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架構:設計、建模、分析與優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清華大學電腦系列教材
ISBN13:9787302340393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徐恪; 任豐原; 劉紅英
出版日:2014/03/01
裝訂/頁數:平裝/429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設計建模 分析與優化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列教材)》全面總結了當 前新一代互聯網的主要研究項目,分析了新一代互聯 網主要的技術發展思路,介紹 了網絡體系結構設計中常用的基礎理論,書中涉及的 基礎理論包括微分方程、優化理論、博弈論、控制理 論 和隨機過程。本書不僅對這些相關理論進行了簡要介 紹,還提供了應用這些理論解決計算機網絡和協議 設計問題的實例(大部分實例來自本課題組的研究工 作),希望通過這種理論結合應用的方式,讀者能較 快 地熟悉這些常用理論,并能對理論在計算機網絡研究 中的應用有更直觀的體會。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設計建模分析與優化清 華大學計算機系列教材)》主要面向計算機網絡和通信 領域的研究生,也可供廣大網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設計建模分析與優化清 華大學計算機系列教材)》主要面向計算機網絡和通信 領域的研究生,也可供廣大網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目次
第1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1.1引言
1.2網絡的基本概念
1.2.1網絡的基本組成
1.2.2通信網絡的分類
1.3Internet簡介
1.3.1Internet發展歷史
1.3.2互聯網發展的主要階段
1.3.3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
1.3.4互聯網標準化組織
1.3.5互聯網主要架構
1.3.6互聯網主要接入方式
1.4互聯網體系結構及設計
1.4.1協議分層
1.4.2邊緣論(End-to-EndArgument) 第1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1.1引言1.2網絡的基本概念1.2.1網絡的基本組成1.2.2通信網絡的分類1.3Internet簡介1.3.1Internet發展歷史1.3.2互聯網發展的主要階段1.3.3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1.3.4互聯網標準化組織1.3.5互聯網主要架構1.3.6互聯網主要接入方式1.4互聯網體系結構及設計1.4.1協議分層1.4.2邊緣論(End-to-EndArgument)1.5互聯網的主要創新1.6新一代互聯網發展現狀1.6.1新一代互聯網與IPv61.6.2新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基礎研究及探索1.7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2章 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1引言2.2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概述2.2.1互聯網體系結構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2.2.2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的三種思路2.3基于改良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3.1位置/身份分離的LISP協議2.3.2安全協議IPSec2.3.3內容分發網絡2.3.4身份與位置分離的新型路由體系結構2.3.5小結2.4基于革命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4.1基于革命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計劃2.4.2基于革命式路線的新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2.4.3小結2.5基于可演進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5.1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的兩個關鍵問題2.5.2基于可演進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早期研究2.5.3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定義2.5.4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設計原則2.5.5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設計路線2.5.6可演進式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試驗網絡2.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3章 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模型3.1引言3.2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現狀3.2.1基于定性分析和比較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2.2基于模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2.3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特點總結3.3基于模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3.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服務性評估模型3.3.2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擴展性評估模型3.3.3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模型3.3.4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化性評估模型3.3.5互聯網體系結構可信性評估模型3.3.6小結3.4效用機制在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中的應用3.4.1效用的相關理論介紹3.4.2基于ISP的效用模型3.4.3基于用戶的基本效用模型3.4.4小結3.5多學科融合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方法3.5.1基于博弈論的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3.5.2基于最優化理論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5.3小結3.6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框架3.6.