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大學畢業後統一分配到北京,曾在輕工業部科學研究院、輕工業部造紙研究所、北京輕工業學院工作,其間還在北京林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系兼職任教。曾培養碩士研究生多名。本人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作研究的防蠹紙的研製,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與山東省文登輕工局合作對瓦楞原紙進行技改,獲1986年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與國家檔案局合作研究文化用紙的耐久性,獲1987年部委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人對宣紙的潤墨性、耐久性和防蟲性的研究,在《中國造紙》、《紙和造紙》專業刊物發表後,引起國外的重視,紛紛轉載和引用,如日本的每日新聞社出版的《書の紙》、關義城著《手漉紙史の研究》等。
從1960年起,業餘從事專業寫作,至今已完成著述多部,其中有:(國家圖書館收藏有著作9種);①《造紙與紙張》,科學出版社,1977年出版;②《中國古代造紙史話》,輕工業出版社,1978年出版;③《纖維素化學基礎》,科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④《紙的發明、發展和外傳》,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⑤《宣紙與書畫》,輕工業出版社,1989年出版;⑥《造紙辭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出版等。
此外,曾參與了多部百科叢書和文庫的編纂工作。如①《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參加撰寫部分造紙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年出版;②《造紙工業辭典》,編寫200多條目,輕工業出版社,1988年出版;③《化工辭典(第四版)》,負責造紙條目,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出版,等等。
此外,先後在全國各地(及港台)各類報刊上發表的文章有500多篇。如:①造紙新談,北京《科學實驗》,1973年第5期;②水暈墨章話宣紙,上海《科學普及》 1977年第12期;③揭開圖書“自毀”真相,北京《科學實驗》月刊,1983年10期;④大陸紙類巡禮(連載,92篇),台北《紙業新聞》周刊,1993年11月至1996年8月;⑤世紀之交 紙的新概念(上)、(下),香港《印藝》月刊,1998年9、10月號;⑥電子紙:一種新的信息傳媒在崛起,北京《國際造紙》,2001年笫6期;⑦報業印刷與新聞紙,上海《印刷雜誌》,2002年第2期;⑧複合包裝材料,北京《中國包裝》,2003年第4期。⑨現代書畫紙10種,《紙和造紙》2006年第4期;⑩論中國書畫紙的源流,北京《紙和造紙》2007年第2期。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尤為難得併具有收藏和研究價值的是,《中國古紙譜(珍藏本)》收集了15種、《中國古紙譜(日文版)》收集了12中各地傳統手工紙標準紙樣,基本囊括了中國傳統手工紙基本原紙類型,可供舉一反三,去偽存真之用,以解藝術家鑑別和使用手工紙、各地傳承和發展手工紙的過程中櫝珠不分和魚目混珠之困。
《中國古紙譜》(珍藏本)的封面採用楓香印染技藝製作,因以楓香油和牛油混合印染而得名,是中國西南地區貴州省少數民族社區世代傳承的一種古老技藝,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編輯在調研和整理中國西南地區傳統知識的過程中,發現了楓香印染技藝,並將使用這種技藝製作的珍貴布料用於本書的封面裝幀,與書中的古紙相得益彰。
-------------
媒體評論
台北《紙業新聞》2013年6月13日出版的第2614期報導,前北京輕工業學院(現改名為北京工商大學)造紙學教授劉仁慶先生著述的《中國古紙譜》(日譯文為《紙譜·中國の古紙と手漉き紙》)專著日文譯本,已定於2013年5月下旬公開出版發行。該書是為了整理中國歷代的古紙、保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的手工紙,以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組成部分,所做的一項艱辛的研究工作。全書分為8章,章概述,第二章漢晉南北朝時期的古紙,第三章隋唐五代時期的古紙,第四章宋元時期的古紙,第五章明清時期的古紙,第六章傳統手工紙,第七章手抄加工紙,第八章手工紙製品等。共計30餘萬字(中文),介紹了中國大陸各地古紙、手工紙和紙製品102種,插圖219幅。它們與古代造紙、印刷、書畫、文物、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尤其難得的是,書中收集了12種中國傳統手工紙,十分珍貴。
序
願這本書可以帶您回到那些紙墨飄香的年代。打開書,找尋到中華民族璀璨、深沉的文化與歷史;合上書,手有餘香,內心豐盈。
目次
引言
一、中國的古紙與手工紙
二、手工紙的原料
三、手工紙的“紙藥”
四、手工紙的製造
五、手工紙的分類
六、手工紙的產區
七、中國手工紙的外傳
八、國外手工紙簡況
第二章漢晉南北朝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麻紙
二、蔡侯紙
三、左伯紙
四、蠶繭紙
五、藤紙
六、楮紙
七、側理紙
八、蜜香紙
九、桑皮紙
十、黃麻紙
十一、土紙
十二、張永紙
第三章隋唐五代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白麻紙
二、麻沙紙
三、薛濤箋
四、宣紙
五、硬黃紙
六、雲藍紙
七、廣都紙
八、澄心堂紙
第四章宋元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謝公箋
二、匹紙
三、蠲紙
四、椒紙
五、綿紙
六、玉版紙
七、金粟山藏經紙
八、竹紙
九、新安皮紙
十、呈文紙
十一、元書紙
十二、寶鈔紙
十三、明仁殿紙
十四、柬紙
第五章明清時期的古紙
引言
一、宣德紙
二、烏金紙
三、通草紙
四、粗料紙
五、開化紙
六、還魂紙
七、榜紙
八、庫箋紙
九、羅紋紙
十、河南棉紙
十一、雲南棉紙
十二、貴州棉紙
十三、山西棉紙
十四、江西皮紙
十五、乾隆高麗紙
十六、毛邊紙
十七、連史紙
十八、太史連紙
十九、毛泰紙
二十、玉扣紙
廿一、官堆紙
廿二、海月紙
廿三、錶芯紙
廿四、荊川紙
廿五、四川竹紙
廿六、湖南竹紙
第六章傳統手工紙
引言
一、遷安書畫紙.
