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7/10,三民書局週年慶暖身活動,簽到拿好禮!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滿額折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十二年國教課程與教學革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528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1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14年8月我國將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教,這是繼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課程、教學與評量,具體指標是國中小學教學活化、優質高中職發展、以及大學多元選才引導中小學生適性學習與發展。

據此本書分為「課程革新研究:東亞課程改革趨勢對我國的啟示」、「教學革新研究:從理念到實踐」二篇,共八章論著,第一篇從課程改革的鉅觀觀點,以全國性調查問卷瞭解我國高中和大學教育人員對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革的建議,並探究東亞地區華人考試文化興盛的香港、新加坡、南韓高中課程改革與升學評量改革的動向與啟示。第二篇從教學革新的微觀觀點,解析中小學之差異化教學、能力指標轉化教學、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大學服務學習之教學實踐行動,以達成十二年國教「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以及「厚植國家競爭力」的三大願景。

作者簡介

丘愛鈴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經歷
國家高等考試「教育行政人員」類科及格
國中教師、考選部科員、教育部高教司、學審會專員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國民小學分組審議會委員、教育部「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專家諮詢委員(2013年迄今)
教育部高級中學學校評鑑評鑑委員、教育部精進教學輔導委員、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諮詢輔導委員(2010年迄今)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領域中央輔導團諮詢委員、常務委員(2007年迄今)
教育部《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教材教法設計徵選評審委員(2011~2013年)
教育部補助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南區輔導小組委員(2008~2013年)
高雄市優質高中認證委員、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評鑑訪評委員、高雄市特殊優良教師遴選委員(2010~2013年)
《課程與教學季刊》TSSCI主編(2014年)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教育學刊》TSSCI執行編輯
專長
課程與教學革新、課程與教學理論、綜合活動教材教法

自序:教育向前行:我的課程與教學探索之旅

近年來因應全球化社會知識經濟的競爭,以及我國人口結構異質化、少子女化、多元文化差異、網路資訊科技快速變遷的趨勢,現有各階段教育與課程教學革新的方向,由菁英教育轉向高就學率的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價值與目的也由技術觀點的知識控制轉向學習者為中心的全人教育觀點,關照學生適性學習和多元智能發展的需求,重視和提升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素質,發展出主動求知的學習力、團隊合作的溝通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新力,進而能帶動整個國家前進的力量,並有效參與全球化不可預期的快速變化與多元挑戰。

2014 年8 月我國即將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這是繼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十二年國教以「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為三大願景,我始終相信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課程、教學與評量,具體的行動指標則是國中小學教學活化、優質高中職發展、以及大學多元選才引導中小學生適性發展。因此,本書從鉅觀層面,探究東亞地區考試文化興盛國家之課程與評量改革的發展趨勢;從微觀層面,就臺灣本土教育情境脈絡的教學實踐中,解析十二年國教在中小學之差異化教學、能力指標轉化教學、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大學服務學習之教學實踐行動,殷切期望對教師創新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專業成長有所貢獻,更期盼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和提升其學習成效,以戮力達成十二年國教「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

本書分為課程與教學二篇,共八章論著。第一篇「課程革新研究:東亞課程改革趨勢對我國的啟示」,係延續我的博士論文《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探究十二年國教變革下如何調整「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使高中課程實施促進學生的適性學習發展。其次,我選擇近年來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國際性調查報告中,表現傑出的香港、新加坡、南韓,探究其高中課程架構與內容與升學評量改革的動向,借鏡並反思其對我國十二年國教的啟示。

第二篇「教學革新研究:從理念到實踐」,源自於十二年國教計畫推動期間,我擔任教育部綜合活動領域中央輔導團常務委員,教育部精進教學輔導委員、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諮詢輔導委員、教育部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專家諮詢委員等工作,以及我多年來對教學理論轉化實務工作的親身參與經驗,因此依據差異化教學的理念,提出十二項可行的教學策略,培養在職教師和師資生具有解讀能力指標和轉化為教案的能力,分析資深優秀教師的得獎教案之創意教學設計,並帶領職前教育的師資生透過服務學習培養關懷社會的利他的實踐行動。每一篇的研究都來自於教學現場情境脈絡中專業成長的需求,以及從理念到實踐間不斷來回反思修正的教學實踐,期望教學革新能帶給更多學生經歷學習成功或美好人生的高峰經驗。

