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土力學及路基(第2版)》為修訂教材,在修訂中,根據編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對章節的部分內容進行了精選和更新。《土力學及路基(第2版)》主要內容有:土的物理性質,土中應力,土的壓縮與地基沉降,土的滲透性及固結理論,土的抗剪強度,天然地基的承載力,土坡的穩定性,軟土地區路基,土壓力,擋土墻,滑坡地段路基,路基構造及基床變形等。
《土力學及路基(第2版)》為高等院校土木(鐵道)工程、工程地質等專業用教材,也可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土力學及路基(第2版)》為高等院校土木(鐵道)工程、工程地質等專業用教材,也可供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土力學及路基(第2版)》:高等學校教材
序
本教材是根據高等學校鐵道工程專業“土力學及路基”課程的教學大綱于1980年由梁鐘琪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土力學及路基》試用教材,1991年修訂後為《土力學及路基》正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
《土力學及路基》教材出版後,經過多年的使用,認為內容平實,符合當時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材恰當,適應我國鐵路路基、橋梁等工程需要,但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土力學的理論和路基實踐都有了很大進展,并且各項新的國家標準的頒布,在設計計算、試驗、施工各方面都有了新的標準,支擋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日新月異,為了更好地滿足專業需要及面向21世紀土木(鐵道)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對這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教材,有必要進行修訂。編者結合多年教學和科學研究實踐,考慮對原教材結構基本保留,內容上進行補充和修改并刪除陳舊的內容。
關于土的分類和路基填土方面,按新規范增補了新的分類方法、填料選擇和壓實標準;地基承載力一章中,按新標準修改了天然地基承載力,增加了粉土、黃土及多年凍土地基的承載力;對路基斷面形式、路基寬度、道床厚度等均按照新規范進行了修改和補充;路基加固措施中,增添了軟土路基的處理措施深層攪拌法和石灰樁等內容;輕型擋土墻一節,增加了短卸荷板擋土墻、土釘墻、樁板墻等新型擋土結構,刪除了對拉式擋墻。關于地震地區路基及擋土墻部分,由于新的地震規范尚未批準出版,故仍保留原內容。
本書修訂工作中,西南交通大學梁鐘琪擔任主編,參加修訂的大多為各章原編者,彭胤宗修訂第九、十章,池淑蘭修訂第十一章,徐風華修訂第七章,梁鐘琪修訂第一至六、八、十二章,并互相審核,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同行的熱情幫助,謹在此表示感謝。
《土力學及路基》教材出版後,經過多年的使用,認為內容平實,符合當時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材恰當,適應我國鐵路路基、橋梁等工程需要,但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土力學的理論和路基實踐都有了很大進展,并且各項新的國家標準的頒布,在設計計算、試驗、施工各方面都有了新的標準,支擋工程、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日新月異,為了更好地滿足專業需要及面向21世紀土木(鐵道)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對這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教材,有必要進行修訂。編者結合多年教學和科學研究實踐,考慮對原教材結構基本保留,內容上進行補充和修改并刪除陳舊的內容。
