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各家學說(第2版)(簡體書)
讓孩子著迷的第一堂自然課:熱帶雨林(簡體書)
康熙盛治,清帝國的奠基者:創建盛世背後的危機與轉機
花仙子的祕密花園
Access數據庫基礎及應用教程學習指導(簡體書)
末日的逆襲
寶貝車寶貝:你的車就是這樣養壞的! 101個必懂的養車知識!
鵝健康養殖百問百答(簡體書)
生產物流管理(第4版)(簡體書)
Awaken Me Darkly
自然科學基礎(簡體書)

TOP
5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中醫各家學說(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各家學說(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已《中醫各家學說》精編教材第一版為藍本,在保持教材連續性與繼承性基礎上,兼參其他版本,吸收優點,揚長避短,並結合教學實際需要,精選歷代著名醫家30人。每位著名醫家內容包括導學、概說、學術特色與臨床經驗、醫案舉例、參考文獻。

名人/編輯推薦

李成文主編的《中醫各家學說(供中醫藥類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用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十二五規劃教材)》簡要論述中醫學術流派如何劃分及主要學術流派概況,主要中醫學說源流及對臨床的指導意義;突出著名醫家學術特色與臨證思維方法,增強其理論與實踐的系統性,以點帶面,縱橫結合,注意歷史傳承,兼顧與相關教材的銜接和橫向聯系;側重其治學方法、創新思想、學術特色、臨證用藥思路與經驗對臨床的指導意義。本書減少空泛理論,以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用藥思路,掌握、整理、挖掘中醫學寶庫的方法和門徑,提高辨治疾病的能力與水平減少與其他課程的交叉與重復。四是書后附習題集,便于課后復習與考試。

醫學乃性命之學,醫學教材為醫者入門行醫之準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于1964年受國家衛生部委托出版全國中醫院校試用教材迄今,肩負了近半個世紀全國中醫院校教材建設、出版的重任。中醫前輩殫精竭慮編寫的歷版中醫教材,培養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中醫卓越人才報效于中醫事業,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國統編高等醫學院校中醫教材(五版教材),被譽為中醫教材之經典而蜚聲海內外。
進入2l世紀,高等教育教材改革提倡一綱多本、形式多樣,先后有多家出版社參與了中醫教材建設,呈現百花齊放之勢。2006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在全國高等中醫藥教學管理研究會和專家指導委員會精心指導下,在全國中醫院校積極參與下,出版了供中醫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精編教材”綜合、繼承了歷版教材之精華,遵循“三基”、“五性”和“三特定”教材編寫原則,教材編寫依據國家教育部新版教學大綱和國家中醫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求,突出“精煉、創新、適用”特點。在教材的組織策劃、編寫和出版過程中,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與作者一起秉承認真、嚴謹、務實的作風,反復論證,層層把關,使“精編教材”的內容編寫、版式設計和質量控制等均達到了預期的要求,并獲得中醫院校師生的好評。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全面提升本科教材質量,充分發揮教材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基礎性作用,2010年秋季,全國高等中醫藥教學管理研究會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在上海召開了中醫院校教材建設研討會。在會上,院校領導和專家們就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發表了真知灼見,并就中醫藥教育和教材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根據會議提議,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全面啟動“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的修訂和完善工作。“精編教材”修訂和完善將根據《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教高〔2。11〕5號)精神,實施教材精品戰略,充分吸納教材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教材的組織、編寫和出版機制,有利于教材內容的更新、結構的完善和體系的創新,更切合中醫院校的教學實踐。
“教書育人,教材領先”。教材作為授業傳道解惑之書,應使學生能誦而解,解而明,明而彰,然要做到這點實在不易。要提高教材質量,必須不斷地對其錘煉和修訂,誠懇希望廣大中醫院校的師生和讀者在使用中進行檢驗,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使本套教材更加適合現代中醫藥教學的需要。
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
編審委員會2012年5月

目次

書摘/試閱

二、中醫學術流派
(一)中醫學術流派概念
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系統的、獨特的學術理論或學術主張,有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和一定歷史影響與公認度的學術派別。
(二)中醫學術流派的形成與發展
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和水平的產物,是在長期的學術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醫家的學術主張或學術觀點不同,研究的角度與方法各異,以及研究者的哲學觀念、所處地域環境的差異而形成了各種學派。在中醫學發展史上曾出現過眾多的學術流派,有力地推動了中醫學術的發展與進步,使中醫理論體系得以不斷完善,臨床療效不斷提高。
關于中醫學術流派的產生年代,目前有三種觀點,一是形成于戰國時期;二是形成于漢代;三是形成于宋金元時期。一般而言,理論的建立是一個學科形成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科形成,才可能產生學術上的不同流派,學派的形成是學術成熟的標志。雖然據《漢書.藝文志》所載在戰國時期形成了醫經、經方、神仙、房中四個不同的“學科”,在“學科”中又有不同的學派,如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等,但并無著作傳承下來。漢代中醫學體系初步確立,經過兩晉南北朝、唐朝的不斷發展,至宋金元時期基本完善,學術爭鳴,學派紛呈,產生/出現了傷寒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等學術流派。明清時期,隨著思想文化、社會背景的變化,一些醫家如吳有性、葉桂、吳瑭等,治療外感疾病方面有新的體會,病因上從熱立論,理論上進行了創新,發展形成了溫病學派,補充了傷寒學派之不足。隨著西醫學大量傳入中國并對中醫學形成沖擊之勢,一批中醫學家如王宏翰、朱沛文、唐宗海、張錫純等,主張中西醫學匯聚而溝通之,匯通學派隨之形成。另外,臨床各科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眾多流派,各個不同的地區也形成了地域性學派。
(三)學術流派劃分
1.劃分標準關于學派的劃分,歷史上有不同的認識和方法。舉其要者,明代王綸《明醫雜著》謂:“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熱病用河間,雜病用丹溪,一以貫之,斯之大全矣。”清代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劉完素、李呆、張子和、朱震亨各成一派;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提出劉河間學派、李東垣學派、張景岳學派、薛立齋學派、趙獻可學派、李士材學派、傷寒學學派等;《中醫各家學說》二版教材提出河間學派、易水學派、傷寒學派、溫病學派;《中醫各家學說》四版教材提出醫經學派、經方學派、傷寒學派、溫熱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匯通學派七派;《中醫各家學說》五版教材又將其改為傷寒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攻邪學派、丹溪學派、溫補學派、溫病學派等。之所以眾說不一,是由于學術的傳承與發展情況不同,后世研究者分析問題的角度與認識各異,以及約定俗成的影響,學界對學派劃分標準的認定也不完全一致,我們應當正確看待。綜合近年來研究成果,可以參考以下學派劃分的標準。
(1)有相同或相似的學術內容:即同一學派的不同醫家具有大致相同的目標、觀點和方法,有相同或相似的研究內容。
……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