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價
:NT$ 300 元優惠價
:87 折 261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思考考古學適合對考古學理論有興趣的學習與研究者閱讀與參考,對于歷史與人類學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勝前,1972年生,湖北嘉魚人。199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同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師從呂遵諤教授,學習舊石器考古。1998年赴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讀博士,師從美國考古學協會主席、美國科學院院士弗雷德·溫道夫(Fred Wendorf)教授與“新考古學”的主要開創者路易斯·賓福德(Lewis Rt Binford)教授學習史前考古學,2004年獲哲學博士。現任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與領域包括考古學理論、考古學思想史、農業起源、石器分析、遺址過程、史前藝術、考古教育等。近期出版還有《史前的現代化:中國農業起源過程的文化生態考察》(科學出版社,2013)。另譯有《追尋人類的過去:解釋考古材料》、《考古學:關鍵概念》。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考古學的本體之思
考古學的形而上學
唯物與唯心的考古學
春天來了,我的奶酪被擠癟了——思考歷史研究的邏輯
考古學觀念的評估
文化的迷霧
遼中京訪古:思考考古學的觀看之道
嘎牙子是什么魚——我們是怎么認識世界的
所見與所思
考古材料的性質
歷史的偶然性
考古學探索什么?
第二章 意義的追問
考古學的意義
過去的力量
再思考古學研究的意義
考古學是否是屠龍術——考古學存在的基礎
考古的作用
奧運會的意義:對考古學的啟示
第三章 考古學的身份
有一門學科叫考古學嗎?
考古種種
考古學的格調
作為心理學的考古學
獨具只眼的考古學
考古學科學嗎?
考古學的真實性
考古學家的社會角色
第四章 理解當代考古學的發展
考古學發展的兩條道路
西方考古學的精華
西方考古學的高峰
考古學概念的構建
新考古學是否模式論
《舌尖上的中國》——后過程的美食考古
作為文化的考古學
理解考古學的“人文轉向”
女性與考古學
身份考古
搶鹽、理性與慣習
身體考古
風水與考古
大山前遺址——思考景觀
第五章反思中國考古學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的特點
理解中國考古學的鑰匙
反思當前的考古學研究實踐
問題在哪里
為什么說僅僅從考古材料出發是不夠的?
考古材料特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考古學
……
第六章 理論的視角
第七章 考古學的方法
第八章 思考一個地區:重返白音長汗——考古學“透物見人”的構想
第九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的分支:舊石器考古學
第十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問題:農業起源
第十一章 考古學的未來:中國與世界
第一章 考古學的本體之思
考古學的形而上學
唯物與唯心的考古學
春天來了,我的奶酪被擠癟了——思考歷史研究的邏輯
考古學觀念的評估
文化的迷霧
遼中京訪古:思考考古學的觀看之道
嘎牙子是什么魚——我們是怎么認識世界的
所見與所思
考古材料的性質
歷史的偶然性
考古學探索什么?
第二章 意義的追問
考古學的意義
過去的力量
再思考古學研究的意義
考古學是否是屠龍術——考古學存在的基礎
考古的作用
奧運會的意義:對考古學的啟示
第三章 考古學的身份
有一門學科叫考古學嗎?
考古種種
考古學的格調
作為心理學的考古學
獨具只眼的考古學
考古學科學嗎?
考古學的真實性
考古學家的社會角色
第四章 理解當代考古學的發展
考古學發展的兩條道路
西方考古學的精華
西方考古學的高峰
考古學概念的構建
新考古學是否模式論
《舌尖上的中國》——后過程的美食考古
作為文化的考古學
理解考古學的“人文轉向”
女性與考古學
身份考古
搶鹽、理性與慣習
身體考古
風水與考古
大山前遺址——思考景觀
第五章反思中國考古學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的特點
理解中國考古學的鑰匙
反思當前的考古學研究實踐
問題在哪里
為什么說僅僅從考古材料出發是不夠的?
