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創作日常用漆器的赤木明登與智子
從家中的食器櫃選出200件作品
談當代創作器皿的30位作家
及在能登的飲食生活
傳達他們所體驗的器與生活
「在當時,還沒有可以豐富我等庶民生活,散發著時代洗練的光輝,以日常使用為目的而手工製作的日常之器。現在回頭看,那一直要到八○年代中葉才慢慢出現。」
「此後三十年,我們陸續買了生活中必要的器皿,也一路使用至今。雖然只有三十年,但這之間,器皿的世界就像是海面上的波濤一樣,潮起潮落,最後在岸邊沖積出一片歷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瞰這段歷史,是本書的旨趣。」
大家都很好奇:器物家、生活美學家平常是如何使用器物的呢?
輪島漆藝家赤木明登是製作符合現代生活的漆器家。這三十年,赤木家用的是什麼樣的器物呢?這回,赤木夫婦一起來聊聊這些現代作家的器物,也談談四季分明的能登所產的美味料理。
赤木家除了一家三口之外,還有八名學徒共同生活,日式西式中式料理,喝茶咖啡啤酒紅酒燒酒,吃和果子蛋糕布丁……為應付這一大家子,所擁有的器皿數量凡同小可。
趁著此次展覽的契機,赤木明登與妻子智子小姐一同檢視了伴隨他們家三十年生活的器皿,並從自一九八四年起至二○一三年為止的三十年間,各年取一名作家的一件作品做為代表來說明,不僅可欣賞單件作品之美,縱觀之下也構成了一段日本食器文化史。
赤木家所在的能登位於日本東北方,依山傍海、四季分明,自是美味食材的大寶庫,且看赤木家在嚴峻又富饒的大自然之中,應用什麼樣的食材做出怎樣的美味料理。
作者簡介
赤木明登 AKAGI AKITO
漆藝家。1962年生於岡山縣。中央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畢業。曾任編輯,1988年轉往輪島,拜輪島底漆職人岡本進為師,1994年獨立。此後,於輪島製作漆器,並於日本各地開設個展。著有《美麗的器物》、《美麗的事情》、《無名之道》以及合著的《每日使用的漆器》等。
赤木智子AKAGI TOMOKO
散文家。1962年生於東京都。自東京學藝大學畢業後,即在展售現代陶藝的藝廊裡工作。1987年與赤木明登結婚,1988年共赴輪島。2005年起,將自己日常使用的餐具、衣物等展示販售的「赤木智子的生活道具店」為主題,於日本各地藝廊設展。著有《布衣與飯菜》、《赤木智子的生活道具店》。
序
〈器物與我〉
我生於一九六二年。自懂事以來,就記得我們家是在鋪有榻榻米的客廳裡,擺上日式餐桌(卓袱台),母親以托盤將碗盤端到客廳,所有人跪坐著,從廚櫃裡盛飯、從鍋子裡舀湯而食。所用的器皿感覺應該是很久以前就在這個家裡,上有印花(印判①)或染付② 圖樣的老東西。這個空間有點暗,印象中日式餐桌上沒什麼擺飾,父親動不動就生氣,把整個餐桌都打翻,眼前的飯菜突然就飛舞於空中,散落一地,全都浪費掉了。對於孩子們而言,完全無法理解父親這麼做的理由,只在心中殘留著悲傷的回憶。
一九七○年,也就是大阪舉辦萬國博覽會的那年,我們家改建,日式餐桌也跟著被換掉了。鋪設地磚的西式餐廳裡擺上塑膠合板木紋餐桌,我們變成坐在椅子上吃飯。同時間,器皿也煥然一新,淡黃或淡綠色彩為主,甚至還有粉紅色的,走的是摩登設計風。工業大量生產的瀨戶物(編按︰原指瀨戶一帶燒製的陶器,後來泛指大眾日常用陶磁器)飯碗加合成樹脂的湯碗是基本配備。罩著粉嫩色彩燈罩的圓形日光燈明亮地照著餐桌。家中不論大小,都覺得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生活了,但最重要的食物卻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當時整個日本應該也是這樣發展的吧,時常可以在收垃圾的地方看到被丟棄的印花或染付舊碗,二手廚房雜貨屋店門口的二手貨總是被堆積如山。我總覺得舊東西丟掉很可惜,懷著不捨的心去撿拾了些回來,到現在我們家的餐具櫃裡甚至還找得到幾件我從小學時代蒐集的舊物。
一九八○年,我高中畢業後來到東京,租了間套房開始了一人生活。居住在三坪大小的空間裡,有個小小的廚房。我跑去餐廚雜貨店尋寶,買到一張二手的日式餐桌,而餐具則是將小學時撿回來的器皿帶去東京使用。明明在八○年代,卻過著六○年代的生活。還記得第一次邀女孩子來我的住處,她看到我的餐具竟然嫌「淨是些藍色的器皿,感覺好不舒服」讓我大受打擊,便趕緊上街找新的餐具,但是不論我怎麼逛怎麼挑,沒有一件能勾起我購買的欲望,最後走進的是一間民藝品店。大學時代,我不時會買些「民藝窯產品」、「民藝玻璃器具」。但這些器物又厚又重,總覺得不是那麼好用。反而是「無印良品」更得我心,也是學生負擔得起的價格,簡單的造型放在餐桌上實在好看,但即使如此仍然不足以滿足我。不知是不是我從小就對器皿有一種特別的喜好,總之這些器皿常在我身邊。