關于土的分類和路基填土方面,按新規范增補了新的分類方法、填料選擇和壓實標準;地基承載力一章中,按新標準修改了天然地基承載力,增加了粉土、黃土及多年凍土地基的承載力;對路基斷面形式、路基寬度、道床厚度等均按照新規范進行了修改和補充;路基加固措施中,增添了軟土路基的處理措施深層攪拌法和石灰樁等內容;輕型擋土墻一節,增加了短卸荷板擋土墻、土釘墻、樁板墻等新型擋土結構,刪除了對拉式擋墻。關于地震地區路基及擋土墻部分,由于新的地震規范尚未批準出版,故仍保留原內容。
本書修訂工作中,西南交通大學梁鐘琪擔任主編,參加修訂的大多為各章原編者,彭胤宗修訂第九、十章,池淑蘭修訂第十一章,徐風華修訂第七章,梁鐘琪修訂第一至六、八、十二章,并互相審核,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同行的熱情幫助,謹在此表示感謝。
目次
緒論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質
第一節 土的形成
第二節 土的顆粒分析與結構
第三節 土的各相數量指標
第四節 土的物理和物理一化學性質
第五節 土的分類
第二章 土中應力
第一節 土中一點的應力狀態
第二節 地基土的自重應力
第三節 基礎底面的接觸壓力
第四節 地基土的附加應力
第三章 土的壓縮與地基沉降
第一節 土的壓縮性
第二節 土的形變模量
第三節 荷載試驗
第四節 地基沉降計算——分層總和法
第五節 應力歷史對黏性土壓縮性的影響
第六節 填土壓實
第四章 土的滲透性及固結理論
第一節 土的滲透性
第二節 飽和黏性土的單向固結
第三節 太沙基二維、三維固結理論
第四節 比奧固結理論
第五節 砂土振動液化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強度
第一節 土的抗剪強度的基本概念與直剪試驗
第二節 應力圓與莫爾——庫倫破壞準則
第三節 軸壓試驗和十字板試驗
第四節 孔隙壓力系數
第五節 剪切試驗中土的性狀
第六節 應力路徑的概念
第六章 天然地基的承載力
第一節 地基的破壞形態
第二節 地基臨塑壓力
第三節 淺基礎地基極限荷載的近似解
第四節 按《橋規》確定地基承載力
第五節 原位測試確定地基承載力
第七章 土坡的穩定性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砂性土土坡的穩定性分析
第三節 黏性土土坡的穩定性分析
第四節 浸水路堤的穩定性檢算
第五節 地震對土坡穩定的影響
第六節 可靠度理論在土坡穩定分析中的應用
第八章 軟土地區路基
第一節 軟土的成因類型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第二節 軟土地基路堤穩定性分析
第三節 軟土路基的加固措施
第四節 砂井加固軟土地基的設計及施工
第五節 施工現場的監測工作
第九章 土壓力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朗金土壓力理論
第三節 庫倫土壓力理論
第四節 庫倫理論細粒土主動土壓力
第五節 大俯角墻背的主動土壓力——第二破裂面法
第六節 折線形墻背的土壓力計算
第七節 橋臺土壓力
第八節 其他情況下的主動土壓力
第九節 土壓力問題討論
第十章 擋土墻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力式擋土墻檢算
第三節 輕型擋土墻
第十一章 滑坡地段路基
第一節 滑坡穩定性分析
第二節 滑坡穩定分析中計算指標的確定
第三節 排水和防護工程
第四節 支擋工程和其他措施
第十二章 路基構造及基床變形
第一節 路基構造
第二節 基床變形及其防治
附錄各種邊界條件下的庫倫主動土壓力公式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質
第一節 土的形成
第二節 土的顆粒分析與結構
第三節 土的各相數量指標
第四節 土的物理和物理一化學性質
第五節 土的分類
第二章 土中應力
第一節 土中一點的應力狀態
第二節 地基土的自重應力
第三節 基礎底面的接觸壓力
第四節 地基土的附加應力
第三章 土的壓縮與地基沉降
第一節 土的壓縮性
第二節 土的形變模量
第三節 荷載試驗