這一本書,代表了近五年來我在課程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成果。學術研究是一個持續進展的知識探究與創造的旅程,其中蘊含了閱讀和實務體驗、理論觀點的省思、理論與實務辯證發展的實踐行動歷程,我自1999 年開始投入最熱愛的師資培育教學工作,2008 年、2009 年指導高雄師大教育學系學會榮獲全國大專校院績優學生社團評鑑優等獎、特優獎,2010 年榮獲高雄師大系級「教學優良教師」獎,2012 年榮獲校級「教學優良教師」獎,繼之分別於2010 年、2013 年榮獲校級「優良導師」獎。

多年來,我秉持著「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從事師資培育工作,日思夜想為何而教?教什麼?以及如何活化教學設計?因此在研究室中備課準備教學簡報和數位教材、指導日間班、在職班碩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閱讀最新文獻撰寫研究論文或專案報告時,渾然忘我且樂在其中,感謝在我課堂中不斷質疑問難的研究生和師資生,激發我批判思考和尋找對策的教育熱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堅信教育具有促進個人自我實現和向上社會流動的功能,培育師資生成為良師,以及與中小學在職教師成為夥伴關係,互動合作共同增能以培育創意思考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的價值,我思我教故我在,教學相長中師生共學共成長,教育才有前進的力量!

本書的完成必須感謝許多人,首先很感謝高雄師範大學提供了和諧和支持的學術環境,使我能在課程與教學領域持續地探索與學習;其次,感謝母系師長的提攜與指導,同仁的勉勵與切磋,師長的身教與言教成為我的楷模典範,不敢有所懈怠;再者,感謝歷年來曾修習「課程理論研究」、「課程設計研究」、「課程發展與設計」、「教學理論」、「生命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與評量」、「綜合活動教材教法」等課程的學生,許多的論點與研究方向也都在課程討論和教學反思中形成。當然也要感激家人長期的支持和兒女們的情感回饋,給予我專業成長的學習動力。

目次

第一篇 課程革新研究:東亞課程改革趨勢對我國的啟示扉頁
第一章 臺灣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革之研究
第二章 香港新高中課程與升學考試改革:邁向全人發展與學校本位評量
第三章 新加坡高中課程與評量改革:邁向課程分級與多元評量
第四章 南韓中小學課程改革:增加選修課程培育創意人才
第二篇 教學革新研究:從理念到實踐
第五章 臺灣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革之研究
第六章 解讀與轉化能力指標之教學設計:綜合活動領域
第七章 解析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以全國創意教學獎優等方案為例
第八章 強化師資生服務利他行為:大學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學設計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臺灣高中課程與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改革之研究
第一節問題意識與目的

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為了培養能因應未來社會發展趨勢且具國際競爭力之人才,教育部於2013 年12 月4 日公布《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規劃未來的人才培育應注重「適才」、「適性」與「適用」,而適才適性學習的基礎,應該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的階段完成(教育部,2013a)。2013 年6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為2014 年8 月起即將全面實施的十二年國教提供法源的依據。《高級中等教育法》明定九年國民教育及高級中等教育,合為十二年國教,採免試入學為主,由學生依其性向、興趣及能力自願入學,並依一定條件採免學費方式辦理(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3)。
十二年國教是我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政策,以「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為三大願景,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為核心,期望達到「培養現代公民素養、引導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生學力品質、紓緩過度升學壓力、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均衡城鄉教育發展」等六大目標(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教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將在2017 年進入大學,升學考試如何因應高中課程改革進行調整,促使十二年國教由考試文化邁向「適性發展」的學習文化發展,成為重要且迫切的議題。

