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金鼎獎」「好書大家讀」暢銷作者,在台灣大學開設最受學生歡迎的自然科學通識課。
台大第一屆優良導師,人稱「教育工程師」的「河馬教授」張文亮,
以科學人之眼,教育人之心,娓娓細訴根植於綠色大地的生命體悟。
在台大設備最好的博雅大樓103教室中,有一門配備了5名助教的自然科學通識課,授課大綱雖是以「植物」為主角,課程內容卻不僅僅止於介紹植物分類分布、根莖葉物理構造、或空氣的光合作用而已。
被學生暱稱為「河馬教授」的台大第一屆優良導師張文亮,是位極會說自然科學故事的教育與人文關懷者。透過日常生活經常「遇見」、卻不曾真正用心「看見」的16種植物,不僅讓修課學生、旁聽人士重新體會到植物的自然與人文之美,更讓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成為連結「生命教育」的重要媒介──無論是省視「自我」成長歷程,了解鄉土「人民」生活,關切文明社會中如何保有自然「環境」,或是如何與逆境中的「生命」真誠對話……原來,在生命與生命的交會裡,植物,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本書是在大學殿堂中備受學生肯定的教授,禮讚大自然神奇與抒發教育關懷的肺腑之作,不僅成人、親師讀來深有感觸,作者流暢幽默的筆觸,也總是能吸引學生讀者在渾然未覺中踏入自然科學殿堂。尤其作者長年於《國語日報》撰寫專欄,其連載集結的〈草上飛〉系列故事,受到無數小讀者喜愛,可說是科學童書領域的長青樹。
讓我們跟著河馬教授張文亮,一同走進豐富的植物世界,探索它們的生命故事,帶著孩子接近你我習以為常的大自然,培養對生命的尊重與愛,使我們的一生過得更豐富、有趣且有意義!
植物會說話。
他們也有迷人的生命故事。
你不信?蹲下來,路旁的葉子看仔細,
你,就會發現這個祕密。
打開這本書,猶如進入最精彩的自然科學課堂,讓你聽見植物的故事。
你或許看過雞蛋花,但你可知道原來雞蛋花竟然可防頭蝨?作者張文亮教授細訴母親的兒時回憶:「將雞蛋花採下,放在水中揉一揉。等花浸入水中一陣子,用這水洗頭髮,就不會長頭蝨,頭髮也會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後來他讀了《人文植物學》,方知母親說法正確,因雞蛋花的白色乳汁有輕微毒性,能抑制頭蝨的蟲卵與蚊子幼蟲。
每年七月便盛開的鳳凰木,你或許知道也被稱為「火樹」或「畢業樹」;但你可知道,鳳凰花是大地的溫度計,每年開花季都稍有不同,只要天氣一轉熱,花朵就盛開;而且鳳凰葉對空氣中的酸性氣體非常敏感,遇到酸雨便落葉,可說是讓廠家自我檢視工廠排氣的大自然指標。
本書細述台灣常見植物所蘊藏的自然生活智慧。原來,從大王椰子、杜鵑、木麻黃、樟樹、白千層到朴樹、阿勃勒等十餘種花草樹木身上,我們可以學習的事情是這麼多。
學生曾問:「校園裡為什麼要種許多的植物?」
河馬教授說:「因為,植物是教育無聲的教具。」
學生又問:「為什麼人要認識植物呢?」
河馬教授又說:「因為,植物能幫助人認識自己。」
本書在細數植物風華的同時,作者更不吝於分享他從一花、一草、一木中所習得的人生智慧。
「觀察植物的空閒,可以成為個人檢查生活病態與否的溫度計……喜愛植物的人,較不會有一張難看的臉……親近大自然,就是最佳的美容術。」
「我最喜歡大王椰子葉子的葉尖下垂,下垂幅度剛好可承受到黃昏的餘暉,連落日前的光照,他都要珍惜,取來進行光合作用。大王椰子擁有這些好本領,卻不喧嚷,默默的被人當做行道樹看待,具有這種謙遜的個性,更配稱『大王』。」張文亮教授讚嘆:「真正的感動,不在大聲疾呼,而在默默站立;真正的持守,不再揮動高崗頂的軍旗,而是扎根到土壤的深處。」
從鳥類愛吃卻不易消化的茄苳種子,也教了他做為一位傳遞知識的老師,有時課程內容不一定要煮得稀爛,因為「學生一時不易消化,卻能引發思考,讓人帶著問題去成長。」
還有,作者也回憶在1979年秋天,跟著指導教授徐玉標老師南下開會時所說,影響他一生的一句話:「一個唸科學的人,要把做火車,視為觀察自然環境最好的機會之一。」因為觀察遠山能分辨天氣,看各地土壤顏色可推測土地形成,看河川水流,可知上游的水土保持……「看火車窗外的景致,收穫往往超過一張火車票的價值!」
