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黃土高原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碳同位素研究對黃土高原古氣候和古植被的重建具有重要意義。《黃土-古土壤同位素記錄的若干問題討論》以黃土高原中部及秦嶺南部黃土-古土壤沉積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不同載體的有機碳同位素、碳酸鹽碳、氧同位素、TOC含量、碳酸鹽含量、C/N比值、MS、正構烷烴組分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指標對我國黃土-古土壤碳同位素重建古氣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結果對於利用黃土-古土壤重建古氣候演化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黃土-古土壤同位素記錄的若干問題討論》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系統性強、立論有據、富有創新。可供大專院校師生和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參考閱讀。
《黃土-古土壤同位素記錄的若干問題討論》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系統性強、立論有據、富有創新。可供大專院校師生和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參考閱讀。
名人/編輯推薦
《黃土-古土壤同位素記錄的若干問題討論》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系統性強、立論有據、富有創新。可供大專院校師生和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參考閱讀。
目次
第1章 導論
1.1 碳同位素示蹤古環境研究現狀
1.2 選題背景及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 小結
第2章 區域地質概況和實驗方法
2.1 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中部區域地質概況
2.2 秦嶺以南洛南地區區域地質概況
2.3 材料
2.4 方法
2.5 小結
第3章 後期過程對古土壤碳同位素記錄的古植被及古環境指示意義的影響
3.1 中國黃土一古土壤碳同位素研究進展
3.2 洛川豎井一天然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對比
3.3 西峰豎井一天然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對比
3.4 黃土一古土壤碳同位素的古植被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3.5 小結
第4章 長時間尺度古土壤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的植被和夏季風變化特徵
4.1 中國黃土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歷史植被和夏季風變化關係研究
4.2 最近2.5 Ma洛川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
4.3 最近2.5 Ma洛川與段家坡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對比
4.4 最近2.5 Ma洛川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的植被和夏季風變化特徵
4.5 小結
第5章 中國黃土碳酸鹽根莖體同位素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意義探討
5.1 根莖體成因
5.2 西峰、洛川剖面根莖體△13Ccr-Toc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5.3 西峰、洛川剖面根莖體△13CR-TIc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5.4 小結
第6章 黃土一古土壤碳、氮比值(C/N)指示意義
6.1 沉積物C/N比值指示意義
6.2 西峰、洛川剖面TOC、TN和C/N比值分佈特徵
6.3 黃土一古土壤C/N比值指示意義
6.4 小結
第7章 秦嶺以南黃土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及暖季節降水對其的影響,
7.1 秦嶺以南黃土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
7.2 洛南剖面碳同位素記錄的古植被和古氣候變化特徵
7.3 秦嶺南北黃土剖面有機碳同位素對比研究
7.4 小結
第8章 碳酸鹽碳同位素負異常的古文化指示意義
8.1 丹江上游盆地考古學研究
8.2 古土壤穩定同位素記錄的古文化層氣候及生境信息
8.3 小結
第9章 不同抽提方法比較黃土一古土壤類脂物中正構烷烴的分佈特徵
9.1 不同抽提方法比較黃土一古土壤類脂物中正構烷烴分佈特徵的意義
9.2 抽提次數和強度對超聲波萃取效率的影響
9.3 超聲波萃取土壤正構烷烴分佈特徵
9.4 加速溶劑萃取土壤正構烷烴分佈特徵
9.5 兩種萃取方法獲得的正構烷烴特徵討論
9.6 小結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0.1 結論
10.2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1.1 碳同位素示蹤古環境研究現狀
1.2 選題背景及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4 小結
第2章 區域地質概況和實驗方法
2.1 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中部區域地質概況
2.2 秦嶺以南洛南地區區域地質概況
2.3 材料
2.4 方法