王家通(2005)曾進行我國與日本、韓國1之大學入學制度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三個國家的大學入學方式大致有考試入學、推薦甄試入學及個人申請入學三種,惟仍以考試入學為主,且三國考試入學的方式均分為兩階段考試。研究者發現,日本與韓國均於近年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並進行升學考試改革,因此,借鏡日本與韓國的經驗,思考我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招生方式和二階段考試如何進行調整改變,以促進高中課程實施與教學正常化,並成就每一位高中生,是具有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性。再者,在國際競爭激烈和面對國內少子女化的環境,教育部推動的十二年國教,為鼓勵學生就近入學,實現高中均質、區域均衡,以及促進學生適性發展,逐年擴大大學甄選入學的招生名額。然而,各校高中教師的評分方式和標準不同,各大學在繁星推薦、個人申請採計「高中在校成績」時遭遇哪些問題?十二年國教逐年推動實施後,大學甄選入學採計高中在校成績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亦均為迫切且值得探究的重要議題。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高中教育與大學多元入學政策目標的關係。
二、探討大學二階段入學考試與高中課程實施的關係。
三、探討大學甄選入學採計高中在校成績的議題。

第 二 節 我國高中教育目標與大學多元入學政策議題
一、高中教育目標與大學多元入學政策的現況
十二年國教的法源《高級中等教育法》,已將高級中等教育視為國民基本教育,並將其目標設定在適性發展的全人教育。《大學法》(2011)第1 條明示,「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在原有的服務社會、國家與研究學術的目的之外,開始強調文化層面及人才的培育。因此,我國現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在考試入學的政策目標「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維持考試公平性」的基礎下,增加申請入學的政策目標在於「兼顧學生適性發展、大學自主選才」,繁星推薦的政策目標在於「實現高中均質、區域均衡與大學社會責任」(丘愛鈴,2008;教育部,2012a,2012b)。2013 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三個入學管道的對照,如表1。

從表1 可知,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從每年3 月至8 月間依序實施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入發等三種入學管道。李大偉、李建興、胡茹萍與黃嘉莉(2012)的研究發現,大學多元入學制度能讓學生依其興趣選擇大學,其中又以選擇學校推薦與個人申請管道有較高的認同;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以個人申請者在大學學習上有較佳的表現。前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2011)研究發現,相較於2007 至2009 學年度,透過甄選入學管道,過去從無學生錄取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六所大學之高中,但藉由繁星計畫管道,則有90 所高中第一次有學生錄取進入該六所大學就讀。可見,繁星計畫能達成「高中均質、區域均衡」之目標,亦能讓國中畢業生在選擇高中時,願意留在社區高中就讀。因此,教育部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引導高中職社區化,讓學生適性揚才,逐年擴大大學甄選入學管道的招生名額比率,考試分發入學比率相對逐年減少,如表2。

從表2 可知,就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總錄取人數的分配比率而言,2012 學年度考試分發入學管道的分配比率已降至53%,相對而言,大學甄選入學(含繁星推薦、個人申請)的分配比率則上升至42%,其他管道(大學單招)的分配比率維持在5%。伴隨著臺灣少子化的趨勢,出生人口數逐年下降,從1992 年的321,632 人、出生率15.53%,下降到2012 年的229,481 人、出生率9.86%。近20 年出生人數下降92,151 人、出生率下降5.67%(內政部戶政司,2013),已造成部分大學面臨招生不足問題,並逐漸邁向日本面臨的「大學全錄」2的趨勢發展。

二、大學甄選入學採計高中在校成績相關研究發現
黃政傑、曾憲政、蘇清守、何英奇、王慧娟、王秀玲與翁福元(1992)進行我國大學入學加計高中在學成績方案之研究,提出大學入學成績包括高中在學成績及聯考成績,高中在校成績的採計,實施初期只占5%至10%,再視情況酌予增加。其次,為平衡各校之差異,高中各校提出之原始智育成績應予以適當調整,調整之方式可以高中智育成績(以十等級計)乘以「加權值」來計算,其中的加權值則是以個別考生的聯考成績在其所屬類組全體考生中的相對位置決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28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