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 榮獲新北市101年度國民中學推動閱讀推薦優良圖書(藝術類)
蕾絲袖口、荷葉邊、蝴蝶結、長筒靴、高跟鞋、馬甲……
這些不是當季最新的設計元素,而是16世紀起就流行於歐洲的服裝時尚!
本書從西洋名畫中解析出歷久不衰的流行服飾元素
從社會、文化、藝術、歷史等多重角度,解讀時尚這回事
時尚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名畫中的時尚更呈現出繪畫技術的進步、繪畫觀念的改革傳承。
本書從一百多幅西洋名畫中,解讀自16世紀以來的時尚史。從為了改進服裝功能而出現的切縫設計、貴族用以炫耀財富的高級布料、王室藉以表達身份的繁縟裝飾,到強調女性線條的後蓬式長裙、法國大革命後解放女性的寬鬆長袍……我們企圖以社會、文化、藝術的多重角度,建構出立體的時尚史,充滿古今對照的趣味。
有些流行消失在歷史中,但更多的流行則不斷轉化,演變出新生命。
查理五世所鍾愛的「陽具套」,維多利亞女皇起那高聳、華麗卻保守的褶紋領子,只能在名畫中瞥見形貌。但是路易十四所倡導的高跟鞋,洛可可時期風行的高腰女裝、蕾絲花邊、緞帶蝴蝶結,至今仍然廣受女性喜愛。即使到了現代,人們故意將牛仔褲割破好幾處,以便露出腿部肌膚的作法,也與16世紀的切縫裝飾不謀而合。
流行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每個時代都有走在時尚尖端的人們。解讀了時尚的生生死死,對於人類對美的追求與心靈世界也多了一份了解。
作者簡介
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錦繡出版集團文庫出版公司總編輯兼行銷企劃部總監、雲門咖啡行銷總監,現任高談文化出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樂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經典歌劇》……等暢銷書籍,以及藝術系列書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比亞茲萊的插畫世界》、《歐洲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風格》……等暢銷書籍。
序
淬煉‧淬煉‧再淬煉
───從500年來的經典名畫中,萃取時尚新元素───
閱讀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尤其是閱讀關於美的歷史。
美的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是菁英者的精緻文化,什麼又是庶民生活的寫照,兩相對比後的差異,究竟距離有多大?而美的歷史也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觀感是當代的審美觀,什麼樣的表象,又是人性中追求善美的貪婪,對應現在的觀點,我們的審美觀念與美學素養,究竟進步了多少?
人類思想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潛質,形塑了一整個時代,形諸於外的時尚表徵。打開五百年來保存於殿堂中的經典名畫,我們將為讀者仔細的歸納出,從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末,五百年來曾經擄獲人心的時尚元素,哪些細節與設計手法,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尚流行舞台上,依舊活躍不止。
從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強權開始瘋狂地掠奪海外的殖民地與財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與法國,都積極向外擴張並建立殖民地。當時的歐洲,不論是在科學、藝術、商業、醫學,或是國力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進展。因此,在文藝復興時期,華麗的時尚流行席捲了宮廷與貴族圈。這場華麗盛宴,不僅要展示強大的國家實力,更要展現強烈的擴張企圖心。文藝復興時期奢華的代表──切縫設計,經過了五百年,依然在今日頂尖的奢華流行時尚中,看見了轉移與蛻變的痕跡。
