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給終日為工作、為孩子、為生活中所有芝麻蒜皮小事的『妳』加油!
妳不必當「完美」的母親,只需要當一個「夠好」的母親,
我們不僅注意孩子的獨特性,也注意自己的需求;
只需巧妙避免「NG話語」及「NG行為」,就可輕鬆與孩子過招,更可幫助孩子誠實面對、表達、紓發自己的情緒。
諮商心理學博士/許皓宜:
『我是一個唸諮商心理學、修過教育學程的博士媽媽。
但是在成為母親之後,我自己卻是個會「情緒暴走」、又因此「充滿愧疚感」的媽媽;孩子不按牌理出牌,常常讓我的情緒凌駕了理論學習的理性思考,讓我幾乎忘了「包容與接納」對孩子的重要性;
我常常覺得,雖然學了那麼多的專業,但在我生了兩個孩子之後,所有的學習—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變得非常渺小。
於是我回過頭,重新檢視自己學過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和家庭的理論,我才發現所有的概念背後,都有更深刻的意義在裡頭。
我深刻體會:好好和孩子「談論情緒」,是教養孩子過程中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於是我發現,原來我在孩子的行為上看到似曾相識的自己,從教養孩子上看到我與另一半的價值差異;甚至,從與孩子相處的感覺中,發現自己和父母間未解的習題…而這些都可能阻礙我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樣子、和真正的他相處。
雖然我們都想讓孩子快樂,但我們也有權力成為快樂的父母。
衷心希望,這不只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也是增進父母自我覺察的書。』
本書特色
教養,從了解孩子的情緒開始!諮商心理博士帶你──
從36個簡單卻深入的心理學概念,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淡定的態度陪伴孩子經歷成長中的各種問題,營造正向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誠實面對、表達、紓發自己的情緒,學習與父母、他人及自己相處。
【這樣的話語,孩子這麼想…】
.「你再這樣,我就不要理你囉!」→使孩子覺得被拋棄
.「東西壞了就壞了,算了吧!」→否認孩子的失落,沒有得到情感支持
.「不要爬那麼高,很危險!」→抑制孩子的自發性,失去營造信任感的機會
.「你敢不做你就試看看!」→與孩子的耍賴對抗,反而讓孩子更焦慮
.「你再這樣試看看。」→威脅口氣,只能阻止負向行為卻不能導正
.「不要哭,你要勇敢。」→禁止孩子哀悼,使疼痛找不到出口
.「你比較大,本來就要讓妹妹。」→壓抑感受,把手足排行變原罪
※謝文憲/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兒女是爸媽的鏡子』
我是當上主管後,才學習如何帶領員工,當父母亦然。二十九歲那年,我成為新手爸爸,開始學習跟兒子逗陣,相處兩年半的磨合期一過,弟弟隨後出生,從此,我跟老婆都展開了擁有新家庭成員的「第二人生」。我們從手忙腳亂,到學習化解親子間的衝突,進而到夫妻間合作分工的黑白臉,這甘苦歷程,只有親身體驗才知箇中酸甜。
書中實例多,內容深入淺出,親身經驗與理論擄獲人心,再加上編排與整理非常適合新手爸媽閱讀,肯定是一本養兒育女的救命寶典。
作者簡介
許皓宜
學諮商心理學、修過教育學程,但皓宜老師不諱言自己並沒有多麼好的情緒修養;相反的,正因為她曾經是個會「情緒暴走」、又因此「充滿愧疚感」的媽媽,所以才能如此深刻地體會:好好和孩子「談論情緒」,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目前育有一女一男,經常用心理學概念來理解一對兒女,因而寫出這本父母很受用的書。
【學經歷】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大教育與諮商心理所博士
.現任大學教師,曾任醫院的婚姻家庭治療師、專科學校輔導主任、小學駐校心理師,並長期於公共電視「爸媽囧很大」、超級電視台「超級小英雄」等節目擔任親子教育專家。
繪者簡介
莊宥榛(漾漾)