一九八四年我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擔任出版社的編輯,因為工作的關係,常需要參觀一些店家或藝廊的展覽。那個時候,正是陶藝界朝藝術化發展的全盛時代,以土為素材,精雕細琢的成品開始被稱為「作品」。那恐怕是受到美國當代藝術的影響,自七○年代延續至此。這些參展作家,無不用盡所有高超技法,創作觀賞、裝飾用的器物作品。不只是陶瓷器,在漆器、金工、玻璃等各種材質的領域裡都有類似的狀況。這些作品挾帶著泡沫經濟前夕的狂熱,釋放出強烈的能量,確實取悅了當時的我。然而回到家,面對的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手工藝品雖然是為了使用而生產的,卻也遠離傳統,對現代主義卑躬屈膝的輕浮感,讓我不甚喜歡。日常使用的器物幾乎都是工業大量生產,標榜產地特色手工製作的工藝品被淹沒在工業產品之中,看起來顯得特別土裡土氣。在當時,還沒有可以豐富我等庶民生活,散發著時代洗練的光輝,以日常使用為目的而手工製作的日常之器。現在回頭看,那一直要到八○年代中葉才慢慢出現。
此後三十年,我們陸續買了生活中必要的器皿,也一路使用至今。雖然只有三十年,但這之間,器皿的世界就像是海面上的波濤一樣,潮起潮落,最後在岸邊沖積出一片歷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瞰這段歷史,是本書的主旨。自一九八四年起至二○一三年為止的三十年間,每一年取一名作家的一件作品做為代表,但選取的原則非常隨意,個人喜好完全凌駕在工藝史的意義之上。有時年輕的作家會被擺在前方;或者,雖然是出道較早的作家,卻被我放到很後面,有可能是因為我們遇上、開始使用該作家的器物時間較晚所致。所選的器物也並不一定是該作家的代表作,可能只是在我家因為符合需求而常被拿出來用而已。因此,若要說這是一部三十年器皿史,也不過是極為私人的歷史。然而,讀者要是能在這個人的器皿史之中,感受到代表一個時代的氛圍,即已足矣。
關於這三十年間,時代氛圍的微妙變動,我已在之前所著的《無名之道》(譯註:《名前のない道》,新潮社出版)詳盡敘述,在此就省略不提,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在挑選器物時的想法。人類製造出來的物件上,一定看得見製作者造此物的理由。不論是手工藝品也好,工業產品也罷,獨一無二的也好或是大量生產的,全都無所謂。這些全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物件,在素材上施以這樣加工的理由,會在其顏色與形狀之中顯現,我們這些創作的人絕對無處可逃。長久以來,器皿基本上是為了使用而被製作出來,卻在人為因素下變得複雜,因此有為了表現自我而製作、為了炫技、為了留住技術、為了讓人幸福、為了得到製作過程中的快樂、為了賺錢、為了五斗米、為了宣示力量所在、因為偷懶等等而做出來的器皿,十分多元。製作的理由未必僅限於一項,只是各個理由所佔的比率多寡微妙不同。但只要仔細凝視著一件器物,就能看出這一切。我在此並非要主張器物就該為了使用而製作。如此主張的民藝,確實是用具應該是為了使用而製造才是最佳用具。只是對我而言,不論是在什麼理由之下製作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其誕生的背景。不過要準確地以言語說明那背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勉強來說,我想會是像「心意」那樣的東西吧!
例如,我們會將江戶時代的山水畫掛在牆上觀賞,或是因喜好芭蕉的俳句而不時吟詠,從而得到快樂。山水畫或是俳句都不是為了使用而作,卻讓能人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它們的本質是對自然的敬意與感謝,作者為了吐露這樣的心意而創作的行為。換句話說,那就是根植在我們文化核心中的「傳統」。「製作器物」這項工作就是趨使我們的身體去接觸那被稱為素材的自然。若不以傳統為根,對我而言在面對素材時是可怕到無法想像的事。
這次於書中介紹的三十名作家,我幾乎都有私交,亦曾要他們每個人用自己的詞彙來說明自己的作品。每個人說的不同,但都讓我感覺得到他們的「心意」,那是肉眼看不到,只能用心感受的東西,就像優秀花藝師的作品,不過是將自然的花草放進花器之中,卻散發出高度的精神性一樣。器皿未必要是特別的,只要能上得了餐桌就好。
①印判
印判(壓印法)指的是以印模將紋樣壓印於素坯上。因這種技法的出現,使得同樣紋樣的陶瓷器得以大量生產。
②染付
染付是指在白色素坯表面,以吳須(鈷藍色顏料)手工繪製的紋樣。即中國的青花。
目次
˙食器櫃與我(赤木智子)
˙器物與我(赤木明登)
˙談談這30年間的器皿 1984~2013
井畑勝江/吉川千香子/小野哲平/東日出夫
角偉三郎/長谷川竹次郎/黑田泰藏/三谷龍二
橫山秀樹/荒川尚也/仁城義勝/李英才/橫倉悟
小代燒瑞穗窯/秋田小夜子/ Christiane Perrocon
安藤雅信/內田鋼一/荒木義隆/大嶺實清
上泉秀人/辻美和/岡晉吾/隆太窯/岡田直人/
艸田正樹/新宮州三/佃真吾/壺田亞矢/廣川繪麻
˙赤木家的器皿
˙能登料理筆記(赤木明登+赤木智子)
海帶芽涮涮鍋/溫暖的春陽/魚之春
興奮難耐/生活的味噌/例如竹筍/抓鰕虎魚
猴子鍋/鮑魚的風土/葉菜類的潛力
音樂、酒與其他/愚蠢的人類與美味的茄子
香菇何處來/你和小籠包/榻榻米上
巨大的栗子樹下/告別的日子/五十歲的烹飪課
我的私釀酒/新年的幸福/海苔的深度
來自白色的國度/春天來臨之前/期待生命的來臨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