到了巴洛克時期,歐洲的藝術文化中心,開始轉移至法國巴黎。整個十七世紀,歐洲都處於極度擴張的時代氛圍中,土地擴張、掠取財富的政治主張,導致新富階級興起。巴洛克時期繁複、唯美的時尚新主張,既能滿足宮廷的需要,更能彰顯新富階級的影響力。除了蕾絲,還是蕾絲的大量運用與生產,直到今天,依然穩穩地掌握著流行的關鍵趨勢。
十八世紀的歐洲,普遍瀰漫著一股急欲掙脫束縛的躁動,人們既崇尚理性、又嚮往自由瀟灑的心靈解脫,讓巴洛克時期華麗尊榮、誇張宏偉的文化觀,開始大幅轉向。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風潮,在傾向奢華、逸樂、拋開俗世道德鎖鏈與使命感的束縛下,一切的創作,皆從唯心出發,真確地表現了人類不受縛綑的自然情感。這個時期流行的蓬裙與細緻的螺紗設計,到了現在,還是婚禮中新娘結婚禮服的首選。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一種向「羅馬帝國」致敬的英雄主義傾向,在政治和藝術的領域上快速漫延開來。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二○年代,在服裝史上被稱做「新古典主義時期」。這個短暫的時期,流行奢華、復古的時尚風潮,幾乎在一夕之間,完全顛覆了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三百年間所形成的貴族生活方式。
從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歐洲各國的中產階級逐漸抬頭,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的走向與發展,都與中產階級息息相關。「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徹底打破了貴族、富人、平民之間的特權與界線。過去那種以男性的喜好為主的所有流行觀點,完全改變成以女性的需求為主導的時尚流行。從此之後,人們只要提起時尚或流行,就會完全關注在女裝的發展與改變上。
而資本主義體系,更為了要刺激消費,將奢華品都賦予了新的象徵地位與附加價值,以挑動富人們無止盡的渴望與追求。於是,中產階級的品味開始引領並左右多元的時尚流行。這股風潮到了二十世紀,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成就了現在百家爭鳴的時尚新紀元。
從《名畫中的時尚元素》當中,我們看見了五百年來的流行元素,至今仍持續地在流行舞台上發光發熱。二○一○年米蘭秋冬時尚週中,我們又看見洛可可時期的蓬裙與蓬袖的設計,經過淬煉再淬煉的過程,重新站上時尚舞台。
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許多美好事物,當然包括了音樂、藝術、文學、生活美學與環境關懷,它們之間息息相關,交錯發展,藉著閱讀、傾聽、經驗交換、用心思索,形成大家堅持、信守的文化風格。由衷的感謝您不吝伸出的溝通與友誼的雙手,那是我們長期以來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更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力泉源。
華滋出版 總編輯
許汝紘
目次
第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盛宴
‧華麗的切縫裝飾
‧皇室的奢華與尊貴之美
第二章
巴洛克時期繁複唯美新主張
‧除了蕾絲還是蕾絲
‧誇張和變形的設計與配飾
第三章
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風潮
‧無懈可擊的優雅
‧情人們的秘密花園
‧輕薄蕾絲營造溫柔婉約的女性特質
‧低俗的另類時尚
第四章
迎接新古典主義的來臨
‧高舉英雄主義大旗的時代來臨
‧時尚史的美麗女神們
‧無論裸體還是著裝都是那麼完美
‧世界第一的巴黎高級時裝店
‧屬於男性的西裝制服誕生
第五章
中產階級引領多元時尚
‧後膨式(Pull-back)的設計
‧披肩與寵物
‧陽傘所帶來的時尚感
‧中性時尚──燈籠褲
‧裸露的美感──奧林匹亞與紅磨坊的康康舞孃
‧異國民俗風
第六章
時髦的孩子們
‧屬於孩子的童裝設計
‧是教養還是單調古板
‧皇家童裝
書摘/試閱
