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學(簡體書)
異鄉之用Trilogy of a Taipei Migrant
我是馬拉拉(維文)(簡體書)
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藝術探究(簡體書)
最新物理治療精選02:肌動學與生物力學
對不起,我們的身份不對
學術自主與控管之間:臺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術專業化
生活中的活動管理藝術(簡體書)
成為小小生態觀察家:從觀察到保育,五位動物專家帶你走入野外調查的世界(電子書)
幽悠細味普羅旺斯:普羅旺斯的幽思遊思日記冥思掠影詩
石宇宙 STONEVERSE

TOP
0
0
2025國際書展現場活動搶先看
脊柱外科學(簡體書)
滿額折

脊柱外科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88 元
優惠價
8715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共分為6篇72章,.第一篇脊柱外科學基礎、第二篇椎間盤退変性脊柱疾患、第三篇脊柱創傷、第四篇脊柱與脊髓畸形、第五篇脊柱腫瘤、第六篇脊柱感染與其他炎性疾病。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脊柱外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診療方法與治&技木,對于成熟的理論知識、少見疾病、少用方法技術 扼要介紹,重點介紹新理論、新技術。此外,結合北京大學第三醫 院任頸與腰椎間盤病、寰樞椎病変、脊柱腫瘸、脊柱后凸崎形矯治、胸椎管狹窄癥等方面的臨床經驗與教訓深入介紹。在清晰概述脊柱各種疾病的診療原則和方法的同時,又通過典型病例進行分析,以便更好理解。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原院長。大外科主任,骨科副主任。骨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脊柱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學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骨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AO國際基金會全球理事;《中國微創外科雜志》主編;《中華外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骨科雜志》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央保健會診專家等。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醫院院長“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中國醫師協會醫師“中國醫師獎”;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

國際知名、國內著名脊柱外科專家。在頸椎病與胸腰椎椎間盤疾病、脊柱畸形與創傷及脊椎滑脫的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采用自行改良設計的脊柱截骨技術治療各種復雜脊柱后凸畸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胸椎管狹窄癥的診斷治療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顯著成就,整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在重度椎體滑脫以及脊柱復雜疾病的治療上得到同行高度認可。獲得的獎項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獎”。近10年來,發表論文百余篇,參與著書6部、譯著4部。先后承擔衛生部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項、教育部985二期(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領銜北京市十大疾病之一“脊柱與骨關節病”防治研究首席專家。已培養碩士6名,博士18名,博士后1名。主任醫師、教授、博導。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AO國際脊柱研究學會中國理事會主席、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候任主委)、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協會副會長、《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副主編、《中國微創外科雜志》副主編、《中華骨科雜志》編委、《中華外科雜志》編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第十一屆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務院)二等獎,2004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發表論文182篇,其中SCI 29篇,主編、參與編寫及翻譯專業著作10部。

從事脊柱外科臨床診治及相關基礎研究30余年,在頸、胸、腰椎腫瘤、退變、畸形及創傷的手術治療見長。先后完成科研課題十幾項,培養博士研究生20余人,碩士研究生10余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導。曾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北醫大三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兩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一屆會長。曾兼任《中華骨科雜志》主編、《中華外科雜志》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委員。兼任《中華醫學雜志》編委、《中華骨質疏松雜志》編委、《北京醫科大學學報》編委。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聘為名譽院士及該學院學報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骨關節病委員會會長。

先后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獲衛生部三等獎、北京醫科技成果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30多年來,在國內雜志發表論文300余篇,參與編寫并出版骨科專著16部,副主編《臨床骨科學》,主持翻譯專業著作:《頸肩臂痛》、《脊柱外科學》、《AO,ASIF脊柱內固定》等十余部。先后培養碩士生6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3名。

名人/編輯推薦

《脊柱外科學》文字簡練,突出重點,注重實用;在反映各個領域近年來研究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同時展示北醫三院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及科研成果。既適用于指導中青年骨科醫生臨床工作,也有益于同行之間的交流參考。既是臨床參考數書,又可作為教科書使用。

