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法治論衡》(第15輯):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與秩序(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302293989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高鴻鈞
出版日:2012/08/01
裝訂/頁數:平裝/432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清華法治論衡.第15輯: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與秩序》為“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與秩序”專號,所集“主題論文”以葡萄牙學者桑托斯的《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一書為討論文本,內容集中於法律全球化、法與現代性、法律多元論、全球治理等主題。這些研究反映出法律社會學、國際法學、訴訟法學、社會理論、政治哲學等領域中的核心前沿問題,對中國法治與法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清華法治論衡.第15輯: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與秩序》適合法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等領域的研究者和相關專業學生閱讀,對關心現代性問題、法律全球化問題以及後發國家發展路徑問題的社會各界人士,亦有重要價值。.
作者簡介
詹建紅,男,1969年10月出生。湖北紅安人。曾先後就讀于中南政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從事過檢察官、公務員、法官等職業,現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在《法學》、《法學評論》、《法商研究》、《法學家》和《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有數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等轉載,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等科研課題多項。.
名人/編輯推薦
《清華法治論衡(第15輯):全球化時代的自由與秩序》適合法學、社會學及政治學等領域的研究者和相關專業學生閱讀,對關心現代性問題、法律全球化問題以及后發國家發展路徑問題的社會各界人士,亦有重要價值。
目次
卷首語法律:規制與解放之間——讀《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主題文章世界主義法的解放與規制論社會想像與制度解放——桑托斯社會思想的解析與批判桑托斯的法律多元論:解讀、溯源與批判後發國家與現代性——評桑托斯的“次級世界主義法院全球改革圖景——轉型政治中的司法“對沖”現代性——全球司法治理的後現代對抗性詮釋全球化語境下國家與主權關係的再思考國家治理與市場邏輯——經濟全球化時代主權國家與跨國公司的協調修辭學的法概念:解放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帕薩嗄達:桑托斯的法律烏托邦法治縱論論完善中國刑法學研究方法的一種選擇:以美國實用主義法學理論為視角英國法律實證主義傳統及其超越法律現代化的悖論及其消解——以明治民法典的編纂及其發展為對象自然狀態、主權與戰爭——對理查德,塔克《戰爭與和平的權利》一書的思考域外法音論“主觀權利”概念的歷史瑞士國家法律的統編後記.
書摘/試閱
(二)批判與重建:以法律秩序多元性為核心
現代法律觀念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作為國家壟斷和科學建構的法律;在國家與市民社會區分之下法律的去政治化形式;法律作為政治上合法的社會轉型的原則和普遍工具。①作為現代性范式危機的延伸,現代法律的危機表現為,解放與規制之間的張力在法律領域中難以維持的狀況,而這一點恰恰是“范式轉換”時代的典型特征。前述“基本立場”表明:范式轉換問題涉及認識論(社會文化方面)和社會轉型兩方面,唯有建立一種新的認識論范式和社會轉型范式,才可能將恢復法律領域中的解放因素,以應對現代法律的危機。因此,他著重對范式轉換前的現代法律觀念進行批判,在此過程中提出新的方案。
首先,桑托斯用“強勢”法律多元論和修辭學的法律概念來代替“作為國家壟斷和科學建構的法律”,以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代替了“國家體系”的觀念,將法律從國家壟斷中解放到更廣闊的國家間體系中(法律與國家的相對分離);從對抗式后現代主義(oppositionalpostmodernism)的視角“否思”(unthinking)法律,從而提出一種寬泛的修辭學法概念,②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構和凸顯法律秩序的多元性,以恢復法律中的解放因素。其次,桑托斯以六種“結構性空間”代替“在國家與市民社會區分之下法律的去政治化形式”。從法律與社會權力形式之間關系來看,構建結構性空間的目的在于將法律從公民空間的限制中“解救”,由此表明公民空間和國家法并不是法律的唯一來源。最后,針對“法律作為政治上合法的社會轉型的原則和普遍工具”,桑托斯從反霸權全球化的視角出發,勾勒出由地方、民族和全球三個層面的法制(legality)構成的一種居間法制(inter—legality)狀況。①
法律的國家主義和科學主義是現代法律觀念的核心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現代法律危機的最主要表現。桑托斯從“批判”到“重建”,其法律多元論顯然與這種國家主義與科學主義針鋒相對,這也是對新自由主義法律政治理論的顛覆;而作為認識論層面的一種觀察視角,其法律多元論被視為應對現代法律危機的有效途徑,它不但體現了社會轉型層面的制度性目標,而且試圖重構整個法律領域。換句話說,法律多元論的貫徹與否是克服法律領域中現代性范式危機的關鍵。
法律的國家主義是現代法觀念的核心之一,自由主義,尤其是新自由主義政治法律理論對地方和全球時空的“屏蔽”,使民族一國家時空成為了法律的中心時空,實證主義的法概念在世界范圍的傳播將這種“中心”變成了“唯一”。在桑托斯看來,法律多元論必須以“法律與國家的相對分離”為前提,要求建立一種更具包容性的法概念,而這一概念絕不是來源于將民族、國家和法律化約為一體的霸權性自由主義政治理論。從社會學視角,桑托斯提出了一種寬泛和靈活的法概念:“在給定的群體中,一些可訴的(司法權威能夠對其進行的執行)有序化(regularized)程序和規范性標準。這些程序和標準與強制性威脅相聯系,通過一種論辯性話語,對糾紛的發生、預防和解決產生影響。”②多重時空的法律觀與一種社會學視角的修辭學法概念使得法律多元的討論成為可能。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