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正念的感官覺醒
滿額折

正念的感官覺醒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00 元
優惠價
9063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現在正是時候。
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美好完全覺醒,
開始不斷地療癒自己、療癒社會、療癒地球。

身而為人,我們總是有些選擇。我們可以被動地被習慣的力量帶著走,頑固得不肯檢視一切,於是陷在扭曲的夢中,甚至是惡夢裡;或者,我們可以參與自己的人生,清醒過來,全心全意參與人生出現的一切,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任何一個時刻的發生。只有當我們覺醒,人生才會真實,才有機會解放自己,以及整體的幻想、疾病和痛苦。
——喬.卡巴金(作者)

面對世界的瞬息萬變與複雜糾結,應接不暇的人們愈來愈失去耐心與洞見,漫不經心或隨習決定所導致的結果,到頭來受害最深的還是自己……
我們只能在這惡性循環裡繼續痛苦吶喊嗎?當然不!
有一種重新找回幸福生活的方法,那就是:正念。

正念,是某種心胸開放的、時時刻刻的、不帶批判的覺察。唯有經由正念練習,學習透過感官之門聆聽我們的身體,同時留意自身想法與情感的流動,才能滋養我們與生命的熟悉與親密,並從中開展出更寬闊的安適與和諧。

多年來致力推廣正念的卡巴金博士,在本書中從個人感官與注意力出發,涵括心智與身體的範疇,揭示正念在個人身上,甚至進而影響國家、世界的可能,幫助你我跳脫不安,以邁向全人類更純粹的幸福。

本書共分為八個部分:
第一部,探索靜心是什麼、不是什麼,及如何培養正念。
第二部,檢驗痛苦和疾病(不安)的來源,不帶批判的、刻意的專注所帶來的解放,正念如何納入醫療系統,揭露了我們意識和心的新向度,並將深刻地重建和轉化我們。
第三部,探索人生的「感官風景」(sensescape),更好的感官覺察將如何創造我們的福祉、豐富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了解和存在於在世間以及內在世界的方式。
第四部,提供讀者詳細的指示,如何經由各種感官培養正念,運用各種醫學方法,讓讀者稍稍體會其中的豐富性,隨時隨地為我們所用。
第五部,探索正念的培養經由「意識的轉念」——用我們理解的方式,在世界中採取行動——導向療癒和更大的快樂。
第六部,進一步解釋如何培養正念,舉出更多例子,示範正念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包括感受一個地方、看不看超級盃、「死亡之前就已經死了」的現象。
第七部,檢視政治世界,從身心醫學的角度檢視世界的壓力,提出建議,正念可以協助轉化並增強身體和世界的政治。
第八部,從物種的角度,以及我們在地球上的演化,用更大的脈絡和格局勾勒出我們的人生和此刻面對的挑戰,暴露出隱藏的可能性,讓我們從一個當下活到另一個當下,從一天活到另一天,讓這一切都充滿意義。

推薦:
王正旭 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燕蕙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徐西森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
崔 玖 夏威夷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永久教授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新圓山診所院長
莊凱迪 中華民國生命教練協會理事長
台中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
張德聰 救國團主任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目錄:
審閱者序 深廣的正念之旅╱溫宗堃、陳德中
引言 千載難逢的挑戰——一輩子的挑戰

第一部 禪修,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1 禪修不適合怯懦的人
2 見證希波克拉底原則
3 處處都是禪修
4 初始時刻
5 奧德修斯與盲目的觀者
6 不執著
7 鞋子的起源:一個故事
8 禪修,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9兩種看待禪修的方式
10 何苦呢?驅力的重要性
11 瞄準和持續
12 在場
13 徹底的愛的行動
14 覺察與自由
15 傳承和鷹架的使用與限制
16 倫理與業力
17 正念

第二部 注意力的力量與世界的不安
1 為何注意力如此重要
2 不安
3 苦
4 苦的磁鐵
5 正法
6 減壓門診
7 注意力缺失的國度
8 全天候連結
9 持續的部分注意
10 時間流逝的「感覺」
11 覺察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緣
12 空性

