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皮影制作技法集錦》談及皮影戲的另外兩部分。第一章是中國各地皮影風格的概述。這是筆者在查閱大量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中國有代表性地區的皮影風格的一個概述總結,筆者力求通過短小精悍的篇幅展現每個地區皮影的特色。第三章是關于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皮影雕刻藝人的一個資料匯編。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中國各地皮影風格概述
第一節 中南部皮影
第二節 北部皮影
第三節 西部皮影
第二章 中國皮影製作技法
第一節 傳統影偶製作技法
1,繪製類
2.鏤刻類
3.鏤刻繪製類
4.紙影製作
第二節 現代革新影偶製作技法
1.湖北雲夢皮影製作
2.上海七寶皮影製作
3.中國臺灣紙影製作
第三節 中國各地影偶製作技法錄存
第三章 中國皮影雕刻藝人志
參考資料
後記
第一章 中國各地皮影風格概述
第一節 中南部皮影
第二節 北部皮影
第三節 西部皮影
第二章 中國皮影製作技法
第一節 傳統影偶製作技法
1,繪製類
2.鏤刻類
3.鏤刻繪製類
4.紙影製作
第二節 現代革新影偶製作技法
1.湖北雲夢皮影製作
2.上海七寶皮影製作
3.中國臺灣紙影製作
第三節 中國各地影偶製作技法錄存
第三章 中國皮影雕刻藝人志
參考資料
後記
書摘/試閱
五、青海皮影雕刻
1.制作準備
材料:牛皮、品色、皮膠
工具:木托、針、濕毛巾、“火磚”(二塊)、刀具(藝人自己制作,可分鏟刀、切刀、斜刀、圓刀)、各種大小不同的半月鑿子、小榔頭、打磨皮子的木棒以及打鑿用的木襯墊子等。
2.制作過程
1)制皮。原料選用黃牛皮,四至六歲的牛為最佳,夏季六七月份宰殺的牛,毛粗,經水浸泡宜脫毛,老牛皮厚發黃,不易泡軟鏟薄。用清水浸泡十天半月,不斷揉搓刮鏟,經常換水,直到將皮先刮薄透為止,然后陰干,用木托磨平磨光。注意刮皮時用力均勻,以免將皮子損壞。
2)落樣。把準備雕刻的圖譜紋樣(大部分是師傳的,有白描、彩色兩種)放在加工好的透明皮子下面,用針在皮子上劃出白而清晰的劃痕。落樣時要細心準確,不要走形。然后將皮用濕毛巾包好使皮子保持濕軟,容易走刀。
3)雕刻。雕刻是全部制作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環。雕刻要求刀工熟練,用刀自如,刀法流暢,刀路清晰。講究皮走刀不動。熟練的藝人所刻線條上下刀口齊整,寬窄均勻,線條剛勁有力。在鏤空裝飾方面,要求疏密得當,連接自然。
4)敷彩。上色用透明色,光照效果好。早期用皮膠調制,顏色附著力強。敷彩多用純色,主要用紅、黃、綠、黑等五種色,不分深淺,不加調配,多用平涂方法,有時也根據對象采用勾線和暈染,增加形體的立體感。皮影的色彩以黑和深色為主調,以達到形體清晰,色彩濃艷,強烈醒目的效果。
5)熨燙。把上好色的影形燙平熨展,達到平整定型。傳統做法是把兩磚燒熱,叫“火磚”,將要熨燙的影形用白布包起,夾在兩片火磚之間(溫度在攝氏七十度左右),經過一定的壓力和受熱,烘干水分。有的采用熨斗熨燙,一般認為采用火磚會使影形兩面同時受熱,效果比較好。
6)訂綴。訂綴是皮影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把雕好的各個部件加以連接固定。頭部和影身的連接是活的,根據需要可以調換。四肢的連接點要選好,上下左右適當。肩部和兩臂的連接點不能太前或太后,否則影人身體就會不平衡,出現前傾后仰的現象。兩腿和腰部連接點不合適會使兩腿長短不齊。待各部件連接好后,加操縱桿。在影人頸部加一根主簽,兩個手腕處各加一根活動簽,然后分類入箱。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