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孫占鰲,男,甘肅省酒泉市人,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學歷。現任酒泉市政府剮秘書長、史志辦豐任、酒泉市史志學會會長、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名人/編輯推薦
《酒泉民族史》(作者孫占鰲、張宏偉)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將漢文獻記述的材料與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相結合,以少數民族文字的文獻記載為印證,對各時期現酒泉區域內所有民族的歷史淵源、人口分布、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進行綜述,論證了各個時期民族問題、民族政策、民族關系的變化,以及各民族與周邊其他民族融合發展的關系。
序
酒泉,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生息、遷徙、征戰、交流的大舞臺,也是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薈萃的地區。歷史上多種民族在這里交錯雜居、和戰相繼,譜寫了一部絢麗多彩的民族史。
先秦時期,羌、烏孫、月氏、匈奴等古代民族曾在酒泉繁衍、生息。秦朝初年,月氏逐走鳥孫,獨占河西走廊。公元前203年左右,匈奴戰敗月氏,成為河西走廊的主人。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地區,設四郡,據兩關,將中原數十萬漢族移民到酒泉,掀起了酒泉第一次開發高潮,漢民族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斷,河西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大批中原人士遷居酒泉,拉開了酒泉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序幕。
唐代包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流,多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的高潮。安史之亂以后,吐蕃占領河西地區,實行民族同化政策,酒泉歷史經歷了一個“吐蕃化”的過程,西藏文化在河西地區廣泛傳播。
宋夏蒙元時期,回鶻族、黨項族、蒙古族政權先后統治酒泉,留下了大量的回鶻文化、西夏文化和蒙元文化痕跡,呈現出多民族文化在這里碰撞、交流、融合發展。
明代中原王朝與蒙古政權長期對峙,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發生激烈交鋒;清朝大力調整民族政策,通過一系列的諸如軍事、宗教、政治等手段,對河西地區的蒙古、滿、漢、回等民族進行卓有成效的管轄,酒泉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民國時期,在孫中山五族共和思想影響下,大中華民族一元論成為社會主流,民族主義精神空前高漲,民族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是各族人民融合發展的最好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發展。至2010年,酒泉市有40個民族,人口109.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9個,人口6.2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66%。酒泉人口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1771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8.58%;東鄉族220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5.50%;蒙古族621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0.02%;哈薩克族330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33%,裕固族296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77%;藏族7622,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2.29%。
酒泉的民族發展,概括起來講,有三個特征。
一是民族的多樣性。酒泉地區民族眾多,目前有40個民族。這樣多的民族長期生存在同一地區,體現了各民族極強的包容性。實際上,酒泉歷史就是多民族共存,多民族交替主導發展的歷史。形態多元、體系繁雜、宗教色彩濃厚是酒泉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征。在古代先后受羌、月氏、烏孫、匈奴、鮮卑、吐谷渾、氐、柔然、吐蕃、回鶻、黨項、蒙古、滿族等民族統治,雖然有些民族統治時間長,有些民族統治時間短,但都對酒泉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是文化的邊緣性。酒泉地處中原漢文化圈與青藏高原游牧民族文化圈的邊緣、交匯地帶,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酒泉民族文化中,至少有漢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三大板塊,這在國內其他地區是很少見到的。酒泉地理位置獨特,軍事戰略意義重大,歷來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西域民族爭奪的焦點,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舞臺。