第三部 感官世界,你的狂野與寶貴的一生
1 感官的神祕與訴諸感官的魔力
2 看見
3 被看見
4 聽見
5 聲音風景
6 空氣風景
7 觸覺風景
8 和皮膚保持接觸
9 嗅覺風景
10 味覺風景
11 心智風景
12 當下風景

第四部 擁抱正式練習:品味正念
1 臥的禪修
2 坐的禪修
3 站的禪修
4 行的禪修
5 瑜伽
6 只是知道
7 只是聽
8 只是呼吸
9 慈心觀
10 我做對了嗎?
11 練習的一般障礙
12 支持你的練習

第五部 療癒的可能:心智與身體的範疇
1 感知
2 即使是我們的分子也會接觸
3 沒有分裂
4 沒有分離
5 在時間與空間中安頓:向我父親致敬
6 多一個象限的實相——改變看世界的角度
7 機構也能換個角度想
8 關於療癒和心智的研究
9 關於快樂的研究——禪修、腦和免疫系統
10 腦中的小人
11 本體感覺——身體的感覺
12 神經可塑性及無限可能

第六部 抵達家門
1 我聽不見自己思考
2 我幾乎沒時間歇口氣
3 忙碌的不忠
4 打斷我們自己
5 填滿時間
6 完全抵達此地
7 你無法從這裡到那裡
8 不勝負荷
9 對話與討論
10 坐在席位上
11 你瘋了
12 相位變化
13 你造作,才擁有
14 任何關於實踐的理想概念也只不過是另一種造作
15 你想怎樣?
16 誰贏了超級盃足球賽?
17 傲慢與自以為是
18 死亡
19 在死亡之前死去
20 在死亡之前死去之二
21 不知道的心
22 抵達家門

第七部 療癒政治體制
1 療癒政治體制
2 我看了今天的新聞。天啊!
3 提醒自己,自以為是是無益的
4 二十一世紀的政治跟以前不一樣
5 醫學上的省思
6 以小畜大
7 正念與民主
8 暢談越南老調——是過去還是未來?
9 桃色風雲搖擺狗
10如果沒有練習的話,不知道我會做出什麼事來!
11 暫停分心
12 靜默時刻
13 正念優勢

第八部 讓我們熱愛的美好成為我們所為
1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讓我們更有智慧
2 接近:當業與法相遇——人類的量子大躍進
3 對大自然本質與我們如何適應的反思
4 開展隱微空間
5 洞察事物的本質

相關閱讀
參考文獻和許可

審訂者序:
深廣的正念之旅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周夢蝶

就在昨日,臺灣正念發展協會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了「二○一四正念發展在台灣研討會」,這不是近年來台灣第一個正念的研討會,卻是第一個在醫院舉辦,第一個主題囊括正念在醫護、心理治療、諮商、教育、社會、佛學之運用與對話的大型研討會。這象徵著,正念的理念與練習,在台灣已從非主流文化的一端朝向主流文化又邁進了一大步。而這一切的發生,有其遠近的因素。遠因是古今傳承、延續正念練習的東方智慧傳統,特別是那位據傳兩千五百年前坐在菩提樹下深入正念的喬達摩‧悉達多;其近因,則不得不感謝本書的作者喬‧卡巴金博士,他年輕時向東方文化學習正念,三十餘年前將正念的練習置於醫療的脈絡,讓正念進入西方的主流社會,進而回流影響東方。
卡巴金博士的《正念的感官覺醒》(Coming to Our Senses),原英文本出版於二○○五年,篇幅多達六百多頁,較之他最初的《正念療癒力》(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不遑多讓,內容穿插許多自身的故事,同時顯現他後期成熟的思想與表達正念的方式。例如,在書中,他明言自己不是佛教徒,但說「我是佛教禪修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生」,暢談自己學習佛教禪修的故事,包括他與佛教大師的互動,相當精彩。就在幾天前,我們與卡巴金通信時,他提到自己近來重讀此書的心得:

我再次發現《正念的感官覺醒》正是當初撰寫時所希望的那個樣子,它的結構、各章的內容與調性的混合方式、次第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寫作風格,可能對感興趣的讀者有重大的影響,或能鼓舞他們持續深化、增廣自身的正念練習,或能幫助他們在練習時,深切而全面地體認到正念練習對他們生命的潛在價值,還有最重要的是,體認到將正念帶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以及日常正式練習中所產生的力量。

