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盛唐詩壇,群英薈萃,大批成就傑出、風格各異的優秀作家,照亮唐詩的夜空。其中與王維齊名,同為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的孟浩然,是盛唐詩人中的老大哥。他處於唐詩由初唐向盛唐的過度期,精研《文選》,轉益多師,漫遊名山大川,親近自然,大力寫作以山水田園為題材的作品,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形成,起到導夫先路的作用。其清新淡遠、自然本色的詩風,受到歷代詩人的高度讚譽。本書依據宋、明刻本《孟浩然詩集》,參考近人研究,完整收錄孟浩然存世的二六四首詩作,校勘精詳,注譯研析面面俱到。
作者簡介
楊軍(注譯者)
陝西藍田人,蘇州科技大學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先後就讀於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師從傅庚生、劉持生、霍松林等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教學和研究,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員、王維研究會理事。參與編纂《中華大典》、《歷代詩話全編》等;任《全唐五代詩》編委,整理唐人別集十餘種;任《儒藏》精華編編委,整理《太玄經》、《大學衍義補》等多種。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在王維研究、元稹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主要著作有《說詩樂趣校注》、《元稹集編年箋注》、《存真齋古詩文鑒賞》等。
序
導讀(節錄)
三、孟浩然詩風及其評價
孟浩然清新淡遠、自然本色的詩風,在盛唐當時即獲得高度讚譽。李白稱頌「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讚揚「清詩句句盡堪傳」;殷璠編《河嶽英靈集》,共選錄評論了二十四位盛唐詩人的作品,孟浩然是唯一被以「文采」相推許的詩人,他說:「浩然詩,文采丰茸,經緯綿密,半遵雅調,全削凡近。至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無論興象,兼復故實,又『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亦為高唱。」意思是說,孟詩繼承了《詩經》樸素自然的風格,又具有很強的創新性,面對外界事物的生動形象,能將自己的濃郁的情思融入其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達到興象玲瓏的高度。這就不僅徹底擺脫了齊梁及初唐的華靡詩風,而且突破了初盛唐之交詩壇流行的應制奉和習氣,從而拉開了表現盛唐氣象的帷幕。毋庸置疑,孟浩然是盛唐時期一流作家的排頭兵,在有唐一代一流作家的排序上也是排頭兵。
後世眾多論家也給孟詩以高度評價,其中最有影響的是蘇軾的評語:「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蘇軾的評價有褒有貶。所謂「韻高」,蘇軾的解釋是「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書黃子思詩集後〉)。在蘇軾看來,韻的高下並不與詩人成就的大小成正比。蘇軾以書法類比:晉人鍾、王的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劃之外,堪稱韻高;唐人顏、柳諸人極盡古今筆法變化之能事,卻失去了晉人蕭散簡遠之致,故算不上韻高。「至於詩亦然。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益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同前)蘇軾最推崇的詩人是陶淵明,說「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瞿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與蘇轍書〉)孟詩學陶,詩風也近似,因而被蘇軾許以「韻高」,臻於詩之「極致」。可見蘇軾對孟詩之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肯定,而是高度讚揚,推崇備至,甚至可以說是淵明之下一人而已。所謂「才短」,指其才思不夠敏捷,集中部分篇章缺乏巧思,顯得直露寒儉。聞一多對孟浩然及其詩也有極高評價,其《唐詩雜論》中的一席話為世人所熟知;其結論是:「孟浩然可以說是能在生活和詩品兩方面足以與魏晉人抗衡的唯一的人,他的成分是《世說新語》的人格加上盛唐詩人的風度,故他的生活與詩品的總成績遠在盛唐諸公之上。」(鄭臨川《聞一多論古典文學》,第一二九頁,以上參閱張安祖〈論殷璠、蘇軾與聞一多關於孟浩然詩的評價〉,見《文學遺產》二○一○年第五期)其評價之高更超過東坡。這一論斷能否成為學界共識,或者如何就此論斷達成共識,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而孟浩然研究大有文章可做,前景看好,卻是確定無疑的。我們期待著孟浩然像陶淵明那樣重新被發現。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卷 上
早發漁浦潭 一
尋香山湛上人 二
晚泊潯陽望廬山 五
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 七
宿天台桐柏觀 九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一一
與諸子登峴山 一四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 一六
陪盧明府泛舟回作 一九
揚子津望京口 二一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二二
峴潭作 二四
題大禹義公房 二六
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 二七
九日得新字 二九
山 潭 三一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三二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三四