三是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在酒泉大地上交流、融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酒泉文化。這種文化反映了多民族的遷徙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各文化圈邊緣部分的交叉,反映了經過長期的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它不僅形態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就其文化特性來說,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吸納性。
《酒泉民族史》是酒泉歷史文化叢書之一,也是酒泉有史以來第一部關于民族發展的著述。全書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以文獻著述與考古學、民族學、民族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全面反映了酒泉各民族的發展歷程。我相信,該書的出版發行將對我們加強民族團結、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加快建設酒泉文化經濟強市起到積極作用。
在此,我對編著《酒泉民族史》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康軍
2012年10月于酒泉
先秦時期,羌、烏孫、月氏、匈奴等古代民族曾在酒泉繁衍、生息。秦朝初年,月氏逐走鳥孫,獨占河西走廊。公元前203年左右,匈奴戰敗月氏,成為河西走廊的主人。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地區,設四郡,據兩關,將中原數十萬漢族移民到酒泉,掀起了酒泉第一次開發高潮,漢民族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斷,河西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大批中原人士遷居酒泉,拉開了酒泉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序幕。
唐代包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流,多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的高潮。安史之亂以后,吐蕃占領河西地區,實行民族同化政策,酒泉歷史經歷了一個“吐蕃化”的過程,西藏文化在河西地區廣泛傳播。
宋夏蒙元時期,回鶻族、黨項族、蒙古族政權先后統治酒泉,留下了大量的回鶻文化、西夏文化和蒙元文化痕跡,呈現出多民族文化在這里碰撞、交流、融合發展。
明代中原王朝與蒙古政權長期對峙,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發生激烈交鋒;清朝大力調整民族政策,通過一系列的諸如軍事、宗教、政治等手段,對河西地區的蒙古、滿、漢、回等民族進行卓有成效的管轄,酒泉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民國時期,在孫中山五族共和思想影響下,大中華民族一元論成為社會主流,民族主義精神空前高漲,民族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是各族人民融合發展的最好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發展。至2010年,酒泉市有40個民族,人口109.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9個,人口6.2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66%。酒泉人口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1771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8.58%;東鄉族220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5.50%;蒙古族621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0.02%;哈薩克族330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33%,裕固族296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77%;藏族7622,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2.29%。
酒泉的民族發展,概括起來講,有三個特征。
一是民族的多樣性。酒泉地區民族眾多,目前有40個民族。這樣多的民族長期生存在同一地區,體現了各民族極強的包容性。實際上,酒泉歷史就是多民族共存,多民族交替主導發展的歷史。形態多元、體系繁雜、宗教色彩濃厚是酒泉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征。在古代先后受羌、月氏、烏孫、匈奴、鮮卑、吐谷渾、氐、柔然、吐蕃、回鶻、黨項、蒙古、滿族等民族統治,雖然有些民族統治時間長,有些民族統治時間短,但都對酒泉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是文化的邊緣性。酒泉地處中原漢文化圈與青藏高原游牧民族文化圈的邊緣、交匯地帶,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酒泉民族文化中,至少有漢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三大板塊,這在國內其他地區是很少見到的。酒泉地理位置獨特,軍事戰略意義重大,歷來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西域民族爭奪的焦點,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舞臺。
三是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在酒泉大地上交流、融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酒泉文化。這種文化反映了多民族的遷徙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各文化圈邊緣部分的交叉,反映了經過長期的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它不僅形態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就其文化特性來說,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吸納性。
