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我們從朋友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想像得還要多。
朋友是我們生命的同行者,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點點滴滴。我們一起度過求學時光、分享共同興趣、遊走天下,不時也一起面對成長的尷尬,體會人生的風浪。
朋友是我們生命的記錄者,隨時以最細膩的眼光看著我們。在他們眼裡,我們的情緒和想法、經驗和往事、角色和關係,都是最重要的小事。這些經歷、記憶和感受,在他們用心的呵護下,都成為了最獨特的精采故事。
朋友也是我們生命的教師。他們誠實的觀察和回應,讓我們更中肯地認識自己;他們真心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們更勇敢地往前邁進;他們適時的提醒和建言,讓我們更寬廣地面對挑戰;他們大方的包容和體諒,讓我們更深切地學習彼此相愛。因為朋友,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
本書集結了三十五位基督徒,以文字來介紹他們共同的朋友──斯托得。在他們眼裡,這位愛吃巧克力的瞇瞇眼男孩、記憶力超強的牧師、著作眾多的工作狂、熱愛自然的賞鳥愛好者,不僅是一位效法耶穌、堅持真理的基督徒領袖,也是一個親切至極、風趣幽默的可愛朋友。透過這些動人的文字記實,他們述說與這位屬靈偉人相遇的趣事,也與我們分享這位朋友用生命教他們的事──學像基督,榮耀主名。
真正的十架門徒,就是要以小見大!
許多人以為,只有殷勤地讀經、禱告、作禮拜,
才能得著更豐盛的基督徒生命。
但是,斯托得卻告訴了一群人,
冰淇淋的靈修學、巧克力的環保學、
都是豐富屬靈生命的小細節。
只要立定心志跟隨上帝,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將成為鍛鍊門徒生命的品格教室!
作者簡介
自一九七八年起,萊特與斯托得在許多國際型機構、會議及研討會中一起配搭服事、見證基督信仰的真道,也在多次的旅行、聚餐和個人對談中,一同分享生命的豐盛和奧秘。直到二○一一年,斯托得以九十歳高齡榮歸天家,這份三十三年真摯、深厚的情誼,才暫時劃下了句點。在萊特心中,斯托得除了是滿有智慧的領袖,是極具執行力的同工,是在主裡彼此親密的弟兄,也是追尋真理的屬靈教師。
身為斯托得的接班人,萊特現任「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the 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的國際事工主管。他除了全然委身於國度事工,也致力將神學研究融入信仰各個層面,向信徒見證真理的奧秘與豐盛。萊特已出版中譯著作為《基督舊約倫理學》、《宣教中的上帝》、《我不理解的上帝》(校園)等。
序
在英國有一種柺杖糖,硬如石頭,在各地海灘都有販售。它是圓柱狀,約有三十公分長,因此可以或舔或咬,吃上一個禮拜。柺杖糖的裡面印滿了字,無論你折斷柺杖的哪一端,它說出的話都還是一樣。當我想到斯托得,就會聯想到這種柺杖糖。這不僅說他像柺杖糖一樣堅硬如石──他是福音派信念的堡壘、強固而優雅的信仰守護者;他給予世上無數的朋友穩如泰山的鼓勵、代禱和協助;這也表示他像柺杖糖一樣,即使折斷了,顯露的字跡一樣不變。無論你在任何狀況折斷他,他一生所傳的與他的所言所行,始終一致。
萊特(本書編者)
專文導讀:
常有人說,使徒行傳最好是取名為「部份使徒的部份行傳」,因為我們主耶穌基督還有許多其他的使徒,連名字都沒出現過;而那些出現過的,顯然也還有許多事蹟可以述說。本書也符合這狀況:斯托得好友無數,雖然其中一小群友人致力將他的樣貌在本書描繪出來,還是僅能刻畫出一個簡單的素描畫像。
這是因為斯托得有一項傑出的恩賜。幾乎每位寫作者都如此肯定:他極善於結交朋友。「隻身」二字,對這位終生未娶的單身漢來說,還真是一點都不恰當。倘若要將他與每位朋友相處的種種軼事都記錄下來的話,我們大概得從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編出一本百科全書才行。
受限於本書的篇幅,編者不得不作出痛苦的抉擇。我為此向每一位「遺珠」致歉,諸位誠然也應列入本書作者群的行列。當然,能為此畫像另添加一些色彩和筆觸,使得本書益形豐富的寫手,必定大有人在。但是,即使當初構想本書時已羅列了一長串名單,也都無法盡數邀請。
本書最初的發想,其實來自斯托得本人。那是二○○五年的某個星期,他住在「悠可細思」(The Hookses,他在威爾斯的寫作小屋,詳後)。當時還有茀蘭絲.懷海德(Frances Whitehead),他的研究助理麥特.史密斯(Matthew Smith)和我在場。我確信斯托得會有此構想,是因為受到一本類似的書所影響,那是紀念奈許(E.J.H. Nash,即眾所熟知的「貝許」)其一生及服事的文集。斯托得讀高中時,由貝許帶領他歸主。在那本素描文集中,也有一篇文章由他撰寫。
