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比較教育學: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關係(簡體書)
滿額折

比較教育學: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關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1 元
定價
:NT$ 217 元
優惠價
8718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比較教育學: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關系》以薩德勒倡導的國別研究框架下的因素分析法為主,從民族性的角度研究各國教育問題,滿足早起工業化階段以移植為主的比較教育研究的需要。這本譯著涉及面廣,特別是包含的材料非常豐富,并運用了多種學科的理論框架和學術觀點,它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比較教育學著作,而是一部主題深刻、充分體現西方學術內涵和各種學術分支流派的重要學術專著,也是一部具有承上啟下、對當代比較教育學科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經典教材。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阿諾夫 (美國)托雷斯

名人/編輯推薦

《比較教育學: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關系》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比較教育學著作,而是一部主題深刻、充分體現西方學術內涵和各種學術分支流派的重要學術專著,也是一部具有承上啟下、對當代比較教育學科發展有重要意義的經典教材。

目次

導論:重構比較教育學——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關系
一、全球化
二、影響學科研究領域的演進
三、比較教育的學科范疇
四、關于本書
五、當前趨勢與新的方向
六、結論
第一章 技術統治、不確定性及倫理規范——后現代和全球化時代的比較教育
一、從歷史到科學嗎
二、西方文化的作用
三、作為分析單元的民族國家
四、各種支流
五、世紀末的斷裂
六、全球化和國家的衰落
七、從實證主義到“后
八、后現代,后殖民,還是“他者”
九、走向新千禧年的新比較教育
第二章 國際影響的制度化
一、背景
二、20世紀的教育改革
三、發展需要國外援助
四、社會主義的混亂和美國的必勝主義
五、現代化的復蘇
六、聯合國體系中角色的變化
七、若干類別的機構和組織
八、援助依賴
九、影響的途徑
十、通過概念生成和分析框架來限制結果
十一、援助何時無助
十二、研究的作用
十三、精確性的外表
十四、作為社會科學的經濟學
十五、作為貨幣或者也可能是彈藥的研究
十六、當研究變成咨詢時
十七、方法上的正統觀念阻礙了批判性探究
十八、知識和權力關系的神秘化
十九、教育與發展
第三章 國家、社會運動和教育改革
一、國家理論
二、從福利國家到新自由主義國家
三、新自由主義國家的前提
四、社會運動理論
五、國家和社會運動
六、新舊社會運動和教育改革
七、今后的挑戰:教育中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運動的
全球化
第四章 文化與教育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價值觀
三、文化與教育哲學
四、進化論和殖民主義
五、功能主義和科學主義
六、學校人種志
七、結論
第五章 比較教育視角下的認同問題——二元對立邏輯也是一種從屬與支配的邏輯
一、殖民者與被殖民者:跨文化互動研究的簡要剖析
二、跨文化交流、教育和認同概念
三、教育、認同和轉變
四、把認同問題作為社會公正問題解決
第六章 教育平等——從新千禧年看半個世紀的比較證據
一、背景:20世紀60年代的樂觀主義改革
二、效果:遠沒有達到所預期的
三、改革失敗的理論清算
四、教育平等含義之變化
五、教育不平等的一種“模式”
六、我們知道什么
七、結論
第七章 21世紀的婦女教育——均等與展望
一、女權主義理論對理解教育機構的貢獻
二、女性接受學校教育狀況
三、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四、學校教育的內容和經歷
五、小學兒童的非正規教育計劃
六、高等教育
七、成年婦女的教育
八、國家與婦女教育
九、捐贈機構及其對教育的支持
十、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
第八章 教育控制——集權與分權的問題及張力
一、含義、動力、模式與度量
二、主題與差異
三、教育控制的影響
四、管理改革的先決條件與支持系統
五、結論
第九章 超越正規學校教育——后殖民社會的成人教育
一、掃盲、多維掃盲和教育的后殖民背景
二、成人基礎教育:結構與課程問題
三、格林納達的大眾教育:優點與局限性
四、“人文主義”掃盲與文化認同
五、“公共”掃盲與政治參與
……
第十章 澳大利亞、英格蘭和威爾士以及美國教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一章 全球化時代高等教育的重建——走向一種他治模式嗎
第十二章 拉丁美洲的教育——依賴、欠發達與不平等
第十三章 亞洲教育
第十四章 中東教育——挑戰與機遇
第十五章 俄羅斯和東歐教育”
第十六章 沒有教師手冊,沒有課本,沒有桌椅——非洲教育危機的解決
第十七章 比較教育學——全球化的辯證法及對全球化的不滿

書摘/試閱



面對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現代化,后現代理論(現在有許多不同類型)看來提供了對功能主義現代化理論假設的實質性批判,尤其是對所認為的現代化過程與西方化的一致性假設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社會和經濟進程要依靠先進的科學和技術,還有科學的理性化模式的觀念提出了批判。后現代對科學理性或其他普遍理性模式的全面的批判似乎給其他發展觀點,以及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把自己置于發展過程中更重要的位置提供了空間。然而,越來越看不到鄉村中受壓迫的農民階級的生活現實,僅剩下幾層神秘費解又讓人不易看透的理論化語言形式,這種語言使得那些人連自身經歷都無法辨認,其他讀者就更是霧里看花了。正如莫羅(Morrow)和托爾(Torre)指出的,不僅人們的歷史和虛構的敘述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了,而且整個控制和霸權的觀念 一通過這種觀念可以確認和反抗那些壓迫的形式——也被拋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根據諸如約翰·奧尼爾(John O,Neill)和克里斯多弗。諾里斯(ChristopherNorris)等理論家的看法,人們和自己的歷史失去了聯系,在無數的意象和標記的符號世界里自由飄蕩。公平和平等,根據后現代理論,構成的僅僅是一套價值觀,與其他一套套價值觀排列在一起。考慮到后現代理論的個體化傾向,總是趨向于拒絕代表集體利益,那么它們實際上就可能沒有多數理論那么重要。通過具體現代性進程的實質性批判方式最終也未能提供什么,盡管這一進程常常會動搖悠久的文化傳統(比如母權制)和壓迫弱勢的社會群體(比如小土地所有者和農民)。而通過將后現代批評與女權主義和種族形式結合起來,可以找到一個更為漸進的解決方法: “沒有幾個種族和性的理論家會因為多元主義稱頌差異而屈從并拋棄普遍統治理論的。”
八、后現代,后殖民,還是“他者”
如上所述,后殖民理論和后現代批評都堅持差異的重要性。然而,在由像霍米·巴巴(Homi Bhaba)以及特賈斯維莉·尼南賈納(丁ejaswini Niranjana)。這樣的學者所做的工作中,通過把政治方面的因素融人他們對差異的理解之中,從而對處于后現代性心臟的道德真空進行了某種矯正。這項工作的中心是反對男性、白人和異性戀者的支配,也反對與這種邏輯形式相關的西方理性形式和實踐。尼南賈納通過一種不斷擴展的話語并采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闡釋這個論題,在這種方式中,翻譯被作為一種媒介去創造一個異國的且未開化的、因而非常需要西方文明成果包括教育的馴服作用的“他者”(the Other)。在這個意義上,她是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的同盟者,其東方主義分析也顯示了翻譯過程是如何在像印度這樣的殖民地被有效地利用,以去實現“把東方國家圍起來,再用繩子隔開,進行馴化,并由此把其變為學習歐洲的省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