考古材料特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考古學
……
第六章 理論的視角
第七章 考古學的方法
第八章 思考一個地區:重返白音長汗——考古學“透物見人”的構想
第九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的分支:舊石器考古學
第十章 思考一個考古學問題:農業起源
第十一章 考古學的未來:中國與世界
書摘/試閱
過程考古學或是新考古學注定是中產階級品味的,因為它是功能主義,絕不做無用功。它還強調科學,想把考古學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科學是實在的,實在的東西絕對是沒有品味的。過程考古學催生了考古科學,各門自然科學門類都與考古學聯姻,形成了許多新興學科,動物、植物、DNA、地質、GIS考古,等等。這些學科都遵循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文章的起承轉合,文獻、插圖、注釋等都是有模有樣,就像穿著西裝革履的上班族似的,一看就是中產階級。
后過程考古的格調似乎要高一點,因為它研究符號、象征、體驗等,功能主義是它批評的對象。社會的運作不是人圍著社會轉,人可以改變社會,這口氣至少也是社會中上層以上才能有的。它比較強調多元話語,能夠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沒有什么架子,這只有社會上層才能做得出來,中產階層對自己的身份很敏感,總是有點裝模作樣。后過程考古學之所以首先在英國興起,可能也因為沾染了一點貴族氣派。后過程考古學家的文學功底一般都比較好,受過古典文學熏陶,不像賓福德純科學的底子,寫文章晦澀難懂。文學比科學更不實用,所以后過程考古的格調應該要高一點。
若單就沒有實用性來衡量,文化歷史考古的格調應該最高,但是它似乎不滿足沒有實用性,還是想去研究歷史、解釋歷史。于是問題就來了,不滿足于現狀,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深感痛苦,這是典型的貧民特征。而且從“兩極相通”的原理來看,格調最高與最低的階層最為相似,除了忽視實用性之外,就是對思想及任何深刻的東西都不感興趣,社會頂層與下層有這么個共同特征。文化歷史考古似乎也是如此,考古學理論,乃至于思考都是荒唐的。考古學就是發掘,唯有發掘才能來錢、來項目、來名聲,材料就是一切。
考古學諸學派中格調最高的也許應該算是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從溫克爾曼開創這門學派以來,它的基本方法就沒有變過。通曉幾門少有人知的文字是必要的,即使這門文字沒有什么用,總之,越少人了解越好。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從來不屑于爭什么項目、基金,錢總是有的,即使國家不給,拿兩件東西出來一賣,什么都有了。歷史考古與藝術史一般都不屑與考古學為伍,理論?方法?發掘?都太實用,太下里巴人了!
當然,也許有一學派不服氣,馬克思主義考古學,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好歹還要關注器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考古學,如蘇聯的考古學,是不屑于受到考古材料的約束的,直接到原著上去找結論就行了。而且結論巨有體系,巨有說服力。只要馬克思沒有錯,他們就錯不了。從蘇聯考古學的角度來說,馬克思主義考古學的格調還是技高一籌,格調最高。
生態與達爾文考古學兩個學派都是過程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比過程考古學更有體系,更注意概念的發展,如達爾文考古發明了meme(模因)來描述文化的傳遞過程。什么是模因呢?多少有點神秘,這是高格調的特征。達爾文考古還強調描述,認為描述越詳細越好,這也倍兒有面子,詳細的特征從來都是上層的特征,什么時候輪到下層貧民訴說自己的點滴呢?生態考古最終關心社會的崩潰、人類的命運,要為未來人類提供參考,這格調就是不同凡響。關心社會、關心人類毫無疑問是高格調的標志。生態考古與達爾文考古在過程考古的基礎上都努力提高了一個社會等級,進入了中上階層。
從后過程考古學而來的能動性范式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是歷史的創造(或者說創作)者,人是能動的,即使是在上帝面前——上帝還是人創造的。物質就不用說,人使用物質改造世界,也包括人本身。至于說,能動性研究能夠解決考古學什么樣的問題,目前還不得而知。這很格調!