第四節 地基沉降計算——分層總和法
第五節 應力歷史對黏性土壓縮性的影響
第六節 填土壓實
第四章 土的滲透性及固結理論
第一節 土的滲透性
第二節 飽和黏性土的單向固結
第三節 太沙基二維、三維固結理論
第四節 比奧固結理論
第五節 砂土振動液化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強度
第一節 土的抗剪強度的基本概念與直剪試驗
第二節 應力圓與莫爾——庫倫破壞準則
第三節 軸壓試驗和十字板試驗
第四節 孔隙壓力系數
第五節 剪切試驗中土的性狀
第六節 應力路徑的概念
第六章 天然地基的承載力
第一節 地基的破壞形態
第二節 地基臨塑壓力
第三節 淺基礎地基極限荷載的近似解
第四節 按《橋規》確定地基承載力
第五節 原位測試確定地基承載力
第七章 土坡的穩定性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砂性土土坡的穩定性分析
第三節 黏性土土坡的穩定性分析
第四節 浸水路堤的穩定性檢算
第五節 地震對土坡穩定的影響
第六節 可靠度理論在土坡穩定分析中的應用
第八章 軟土地區路基
第一節 軟土的成因類型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第二節 軟土地基路堤穩定性分析
第三節 軟土路基的加固措施
第四節 砂井加固軟土地基的設計及施工
第五節 施工現場的監測工作
第九章 土壓力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朗金土壓力理論
第三節 庫倫土壓力理論
第四節 庫倫理論細粒土主動土壓力
第五節 大俯角墻背的主動土壓力——第二破裂面法
第六節 折線形墻背的土壓力計算
第七節 橋臺土壓力
第八節 其他情況下的主動土壓力
第九節 土壓力問題討論
第十章 擋土墻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力式擋土墻檢算
第三節 輕型擋土墻
第十一章 滑坡地段路基
第一節 滑坡穩定性分析
第二節 滑坡穩定分析中計算指標的確定
第三節 排水和防護工程
第四節 支擋工程和其他措施
第十二章 路基構造及基床變形
第一節 路基構造
第二節 基床變形及其防治
附錄各種邊界條件下的庫倫主動土壓力公式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5.凍結與融化
在負溫度的條件下孔隙中的一部分液態水轉變為固態冰,叫做土的凍結。凍結引起土的體積膨脹,稱為凍脹。凍土中的固態冰轉變為液態水,稱為凍土的融化。融化造成土結構的破壞和強度的急劇減弱。
既然土的凍結與融化實質上是土中孔隙水的凍結與融化,而孔隙水與土粒間存在著十分復雜而活躍的相互作用,使得土中水分的凍結與融化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一些特點。試驗證明,凍結狀態的細粒土中,在任何負溫度下總有一部分水仍處于非凍結狀態,稱為未凍水。當溫度逐漸降低為負值時,土的大孔隙中首先發生水的結晶。這種冰晶體逐漸增大,起初不斷吸引自由水,然後便開始從定向水層(結合水)中吸引水分。隨著冰晶體的增長,凍結區內土粒的結合水膜很快減薄,從而增大了對水的吸引力,由此造成了由非凍結區向凍結邊界的水分遷移。水分遷移的一個主要結果是聚冰作用,冰晶體的擴大使水分相對集中,形成冰夾層。
既然凍土中的水分遷移是通過薄膜水的轉移而實現的,因此,它通常發生在細粒土中,而尤以粉質砂黏土和粉質黏砂土最為強烈。這是因為這類土的顆粒很小,有較強的水化能力,能吸附大量的結合水;同時,它們又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使水分的轉移有可能實現。黏土的水化能力雖很強,但因其透水性太差,故其中的水分遷移并不顯著。至于粗砂和礫石等粗粒土,由于表面活動性極弱,不具有吸入力,故凍結時不發生水分遷移;同時,它們具有較強的透水性。當出現冰晶體後,由于體積增大,不僅不會吸入水分,反而會擠出一部分水分,使得它們在凍結中出現含水量的減小。因此,砂礫是不具凍脹性的。利用這一特性,有時可以挖除凍脹性土,換填砂礫,作為一種防治凍脹的措施。