斯托得十分感激杜里斯密(Timothy Dudley-Smith)為他寫作共兩大冊的授權傳記[他也如此感激司迪爾(Roger Steer)寫了另一個較為通俗的版本《十架門徒──斯托得傳》(Inside Story: the Life of John Stott,校園),兩書英文版皆由英國校園福音團契(IVP)出版]。但斯托得認為,他較為私人的樣貌,宜由歷年來與他更近身接觸的人描繪──而且堅持:必須據實以告、不諱言「揭露所有的瘡疤」(他的用語)。結果便由他初步擬就一份名單,他認為這些人對他不同層面的生活和服事,可能會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觀點。他問我可否願意邀請他們撰寫,並讓我負責作選稿和編輯的工作。為了使作者大可以暢所欲言而不覺尷尬,他堅持自己不會去讀任何一篇文稿。他也傾向要在身後才出版這本書,但最後接受英國校園福音團契的提議:欣然同意讓本書在他九十大壽之際出版,倘若他能到達那個重要的里程碑。
接下來的幾年,當約稿紛沓而至時,我還真不知如何著手編輯,這好像一個實體的藝術畫廊,能依照好幾條可行的主題軸線來安排。最後決定大致按年代來進行;雖然,有些作者結識斯托得的歲月必定綿延數十年。我非常感激IVP的編輯艾蓮娜.札特(Eleanor Trotter),整個過程與我一同編輯,也給予許多建議和提案,對本書貢獻難以盡述。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的作者,寄來對斯托得或長或短的追憶。我很榮幸可以透過這麼多雙眼睛,來認識我們共同的朋友,也一起為著神賜下的這份禮物獻上無比的感恩:使我們結識和愛戴這位溫文的偉人,並且得以接受他恩慈又寬宏的友誼。
我寫這篇序言時,人正在威茂街12號的地下室,一個小小的房間裡。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切似乎都很恰巧。在過往的歲月中,這裡就是茀蘭絲替斯托得工作的辦公室,而我回到原有的布來弗車房(Bridford Mews)加蓋的小公寓,也就是斯托得往年接待過無數朋友的地方。樓上、樓下,這裡、那裡,有多少的事工曾在這兒進行!有多少的手稿、資料、講章、演說詞和信函,是在此由茀蘭絲精心整理的!地球上有多少個角落曾接過斯托得的信件,是由茀蘭絲在此繕打的!有多少訪客在門口探頭時,是由茀蘭絲接待,再引見斯托得的!她又是多麼的好意,在休短期假時,允許我借用她的辦公室來完成本書最後的編輯過程。
執筆之際,茀蘭絲已滿八十歲,仍深以「斯托得秘書」的職稱為樂,也孜孜不倦的為他工作超過了五十年。很顯然,在神之下,茀蘭絲對斯托得卓著的全球事工的貢獻,為世上無人能及。她的服事及恩賜,對斯托得所有事工的運作,誠屬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她,本書的畫像必大為走樣。因此,謹以無限的敬愛、感激及尊崇,將本書獻與她;本書的主角,他一生的年歲和事奉,正是茀蘭絲無私的付出與協助所成。
克里斯‧萊特
(Chris Wright)
二○一○年九月
目次
1. 慈愛的舅舅──Caroline Bowerman
2. 婚禮證道辭──Michael Green
3. 超級工作狂也有拼錯字的時候!──John Eddison
4. 護衛信仰的年輕人──Oliver Barclay
5. 「非緊急事故,尚請勿擾」─ Myra Chave-Jones
6. 「走一趟只要七分半」──Timothy Dudley-Smith
7. 在「悠可細斯」無法停止的笑聲──Dick Lucas
萬靈堂,在英國教會服事時期
8. 「我寧願不再有別的呼召」──Frances Whitehead
9. 需要收斂自制的助理牧師──Ted Schroder
10. 「我有我的罪,你有你的罪,現在我們都去睡吧」──John Smith
11. 「我要你來接我在萬靈堂的棒子」──Michael Baughen
12. 「不會出岔子;有斯托得在呢」──Richard Bewes
13. 「尖叫著被拖進現代世界」──David Turner
國際間的影響力
14. 為上帝影響全世界──Marcus Loane
15. 多產作家及他的接生婆──Frank Entwistle
16. 雙倍的語言天分──Keith and Gladys Hunt
17. 新興領袖的導師及典範──Ajith Fernando
18. 與斯托得同行──Samuel Escobar
19. 「耶穌要我們彼此洗腳……我可以替你擦鞋」─ René Padilla
20. 住在斯托得家,還要預約共進早餐的時間!──David Gitari
21. 打著鮮艷領帶的守護天使──Michael Nazir-Ali
22. 東歐今日教會的教父──Peter Kuzmic
23. 在美國成立「斯托得事工」──Dee Dee MacLean
24. 那個笑瞇了雙眼的男孩──David Jones
25. 靈風夥伴已降生──Chris Wright
其他興趣
26. 黎明即起、四處賞鳥──Peter Harris