整體來說,考古學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格調還是有所提高的,或者說豐富了考古學的格調層次。在所有學科中考古學應該說相當有格調,因為它相當沒有用,肯定比經濟、法律差,也不如社會學、歷史學,甚至都不如哲學。所以,考古學興起之時,都是國王與貴族在玩;在中國也是最有文化的士大夫才可以論鐘鼎彝器,沒有一點傳承或是家學,搞不了這個。如今,考古學走向了凡間,有些學生總覺得考古學不如經濟法律實用、掙錢多。怎么說呢?他們選錯了專業,搞這么有格調的學問,怎么能夠談錢呢?把考古學做成掙錢的玩意兒,考古學也就沒有格調了。
……
后過程考古的格調似乎要高一點,因為它研究符號、象征、體驗等,功能主義是它批評的對象。社會的運作不是人圍著社會轉,人可以改變社會,這口氣至少也是社會中上層以上才能有的。它比較強調多元話語,能夠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沒有什么架子,這只有社會上層才能做得出來,中產階層對自己的身份很敏感,總是有點裝模作樣。后過程考古學之所以首先在英國興起,可能也因為沾染了一點貴族氣派。后過程考古學家的文學功底一般都比較好,受過古典文學熏陶,不像賓福德純科學的底子,寫文章晦澀難懂。文學比科學更不實用,所以后過程考古的格調應該要高一點。
若單就沒有實用性來衡量,文化歷史考古的格調應該最高,但是它似乎不滿足沒有實用性,還是想去研究歷史、解釋歷史。于是問題就來了,不滿足于現狀,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深感痛苦,這是典型的貧民特征。而且從“兩極相通”的原理來看,格調最高與最低的階層最為相似,除了忽視實用性之外,就是對思想及任何深刻的東西都不感興趣,社會頂層與下層有這么個共同特征。文化歷史考古似乎也是如此,考古學理論,乃至于思考都是荒唐的。考古學就是發掘,唯有發掘才能來錢、來項目、來名聲,材料就是一切。
考古學諸學派中格調最高的也許應該算是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從溫克爾曼開創這門學派以來,它的基本方法就沒有變過。通曉幾門少有人知的文字是必要的,即使這門文字沒有什么用,總之,越少人了解越好。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從來不屑于爭什么項目、基金,錢總是有的,即使國家不給,拿兩件東西出來一賣,什么都有了。歷史考古與藝術史一般都不屑與考古學為伍,理論?方法?發掘?都太實用,太下里巴人了!
當然,也許有一學派不服氣,馬克思主義考古學,歷史考古與藝術史好歹還要關注器物,“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考古學,如蘇聯的考古學,是不屑于受到考古材料的約束的,直接到原著上去找結論就行了。而且結論巨有體系,巨有說服力。只要馬克思沒有錯,他們就錯不了。從蘇聯考古學的角度來說,馬克思主義考古學的格調還是技高一籌,格調最高。
生態與達爾文考古學兩個學派都是過程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比過程考古學更有體系,更注意概念的發展,如達爾文考古發明了meme(模因)來描述文化的傳遞過程。什么是模因呢?多少有點神秘,這是高格調的特征。達爾文考古還強調描述,認為描述越詳細越好,這也倍兒有面子,詳細的特征從來都是上層的特征,什么時候輪到下層貧民訴說自己的點滴呢?生態考古最終關心社會的崩潰、人類的命運,要為未來人類提供參考,這格調就是不同凡響。關心社會、關心人類毫無疑問是高格調的標志。生態考古與達爾文考古在過程考古的基礎上都努力提高了一個社會等級,進入了中上階層。
從后過程考古學而來的能動性范式旗幟鮮明地指出人是歷史的創造(或者說創作)者,人是能動的,即使是在上帝面前——上帝還是人創造的。物質就不用說,人使用物質改造世界,也包括人本身。至于說,能動性研究能夠解決考古學什么樣的問題,目前還不得而知。這很格調!
整體來說,考古學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格調還是有所提高的,或者說豐富了考古學的格調層次。在所有學科中考古學應該說相當有格調,因為它相當沒有用,肯定比經濟、法律差,也不如社會學、歷史學,甚至都不如哲學。所以,考古學興起之時,都是國王與貴族在玩;在中國也是最有文化的士大夫才可以論鐘鼎彝器,沒有一點傳承或是家學,搞不了這個。如今,考古學走向了凡間,有些學生總覺得考古學不如經濟法律實用、掙錢多。怎么說呢?他們選錯了專業,搞這么有格調的學問,怎么能夠談錢呢?把考古學做成掙錢的玩意兒,考古學也就沒有格調了。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