十五、十六世紀是歐洲各國迅速發展的時代,不論是在科學、藝術、商業、醫學,或是國力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當時,最先是在中歐與北歐的城市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自覺精神的居民,他們開始組成各式各樣的同業公會,他們包括:商人、科學家及藝術家等,這些人對於醫學、科學與技術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對於中古世紀宗教、貴族以及經道院所傳授的知識感到懷疑。這種轉變無疑是在挑戰最高權利──教宗,但是,這波追求知識的風潮延燒得太過熱烈,就連教宗也無力全部干涉,於是,連宗教也無可避免地,跟著這波潮流進行自身的變革。因此,社會開始產生大改革,許多重要的知識,在這個時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哥白尼的「地動說」,成為當時徹底改變世界觀的先軀。
這波「知識革命」,使得各種學科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原有的科學及航海技術,如:測量、數學及天文學等知識,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以致各國君主及商人都懷抱起航海致富的夢想。君主為了尋找新的殖民地,擴展國家勢力;商人和探險家則抱著拓展貿易航線、前往異國尋找金、銀、香料和傳說中的寶藏,以增加財富的想像,紛紛投入大量的金錢及人力、物力。在這兩股龐大勢力的結合下,歐洲迅速進入遠航能力發達的「大航海時代」,促成了「地理大發現」。
到了1453年,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大批希臘學者逃亡到義大利,把古希臘的重要文獻重新帶回到歐洲。當時,歐洲社會原本崇尚華麗風格,可是當他們一接觸到古希臘的精神,馬上受到震撼,許多人宣布放棄華麗風格,回歸純樸、追求內省的古希臘精神,從此,開啟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序幕。
歐洲藝術的新生
文藝復興運動在繪畫方面,也同樣受到古希臘文明的深遠影響,一改以往華麗的筆法,在創作技法上有了全面的革新思維。畫家們回歸古希臘時代的繪畫技巧,改以寫實手法為主,並加入新的元素──運用數學領域中的拋物線條和幾何圖形,構成一幅內容充實、豐富的畫作。同時,也利用光學方面的各類透視法、光譜及色調,使色彩運用更加鮮明靈活。這些新元素的加入,使得此時期的作品,不僅迥異於中古時代,甚至超越了其所師法的古希臘時代,形成一種全新的風格。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探索之後,突破了畫作只能表現於牆壁、畫布及木板的二度空間刻版印象,發明出以三度空間來詮釋繪畫的嶄新方法,讓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表現,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可以說是當代歐洲藝術的濫觴。
為衣服保留活動空間
文藝復興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所有被傳統壓制的想法,紛紛解套。哥德時期在各種藝術上追求長度與高度的審美觀,逐漸被「寬度」所取代。在現代,將平面的布料按照人的身體進行立體剪裁的所謂「打版」技術,已經廣為人知,並普遍運用在服裝的剪裁設計上。但是這種利用三角形的兩邊,縫合起來的立體剪裁方法與縫紉技術,是在十八世紀才發明出來的。
在十六世紀時,人們還是透過在布面上做出「切縫」(Slash),保留肢體活動的空間,並將分別製作出來的袖子,和前後、左右的布片,用帶子、繩子或金線連結起來。從切縫的地方,可以看到裡面的白色襯衣。在許多大師的畫作中,都可以看到以切縫裝飾做成的服飾,就可以想像出當時這種剪裁是多麼流行了。
切縫裝飾可以多方面地創造服裝的蓬鬆感,呈現人體無法達到的寬度,常常使用在肩部或臀部上。在女裝使用這種有寬大效果的設計,可以凸顯纖細的腰身,如果再加上緊身胸衣設計,更可塑造出婀娜多姿的體態。當時這種剪裁設計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成為獨一無二的流行時尚。
