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現為國小教師,在臺東大學進修研究所課程時,因接觸原住民文學,而有了閱讀原住民散文來認識其文化的教學想法,所以建立一套理論架構,全面性的來了解原住民文化。
序
序
臺灣是個擁有多元文化共存的社會,但因殖民主義的同化政策影響而使得一些弱勢族群的文化與語言正在消失中,而原住民文化最為嚴重。大家知道,在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原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九年一貫的教材裡對原住民文化的介紹卻相對匱乏,再加上其發生演變地處偏遠,更減少一般人與其接觸的機會。此外,原住民文化的特色,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只有歌唱、跳舞,但這是一種偏狹的概念;原住民文化是以祖靈信仰為中心而發展出其獨特的風貌,強調諧和自然而可以深刻啟發人類開啟永續經營地球的新途徑。
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理論來全面性的認識原住民文化,並以原住民散文中的文化演現為掀揭焦點。但因原住民文化已在臺灣發展幾百年的歷史,規模可說不小,基於論述方便考慮,所以僅能就概括性的面向來加以探索,包括:(一)祖靈信仰;(二)巫術;(三)飲酒禮儀;(四)狩獵;(五)藝術表現;(六)禮俗規範。最後,整體研究成果希望可以運用在促成多元文化的落實、提供統整教學的參鏡和深化本土語言教學的內涵上。
論文從起頭到雛形的建立,進而到建構一個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架構,再從這個架構下用一個概念性的方式去了解原住民文化,並將這個概念運用在社會課程上有關原住民文化的備課上,讓我能更有系統及效率的去蒐羅及整理資料,這一切都要感謝周慶華老師一年來辛勞的指導及不厭倦的一再叮嚀著論文的進度,今天才能產出這本有關原住民散文文化演現的著作。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原住民散文
第二節 原住民散文中的文化課題
第三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祖靈信仰
第一節 祖靈信仰的源頭
第二節 祖靈信仰作為「祈求庇佑」的憑藉
第三節 祖靈信仰一併轉為「驅逐惡靈」的力量
第四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巫術
第一節 巫術的起源與傳承
第二節 巫術中的巫師角色的扮演
第三節 巫術行使的形態及其功能
第四節 巫術所面臨的時代考驗
第五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飲酒禮儀
第一節 飲酒與祭儀及巫術的關係
第二節 飲酒在社交宴樂中的特殊作用
第三節 飲酒的集體與個別的禁忌
第四節 飲酒遭遇外來文化衝擊後的質變
第六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狩獵
第一節 獵人的條件與養成
第二節 狩獵的規矩及其禁忌
第三節 獵人學校的期待
第七章 原住民散文中蘊涵的藝術表現
第一節 建築與雕刻
第二節 編織與文面及圖騰飾物
第三節 樂器製作與歌曲創作
第四節 其他生活器具
第八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禮俗規範
第一節 出生與成長的禮俗規範
第二節 死亡的禮俗規範
第三節 祭典與其他的儀式
第九章 相關研究成果的運用途徑
第一節 促成多元文化教育的落實
第二節 提供統整教學的參鏡
第三節 深化本土語言教學的內涵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要點回顧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五章 原住民散文中的飲酒禮儀
第一節 飲酒與祭儀及巫術的關係
萬偉成(1997:3-30)提及人類最初飲用的酒為「猿酒」,是由一種含糖的野果所自然醱酵而成的。因著人類的需求,利用自然醱酵的原理,人們開始研究生物的生長及其作用,研發成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釀酒。人類將酒視為一種大自然的恩惠,因而用酒來取代水作為祭祀神祖靈的一種祭祀物,以表達對大自然神靈的一種崇拜、尊敬,進而感恩大自然的賜予。