漾漾是皓宜老師的寶貝女兒,目前就讀小學。比起弟弟,漾漾屬於「內斂型的情緒暴走」,小時候因為太多話放在心裡不說,曾經非常怕生;但在皓宜老師「心理學攻勢」下,現在是個活潑多話的小女生。漾漾從小最大的興趣是畫畫和塗鴉,在「OTTO2台北古亭藝術美學會館」學畫多年,本書的36張插圖便是透過古亭會館的老師幫忙,由漾漾親手畫出線稿、老師上色,共同協力完成。
名人/編輯推薦
專業推薦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暢銷書作家&廣播主持人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
吳娟瑜︱國際演說家&公視「爸媽囧很大」顧問
黃登漢︱親職作家&校長爸爸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親職教育專家
謝文憲︱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
解開教養的迷思──吳娟瑜 國際演說家&公視「爸媽囧很大」專家、顧問
認識皓宜是在好幾次電視節目錄影前,當我們都梳化好了,坐在等候室,兩個人就自然而然地聊起來。
剛開始和她分享時,我大吃一驚,原來我在她心目中竟然是一位前輩哩!因為她是用一種尊敬的、誠懇的,請益的態度和我互動,這點讓我受之有愧。
當我逐漸閱讀到她的作品,加上在電視媒體看到她的言談表現,更了解她之後,我發現皓宜的謙虛和認真是有目共睹了。
尤其在這本《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新著裡,皓宜以她的專業素養,加上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實務面,她把許多新手父母在教養上的迷思一一解開了。
皓宜以不說教的方式,將許多孩子的行為表現、情緒反應,透過心理學的分析,透過情境案例的解讀,讓父母有了全新的理解,例如「孩子的生氣是一種表達」、「替代性行為可以讓孩子在新奇中學習放鬆」、「哭喊是孩子的求救訊號」等。
除了讓父母透過「36堂高效能情緒教養課」的學習,辨識了孩子哭鬧背後的行為意義,明白了手足衝突的內心焦慮,還有,清楚了大人的情緒是如何不經意正在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皓宜還提供不少具體的教養策略,例如:「暫時隔離法」、「五分鐘原則」、「堅定權/自由權」、「成熟期依賴」等,這些方法都是既實用又有效。
以皓宜這樣深具專業學術背景,又能深入淺出地提供36個心理學教養理念,可以說是現代父母的福氣,相信各位讀者在閱讀之餘,將有豁然開朗的成長。因為家中的小寶貝其實也很懂得挑戰你的底線,也知道怎麼「控制」你的情緒。
哇!這麼一來,還得了?家長們趕緊多學習,多調整吧!孩子們需要一位更懂他們,更知道如何引領他們共同成長的爸爸媽媽耶!
教孩子先要懂孩子──文/黃登漢 親職作家&校長爸爸
教孩子先要懂孩子,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辛苦,因為難管又難教,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那個他們努力生下來的愛情結晶那麼難搞?孩子的許多行為讓人困擾,讓人生氣,大人不能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孩子小沒辦法溝通。
帶孩子耗費最大的精神和體力,在於事情一再發生,屢勸不聽,一而再、再而三的處理仍然卡在哪兒,不知道原因,沒完沒了,如此的折磨,讓父母生氣和沮喪,甚至有人情緒崩潰、失控,失去理智,才會發生將孩子拖出車外,丟在馬路旁的不可思議事件。
許皓宜博士是心理學專家,她很清楚的告訴你,孩子行為的原因,讓你能輕易地了解而不必辛苦的揣測、猜測。因為了解小孩,才能教導他,否則,生氣、賭氣、處罰、狂吼,讓人體力不支,心力交瘁。甚至是誤會一場,造成徒勞無功,更讓人精疲力盡。
透過了36個簡單有效的心理學理論,運用最簡單的方法,分析、解決孩子的困擾,而這正是許皓宜博士想傳達的情緒教養法,透過親子良好互動讓孩子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紓發、調整,進而擁有高EQ、好人緣及圓融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帶孩子不再那麼辛苦,讓新手父母也能夠成為有方法的高效能父母。