切縫裝飾最早源於十五世紀末,是為了受雇於瑞士與德國的傭兵而設計的制服款式,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功能上的考量。後來,設計師們(當時大都由畫家兼任)超越了原有的功能性,看到了這種剪裁方式在設計上的趣味,而不斷的加以改良。羅馬梵蒂岡衛兵所穿的制服,據說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至今還保留切縫裝飾的痕跡;而從牛津大學的學士服,也可發現從亨利八世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切縫設計的痕跡。
仔細看看杜勒《手持刺薊花的自畫像》中人物的袖子,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切縫設計的裁切手法和打孔的方式。經過時間的累積與推進,剪裁手法也更形複雜;在不斷地改進、創新之後,才會在十六世紀時,成為廣被運用的服裝設計風格,並且蔚為風尚。
華麗的切縫裝飾
這是一幅多麼令人驚悚的畫作。畫面當中,手持鮮血淋漓的頭顱與寶劍的這位美女,名叫朱迪斯。雖然她的眼神迷茫,但冷靜的臉龐和她美麗的容顏,很難令人與她手上的殺戮行為,聯想在一起。被砍下來的頭顱,頭髮被朱迪斯緊緊抓著,看起來已經僵硬多時,半開半閉的眼睛,空洞的望著天空。整幅畫面在朱迪斯凝神的眼眸中,森冷得令人無法動彈,渾身就像被這殘酷的情節捆綁住似的。
朱迪斯在西歐神話中,與維納斯、莎樂美、夏娃都是廣為人知的美女,朱迪斯的故事被紀錄在《舊約聖經》當中。她為了解救被巴比倫大軍包圍的以色列,隻身闖入敵陣。她以美色誘惑敵方的大將軍霍羅孚尼(Holofernes),並將他灌醉,趁著將軍酣睡之際,拿起刀子砍下了他的頭顱,為以色列帶來最後的勝利。
除了克爾阿納赫將這段神話入畫之外,這個英雄的主題,在文藝復興時期也廣受畫家們的喜愛,波提且利(Botticelli)、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維洛內些(Veronese)等巨匠,也都曾經以它做為題材,創作出不少精彩的作品。
雖然朱迪斯是虛構的人物,但克爾阿納赫依然把她當成當代人物似的,為她穿上了屬於1530年左右的流行服飾,這也是畫家創作本畫的年代。朱迪斯穿著深紅色的絲絨裙子,戴著裝飾著駝鳥羽毛、與衣服相同質地的帽子,精雕細琢的精緻項鍊,和又粗又大的金鎖鍊,層層疊疊的掛在朱迪斯的脖子上。但你是否發現,朱迪斯袖子上的裝飾十分特別。從這幅畫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朱迪斯的肩部和肘部,以及胸部下方,都露出了白色的襯衣。這種可以從衣服切縫的地方,看到裡面穿著的襯衣的設計方式,就是切縫裝飾。顯然在克爾阿納赫的時代,這種剪裁方式非常普遍且流行。
除了黑色和暗色系的絲絨裙子,在當時的歐洲非常流行外,在絲絨的衣料上,繡上精緻的刺繡,也十分受到貴族們的喜愛。圖案不僅有各式各樣的設計,有時還會看見具東方色彩的蔓草圖案或花紋等複雜的樣式。同樣在十六世紀時,絲絨衣料由喜歡航海冒險的葡萄牙人帶到了東方,就成了現在我們俗稱的天鵝絨。
除了大量運用絲絨這種新穎的質料之外,當時還流行用豪華、厚重的絲織物做成的服裝,上面飾以寶石、金線、刺繡、蕾絲等,同時也很流行為這樣的裙子搭配昂貴的塑身衣。雖然當時服裝的製作方法,以及剪裁、縫紉等技術與工具,都還不是非常發達,但依然能充分呈現貴族的奢華、繁複與貴氣。
切縫設計的其他應用
十六世紀時,切縫裝飾特殊的剪裁手法,也延伸到手套、鞋子的設計上。我們在朱迪斯畫作中,也可以發現她所戴的皮革手套,也有這樣的裝飾風格。
與當時的其他畫家一樣,克爾阿納赫也很喜歡以當時的時裝作為創作元素,來詮釋他畫中人物的穿著細節。《赫拉克勒斯與翁法勒》這幅作品是在描述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神話。仔細看畫面中圍繞著赫拉克勒斯嬉戲的那三位女子,她們頭上的髮飾,就是切縫裝飾的最佳應用代表,既表現了女性嬌柔的美感,也讓整幅作品的畫面細節,顯得更細膩多變。
左邊那位穿著赭色裙子的女子,與最右邊那位穿著墨綠色衣裳的女子,其泡式切縫裝飾的華麗袖子,充分展現為了手肘關節的活動而留出的切縫空間。而右邊那位穿著金黃色衣裳的女子,從領口開始,就是典型的切縫裝飾的應用設計,這些細節的描繪都是切縫裝飾在當時引領風潮、成為流行時尚的最佳證明。