27. 潛水鳥的呼喚──Mark Hunt
28. 在藝術界與傳播界作光作鹽──Nigel Goodwin
29. 「戴著邋遢帽子的滑稽人物」創立了倫敦學院─ Andrew Kirk
30. 迎接一場音樂革命──Noel Tredinnick
研究助理看斯托得
31. 登毯寶訓──Mark Labberton
32. 冰淇淋與巧克力醬──Toby Howarth
33. 「最重要的是,要緊緊依靠十架」──Corey Widmer
34. 「你小心!我以前練過拳擊!」──Matthew Smith
最終階段
35. 「我有永恆的盼望:死後的生命更加榮耀」──John Wyatt
附錄1:無盡的懷念與感恩
附錄2:各界迴響與追念
書摘/試閱
19.「耶穌要我們彼此洗腳……我可以替你擦鞋」
雷內‧帕迪拉(René Padilla)
一九五九年,我和斯托得初遇於英國,我那時剛成為國際學生福音團契的同工。之後幾年,我們又短暫見過兩三次面。但是到了一九六四年,我在曼徹斯特讀博士時,有一次去萬靈堂作完主日崇拜,斯托得竟然叫得出我名字,令我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這是他諸多美好恩賜中的一項,有時候事隔好多年,他依舊叫得出人家的名字來。
我很榮幸曾陪伴斯托得兩次從墨西哥到阿根廷旅行一個月。第一次是一九七四年,在第一屆洛桑大會之前。第二次是一九七七年,在「同質團體原則」(Homogeneous Unit Principle,譯按:此為馬蓋文[Donald McGavran]的教會增長運動主張)的研討會之後。這兩次旅行,讓我更近距離地接觸與認識斯托得
這兩次奇妙的旅行,行程包括講道事奉──以及賞鳥!斯托得送我一個雙筒望遠鏡,讓我可以陪他到處賞鳥,這個望遠鏡我至今仍保存著。我當然樂意奉陪,但我必須承認,雖然他比我年長十幾歲,但沿途我始終很難跟上他的腳步。此外,我很快就領悟到,賞鳥對他而言,遠不止是賞鳥,他還要一一鑑識牠們的名字(而且他腦袋裡存記了無數的鳥名!),更要枯等鳥兒擺出一個可以拍照的好姿態。我好幾次都在想:把等待斯托得拍鳥兒照片的時間拿來讀書。不過,有次在秘魯的利馬,看到一整個家族的禿鷹飛過我們上頭,那真是太壯觀了!我也就此對賞鳥產生興趣;斯托得說我總算「悔改歸正」,願意好好賞鳥了。但好幾年後,他問起我賞鳥功夫練得如何時,我告訴他我已經多年未練了,他直說我又「墮落」了。
在洛桑大會中,斯托得是神所使用的關鍵人物。我受邀在大會中發表報告,主題為「福音派與現代世界」(‘Evangelism and the World’)。我舉出幾個我個人認為福音派應仔細加以省思的議題,像是生活模式、以「同質聚會原則」來促進教會增長,以及「福音派與社會責任」等。結果,我受到強烈的質疑,特別是被許多美國福音派機構所排拒。然而,這些議題在《洛桑信約》中都有提及。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二年間,當斯托得擔任洛桑運動「神學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時,這些議題都在會議中被提出來討論,他也為此邀請我來擔任講員。我衷心感謝他如此出面力挺。
我愈認識斯托得,就對他的兩個基督徒特質愈發印象深刻。第一個特質是他殷勤預備每次的解經講道。在那兩次的旅行中,我們沿途還到好幾個定點講道,也就是說,我們能向不同的聽眾傳講同一篇信息約三到四次。但是我發現,不論那篇講章他已講過多少次,在講道前,他都還是花上相當的時間,把整個大綱複習過,並且為此禱告。他每次講道都很用心預備。
第二個感動我的特質是他的謙遜。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在巴利羅切(Bariloche)的那一幕。巴利羅切是阿根廷靠近智利邊界的一座美麗城市。我們抵達時已經深夜,大雨滂沱,還得走一段路才能到達過夜的地方。沿途小路泥濘,我們的鞋都沾滿了泥巴。到了目的地,兩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次日早晨,我被一陣聲音吵醒,睜開眼睛,看到斯托得坐在他的床沿──刷著我的鞋!我對他說:「約翰(斯托得)你在做什麼?」「我親愛的雷內」,他回答,「耶穌要我們彼此洗腳。今日,我們不再像耶穌的時代洗人的腳丫子了,可是,我可以替你擦鞋。」我曾幾次聽斯托得傳講「謙遜」;但我更常看見他將這項美德實踐出來。
雷內.帕迪拉生於厄瓜多爾的基多。他創立並領導拉丁美洲的國際學生福音團契,並且在整全事工(integral/ holistic mission)的領域中,有傑出的著作。他是一九七四年第一屆洛桑大會的主要講員,也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關鍵時刻基金會(Kairos Foundation)的榮譽主席(他定居此地)。帕迪拉認為,他終生的好友斯托得,最有資格像保羅一樣提出這份邀請:「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