熱愛大自然的「植物詩人」張文亮教授,透過一則又一則的故事提醒我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所有的知識與智慧,就寫在植物上。」
本書特色
◎金鼎獎好書作者最新力作:作者已出版三十餘本著作,屢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與「好書大家讀」等多種獎項。
◎兼具科普知識與人文關懷:翻閱此書,猶如坐上植物的演化時空機。除從植物特色、構造、地理分布等角度介紹十餘種植物外,更從植物的歷史文化、植物蘊涵的人生智慧、以及尊重自然的生態工程等角度導覽植物。
◎「張文亮話教育」專欄,體現作者與生命成長的對話:書中附專欄方塊文章,摘錄作者個人的教育歷程與對學習的看法。由於作者本身的求學歷程亦十分曲折,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尤具啟迪作用。
◎「打開植物大書」專欄,啟動自然環境與學習的連結:作者猶如一位「植物詩人」,對這群大地的綠色友人總是有著發自內心的讚嘆。透過書中所附專欄,讓讀者得以跟著作者腳步,一起學習如何觀察植物、理解自然。
◎一窺最高學府的精采課程精髓:本書源於作者在台大網路開放式課程「自然科學概論」的上課內容,以及課後作者自編的《台大地下刊物》延伸閱讀內容彙整而成。閱讀此書,猶如踏入一門大學的精彩通識課堂,深具知識與啟發性。
作者簡介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水土空氣資源系博士,現任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台灣大學生命教育中心諮詢委員,亦擔任台大新生專題課程「大學101」授課教師。2007年師生評選獲第一屆台大優良導師獎,2012年獲台灣農業工程學會之「農業工程學術獎」、台大社會服務傑出獎、台大教學優良獎,以及台大「個別型通識課程改進計畫」101學年度第一學期績優獎。
在學校裡,他自稱「河馬教授」,是最受台大學生肯定的教授之一,更是影響無數學生的生命導師。在課堂上,他可以把冰冷的科學,變成一堂堂精采的故事。有人說,他是最會說故事的科學家,也有人稱他是「教育工程師」,環境工程是他的專業,教育是他的職志。
他說,自己只是一個熱愛植物的人,是了解大自然的詩人。大學是他個人生涯的轉捩點,他曾自述心願:「我是主流教育之外的夢遊者,在教育的邊陲,挖一條小溪,栽種小花小草,想吸引一些『野生動物型』的學生前來。」也期待自己一生做個好家長與盡責的師長,透過手中的筆桿,為每一個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生命,帶來些許溫暖的亮光。
張文亮教授持續筆耕不輟,不僅連續十八年投入科普文學寫作,文章收錄成為國、高中教材外,也擔任十屆的教育部文學獎評審、兩屆的行政院國家出版獎評審,更是三屆的行政院金鼎獎得主。
著作包括:《愛說故事的科學家張文亮:蜘蛛人、龍貓也不知道的祕密》、《為什麼薯條這麼迷人?》(國語日報)、《當青蛙念到蝸牛大學:在大學點燃學習的動力》、《飛機為什麼沒有撞到羊:在大學體會生命的價值》、《牽著蝸牛去散步》、《昨夜,我與一顆橘子摔角》、《生命科學大師──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故事》(校園書房)等。其中,《草上飛科學世界探險:誰能在馬桶上拉小提琴?》(國語日報出版)、《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文經社出版) 曾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
名人/編輯推薦
聯名推薦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劉克襄(知名作家/台灣自然文學寫作先驅)
一個科學人,以文學心織就本書,以是之故,此書讀來,彷彿每個字都在行光合作用,以極大的面向在滋養著大家。讀此書,一如帶著喜?,在陽光森林中漫步。
──凌拂(知名作家/校園共讀推動者)
因為愛而奉獻的故事
這些年來,在荒野保護協會為孩子舉辦的自然營隊裏,常常見到一種現象,有許多能言擅道,自然知識豐富的孩子,真正到了森林裏,反而最容易不耐煩,無法靜下心來觀察,當然也就更談不上體會生命的流轉,與大自然做朋友了!