陪柏臺友共訪聰上人禪居 三七
宿業師山房待丁公不至 三九
初春漢中漾舟 四○
耶溪泛舟 四二
北澗浮舟 四四
尋天台山 四五
彭蠡湖中望廬山 四七
題鹿門山 四九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 五一
舟中晚望 五三
登總持浮圖 五五
聽鄭五愔彈琴 五七
從張丞相遊紀南城獵戲贈裴迥張參軍 五九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六一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還經玉泉寺 六三
尋陳逸人故居 六六
遊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 六七
登望楚山最高頂 六九
臘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七○
疾癒過龍泉精舍呈易業二公 七三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 七五
春晚絕句 一作春曉 七七
美人分香 七八
問舟子 八○
夜歸鹿門寺 八二
尋梅道士張逸人 八四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八六
春晚題永上人南亭 八八
與崔二十一遊鏡湖寄包賀 八九
秋登張明府海亭 九二
題融公蘭若 九三
夏日浮舟過張逸人別業 九五
與張折衝遊耆闍寺 九六
與白明府遊江 九八
檀溪尋故人 九九
梅道士水亭 一○一
岳陽樓 一作望洞庭湖上張丞相 一○二
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 一○五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一○八
九日龍沙作寄劉大窅虛 一○九
湖中旅泊寄閻防 一一一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一三
大堤行寄黃七 一一五
陪張丞相登荊州城樓因寄張使君 一一七
京還贈張淮 一一九
重酬李少府見贈 一二一
還山貽湛法師 一二三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一二五
上巳日洛中寄王九迥 一二七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一二九
送洗然弟進士舉 一三○
秋登萬山寄張五 一三二
入峽寄舍弟 一三四
醉後贈馬四 一三六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寄之 一三八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一三九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一四一
東陂遇雨率爾貽謝甫池 一四三
荊門上張丞相 一四四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 一四七
寄是正字 一四八
行至汝墳寄盧徵君 一五○
寄天台道士 一五二
和宋大使北樓新亭 一五三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一五五
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 一五七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一五九
卷 中
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一六一
和張明府登鹿門山 一六三
晚春臥病寄張八 一六四
書懷貽京邑同好 一六七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一七○
贈蕭少府 一七二
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 一七四
同儲十二洛陽道 一七五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一七七
贈王九 一七九
遊雲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一八○
上張吏部 一八二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一八五
夜泊宣城界 一八七
歲暮海上作 一八九
宿武陵即事 一九一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一九二
溯江至武昌 一九四
夕次蔡陽館 一九五
他鄉七夕 一九七
夜泊牛渚趁錢八不及 一九九
曉入南山 二○○
下贛石 二○二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 二○四
行出竹東山望漢川 二○六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二○八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作 二一○
夜渡湘水 二一一
經七里灘 二一二
自洛之越 二一五
濟江問舟人 二一六
歸至郢中 二一八
赴京途中遇雪 二一九
戲 題 二二○
南歸阻雪 二二一
久滯越中貽謝甫池會稽賀少府 二二三
途 次 二二五
將適天台留別臨安李主簿 二二六
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 二二八
送丁大鳳進士舉 二三一
送吳悅遊韶陽 二三二
送張子容進士舉 二三四
長安早春 二三六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川覲省 二三八
送張祥之房陵 二四○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督 二四二
京還留別新豐諸友 二四五
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少府 二四六
題長安主人壁 二四八
送莫氏外生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二五○
