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梅墨生,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理論研究部副主任,中國文物學會特聘專家,榮寶齋畫院特聘專家,國際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編著出版:《梅墨生書法集》、《梅墨生畫集》、《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精品集—梅墨生》、《中國名畫家精品集—梅墨生》等。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會享受悠閑。悠閑的生活方式既是產生優雅文化的基礎,又是優雅文化逐漸形成生活模式的一個傳統心理。沒有生活態度的悠閑,不可能產生優雅的文化理想,優雅的文化理想又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生活方式。
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披覽大量古籍,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人重視養生煉性,而其養生煉性又多數重視于一種良好生命狀態的恒常化。只有心性恬淡安和,肢體不妄勞作,又動靜適度,才可能葆有生命的健康以至達到長壽或長生久視。古人的這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既是十分功利的——延壽養命,又是超功利的——具有一種生命的美感享受,可以體會到美妙優雅的人生樂趣。
三逍遙與悠閑
莊子奇詭偉麗的思想翅膀不僅開啟了后世神仙方術的仙夢,更為無數向往精神自由的人描述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我因此以為,老莊是教授中國人享受悠閑之福的始祖,又是教授中國人具有“活命哲學”觀念的始祖,當然更是教授中國人真正會體悟平淡自然與絢爛偉麗之大美的始祖。
四隱逸與陶淵明
陶令的“桃花源”令人神往。但是這位時而述歸隱之無窮樂趣又時而說“閑居寡歡”的隱士,究竟其心態如何?歷來是有爭論的。但有一點明擺著,他比前人嵇康、阮籍之類“竹林七賢”式的嘯傲人物,確實少了不少怨憤嫉世,少了不少慷慨激昂。
五《淮南子》中的說法 一閑暇中的優雅文化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會享受悠閑。悠閑的生活方式既是產生優雅文化的基礎,又是優雅文化逐漸形成生活模式的一個傳統心理。沒有生活態度的悠閑,不可能產生優雅的文化理想,優雅的文化理想又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生活方式。
二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披覽大量古籍,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人重視養生煉性,而其養生煉性又多數重視于一種良好生命狀態的恒常化。只有心性恬淡安和,肢體不妄勞作,又動靜適度,才可能葆有生命的健康以至達到長壽或長生久視。古人的這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既是十分功利的——延壽養命,又是超功利的——具有一種生命的美感享受,可以體會到美妙優雅的人生樂趣。
三逍遙與悠閑
莊子奇詭偉麗的思想翅膀不僅開啟了后世神仙方術的仙夢,更為無數向往精神自由的人描述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我因此以為,老莊是教授中國人享受悠閑之福的始祖,又是教授中國人具有“活命哲學”觀念的始祖,當然更是教授中國人真正會體悟平淡自然與絢爛偉麗之大美的始祖。
四隱逸與陶淵明
陶令的“桃花源”令人神往。但是這位時而述歸隱之無窮樂趣又時而說“閑居寡歡”的隱士,究竟其心態如何?歷來是有爭論的。但有一點明擺著,他比前人嵇康、阮籍之類“竹林七賢”式的嘯傲人物,確實少了不少怨憤嫉世,少了不少慷慨激昂。
五《淮南子》中的說法
不為外物所累,抱本守一,優游自適,消搖于無事之業,才是真人、至人之本色。可見,至少在秦漢之際的人們,已經十分地講究悠閑了。“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所有這些講究,都是為了修身養性,以達到“合道”而“終其天年”的目的。
六東床袒腹的時代
中國人歷來認為“書如其人”,也就是說,人的字與人的性情氣質必相契合。由此可證,王羲之之所以能在書法上體現出“龍跳天門,虎臥鳳閣”的風神,是源于他天資俊邁,可不是,他能在貴胄家擇婿之際,露開肚皮倚臥在東床之上,真是風度自備,迥異流俗。