我想或許是因為電視頻道裏巨細靡遺的生態影片,或者印刷精美的圖鑑百科全書以及無所不在的網路,現在的學生自然知識或許相當豐富,但是對於自然生命的感受力反而逐漸喪失了。因此,如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重新看見活生生的生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反而是新的挑戰。
河馬老師在這本書裏,做了最棒的示範,從生動真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見一位熱情的老師,如何透過植物,一棵棵長在身邊不會跑走的植物,也是我們一再經過視而未見的植物,讓學生重新看見自然生命,也看見我們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從這些故事中也呈現出河馬老師的生命價值與信仰,這是一個老師可以給學生最棒的禮物了,因為「經師易得,人師難尋」,知識是隨處可得,但是生命典範的影響卻可以帶給正在掙扎徬徨、情緒困擾中的學生多大的生命力量啊!
河馬老師壯碩的身軀像是一根大柱子,他以他生命全然的投入變成一根站得很穩、支撐房子得以不倒的柱子,在他的身教與熱情感染下,他的學生也會變成一根又一根支撐社會國家的柱子,我這麼相信著。
因此,這不只是一本講植物知識的書,而是敘述一個因為愛而奉獻的故事。
李偉文(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像雞蛋花一樣有智慧
這幾年路上的雞蛋花越來越常見了,我總以為是因為樂活概念加上峇里島風影響的關係。不過雖說常見,我對它仍是很陌生。直到看到張文亮老師書中那篇「了解雞蛋花的智慧」,才知道原來台灣早就有雞蛋花,也才知道雞蛋花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因為有機會先閱讀這本書的書稿,雞蛋花對我開始有了多重的意義。
透過老師的解說,我看到雞蛋花成長背後的偉大智慧和美好計畫。過去這些植物就長在那裏,帶著滿身的故事,安安靜靜的長大,而我也一直有眼不識泰山的從它們面前走過。現在因著老師說的植物故事,這些綠色的夥伴們都立體而鮮活起來,老師厲害的說故事能力,讓每一種植物突然都像武林高手一樣,個個不容忽視。老師除了講說植物本身的知識之外,還刻意加入的文史的眼光,還有他自己的成長、生活與研究的經歷,和教學上的真實故事。我才發現原來當一位懂植物又有滿腔熱情和愛的達人,說出來的故事會有這麼豐厚的層次。
我覺得這本書就像雞蛋花一樣,張文亮老師把他的科學專業、對生命的熱情、對生活的智慧、對學生的愛,和對造物者的敬畏,用故事細細的調和,像雞蛋花的花瓣一樣巧妙的旋繞在一起,寫成了這一本《河馬教授說故事---大自然裡的生命教育》,這本書也如同雞蛋花一樣,不只美麗,還滿有智慧。
張淑瓊(親子天下出版童書主編)
范欽慧(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主持人)
孫效智(台大生命教育中心研發育成主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序
觀賞大自然是非常輕鬆的事,尤其是觀察植物。植物始終靜靜佇立在固定的地方,不曾離開,似乎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學習觀察植物,不用強記植物的名字,只要經常去看他們,自然就會記住,也不用強迫自己,觀察植物一定要看出什麼名堂來。凡在大自然所見之物,具有自動啟發人類天賦的功能,彷彿在人的身體裡有一條回應大自然的牽線,只要觀察大自然一段時間之後,自會有所體會。
中學時期,國文與英文一直是我的弱科。我多次努力,還是無法將國文裡的虛字、尾語、轉折詞等牢牢記住,即使考前反覆背誦,每當考卷發下,我一看到題目,頓時大都忘了所記。我也搞不清楚英文動詞的時態,不明白介系詞in、on、of使用的區別。用「背念」方式學習語文,對我來說,幾乎是一場又一場的挫敗與沮喪。一直到我進大學之後,有機會透過大量閱讀中、英文書籍,在沒有需要背誦的高度壓力下,才品嘗到學習的喜悅。
經由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屢遭挫折的親身經驗,我體會到關於學習的幾件事:剛開始學習時,若太注意細節,會失去了解事物全貌的喜悅;若太在意成績,將失去融會貫通時,獲得靈光乍現的驚喜。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要中途不放棄,必定會有所得。我們不需要以世上常用的指標,評量自己學習的成果。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適合眾人的標準常為平均值,不一定適合不屬於平均值的人。請給自己一點時間,再給自己一些機會,持續不斷的學習,只要堅持下去,會逐漸發展出自己學習的特色,認識學習的真諦。學習認識植物也是如此,只要擁有學習熱忱,永遠不嫌遲。