峴山送張去非遊巴東 二五二
送桓子之郢城禮 二五四
永嘉別張子容 二五五
留別王維 二五七
送袁太祝尉豫章 二五八
都中送辛大 二六○
越中送張少府歸秦中 二六一
送朱大入秦 二六二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 二六四
送友人之京 二六五
遊江西上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 二六七
送杜十四 二六八
峴亭餞房璋崔宗之 二六九
送袁十嶺南尋弟 二七一
卷 下
送謝錄事之越 二七五
江上別流人 二七七
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雲 二七八
洛下送奚三還揚州 二八○
送辛大不及 二八一
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 二八二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二八四
高陽池送朱二 二八六
送王昌齡之嶺南 二八八
送崔遏 二九○
送盧少府使入秦 二九二
盧明府九日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二九三
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昇在座 二九六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階字 二九八
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 二九九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席 三○一
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 三○二
宴包二融宅 三○四
宴張記室宅 三○五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三○七
寒夜張明府宅宴 三○八
襄陽公宅飲 三○九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三一一
途中九日懷襄陽 三一三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三一五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三一六
早寒江上有懷 三一七
夏日南亭懷辛大 三一九
除夜有懷 三二一
秋宵月下有懷 三二二
閑園懷蘇子 三二三
傷峴山雲表觀主 三二五
賦得盈盈樓上女 三二六
春 怨 三二八
憶張野人 三二九
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三三○
田家元日 三三二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 三三三
李少府與楊九再來 三三五
樵采作 三三六
仲夏歸南園寄京邑舊遊 三三八
歲暮歸南山 三四○
尋張五回夜園作 三四一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就張海園作 三四三
送王吾昆弟省覲 三四四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三四五
過融上人蘭若 三四六
李氏園臥疾 三四八
過故人莊 三四九
同曹三御史泛湖歸越 三五一
西山尋辛諤 三五二
陪張丞相登當陽樓 三五四
晚 春 三五五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以投寄 三五七
登峴亭寄晉陵張少府 三五八
送王宣從軍 三五九
送從弟邕下第後尋會稽 三六一
與王昌齡宴王十一 三六二
白雲先生王迥見訪 三六四
田園作 三六五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 三六八
宿建德江 三七○
宋本集外詩
早 梅 三七三
示孟郊 三七四
山中逢道士雲公 三七六
送陳七赴西軍 三七九
同張明府清鏡嘆 三八○
庭 橘 三八二
遊景空寺蘭若 三八三
武陵泛舟 三八四
宿立公房 三八六
姚開府山池 三八七
夏日辨玉法師茅齋 三八九
遊精思道觀主山房 三九○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 三九一
遊鳳林寺西嶺 三九二
陪獨孤使君冊與蕭員外誠登萬山亭 三九四
贈道士參寥 三九五
洞庭湖寄閻九 三九六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 三九八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三九九
途中遇晴 四○○
送告八從軍 四○一
送席大 四○三
送賈昇主簿之荊府 四○四
送王大校書 四○五
廣陵別薛八 四○七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 四○八
崔明府宅夜觀妓 四○九
宴榮山人亭 四一一
和賈主簿昇九日登峴山 四一二
宴張別駕新齋 四一三
閨 情 四一五
寒 夜 四一六
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 四一七
同獨孤使君東齋作 四一九
登龍興寺閣 四二○
本闍黎新亭作 四二二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四二四
宴崔明府宅夜觀妓 四二五
登安陽城樓 四二七
登萬歲樓 四二八
春 情 四二九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四三一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 四三二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四三三
同張將薊門看燈 四三五
張郎中梅園作 四三六
涼州詞 四三七
初 秋 四三九
洗然弟竹亭 四四○
齒坐呈山南諸隱 四四一
送張郎中遷京 四四三
長樂宮 四四四
渡揚子江 四四六
題梧州陳司馬山齋 四四七
雨 四四八
詠 青 四四九
送張舍人往江東 四四九
尋裴處士 四五○
歲除夜有懷 四五一
句 四五一
評論 新增評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