2.5 小結
第3章 後期過程對古土壤碳同位素記錄的古植被及古環境指示意義的影響
3.1 中國黃土一古土壤碳同位素研究進展
3.2 洛川豎井一天然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對比
3.3 西峰豎井一天然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對比
3.4 黃土一古土壤碳同位素的古植被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3.5 小結
第4章 長時間尺度古土壤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的植被和夏季風變化特徵
4.1 中國黃土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歷史植被和夏季風變化關係研究
4.2 最近2.5 Ma洛川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
4.3 最近2.5 Ma洛川與段家坡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特徵對比
4.4 最近2.5 Ma洛川剖面有機碳同位素記錄的植被和夏季風變化特徵
4.5 小結
第5章 中國黃土碳酸鹽根莖體同位素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意義探討
5.1 根莖體成因
5.2 西峰、洛川剖面根莖體△13Ccr-Toc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5.3 西峰、洛川剖面根莖體△13CR-TIc分佈特徵及古環境指示意義
5.4 小結
第6章 黃土一古土壤碳、氮比值(C/N)指示意義
6.1 沉積物C/N比值指示意義
6.2 西峰、洛川剖面TOC、TN和C/N比值分佈特徵
6.3 黃土一古土壤C/N比值指示意義
6.4 小結
第7章 秦嶺以南黃土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及暖季節降水對其的影響,
7.1 秦嶺以南黃土剖面碳同位素分佈特徵
7.2 洛南剖面碳同位素記錄的古植被和古氣候變化特徵
7.3 秦嶺南北黃土剖面有機碳同位素對比研究
7.4 小結
第8章 碳酸鹽碳同位素負異常的古文化指示意義
8.1 丹江上游盆地考古學研究
8.2 古土壤穩定同位素記錄的古文化層氣候及生境信息
8.3 小結
第9章 不同抽提方法比較黃土一古土壤類脂物中正構烷烴的分佈特徵
9.1 不同抽提方法比較黃土一古土壤類脂物中正構烷烴分佈特徵的意義
9.2 抽提次數和強度對超聲波萃取效率的影響
9.3 超聲波萃取土壤正構烷烴分佈特徵
9.4 加速溶劑萃取土壤正構烷烴分佈特徵
9.5 兩種萃取方法獲得的正構烷烴特徵討論
9.6 小結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0.1 結論
10.2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2選題背景及意義
從前述的黃土—古土壤序列碳同位素研究現狀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已取得了許多的研究成果。然而,為了更深入準確地利用碳同位素重建古氣候和古環境,仍有一些基礎問題需要我們細致考慮。
(1)目前的黃土一古土壤研究多集中在黃土高原塬面邊緣溝谷出露的天然剖面上,那么在黃土塬面被切割的過程中或之后,后期生長的植物根系扎入所切割的天然剖面上是否會干擾黃土形成時期碳同位素所記錄的植被信息;黃土中的無機碳酸鹽易受外部空氣和水分的影響,被切割形成的剖面表層至某一深度是否可能與外界環境發生交換,從而影響黃土碳酸鹽碳同位素所記錄的氣候信息。即,后期過程是否會影響黃土碳同位素的記錄特征。
(2)對于中國黃土高原地區而言,C4植物的增加更多的受控于東亞夏季風(暖季節降水)的控制。那么,對于較黃土高原更暖濕的其他黃土—古土壤剖面有機碳同位素的研究是否也支持這一觀點?另外,至今關于更長時間尺度上黃土有機碳同位素的研究鮮有報道。因而缺乏對相對暖濕地區及更長時間尺度黃土有機碳同位素的數據積累和分析。
(3)C/N比值在湖泊研究中廣泛被用于指示有機質不同貢獻來源植物類型,那么該指標在黃土沉積中是否也能夠指示不同植被類型,并且土壤C/N比值指示意義的研究至今仍較缺乏。
(4)中國黃土生物成因碳酸鹽根莖體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以及其分別與有機質碳和總碳酸鹽碳同位素差值的指示意義研究較少,意義不明確。
(5)以往的黃土碳酸鹽碳同位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未受人類活動干擾的天然地層,缺乏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文化層碳同位素數據分布特征及指示意義的積累。進而,關于碳酸鹽碳同位素的古文化指示意義較缺乏。
(6)目前,在古氣候古環境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方面,經典的索氏提取、超聲提取和加速溶劑萃取類脂化合物方法共存,但對于研究載體中類脂物的不同抽提方法、抽提效率缺乏系統比較。
1.3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針對上述我國黃土—古土壤碳同位素重建古氣候中存在的問題,依托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40523002),地理學陜西省重點建設學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873011,40673012,041203003),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kzcx2—yw—149),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SKLLQG0823),本書擬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不同載體碳同位素等多環境指標的研究。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