《酒泉民族史》是酒泉歷史文化叢書之一,也是酒泉有史以來第一部關于民族發展的著述。全書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以文獻著述與考古學、民族學、民族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全面反映了酒泉各民族的發展歷程。我相信,該書的出版發行將對我們加強民族團結、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加快建設酒泉文化經濟強市起到積極作用。
在此,我對編著《酒泉民族史》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康軍
2012年10月于酒泉
目次
序論/1
第一章 先秦時期/6
第一節 酒泉早期民族的形成/6
第二節 羌族/10
第三節 戎族/12
第四節 月氏/14
第五節 烏孫/15
第二章 秦漢時期/17
第一節 漢民族主體地位的確立./17
第二節 匈奴/23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28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孕育/28
第二節 氐族/31
第三節 鮮卑/35
第四節 柔然/42
第五節 粟特/45
第四章 隋唐時期/47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高潮/47
第二節 吐蕃/66
第五章 五代宋夏時期/69
第一節 多元化發展中的民族融合/69
第二節 黨項族/89
第三節 回鶻/100
第六章 蒙元時期/115
第一節 蒙元統治時期的民族發展/115
第二節 蒙古族/128
第三節 回族/162
第七章 明清時期/185
第一節 明代民族關系的發展/185
第二節 清代民族政策的調整及民族經濟的
發展/194
第三節 回民反清斗爭/203
第四節 滿族/211
第五節 裕固族/214
第八章 中華民國時期/228
第一節 民族團結與愛國主義的新發展/228
第二節 哈薩克族/237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253
第一節 民族發展的新紀元/253
第二節 東鄉族/290
第三節 藏族/305
第四節 土族/329
第五節 撒拉族/330
第六節 維吾爾族/332
第七節 土家族/336
后記/338
參考書目/339
第一章 先秦時期/6
第一節 酒泉早期民族的形成/6
第二節 羌族/10
第三節 戎族/12
第四節 月氏/14
第五節 烏孫/15
第二章 秦漢時期/17
第一節 漢民族主體地位的確立./17
第二節 匈奴/23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28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孕育/28
第二節 氐族/31
第三節 鮮卑/35
第四節 柔然/42
第五節 粟特/45
第四章 隋唐時期/47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高潮/47
第二節 吐蕃/66
第五章 五代宋夏時期/69
第一節 多元化發展中的民族融合/69
第二節 黨項族/89
第三節 回鶻/100
第六章 蒙元時期/115
第一節 蒙元統治時期的民族發展/115
第二節 蒙古族/128
第三節 回族/162
第七章 明清時期/185
第一節 明代民族關系的發展/185
第二節 清代民族政策的調整及民族經濟的
發展/194
第三節 回民反清斗爭/203
第四節 滿族/211
第五節 裕固族/214
第八章 中華民國時期/228
第一節 民族團結與愛國主義的新發展/228
第二節 哈薩克族/237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253
第一節 民族發展的新紀元/253
第二節 東鄉族/290
第三節 藏族/305
第四節 土族/329
第五節 撒拉族/330
第六節 維吾爾族/332
第七節 土家族/336
后記/338
參考書目/339
書摘/試閱
在一定的地域內,經濟活動的相互交往,逐步增加了語言的相互溝通、互相交流。溝通交流的雙方相互吸收對方的方言與詞匯,逐漸融合,又會形成一種新的共同語言。部落聯盟的組織及主體的部落宗教信仰、禮儀形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長期影響,會逐步形成思想意識、文化形態、心理素質方面的共同體,這種地域、語言、經濟和心理素質方面穩定的共同體就是最初的民族。
民族在原始社會經過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到原始社會末期而形成,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酒泉早期民族的形成,基本符合這一規律。但民族也隨著時間的歷程而變化。由于戰爭、遷移、自然災害、民族通婚、雜居及文化融合等原因,一些古老的民族逐漸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不斷產生和發展起來。那種由于民族之間各種關系而產生的新的民族,其過程與由部落而發展起來的民族過程不同。它是在社會發展的更高水平上,由原來的古老民族經過同化、分化與重新融合而形成的,這是民族形成的另一過程。
二、酒泉的早期民族
20世紀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的瑞典學者布林,在酒泉市肅北縣塔崩布拉克發現約1500萬年前的“甘肅古猿”化石,證明酒泉曾經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經過古猿人、直立人、智人的漫長歲月演化,到距今約l萬年前,酒泉人類逐漸進人舊石器時代。距今4000年前后,進入新石器時代。最初,人們以打擊方式制造石器工具,過著以采集和狩獵謀生的原始生活。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人們結合成一種穩定的集體,幾個有親屬關系的氏族又逐步發展成部落。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破壞了部落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使部落聚合成不同的利益集團,民族逐步形成。