七從唐詩中看古人的悠閑
這些唐代詩人,無論是在野還是致仕,都向往著一種樸素悠閑的田園生活,他們徜徉于大自然與田園之中,不愿“心為形役”,頗有“天人合一”和復歸于自然之樂。對這種情調的迷戀古今皆不乏其人。現代作家、畫家豐子愷就曾表示:“閑居,在生活上人都說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覺得是最快適的了。”
八適與閑
為什么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那么多禮節?我以為,除了受到先秦儒家禮教思想和民間宗教信仰的深刻而直接的影響外,斷不能忽略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人有的是時間,中國人有時間講究這些,中國人都生活在一個整體的優哉游哉的閑散節奏之中。
九元代文人的閑散一瞥
在元代的異族統治下,雖然趙孟這樣的貴胄有皇上的無比寵幸,他自己也覺得有知遇之感,但內心深處總是忐忑的,移情于藝術文化中,去繾綣于夫妻的恩愛里,或者是玩味于日常器物間,都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的辦法,更是一種消閑的樂事。
十悠閑與快活
要說提倡悠閑,我敢說沒有什么時代的人比明朝人更叫得響、說得歡了。翻開史卷看,明人寫的閑書最多,明人論閑適最多。閑來無事要么就是愁,要么就是樂,反正人都要思想,否則就跟豬沒了差別。人總是不愿與豬為伍的。為此,就得找閑事做,找閑事才有趣,才可以在“慢活”——悠閑中活得輕松舒適有樂趣。
十一《呻吟語》《菜根譚》《醉古堂》
《幽夢影》
就這樣,一代一代人在精神世界逍遙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老子世界,“無何有之鄉”的莊子世界,“圣人垂裳而治”的孔子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中國人在談古思古懷古中度過悠閑懶散知足常樂的人生。種族在閑散中繁衍,文化在閑散中形成。
十二說游趣
“奇文共欣賞”,妙境相與會。這該是人類的聰明。西方人也不是不懂旅游之樂,但他們不如中國人有一種無可無不可的味道在,他們太重視獵奇和刺激了。中國人的游之閑趣可以說太豐富、太細膩、太有意境了。
十三說花鳥蟲魚與悠閑
古都北京曾是文人雅士、八旗子弟云集之地,所以北京人的愛花玩鳥是出了名的。就說玩鳥,就有不少“迷”,舊北京的鳥市非常興旺。在鳥迷隊伍中,王府的貝勒,文壇的宿儒,梨園的名優,杏林的國手,普通的市民,乃至杠夫、轎夫等,無不以此為樂。
十四說讀書之樂
凡談書必及于文人,文人無論貧富都要有書齋,無齋也要有個書桌。所以前邊沈復所描述的室內設計,正是書齋雅室的個人趣好,不過也可代表古代讀書人的共同愛好。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只求雅潔、幽靜、空靈、舒適、簡樸便是。古代讀書人甚至講究沐手、便服、焚香、靜坐或閑躺、烹茶,然后才讀書,所以要講究居室環境。
十五“國粹”中的悠閑
有一個叫潘師正的人,居住在逍遙谷,當皇帝游歷至此問及還需要什么時,他的回答是:“茂松清泉,臣所須也,既不乏矣。”最后他活到了九十八歲的“天年”。這其實更是中國的國粹之一——養生修道、優游自適的生活方式。
十六中國人之于書與畫
古代書畫家大多信奉“文以載道”的傳統觀。他們寄情書畫,乃是以此論“道”,不是為藝術而藝術。但不管他們的“道”觀如何差異,他們喜歡以書畫娛樂自適,卻是一致的,或以今人語謂其以書畫“言說”其“道”、其“理”、其“文”、其“心”。
十七仙 牛 龜 閑話
民間傳說中的“八仙”,個個都是“散仙”,上天下地,游云藏洞,或仙或人,無比自在。他們之備受老百姓喜愛,原因在于他們最合平民的人生胃口——不死、自由、悠閑。在中國的神仙思想中,無不折射出中國人的生存理想與人生觀。假若不死是要勞苦,沒人做神仙;假若長生而又自由自在,不用為生老病死、得失榮辱所苦,沒有人不愿意做神仙。
十八悠閑閑話
書摘/試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會享受悠閑。悠閑的生活方式既是產生優雅文化的基礎,又是優雅文化逐漸形成生活模式的一個傳統心理。沒有生活態度的悠閑,不可能產生優雅的文化理想,優雅的文化理想又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生活方式。