2012年,我在學校開設「自然科學概論」的通識課程,教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並將觀察的心得轉換成文字,做為與眾人相互分享的材料。課程的目的在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內涵價值,透過大家對植物的認識、觀察、參與與分享,課堂中經常能激發出美好的火花。不管念哪一門科系,學生都可以成為一個「大自然的翻譯者」,品味大自然的美,體會大自然的意涵。我相信,認識植物是認識大自然最好的切入點。
上這門課的學生約有260個,還有一些未修課的學生、學生的家長、學生的朋友也來旁聽,常將上課的教室坐滿,有些人甚至坐到了地板上。上課之餘,我也會邀請學生一同騎腳踏車、搭公車或捷運,到戶外進行探勘。戶外的課外活動不是為了成績,而是自願親自到大自然中,學習觀察。沒想到,每次參與活動的學生出席率都很高。原來這個時代,學生主動學習的熱忱,還是非常令人感動,全然不像許多媒體總愛對年輕世代以負面的描述。
課後,我為學生編了份《台大地下刊物》,撰寫自己觀察植物的過程,每週分發給學生,做為課程之外的延伸閱讀。我喜歡在文章中,加入植物學的故事。我相信自然科學的學習,如果帶著故事敘述,將使科學與文史合一。上課期間,學生常在網路上傳閱這些資料,也有不少人給予我回應。這本書,就是刊物內容的彙整。課程進行到最後一堂,許多學生留下e-mail或電話與我相約,希望日後一起再到野外探勘,讓大自然的小花、小草知道,我們又來了。
教材編寫的內容是我對植物的觀察、學生問題的討論、相關的科學期刊、植物學家傳記史等四個方面彙整而成。修課學生的科系囊括電機學系、法律學系、企管學系、外文學系、森林學系、生命科學系等約四十個學系。學校將這門課列為第一屆「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簡稱OCW),全程予以錄音、錄影,並放在學校網頁此外,上課的資料與文件放在 ,供人免費觀看。
我在台灣大學任教已經二十二年了,算得上是個資深的教授。至今,我依然清楚記得第一天來學校應徵教職,在系上的走廊遇到一個學生,學生看到我說:「老師好」。當時初次被人喚為「老師」的興奮之喜,延續至今,銘記在心。我在五十七歲時,知道逐漸接近退休,決定在專業課程之外,在學校開設大班的通識課,以接觸更多不同科系的學生。我感謝我的學校,每年提供五百多個學生來報到,每個人一學期要聽十六個星期的課程。
下課後,我閱讀學生的上課心得報告。我發現現今有些學生具有情緒困擾,用詞刻薄,動輒謾罵。我能夠感受到撰寫報告的另一端,有一顆掙扎、徬徨的心靈,受到一些無以名狀的情緒所苦。我知道學生的心像電腦的鍵盤,不一定按了某個按鍵,電腦就會產生期待的反應。有些問題的按鍵,我看不到;有些按鍵我看得到,卻按不著。我只能帶著盼望與等待,盡力去教學。教育是種服務業,服務讓人柔軟,帶著愛心往前。
這堂課有位學生,第一次繳交的心得短短數字:「老師,你在胡言亂語」。以後,我無論教什麼,他的回應總是:「老師,你又在胡言亂語」、「你怎麼又在胡言亂語?」、「這次,你較少胡言亂語了」。我知道,他不是針對我,而是反覆吐露他心裡的難處。其實,我深深的知道,這種學生更需要走入大自然。這門課,幾乎是為他而開。我在他的作業心得報告上,寫些勉勵的話,但是他的回應仍然沒有改變。一直到最後一次的心得報告,他的報告中才有比較正面、感人的回應,並交了一份很有內容的期末報告。
這個學生驟然的改變,給了我深刻的驚訝,原來在教育的崗位上努力盡職,終究可達其功效。好學生教不壞,壞學生可教好;沒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好問題,有問題的學生不一定就是「有問題」。
總有一個時候,人心裡的鍵盤會有反應。
目次
推薦序
作者序 在自然科學的教室,體會愛的故事
篇章一 喜愛大自然的一門課
篇章二 世界上的植物為什麼這麼多種?
篇章三 校園種植大王椰子的祕密
篇章四 杜鵑教我愛的本質
篇章五 本領高強,卻不多佔空間的流蘇
篇章六 了解雞蛋花的智慧
篇章七 小明媽媽喜歡的台灣欒樹
篇章八 當蒲桃果子放香時
篇章九 台灣丘陵地,樟樹情
篇章十 用木麻黃保衛台灣的海岸線
篇章十一 優質的生活是觀察九芎
篇章十二 讓空氣清新的白千層
篇章十三 來自摩頓海灘的肯氏南洋杉
篇章十四 與學生相約在鳳凰木下
篇章十五 茶裡的玉堂春
篇章十六 耐颱風、抗淹水的茄冬
篇章十七 守住海陸交界的朴樹
篇章十八 美麗與戰爭的阿勃勒
結 語 認識植物,真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