二、龍遊書畫紙
三、大千書畫紙
四、都安書畫紙
五、鳳翔書畫紙
六、騰沖書畫紙
七、溫州皮紙
八、都勻皮紙
九、鳳髓箋
十、雅紙
十一、毛頭紙
十二、黃裱紙
十三、冥紙
十四、香粉紙
十五、狼毒紙
十六、納西東巴紙.
第七章手抄加工紙
引言
一、蠟箋
二、金花紙
三、油紙
四、砑花紙
五、流沙紙
六、雲母箋
七、熟宣
八、瓷青紙
九、羊腦箋
十、萬年紅紙
十一、大紅紙
十二、加工宣
第八章手工紙製品
引言
一、紙鳶
二、紙牌
三、紙被
四、紙帳
五、紙冠
六、紙甲
七、紙屏風
八、紙衣
九、紙傘
十、紙燈籠
十一、紙扇
十二、紙名片
十三、紙年畫
十四、紙臉譜
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書摘/試閱
跋
自從2009年4月拙著《中國古紙譜》(初版)問世以來,已經過去四個多春秋了。在這段時光裡,受到了一些讀者的鼓勵和歡迎。他們認為:此書是近年來寫得比較好的一種,對於各類古紙、手工紙的品種特性、實用價值都做了簡要而通俗的闡述。這樣便有助於人們去了解、吸收我國歷代的古紙和手工紙方面的知識,收穫比較大。遺憾的是,只是因為採取黑白印刷、用紙較次,所以不能夠從視覺上去感知古紙和手工紙,從而獲得對紙的纖維組成及表面色澤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並建議之:為了弘揚中華造紙術的傑出貢獻,為了宣傳我國古紙、手工紙的技藝魅力,為了提高我們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希望能夠出版此書的彩色版。
為了滿足讀者的要求,在知識產權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又對《中國古紙譜》初版進行了重新修訂。回想起來,思緒萬千。本人於1955年進入廣州華南工學院學習造紙專業。1962年涉足宣紙和手工紙的領域,迄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了。其間,下定決心,“晨鐘暮鼓”地學習,“程門立雪”地請教,多想多問,聯繫實際,拿出“拚命三郎”的精神發奮用功,勤讀書、做實驗;遇到困難,努力克服,深入鑽研,決不懈怠。其後,又在互聯網上蒐集到了一些補充內容,曾經記錄、積累了大量的卡片與資料。因此,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如此之長,修訂過程艱苦之多,是別人無法領會的。
現在,奉獻在讀者的面前的《中國古紙譜》彩色版,是從專業的水平去收資、撰寫、配圖直到整理成文,前後大約又花去了3年的時間。紙種由原來的96種增加到102種;插圖也從原來的163幅增加到219幅;全書文字的調整幅度(包括改正錯字、錯句、錯處,補充、增添新的內容等)提高了約30%。因此,《中國古紙譜》的彩色版,完全以一個的面貌而展現。不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比初版更豐富、更準確,可讀性更強。它是我多年來學習和研究中國古紙、手工紙等方面的心得和總結,特向祖國和人民匯報,也企望能夠對讀者有所裨益。另外,在修訂過程中曾得到許多師友們的幫助,恕不一一列名,謹此致謝。書中如果還有錯誤和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特寫此跋文,補充如上。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