目次

第一篇脊柱外科學基礎
第一章脊柱的發生與形成.........................................................2
第一節脊柱的發生............................................................2
第二節脊椎的形成............................................................4
第三節脊柱的發育............................................................6
第四節椎間盤的發生和發育..................................7
第五節脊柱的先天性畸形...................................................8
第二章脊柱外科應用解剖.........................................................11
第一節脊柱骨與關節.........................................................11
第二節脊髓.....................................................................19
第三節脊髓的血供..................................30
第三章脊柱生物力學與運動學...................................................33
第一節前言33
第二節力學的基礎知識......................................................33
第三節脊柱生物力學.........................................................34
第四節脊柱運動學............................................................37
第四章脊柱外科病史與物理檢查................................................42
第一節病史..................................42
第二節物理檢查...............................................................44
第五章脊柱的影像學檢查.........................................................51
第一節概述.....................................................................51
第二節脊柱X線...............................................................53
第三節脊柱疾患的CT檢查...................................................56
第四節脊柱疾患的MR檢查...................................................61
第五節影像學檢查在常見脊柱疾患的應用..............................65
第六節脊柱疾患的核醫學影像診斷..................................79
第六章脊柱疾患的病理學檢查...................................................93
第一節骨疾患的主要基本病理學概念..................................93
第二節脊柱常見非腫瘤性病變和瘤樣病變..................................94
第三節脊柱常見原發性腫瘤................................................94
第四節脊柱轉移性腫瘤......................................................99
第七章肌電圖及神經電生理檢測.............................................101
......

書摘/試閱



前縱韌帶較堅強,能夠防止脊柱過度伸展。黃韌帶含彈性纖維百分比較高,因此在脊柱伸展時縮短,屈曲時伸長,保持恒定張力。另外,黃韌帶的張力使椎間盤始終保持預應力,增加了脊柱的穩定。棘間和棘上韌帶可以制約前屈后伸運動,但對側彎幾乎無作用。椎間橫韌帶在側屈時承受最大應力。關節囊韌帶在抵抗扭轉和側屈時起作用。力學實驗表明,前縱韌帶和關節囊韌帶強度最高,棘間韌帶和后縱韌帶強度最小。后縱韌帶剛度最大,棘上韌帶可承受變形最大,前縱韌帶和后縱韌帶可承受變形最小。
韌帶連接著相鄰的脊椎。當脊柱運動節段承受外載時,與之相連的韌帶會受到牽張,對運動節段起到穩定作用。脊柱韌帶通常在接近失效強度的生理環境下工作,這一點與骨骼不太一樣。韌帶的拉伸強度為(10~20)MPa(相當于后縱韌帶破壞載荷180N,前縱韌帶破壞載荷340N)。彎曲破壞時,韌帶軸向扭轉的應變可達20%。不同的纖維個體可能拉伸到不同的程度。由于韌帶只傳遞拉伸載衙,所以他們限制著運動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脊柱韌帶除了能夠限制脊柱運動在一定生理范圍之外,由于其非線性的力學特性,尤其是在高載荷、高速度加載時,還具有吸收能量、保護脊柱的功能。脊柱韌帶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退。荷爾蒙濃度也可影響韌帶的松弛度。譬如懷孕可以提高身體韌帶的松弛度。
五、脊柱的平衡
脊柱失去平衡易產生脊柱不穩定,這既是多種脊柱疾病的共同臨床表現,也是多種脊柱疾病的誘發因素。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脊柱平衡的喪失是脊柱某個或某幾個元素(如椎體、肌肉、韌帶、椎問盤等)力學性能不足而導致的脊柱承載能力缺失。脊柱在失去平衡后,脊柱節段活動范圍超過正常范圍。這時,載荷在節段之間的傳遞無法順利完成,從而導致受傷和神經缺損部位畸形的進一步發展。將脊柱看作三柱式承載結構有助于在臨床和生物力學上更好地認識失穩的嚴重性。前部脊柱由前方縱韌帶、前方纖維環和前方椎體組成。中部脊柱是由后方縱韌帶、后方纖維環以及后方椎體組成。后部脊柱包括后弓、棘上棘問韌帶、關節突關節及黃韌帶。壓縮骨折涉及前部脊柱破壞,以及中部脊柱失去接觸。爆裂性骨折則同時包括前部和中部脊柱失效。兇汽車安全帶造成的傷害顯示為中部和后部脊柱的破壞失效。骨折錯位受傷顯示所有三柱式承載結構的失效。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