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基於產業經濟學、服務經濟學、統計學和管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產業結構演變關係的量化研究》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宏觀方法和微觀方法相結合、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從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分類、現狀分析等方面入手,運用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分析軟件,圍繞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長期動態的相互影響關係,對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結構的相關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使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推斷出生產性服務業和產業結構優化、生產性服務業與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等方面的相互關係。在定性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多重研究視角,對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產業結構的關係展開了系統定量分析,通過文獻回顧與提出假設,綜合分析產業結構和服務經濟學的有關研究成果並進行了指標選取,查找統計年鑒、中經網數據庫和文獻成果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實證數據,應用計量經濟學的Eviews分析軟件和統計學的SPSS分析軟件,通過檢驗分析推導出四個有新意的論點或者發現。一是對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分類和現狀進行了數據分析,證明了中國房地產業屬消費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屬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分析並構建了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高度化三者之間的影響關係模型。三是分析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係,以及中國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相互之間的因果關係,構建了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三次產業結構的影響機制模型。四是通過檢驗分析,證明了生產性服務業結構變動與中國製造業升級之間是雙向的格蘭傑因果關係。
作者簡介
沈家文,1970年出生於江蘇,中共黨員,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在站),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理學碩士,南京理工大學工學學士。1992年7月在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英國特許建造師,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正會員。2007年脫產學習,專注於經濟管理領域的理論研究,在攻讀博士期間獲優秀三好研究生、優秀畢業研究生等七項校級表彰;至今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20篇論文;在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市投資促進局、東北亞開發研究院、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等單位從事研究工作,參加了中央黨校、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家有關部門、北京大學等部門的多項科研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與戰略管理。
名人/編輯推薦
《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國產業結構演變關系的量化研究》基于產業經濟學、統計學和管理學等多種學科的文獻成果。綜合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從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分類、現狀分析等方面入手,圍繞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的長期動態的相互影響關系,應用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分析軟件,對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結構的若干指標進行時間序列數據分析;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推斷出生產性服務業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模型、生產性服務業與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模型,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結構變動與制造業升級的相互關系,豐富了經濟學領域關于生產性服務業和產業結構關系的理論內涵。
目次
第一章引言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意義第三節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獻綜述第一節生產性服務業研究現狀一、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二、生產性服務業的外延第二節產業結構相關研究回顧一、產業結構的內涵二、產業結構與服務業關係的研究第三節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關係的研究動態一、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關係二、生產性服務業與服務業互動關係三、生產性服務業與經濟增長關係四、生產性服務業外包與產業結構關係五、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影響關係六、生產性服務業國際經驗分析七、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因第四節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關係的研究方法第三章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分類與發展現狀分析第一節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分類問題的提出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第三節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的生產性服務特徵分析一、基於中間需求率的生產性服務業定義二、中間需求率三、結果分析第四節中國房地產業的生產性服務特徵分析一、投資結構的視角二、消費結構的視角三、中間需求率的視角四、原因分析第五節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一、中國服務業結構現狀二、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分析第六節本章結論第四章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合理化的關係分析第一節假設提出第二節研究方法第三節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一、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標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指標三、數據采集小結第四節實證檢驗一、樣本描述二、單位根檢驗三、協整分析四、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第五節檢驗結果與原因分析第六節本章結論第五章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關係分析第六章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機制研究第七章生產性服務業對中國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機制第八章生產性服務業結構變動與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關係分析第九章結論與展望參考文獻索引後記
書摘/試閱
產業結構與服務業關系的研究,可以溯源到威廉·配第(1672)的《政治算術》,“比起農業來,工業的收入多,而商業的收入比工業多;各產業之間相對收入差異,是勞動力在產業間自由流動的原因”,第一次闡述了服務業與產業結構變化之間的某種關系,論述了服務業收入水平的差異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關鍵原因是由于產業結構。亞當·斯密(1776)在《國富論》的開篇就首先提出,“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改進,以及在勞動生產力指向或應用的任何地方所體現的技能、熟練性和判斷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由于分工而使同一勞動者完成工作量的巨大增長,歸因于三種不同的情況:一是由于每一個特定工人熟練程度的提高;二是節約了從一種工作轉向另一種工作損失的時間;三是由于發明了大量的工具,方便和簡化了勞動,使一個人能干許多人的活。首次指出了發明工具,也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此后,弗朗索瓦·魁奈的純產品學說、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理論都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
關于產業結構,有些學者將之解釋為產業內部的企業間關系,也有些學者認為產業結構是各個產業之間的關系。笠原三代(1957)用英文Inter—industry說明產業結構就是產業之間的結構,是指一個國家所有產業中的勞動力附加價值、凈產值以及投入的資本等經濟指標在各個產業領域中的分布狀況,即比例關系。他認為從更廣的意義上,也可以把產業之內的結構,即產業組織包括在內,但一般來說產業結構是指產業之間的關系。貝恩(1959)在《產業組織》一書中提出了產業組織的概念,明確把產業內部的企業間關系定義為產業組織;此后,對于產業結構的定義基本上是指產業之間的關系。《現代產業經濟學辭典》把產業結構定義為各產業部門之間、各產業部門內部各行業及企業間的構成及其相互制約的聯結關系。在狹義產業經濟學(產業組織學)中,產業通常是指具有同一屬性的經濟活動的集合。在廣義產業經濟學中,產業是介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是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偉(1995)認為,產業結構分析是揭示產業及產業之間相互運動關系的理論。產業結構研究重點是分析產業間的關系,因而有別于宏觀經濟分析,又不同于微觀經濟分析產業結構研究,既不是對經濟個量的考察,也不是對經濟總量的考察。比之于微觀經濟單位,如企業、家庭而言,產業不是一個微觀經濟范疇;比之于宏觀經濟總量而言,如總供給、總需求而言,產業不是宏觀經濟范疇。產業是介于宏觀與微觀分析對象之間的一個“集合”概念。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