而這位穿著全身都有斷裂裝飾服裝的男仕,是薩克森王朝的海因里希虔誠公爵。他是維騰堡(Wittenberg)的領主,也是宮廷畫家克爾阿納赫的老闆,他更是當時熱心推薦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的領導人物之一。
維騰堡這個城市是一座新興的大學城,也是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的發源地。儘管如此,在文藝復興風潮鼎盛的義大利等國家的眼中,這裡終究是個不入流的德國鄉下城市。因此,像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這樣的美術史學家,就公然批評海因里希所穿的流行服飾,是「完全沒有品味」的德國貴族服飾。
確實,在海因里希服裝上的切縫裝飾,以令人吃驚的執拗程度,不斷出現在全身的衣服上,加上他身上誇張的金鎖項鏈及肘邊的金屬裝飾等等,品味的確離高雅還有一大段差距。但不管怎麼說,這身服裝正好彙集了以「過剩」為特徵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時尚。
即使到了現代,人們喜歡穿著昂貴的破舊牛仔褲,甚至為了追求時尚流行,故意將牛仔褲割破好幾處,以露出腿部肌膚的作法,也與切縫裝飾的概念不謀而合。在奢華產業的流行品牌──卡地亞的戒指上,我們也能發現這些流行於十六世紀貴族間,極盡奢華繁複的設計風格的鑿痕。
皇室的奢華與尊貴之美
說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人們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她冷靜的嚴肅形象。挺直的羅馬式鼻子、蒼白的臉頰所帶出的威嚴的神情,以及高聳、華麗卻保守的褶紋領子,以及全身鑲滿寶石、刺繡繁複的華麗服裝。她就是帶領英國稱霸世界,成為令世人矚目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國家領袖。
她的肖像畫非常多,據說希利亞德就為女王畫了十五幅肖像畫。這些畫都是1570年以後創作的,當時女王已經年近四十歲,然而畫中的她看起來還是這麼美麗。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Anne Boleyn)所生的女兒。為了繼承王位,她度過了動盪的少女時代,於1558年登上女王的寶座。那是繼義大利等國之後,文藝復興之花在英國盛開的時期。英國教會的確立、重商主義的推進,以及掌握制海權等重大的事件,都是在她統治時期發生的。在她的統治下,英國達到絕對鼎盛的高峰,也迎接文藝復興風潮在文化及藝術上的成就。
在個性上,為了君主制的尊嚴及維護女王的威嚴,她做任何事都果斷、堅毅、毫不遲疑,一點都不輸給任何一位男性君主。在外表上,她也沿襲君主應有的嚴肅與冷靜形象。尤其在服裝方面,那又硬又重的線條所組成的倒三角形的上衣令人印象深刻,可以顯示她權力的魁梧與巨大。
服裝上的裝飾非常複雜、華麗。黑色絲絨裙子上用金線和珍珠細密的拼成的三葉草,組成了菱形的圖案。珍珠、黃金、鑽石,以及祖母綠的寶石項鏈,還有胸口上的華麗胸針。漿洗後熨成褶紋的純白色的蕾絲袖口和領口,不僅需要大量時間來準備,也需要手藝精巧的工匠細細的琢磨,才打造得出如此尊貴的服飾。不過我們可以想見,整件衣服會有多重。
此外,從服裝上的切縫處露出的薄麻內衣,比繁複的表面更加複雜,其上的裝飾堪稱過剩的濃密。儘管如此,當時某位貴族在下議院發表演說時依然聲稱:「女王的服裝,實際上與王侯貴族這個天職是非常相稱的,絕對談不上奢華,也絕對不過分浪費。」
同時期兼具華麗與威嚴的國王服飾,也可以從霍爾班的《亨利八世國王》的穿著上看出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是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父女兩人都是宮廷華服的象徵性人物。除了我們之前所討論的切縫設計外,亨利八世的服裝在每一個切縫點上,工匠都為其鑲上昂貴的寶石,這鑲工設計與前襟的扣子、肩飾上的寶石是一致的。
金色的美麗絲綢搭配繁複的金色刺繡,毛皮的披巾與黃金鑄造的肩飾,都突顯出亨利八世不凡的氣度。一樣誇張的寬闊肩部設計,讓人震攝於他魁梧的體型與嚴肅的神情。整件衣服雖然沒有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沈重感,但恐怕重量也不輕吧。