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框架3.6.2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原理3.7面向應用適應能力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模型及應用分析3.7.1互聯網體系結構應用適應能力評估模型3.7.2基于2ACT模型的in—network內容緩存機制分析3.7.3基于2ACT模型的組播協議評估3.8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4章 基于微分方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演化評估與實例分析4.1引言4.2微分方程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4.2.1微分方程簡介4.2.2微分方程建模4.3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應用實例4.3.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4.3.2三網融合問題建模與評估4.3.3P2P網絡的性能模型與分析4.3.4互聯網點到多點傳輸機制的演進性評估4.4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5章 數學最優化與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設計5.1引言5.2數學最優化簡介5.2.1數學最優化的描述5.2.2最優性條件5.2.3凸優化5.2.4Lagrange對偶5.2.5梯度/次梯度投影法5.2.6最優化分解5.3分層是最優化分解5.3.1網絡效用最大化5.3.2水平分解的TCP擁塞控制5.3.3垂直分解的協議棧設計5.4兩個應用實例5.4.1LBMP:基于對數障礙法的多徑流量管理協議5.4.2基于0SPF的最優流量工程5.5隨機和非凸網絡效用最大化5.5.1隨機網絡效用最大化5.5.2非凸網絡效用最大化5.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6章 博弈論及其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6.1引言6.2博弈論簡介6.2.1博弈論基本概念6.2.2博弈的發展歷史6.2.3博弈的表述方法6.2.4納什均衡6.3博弈分類6.3.1靜態博弈與動態博弈6.3.2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6.3.3非合作博弈與合作博弈6.3.4交叉分類6.4完全信息動態博弈6.4.1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6.4.2斯塔爾伯格博弈6.4.3重復博弈6.5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6.5.1古諾模型6.5.2貝葉斯納什均衡6.6合作博弈6.6.1簡介6.6.2納什討價還價解6.6.3核6.6.4支付配置的穩定集6.6.5Shapley值6.6.6核仁6.7博弈論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6.7.1概述6.7.2應用層組播中節點自私性防止策略研究6.7.3互聯網演進中的經濟適應性分析6.8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7章 控制理論與網絡系統性能優化7.1引言7.2控制理論簡介7.2.1控制理論的發展歷史7.2.2控制系統的組成與分類7.2.3控制系統模型7.2.4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7.3基于控制理論的網絡系統性能分析與優化7.3.1網絡系統中典型的閉環反饋系統7.3.2流量控制算法設計7.3.3TCP/AQM系統的分析與設計7.3.4Web服務器的服務質量保證7.4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8章 隨機模型與網絡隨機化設計原則8.1引言8.2隨機過程簡介和建模實例8.2.1隨機過程簡介8.2.2隨機過程建模8.3隨機Petri網8.3.1Petri網模型概述8.3.2時間變遷8.3.3隨機Petri網(SPN)8.3.4隨機Petri網的仿真工具8.4基于隨機Petri網的網絡系統和網絡協議性能分析8.4.1分布式路由器的性能模型與分析8.4.2OSPF協議的隨機Petri網模型與性能分析8.4.3PIM-SM協議的隨機Petri網模型分析與協議改進8.4.4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絡中的動態優化8.5隨機性設計原則8.5.1以太網多路訪問協議8.5.2去除路由器同步8.5.3可靠組播和IGMP8.5.4隊列管理8.5.5負載均衡8.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附錄AMATLAB簡介A.1MATLAB功能簡介A.2MATLAB的安裝A.3MATLABR2013a操作界面簡介A.4MATLAB簡單實例分析A.5MATLAB復雜實例分析參考文獻
1.1引言
1.2網絡的基本概念
1.2.1網絡的基本組成
1.2.2通信網絡的分類
1.3Internet簡介
1.3.1Internet發展歷史
1.3.2互聯網發展的主要階段
1.3.3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
1.3.4互聯網標準化組織
1.3.5互聯網主要架構
1.3.6互聯網主要接入方式
1.4互聯網體系結構及設計
1.4.1協議分層
1.4.2邊緣論(End-to-EndArgument) 第1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1.1引言1.2網絡的基本概念1.2.1網絡的基本組成1.2.2通信網絡的分類1.3Internet簡介1.3.1Internet發展歷史1.3.2互聯網發展的主要階段1.3.3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1.3.4互聯網標準化組織1.3.5互聯網主要架構1.3.6互聯網主要接入方式1.4互聯網體系結構及設計1.4.1協議分層1.4.2邊緣論(End-to-EndArgument)1.5互聯網的主要創新1.6新一代互聯網發展現狀1.6.1新一代互聯網與IPv61.6.2新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基礎研究及探索1.7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2章 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1引言2.2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概述2.2.1互聯網體系結構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2.2.2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的三種思路2.3基于改良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3.1位置/身份分離的LISP協議2.3.2安全協議IPSec2.3.3內容分發網絡2.3.4身份與位置分離的新型路由體系結構2.3.5小結2.4基于革命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4.1基于革命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計劃2.4.2基于革命式路線的新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2.4.3小結2.5基于可演進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研究進展2.5.1互聯網體系結構發展的兩個關鍵問題2.5.2基于可演進式路線的互聯網體系結構早期研究2.5.3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定義2.5.4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設計原則2.5.5可演進互聯網體系結構設計路線2.5.6可演進式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試驗網絡2.