋」雲》(The Office),應該知道有些角色講出來的話可說是「尷尬到爆炸」,因為這些話語實在太不恰當了,生活中很少聽到。
在充滿懷疑的世界裡,建立信任如此困難,破壞信任又如此簡單。在生活中、溝通上,我們常會因為一個詞影響對一整篇文章的看法,或店員講的一句話足以讓我們決定不要聽了。可以找到讓溝通對象龍心大悅的一句話當然很好,不過,比較容易的做法是先去除會產生反效果的用語。本章內容包含了打造信任之路可能會
遇到的個種地雷。
這些話很多都出自好意,大部分也都很正確、很誠實。但在充滿懷疑的世界裡,這些話就是無法幫助你建立信任。
以下是二十個可能產生反效果的常用句。
1. 相信我。(“Trust me”or“Trust us”)
是的,現在還有人會用這句老話,可是這句話已經不管用了。我們都知道,當政治人物或業務員談自己多誠實時,通常就代表他們根本不誠實。
2. 如果我答應你,你會不會……(If I could promise you this, would you buy…)
這種話只顯示溝通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顧客的利益之前,做成買賣最重要,買家的需要或想要什麼根本不重要。
3. 我們瞭解你說的。(We speak your language.)
真的嗎?如果你懂我說的話,還需要跟我強調嗎?重點是:如果你真的懂顧客講的話,就不要拿出來說嘴。
4. 我們重視您寶貴的來電。(Your call is important to us.)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等轉接等了五分鐘,你還不讓我按○轉真人客服嗎?真正能建立信任、重視顧客來電的企業,其實應該是真的拿起電話接聽。
5. 我們是真心地關心您。(We care about our customers.)
千萬不要說這句話,因為懷疑派常認為這是屁話,根本不覺得企業除了利益以外,還在乎什麼。與其說你關心他們,不如讓對方看到誠意。
6. 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Our interests are aligned.)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樣的話很難叫顧客相信雙方真的站在同一邊。如果我們追求的是共同的目標,為什麼我賺錢時,你賺的比我多;可是我虧錢時,你卻什麼都沒虧。
7. 這是最棒的產品。(A best-of-breed product.)
最高級的形容詞往往帶來「懷疑」,而不是「肯定」。企業如果說自己是最好的,價值就立刻下跌。
8. 達成您夢想中的退休生活。(Achieving your dream retirement.)
只有一二%的美國人相信自己可以達成夢想中的退休生活。這種夢想太不切實際,是空中閣樓,是廣告詞,而不是現實。所以,如果金融機構要推銷「夢想中的退休生活」時,成果難免差強人意。
9. 我們保證給您您想要的。(We give you guaranteed results.)
現在的人再也不相信「保證」這兩個字,因為過去有過太多慘痛的經驗,因為這些慘痛的教訓,我們不相信現實生活中有什麼真的可以掛保證。
10. 我們的產品很安全。(Our products are safe.)
業界發言人很喜歡說這句話,問題是大眾根本不相信。重點在於,因為是企業發言人講出來的,所以要澄清安全疑慮反而更加困難。
11. 這個產品最適合您。(This is the right product for you.)
如果沒有適當的情境,這種話可能會瞬間毀掉信任。如果你的產品真的像你講的那樣,顧客會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強勢地要他們怎麼想,他們就會拒絕你。
12. 其實……(The fact is…)
在今天的世界裡,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所謂的「其實」講述的是一個「事實」,但每個議題都有很多不同的事實,這些事實之間不見得都能相符合。因此,我們不能以為可以找到什麼不變的事實,支持自己的論點或推銷產品。
13. 您得瞭解……(What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s…)
這句話我不知道聽過多少遍。幾乎每次講這句話,這位業務員或企業溝通者就會失敗,因為他們正設法改變溝通對象的世界觀,而不是接受並處理對方的世界觀。
14. 我們也是身不由己。(Our hands are tied.)
你也用過這招。你六歲的時候,也用這招想說服爸媽,讓他們以為都是小明的錯。當時不是很管用,現在也不會管用到哪裡去。
15. 我們不這麼做,會造成公司的損失。(If we don’t so this, it will hurt our business.)
這句話也有很多版本,不過目的都一樣,那就是說服溝通對象:如果他們不同意,你公司的營運就會受到衝擊,然後顧客也會遭到池魚之殃。但是大眾根本不在乎你的問題。
16. 這是斷章取義!(This was taken out of context.)
不要驚訝,如果你說了這句話,這場溝通之戰大概就輸定了。我們發現不管什麼是時候,光講這句話對情勢毫無幫助。
17. 我投反對票之前,的確投了贊成票。(I voted for the $87 billion before I voted against it.)
這句話絕對是信任殺手,因為這句話的要素就是:前後不一。在今天的世界,一開始就傳遞正確的訊息很重要,因為你只要一改變你的訊息,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18. 小字體的說明。(Anything in fine print.)
簡冊介紹或合約裡出現小字體的文字,人家立刻會認為你想隱藏什麼,甚至說這就是你想騙人的證據。
19. 難道你不在乎家人的安全?(Are you concerned about security for your family?)
這種恐嚇推銷法聽了近一個世紀,我們已經養成反射對作,一聽到恐嚇推銷法就自動關上耳朵。
20. 趕快下手,不然就沒了。(Act now or you’ll miss this opportunity.)
每個人都喜歡機會,可是不喜歡人刻意製造出來的恐懼。提醒你,現代人已經有太多要面對的截止日期,當然不喜歡你再多給他們一個。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