兒女是爸媽的鏡子──謝文憲 兩岸知名企管講師 商周專欄與暢銷作家 廣播節目主持人
我是當上主管後,才學習如何帶領員工,當父母亦然。二十九歲那年,我成為新手爸爸,開始學習跟兒子逗陣,相處兩年半的磨合期一過,弟弟隨後出生,從此,我跟老婆都展開了擁有新家庭成員的「第二人生」。我們從手忙腳亂,到學習化解親子間的衝突,進而到夫妻間合作分工的黑白臉,這甘苦歷程,只有親身體驗才知箇中酸甜。
兒女就是父母的另面鏡子,老大今年念高一,面對他的青春期,我終於體會:「兒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縮影,很寫實,也帶點遺憾。」寫實的是,看他的行為,就知道他肯定是我兒子;遺憾的是,我似乎錯過了他幾個成長的重要歷程。
請原諒我說實話,我認識的博士很多,口才好的,文筆都普通;文筆好的,講話都不太討喜;口才、文筆都好的,人就是怪怪的。在這裡,我要鄭重推薦文筆、口才與實務經驗、為人溫暖無比的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老師的新書:︽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
這本新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文筆超級好,書中實例多,內容深入淺出,親身經驗與理論擄獲人心,再加上編排與整理非常適合新手爸媽閱讀,肯定是一本養兒育女的救命寶典,我老婆也看了這本書,直說:「對對對,沒錯,就是這樣。」皓宜擁有中文系的文字背景,輔以心理專業的薰陶,加上多年的心理諮商臨床經驗,還有她那無敵霹靂的口語表達能力,無論是聽她演講,看她的書,或是與她對話,都是一種溫暖、療癒、慢火加熱的溫暖享受。
目次
第一章:認識孩子內在的原始風暴
1-1 我打你喔:面對孩子總愛動手打人不!
1-2 不要!不要!不要!:面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1-3 我不管,我要生氣!: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情緒
1-4 起床也要因材施教:面對孩子的起床氣
1-5 大野狼會來嗎?:面對孩子想像中的害怕
1-6 為什麼玩具壞掉了?:面對孩子的失落
1-7 你們不可以笑:面對孩子的敏感與愛面子
1-8 愛咬手指和摳指甲的孩子:面對孩子內在的焦慮感
1-9 為什麼說掰掰,你不要我了嗎?: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第二章: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
2-1 我不要放手:協助孩子面對喜歡不一定得到
2-2 我要自己做:建立孩子可為與不可為的安全意識
2-3 我要穿這個:面對孩子的固執
2-4 我要你幫我做:面對孩子耍賴
2-5 不要啦!好啦!討厭啦!:面對孩子缺乏禮貌
2-6 救命,我好痛:面對孩子的疼痛
2-7 我不要玩這個,我不喜歡吃這個: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2-8 我不會,這好難:面對孩子容易放棄
2-9 可是……可是……:面對孩子找藉口
第三章:暴走爸媽放輕鬆
3-1 為什麼你對他比較好?:面對手足競爭意識
3-2 我打人,但我不一定是錯的:調解手足衝突
3-3 你們為什麼對我那麼兇?:協助孩子理解大人的情緒
3-4 你們有什麼事嗎?:協助孩子面對家庭衝突
3-5 為什麼大人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自己
3-6 我好棒,你才會愛我嗎?:面對孩子的棄養情結
3-7 爸爸媽媽,我不是故意學你的:面對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3-8 他們在做什麼?:孩子好奇,父母難以啟齒的話題
3-9 我要跟阿嬤睡覺!:面對從隔代教養回到家庭的孩子
第四章:幫孩子心情穩定上學去
4-1 我不認識他,我不要打招呼:面對孩子的陌生人情結
4-2 我不想去上學:協助孩子融入群體
4-3 給我禮物!我才和你交朋友:面對孩子霸道的交友方式
4-4 我不想輸:面對孩子的好勝心
4-5 他們為什麼不跟我玩?;面對孩子的人際挫折