酒對人們而言也是一種神聖、吉祥之物,更是一種美味的食物,要敬天事神必用最虔誠尊敬的心及最好的食物來祭祀,酒比水更佳美味,因而取代了傳統祭物中的水,人們期望藉由酒作為一個媒介,來向天地的萬靈祈請賜福、消災或農作物豐收,酒在泛靈信仰中是一種祭物。再者在酒文化的創造中,先民們發現酒可以避邪消災,如端午節的雄黃酒,可驅避蛇害。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2009a:720)提及西方宗教進入原住民部落宣教時,希望藉由部落的頭目或巫師、祭師來讓族人接受這種外來的宗教,進而改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因為頭目是部落的領導者,任何部落中的事頭目說了算;巫師、祭師在表面上雖然沒有實際的權力來決定部落的大小事,但有關部落祭儀的進行卻必須靠祭師來主持,再加上能與神祖靈進行直接交通並傳達祖靈旨意的也只有巫師,所以在有關祭儀或部落的安全上,祭師與巫師在主導或建議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著西方人利用部落的領導者或是原住民傳統宗教的傳承者來進行西方宗教的宣揚,而使得族人慢慢的背離了傳統的祖靈信仰。再加上西方宗教大量利用物資的吸引如奶粉、麵粉等,及統治者將原住民生活的空間如聖山、耕獵區等劃歸為國有地後,使得原住民在生活上更加匱乏,精神及心靈也因土地的國有化找不到歸依的方向,而陷入了困境,於是族人紛紛改信西方宗教。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2009a:720)更指出在族人改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後,原有的文化如巫術、語言、雕刻等都遭到禁止,只因西方宗教的一神信仰。如:
從《聖經》舊約摩西十誡,第一條「除了我有以外不可有別的神」的信念下,「新教」對族人傳統宗教就產生很大的排斥及破壞,如牧師砍伐神樹、禁止信徒參加戰祭、反對孩子做初登會所禮……使鄒族原始宗教加速消失於無形。(依憂樹.博伊哲努(浦忠勇),1997:40)
因西方宗教以其主神為世界唯一的神靈,倘若有其他的靈存在,都是惡靈、邪靈,因著排他性的教義而否定了原住民的泛靈信仰,導致原住民因祖靈信仰而發展的巫術、祭儀、藝術等文化也被視為一種邪惡的表現,所以已改奉西方宗教的族人被禁止再進行任何與傳統祖靈信仰有關的儀式或是活動。這些西方宗教就是所謂的創造觀型文化(詳見第三章),發展方向是以救贖為其終極承諾,因此原住民以祖靈信仰為主所發展的文化,就這樣在族人逐漸改信西方宗教下,而使得其傳統文化因創造觀型文化的終極信仰凌駕而一點一滴的消失中。
在原住民作家的散文著作中,對於巫術的提及少之又少,倘若有也只是象徵式的提點。為了更明確的將飲酒與祭儀及巫術密不可分的關係呈現出來,所以在此部分的文章呈現將以相關的原住民巫術著作來補足其關係,以補原住民散文中所缺少的原住民文化中一環。本節將就祭儀及巫術這二個部分,來探討飲酒在這個層面的關係。
一、飲酒與祭儀的關係
(一)作為祭儀中的供品
巴代(2009a:72-76)提及在卑南族的收穫祭、部落祭司的祭典及一般居民的祭祀中,酒是一種供品,當然還有檳榔及水。
(二)祈請或感謝祖靈賜福物
這個動作與巫師呼請祭儀中的祖靈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呼請祖靈的人為族人而非巫師。這樣的方式有點類似漢人在廟宇向神明祈求賜福,都是希望神明或祖靈能夠讓自己的祈求如願:
祖靈祭完成後,頭目和一些長老會留下來繼續與lyutux(祖靈)說話,一邊將酒倒在地上給獻給祖靈,自己也一邊喝一點酒,最後剩下的酒則必須留在祭祀的地方,不可帶回去。(林建成,1996:89-91)
阿美族的豐年祭祀中,少不了米酒的襯托,首先,頭目會將一口酒含在嘴裡,再將之噴出,唸唸有詞的與祖靈溝通,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大豐收,感謝祖靈的保祐,部落永遠平安順利,並且祝豐年祭圓滿成功。(林嘉鴻,2000:183)
(三)象徵意
王梅霞(2006:85)提及在泰雅族的播種祭中,祭主在進行祭儀時,會用左手倒一點小米酒在小米糕上,接著再喝一點小米酒吐在小米糕,並說著祝禱詞:希望將來收穫小米所釀的酒可以多到讓我喝到吐出來。祈請祖靈能讓今年的小米收成能多一點,有足夠的小米供族人食用,還能有多餘的小米能拿來釀成小米酒。而釀成的小米酒,能讓族人在明年的祭典後的慶祝活動上,能因小米酒很多而無限暢飲,猶如祭主在祭儀中呈現的狀態——喝小米酒喝到吐。
(四)成為祝賀物
在原住民的社會中,未成年的男子不可以飲酒,要飲酒必須要等舉行成人禮後始可喝酒。所以在成年禮祭儀結束後,族中的長老通常會賜予酒來祝賀其成年。依憂樹.博伊哲努(浦忠勇)(1997:90)提到阿里山鄒族男子在舉行成年禮時,族中的長老會賜一杯酒給舉行成年禮的男子,並告知其從此可以飲酒。
(五)作為購買祭儀中儀式資格的一種交換物
在部落中,?個家族都希望能借由各式祭儀來讓自己的家族能有豐收或平安的生活,所以如能在祭儀中以家族的名義來進行祈福更是求之不得:
(排灣族的五年祭)代表包春琴頭目發言的族人林文川指出:祭竿的尖端視階級大小而設置不同的「刺」,有三枝或數枝,一般平民則單獨一枝直立,要擁有一些「刺」,必須準備小米酒、豬肉向頭目「買刺」。(林建成,1996:110)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