盡管在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都含有優雅的性質,或謂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優雅之處,可是,如果稱中華文化是非常優雅的一種文化,恐怕也行得通。現代作家林語堂算得上一位學貫中西、頗有見識的人,他曾說過:“中國人在政治上是荒謬的,在社會上是幼稚的,但他們在閑暇時卻是最聰明、最理智的。”(《中國人》第313頁)顯然,林語堂的話有過于絕對和討好西方人之嫌,“荒謬”和“幼稚”論還可以商榷,但是,他認為中國人“在閑暇時卻是最聰明最理智的”仍不失為中肯而有見地。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會享受悠閑。悠閑的生活方式既是產生優雅文化的基礎,又是優雅文化逐漸形成生活模式的一個傳統心理。沒有生活態度的悠閑,不可能產生優雅的文化理想,優雅的文化理想又會反作用于人們的生活方式。古代的中國人在較為原始和發展緩慢的科技與農耕文化中過著悠閑恬適的生活,因而創造了一種密切親和自然的優美雅逸的文化,他們非常重視能否體驗人生的閑適心態。在人類社會文明已然推進到了高科技、高速度、快節奏的今天,對于傳統生活方式和中華文化的否定與質疑愈來愈厲害。這是一個不好匆忙下結論的大命題。這本小書不是為此而寫的,但是它在呈現傳統生活方式與勾勒古代文化心理的同時,無疑也是一次思考的過程,或許能對讀者朋友的思考有一點小小裨益。
明人周應治在《霞外塵談?卷五》上有一段文字,頗為典型,可以視為中國古人飽享悠閑的一個生動描寫,不妨爰錄如下:
唐子西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家深山中,每春夏之交,苔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積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麋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稚子,作筍[筍]蕨,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間,隨大小作數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上,邂逅園翁溪友,問桑麻,說粳稻,量晴較雨,探節數時,相與劇談一晌。歸而倚仗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悅可入目,牛背笛聲,兩兩來歸,而月印前溪矣。
同代陳繼儒在《巖棲幽事》中也說:
掩戶焚香,清福已具。如無福者,定生他想。更有福者,輔以讀書。
可見,唯古代文人對于悠閑品之最深,玩之最細,感之最切。讀書是文人的一個本分,更被視為文人的一大樂趣。一切悠閑都體現出風雅不俗。因此可以說,優雅的人生理想,是創造傳統文化的閑適品格的一個根本。可以說,中華文化就其崇尚優雅標志——恬適這點而言,其主體部分就是由文人文化來結構的。誠然,我們不應忽略的一點是,在漫長的中國歷史發展中,社會結構是由士、民、商等多階層人士構成的,特別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大量勞動人民,本質上是極其辛勞而飽嘗苦難的,所謂悠閑與風雅文化距他們實在很遠,他們多數情況下沒有權利去享受文人在書齋里日常享受到的讀書之樂,也無法享受到普遍的有閑階級可以經常享受的山水園林以至聲色宴飲之樂。這使得那些有良知的古代文人偶或對他們灑一掬同情之淚,或者在文藝作品中流露出一種難得的感慨與關切。為此,對于一些現代文人,如林語堂、周作人、梁實秋等人極力提倡的閑適文學與悠閑的人生態度,便有人極力抨擊,予以否定。特別是在21世紀初葉以來,由于一些有識之士在打開國門之后看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積弊,科學與民主的呼聲日高,對人性的肯定與對民主自由的向往成為一種無法阻擋的時代之潮,反叛封建制度、砸爛封建禮教與批判封建文化的風潮也就一浪高過一浪。在這樣的革命形勢之下,對于上述文人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程度表現出來的閑適思想,予以徹底批判與否定,實在是勢所必然。今天,歷史在推進,人們在反思過去之際,逐漸認識到一些歷史舉措的兩面性,相對來說,是非評論漸趨于冷靜和客觀了,對許多事物的認識都有了新的見解。當然,在商品大潮成為時代主流的今天,人們的反思也呈現了復雜化的傾向,結論不必也不可能即刻定于一尊。
但是,無論思想文化領域的認識轉變與論爭如何,有一點無妨確認,那就是:古今的中國人不同程度、不同方式都流露出習慣于閑散的生活方式的悠閑心態;中國人,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悠閑優雅文化的歷史產物。如果說當今這種心態已在發生變化,那也只是近十幾年或者是部分中國人的事兒。分析這種悠閑生存狀態以至悠閑文化的利弊得失或許是極有意義的。但在臧否之際,首先我們要確認這一事實,瀏覽和回味它,或許本身就是別有興味的。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