4-6 媽媽,他打我!:面對孩子被欺負
4-7 我們都不要理他:面對孩子排擠他人
4-8 我們來做這個好不好?:面對孩子的老大心態
4-9 為什麼不是我?:協助孩子了解公平的意義
書摘/試閱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需要父母理解的情感風暴
身為一個學諮商心理學、修過教育學程的媽媽—我得先承認,能寫出這本《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並不是因為我自己有多麼好的情緒修養;相反的,正是因為我自己曾經是個會「情緒暴走」、又因此「充滿愧疚感」的媽媽,我才能如此深刻地體會:好好和孩子「談論情緒」,是教養孩子過程中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不同於許多在家全心陪伴孩子的親職教養家,我的兩個孩子,都是我一邊做全職工作、一邊寫博士論文下誕生的。我經歷過獨自撫養新生兒、不知所措的恐慌,也經歷過論文寫不出來、被嬰兒哭叫聲吵到瀕臨崩潰的焦慮,更面臨過請託父母帶小孩、感受和孩子變得疏離的心酸……我深深體會到,不管學習過多少專業,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後,都變得如此渺小與無助。
在講台上,我可以是一個自信講課、包容學生的老師;在女兒的面前,我卻只是一個拗不過她、就跟著生氣的媽媽。
孩子的行為和我想的不一樣
照理說,兒童心理學的理論學習和輔導經驗我都不缺了…只是,這些理論和經驗怎麼好像不知道如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孩子出生以前,我從沒料到,他們會如此輕易地勾發我的情緒: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忍不住生氣;孩子出問題的時候,我被挫折感糾纏!而且,我期待他要如何的時候,他偏偏是另一個樣子—該睡覺的時候不睡,我還在睡的時候他偏偏要起床……
於是我發現,教養過程中,引起我焦慮的第一件事,是孩子的「行為」總是不按牌理出牌,和我想的不一樣。
孩子讓我看到自己的渺小
孩子不按牌理出牌,常常讓我的情緒凌駕了理論學習的理性思考,讓我幾乎忘了「包容與接納」對孩子的重要性;不然,就是把自己的感受藏起來,強迫自己做一個對孩子有耐性的「好媽媽」……多麼累啊!而我也悄悄看到,被這麼對待的大女兒,似乎也這麼疲累地、小心翼翼地對我。
於是我發現,原來我在孩子的行為上看到似曾相識的自己,從教養孩子上看到我與另一半的價值差異;甚至,從與孩子相處的感覺中,發現自己和父母間未解的習題…而這些都可能阻礙我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樣子、和真正的他相處。
教養孩子,先懂他的心
在這種時候,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又帶給我很大的幫助。我回過頭去重新咀嚼自己讀過的書和理論,才發現心理學中藏著許多深刻的意涵:比如說,信任和安全感對孩子的意義、以及未來生命的影響是什麼?孩子說「不」,背後的情感狀態是什麼?孩子在地震後,難以安撫的不安與哭泣又是為了什麼?…我驚喜地重新「使用」那些原本熟識的心理學理論—但這一次,我是用它來「理解孩子的情感」,也「理解我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成長中尚未走過的生命任務。
也許,從前那個年代,很少人告訴我們的父母:如何「理解」、如何和孩子「談論情緒」?但是,在現在這個年代,我卻希望能帶著這種理解的心,如此貼近與對待我的孩子。
《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這本書,分成四個篇章:第一篇,談論孩子的原始情緒;第二篇,理解孩子「暴走」背後的負面情感;第三篇,覺察父母在育兒中的情感狀態;第四篇,學習放手讓孩子走出情感風暴。我虛擬了一個有三個可愛小寶貝(欣欣、佑佑、安安)的家庭,相信這些寶貝們的故事,也常常是發生在每個人家庭裡的故事。
我深深覺得,雖然我們都想讓孩子快樂,但我們也有權力成為快樂的父母。
衷心希望,這不只是一本親子教養書,也是一本增進父母自我覺察的書。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