土層的凍脹量還同土中水的埋藏深度和補給條件有著密切關系。當凍結區離地下水位很近時,由于存在充足的水源,常發生強烈的凍脹,以致在凍土中形成很厚的冰層。這種類型的凍脹叫做開敞型凍脹。當土層的凍結區離地下水面很遠,因而沒有充足的水分補給時,所能產生的冰層較薄,凍脹量也較小,這便是封閉型凍脹。
土的凍脹程度還取決于溫度變化條件。當冷卻急劇、土中溫度梯度很大時,表層凍結面迅速向下推移,土中水來不及從下臥層向凍結面轉移就在原地凍結成冰。這時不會產生明顯的凍脹,所形成的冰一般均勻散布于水中,使凍土具有整體結構。若冷卻緩慢,凍結面緩慢地向下推移,甚至因水結冰散發潛熱而使凍結面較長時間地停留在某一深度上,這時下臥層內的遷移水流有充分時間補充給凍結面。在有充足的水源補給時,土中就會產生層狀或透鏡狀的冰體,形成凍土的層狀結構,并引起明顯的凍脹。
土的凍融能給鐵路路基帶來一系列病害。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由于地面或路基面產生不同高度的凍脹,使得原有的線路縱斷面被破壞。這便是常說的“凍害”。此外,凍結時,由于水分遷移,路基面附近土的含水量增大;融化後,土的強度顯著降低,這也常成為基床病害的原因之一。凍土還對建筑物表面產生凍脹力。作用于基礎底面的法向凍脹力一般均很大,能夠將建筑物抬起。因此,一般建筑物的基礎均應埋置在凍結線以下一定深度。
在負溫度的條件下孔隙中的一部分液態水轉變為固態冰,叫做土的凍結。凍結引起土的體積膨脹,稱為凍脹。凍土中的固態冰轉變為液態水,稱為凍土的融化。融化造成土結構的破壞和強度的急劇減弱。
既然土的凍結與融化實質上是土中孔隙水的凍結與融化,而孔隙水與土粒間存在著十分復雜而活躍的相互作用,使得土中水分的凍結與融化具有不同于普通水的一些特點。試驗證明,凍結狀態的細粒土中,在任何負溫度下總有一部分水仍處于非凍結狀態,稱為未凍水。當溫度逐漸降低為負值時,土的大孔隙中首先發生水的結晶。這種冰晶體逐漸增大,起初不斷吸引自由水,然後便開始從定向水層(結合水)中吸引水分。隨著冰晶體的增長,凍結區內土粒的結合水膜很快減薄,從而增大了對水的吸引力,由此造成了由非凍結區向凍結邊界的水分遷移。水分遷移的一個主要結果是聚冰作用,冰晶體的擴大使水分相對集中,形成冰夾層。
既然凍土中的水分遷移是通過薄膜水的轉移而實現的,因此,它通常發生在細粒土中,而尤以粉質砂黏土和粉質黏砂土最為強烈。這是因為這類土的顆粒很小,有較強的水化能力,能吸附大量的結合水;同時,它們又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使水分的轉移有可能實現。黏土的水化能力雖很強,但因其透水性太差,故其中的水分遷移并不顯著。至于粗砂和礫石等粗粒土,由于表面活動性極弱,不具有吸入力,故凍結時不發生水分遷移;同時,它們具有較強的透水性。當出現冰晶體後,由于體積增大,不僅不會吸入水分,反而會擠出一部分水分,使得它們在凍結中出現含水量的減小。因此,砂礫是不具凍脹性的。利用這一特性,有時可以挖除凍脹性土,換填砂礫,作為一種防治凍脹的措施。
土層的凍脹量還同土中水的埋藏深度和補給條件有著密切關系。當凍結區離地下水位很近時,由于存在充足的水源,常發生強烈的凍脹,以致在凍土中形成很厚的冰層。這種類型的凍脹叫做開敞型凍脹。當土層的凍結區離地下水面很遠,因而沒有充足的水分補給時,所能產生的冰層較薄,凍脹量也較小,這便是封閉型凍脹。
土的凍脹程度還取決于溫度變化條件。當冷卻急劇、土中溫度梯度很大時,表層凍結面迅速向下推移,土中水來不及從下臥層向凍結面轉移就在原地凍結成冰。這時不會產生明顯的凍脹,所形成的冰一般均勻散布于水中,使凍土具有整體結構。若冷卻緩慢,凍結面緩慢地向下推移,甚至因水結冰散發潛熱而使凍結面較長時間地停留在某一深度上,這時下臥層內的遷移水流有充分時間補充給凍結面。在有充足的水源補給時,土中就會產生層狀或透鏡狀的冰體,形成凍土的層狀結構,并引起明顯的凍脹。
土的凍融能給鐵路路基帶來一系列病害。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由于地面或路基面產生不同高度的凍脹,使得原有的線路縱斷面被破壞。這便是常說的“凍害”。此外,凍結時,由于水分遷移,路基面附近土的含水量增大;融化後,土的強度顯著降低,這也常成為基床病害的原因之一。凍土還對建筑物表面產生凍脹力。作用于基礎底面的法向凍脹力一般均很大,能夠將建筑物抬起。因此,一般建筑物的基礎均應埋置在凍結線以下一定深度。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