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3章 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模型3.1引言3.2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現狀3.2.1基于定性分析和比較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2.2基于模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2.3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特點總結3.3基于模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3.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服務性評估模型3.3.2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擴展性評估模型3.3.3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模型3.3.4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化性評估模型3.3.5互聯網體系結構可信性評估模型3.3.6小結3.4效用機制在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工作中的應用3.4.1效用的相關理論介紹3.4.2基于ISP的效用模型3.4.3基于用戶的基本效用模型3.4.4小結3.5多學科融合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方法3.5.1基于博弈論的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3.5.2基于最優化理論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3.5.3小結3.6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框架3.6.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框架3.6.2互聯網體系結構可演進性評估原理3.7面向應用適應能力的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模型及應用分析3.7.1互聯網體系結構應用適應能力評估模型3.7.2基于2ACT模型的in—network內容緩存機制分析3.7.3基于2ACT模型的組播協議評估3.8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4章 基于微分方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演化評估與實例分析4.1引言4.2微分方程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4.2.1微分方程簡介4.2.2微分方程建模4.3互聯網體系結構評估應用實例4.3.1互聯網體系結構可部署性評估4.3.2三網融合問題建模與評估4.3.3P2P網絡的性能模型與分析4.3.4互聯網點到多點傳輸機制的演進性評估4.4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5章 數學最優化與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設計5.1引言5.2數學最優化簡介5.2.1數學最優化的描述5.2.2最優性條件5.2.3凸優化5.2.4Lagrange對偶5.2.5梯度/次梯度投影法5.2.6最優化分解5.3分層是最優化分解5.3.1網絡效用最大化5.3.2水平分解的TCP擁塞控制5.3.3垂直分解的協議棧設計5.4兩個應用實例5.4.1LBMP:基于對數障礙法的多徑流量管理協議5.4.2基于0SPF的最優流量工程5.5隨機和非凸網絡效用最大化5.5.1隨機網絡效用最大化5.5.2非凸網絡效用最大化5.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6章 博弈論及其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6.1引言6.2博弈論簡介6.2.1博弈論基本概念6.2.2博弈的發展歷史6.2.3博弈的表述方法6.2.4納什均衡6.3博弈分類6.3.1靜態博弈與動態博弈6.3.2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6.3.3非合作博弈與合作博弈6.3.4交叉分類6.4完全信息動態博弈6.4.1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6.4.2斯塔爾伯格博弈6.4.3重復博弈6.5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6.5.1古諾模型6.5.2貝葉斯納什均衡6.6合作博弈6.6.1簡介6.6.2納什討價還價解6.6.3核6.6.4支付配置的穩定集6.6.5Shapley值6.6.6核仁6.7博弈論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應用6.7.1概述6.7.2應用層組播中節點自私性防止策略研究6.7.3互聯網演進中的經濟適應性分析6.8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7章 控制理論與網絡系統性能優化7.1引言7.2控制理論簡介7.2.1控制理論的發展歷史7.2.2控制系統的組成與分類7.2.3控制系統模型7.2.4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7.3基于控制理論的網絡系統性能分析與優化7.3.1網絡系統中典型的閉環反饋系統7.3.2流量控制算法設計7.3.3TCP/AQM系統的分析與設計7.3.4Web服務器的服務質量保證7.4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第8章 隨機模型與網絡隨機化設計原則8.1引言8.2隨機過程簡介和建模實例8.2.1隨機過程簡介8.2.2隨機過程建模8.3隨機Petri網8.3.1Petri網模型概述8.3.2時間變遷8.3.3隨機Petri網(SPN)8.3.4隨機Petri網的仿真工具8.4基于隨機Petri網的網絡系統和網絡協議性能分析8.4.1分布式路由器的性能模型與分析8.4.2OSPF協議的隨機Petri網模型與性能分析8.4.3PIM-SM協議的隨機Petri網模型分析與協議改進8.4.4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絡中的動態優化8.5隨機性設計原則8.5.1以太網多路訪問協議8.5.2去除路由器同步8.5.3可靠組播和IGMP8.5.4隊列管理8.5.5負載均衡8.6本章 小結參考文獻附錄AMATLAB簡介A.1MATLAB功能簡介A.2MATLAB的安裝A.3MATLABR2013a操作界面簡介A.4MATLAB簡單實例分析A.5MATLAB復雜實例分析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