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服裝已經夠奢華、貴氣了,但到了十九世紀,雖然皇室服飾因為材質、設計與審美觀的不同而有些許差別,但一貫的華麗與尊貴有增無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自封為皇帝的拿破崙一世,和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
坐在半圓形靠背的皇帝寶座上的拿破崙,右手拿著象徵皇帝的權柄,左手持著查理五世的權杖──「正義之手」,和查理曼大帝的寶劍。身披大紅天鵝絨、貂皮襯裡、鑲綴金邊的拖地斗篷,腳踏一塊以雄鷹為主景、四邊裝飾著圓形花飾的華麗地毯,展現他無比強大的權力與皇家氣派,望之令人生畏。
畫中的拿破崙以其威嚴姿態,給人距離遙遠之感,僵硬的蕾絲領口,和頭上由黃金打造的桂冠,襯得他臉色份外蒼白。貂皮與天鵝絨的斗篷,和身上由高級綢緞與蕾絲所製成的衣服,都鑲著大量以金絲線縫製的華麗刺繡,雖不如女王服飾的繁複,但過度的對稱形象,及具拜占廷式的沉穩大方氣度,都震撼著人心。
畫中的拿破崙表情冷峻、不可親近,膚色幾近慘白,坐在寶座上居高臨下氣勢凜然。再者,王者身上穿戴過分雕琢的華麗裝飾,顯得十分冰冷無情。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這是一位高高在上、不容輕褻的尊貴王者。
哥雅出身於平民家庭,始終以羨慕的眼光和欽佩的心情注視著西班牙貴族,但當他進入貴族社交圈後,很快地便看清其中的醜惡,之前對皇室的迷惑,也因此代之以諷刺。表面上他描繪強者的光輝形象,但在華麗服裝下則難掩高傲、慌亂,甚至墮落的內在。
《查理四世一家》便是這批肖像畫中的傑作。這幅畫當中畫著十三名王室成員,鬆散凌亂的站成一排,完全失去皇室應有的紀律與威嚴感。畫中人物各個拘謹、無趣,表情漠然、呆滯。女性身上大量的金飾、珠寶,顯得俗氣而非高貴,國王與皇后身上剪裁不對稱的服裝、國王與王子身上顏色突兀的飾帶,和國王身上太多的徽章,在在凸顯了這個皇室家族的笨拙,缺乏皇室尊嚴的性格。
這是個華麗卻不等於尊貴的皇室,從此在歐洲的歷史上成為大家的笑柄。或許這也是哥雅的高明之處,我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幅充滿諷刺與揶揄的皇室家族肖像畫,為何還能博得國王與皇后的歡心,將它高高地掛在皇家的殿堂上?
貴族服飾的華美設計
除了皇室之外,義大利由於長期處於諸侯分治的狀況下,因此,貴族的排場絕對不如英皇或法國國王來得大。不過,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還是個強盛的國家。此外,教宗的權力也非常大,他可以支配整個歐洲的教會,甚至影響各個國家的權力分配。但也因為宗教上的約束,教宗的服飾反而不如貴族來得華麗尊貴。
一樣處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維洛內些與布隆及諾,都曾經為當時的公爵夫人、貴族婦女畫過肖像畫,我們也可以比較一下,她們在服飾設計與流行時尚的思維,有何不同。
維洛內些的《拉佩‧娜尼肖像》是一幅華麗感十足的經典作品。這幅畫將威尼斯貴婦人的豐姿秀麗與高貴典雅的氣質,表露無遺。拉佩‧娜尼身著華麗禮服,她的袖子鑲綴繁複的金絲刺繡,裙子腰線上點綴精美打造的黃金家徽,透明白紗上精緻的黃金肩飾,再加上髮際上的珍珠裝飾、珍珠項鍊、寶石手鍊與戒指,可以看出她的家族實力非同小可。
微捲的金髮整齊的攏在腦後,露出她美麗的臉龐,溫柔的眼神、挺直的鼻樑與秀氣的雙唇,都顯示出她擁有的良好家庭教育背景,與豐富的學識涵養,可以想見她的丈夫也必定是一位學養豐富、見多識廣的貴族。
布隆及諾這幅《貴夫人與兒子的肖像》,是他的登峰之作。這幅畫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這位年輕貴婦那股蘊而不露、高傲冷漠的美艷風情。
鮮豔而華麗的紅色禮服上,有著精緻繁複的設計細節,金色蕾絲的領口與袖口、衣袖上經過改良的切縫裝飾、肩部的縮皺式蓬袖設計,都非常特別。而最能與她高貴衿持的神情呼應的是,她華麗的帽飾與身上貴重的珠寶,尤其是腰練的設計,其精緻的工藝手法即便是現在都令人驚豔。
畫中人物自然流露出一股不可一世的驕傲神態,深邃的目光、抖動的鼻翼、顫抖的雙唇,都隱藏著她不可捉摸的心思。不過,從她親密溫柔地撫弄著兒子的手,依稀可以看見嚴肅的外表下,內心深處依然擁有一顆專屬於母親的慈愛之心。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