人類自從走出原始社會以后,受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兩類民族: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農耕民族占據著一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從事著農業生產;而游牧民族則活動在廣大的地勢高寒草原區,進行放牧和狩獵。歷史上,這兩大種族之間劫掠與被劫掠的爭斗一直不斷,彼此消長。酒泉最早的民族——羌族,可能就屬于游牧民族的一種。. 夏、商、西周時期,生活在酒泉的主要是羌、戎兩種民族。羌人是以畜牧為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游牧部落人群,兼有狩獵、采集活動,在條件適宜的地方,也從事簡單的農業種植。戎人是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農耕部落人群,兼營發達的飼養業,也進行狩獵活動。
酒泉羌戎人努力繼承古羌人的文化,創造出了馳各中外的火燒溝文化,為豐富和發展“西羌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火燒溝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相當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該遺址位于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范圍約20平方公里。中心面積0.2平方公里,距玉門市區20公里。火燒溝遺址以墓葬為主,墓葬的形式大多是豎井帶臺的側穴墓,墓坑大多都是東西方向,呈長方形,并且尸骨都是頭東腳西,這體現了少數民族的一種葬俗。給死者佩戴金銀首飾并將其作為死者的陪葬品,是火燒溝遺址的一大特點。在許多墓坑中,死者不論男女,大多佩帶金耳環。有一部分墓葬,無論男女,都在頭部有一枚骨針,似為古人的椎發工具。鼻飲環,發椎結,耳垂金銀銅寶,顯然是一種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聯系我國古代典籍中夏商之時甘、青大部分地區都是羌族活動場所的記載,可以肯定,在中原地區的夏代末期,在西北地區的火燒溝生活的,是古代羌戎民族先民的一支。P8-9
民族在原始社會經過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到原始社會末期而形成,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酒泉早期民族的形成,基本符合這一規律。但民族也隨著時間的歷程而變化。由于戰爭、遷移、自然災害、民族通婚、雜居及文化融合等原因,一些古老的民族逐漸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不斷產生和發展起來。那種由于民族之間各種關系而產生的新的民族,其過程與由部落而發展起來的民族過程不同。它是在社會發展的更高水平上,由原來的古老民族經過同化、分化與重新融合而形成的,這是民族形成的另一過程。
二、酒泉的早期民族
20世紀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的瑞典學者布林,在酒泉市肅北縣塔崩布拉克發現約1500萬年前的“甘肅古猿”化石,證明酒泉曾經是人類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區之一。經過古猿人、直立人、智人的漫長歲月演化,到距今約l萬年前,酒泉人類逐漸進人舊石器時代。距今4000年前后,進入新石器時代。最初,人們以打擊方式制造石器工具,過著以采集和狩獵謀生的原始生活。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人們結合成一種穩定的集體,幾個有親屬關系的氏族又逐步發展成部落。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產生,破壞了部落賴以存在的基礎和前提,使部落聚合成不同的利益集團,民族逐步形成。
人類自從走出原始社會以后,受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兩類民族: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農耕民族占據著一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方,從事著農業生產;而游牧民族則活動在廣大的地勢高寒草原區,進行放牧和狩獵。歷史上,這兩大種族之間劫掠與被劫掠的爭斗一直不斷,彼此消長。酒泉最早的民族——羌族,可能就屬于游牧民族的一種。. 夏、商、西周時期,生活在酒泉的主要是羌、戎兩種民族。羌人是以畜牧為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游牧部落人群,兼有狩獵、采集活動,在條件適宜的地方,也從事簡單的農業種植。戎人是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農耕部落人群,兼營發達的飼養業,也進行狩獵活動。
酒泉羌戎人努力繼承古羌人的文化,創造出了馳各中外的火燒溝文化,為豐富和發展“西羌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火燒溝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相當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該遺址位于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范圍約20平方公里。中心面積0.2平方公里,距玉門市區20公里。火燒溝遺址以墓葬為主,墓葬的形式大多是豎井帶臺的側穴墓,墓坑大多都是東西方向,呈長方形,并且尸骨都是頭東腳西,這體現了少數民族的一種葬俗。給死者佩戴金銀首飾并將其作為死者的陪葬品,是火燒溝遺址的一大特點。在許多墓坑中,死者不論男女,大多佩帶金耳環。有一部分墓葬,無論男女,都在頭部有一枚骨針,似為古人的椎發工具。鼻飲環,發椎結,耳垂金銀銅寶,顯然是一種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聯系我國古代典籍中夏商之時甘、青大部分地區都是羌族活動場所的記載,可以肯定,在中原地區的夏代末期,在西北地區的火燒溝生活的,是古代羌戎民族先民的一支。P8-9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