我們兩位審閱者,都是在一九九○年代大學時期,開始接觸卡巴金所說的“Dharma”,接受東方正念傳統的熏陶多年,之後才認識卡巴金,學習並教導正念減壓。對我們而言,正念的種種原本僅是自我追求個人生命成長的學業與道業。在因緣際會之下,正念如今融入了我們的事業與志業,愈發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一個人能將個人的學業、道業、事業、志業結合為一,是多麼幸福而難得。能夠在生命中踏上如此深廣的正念之旅,我們要感謝古今中外的正念傳承者的努力,感謝一切促成的因緣。
二○一二年我們答應卡巴金博士負責翻譯此書,但之後考慮出版的期限和我們的時間,只能忍痛割愛,改為擔任審閱。多虧丁凡、江孟蓉、李佳陵、黃淑錦、楊琇玲五位譯者、俞壽成總編、美貞和其他工作人員,此書才能夠順利在卡巴金訪台之前出版。我們十分感謝他們的協助。
最後,希望正念能夠在台灣乃至整個華人世界遍地扎根,更多的人們能夠獲得正念帶來的寧靜與喜悅,找到苦難的出口與生命的終極意義,進而自利利人,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當我一閃地震慄於
我是在愛著什麼時,
我覺得我的心
如垂天的鵬翼
在向外猛力地擴張又擴張……

永恆──
剎那間凝駐於「現在」的一點;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納入胸懷。
――周夢蝶

謹誌於二○一四年十月十三日

本文作者:溫宗堃,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臺灣正念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國家執照諮商心理師

引文:
千載難逢的挑戰——一輩子的挑戰


或許,等到我們不再知道要做什麼,
我們才將開始真正的工作,
當我們不再知道往何處去,
我們才剛開始我們的旅程。
――溫戴爾.貝利(Wendell Berry)

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我自己覺得,我們好像處在地球生命的重要轉折點。它可以往任何方向走。看起來,世界在燃燒,我們的心也在燃燒,充滿著恐懼和不確定性,缺乏信念,往往懷抱熱情卻缺乏智慧。此時,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將對未來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無論是個人或社會,我們此刻是否運用及如何運用內在無比的覺察能力,將對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我們選擇做些什麼來療癒個人生命與大時代的內在苦惱、不滿和不安,甚至如何培養和保護我們自身和世界的美善健康的一切,這些都將形塑我們的未來。

需要面對的挑戰就是我們必須覺醒,無論是個人或整個人類物種。我想,可以很公允地說,全球各地有很多人往這個方向努力,可能沒有受到太多注意,甚至是無法被人理解。但是這些人形成了人類創造力、善意、關懷的小溪或河流,匯合成為愈來愈大的河川,充滿了心胸開放的覺醒、慈悲與智慧。身為人類這個物種,或是個人的生活,即使是從這一天到下一天,這個探險都充滿未知。我們都處於這個集體旅程之中,其目標既不固定,也非預設。或許我們可以說,根本就沒有目標,只有旅程本身。我們現在面對的一切、我們如何守住並了解此刻,將會形塑下一刻及再下一刻的發生。形塑的方式並未預定,即使是當一切都已經發生之後,也是無法預知、充滿神祕的。

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無論我們喜不喜歡、知不知道,無論未來是否依照計畫發生,我們每個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在這個旅程中。人生就是這樣,我們的挑戰就是好好過日子,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有其意義。身而為人,我們總是有些選擇。我們可以被動地被習慣的力量帶著走,頑固得不肯檢視一切,於是陷在扭曲的夢中,甚至是惡夢裡;或者,我們可以參與自己的人生,清醒過來,全心全意參與人生出現的一切,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任何一個時刻的發生。只有當我們覺醒,人生才會真實,才有機會解放自己,以及整體的幻想、疾病和痛苦。(引文節錄)

內文試閱:
1 靜心不適合怯懦的人

當事情移動得如此快的時候,我們很難談論當下不受時間感影響的、永恆的美。但是當事情移動得愈快,我們就愈需要鑽研永恆的美,甚至存在此永恆之中;否則,我們可能和自己的人性失去連結,而人性,正是區分身心與世界的快樂與痛苦、智慧與愚蠢、安康與腐蝕性混亂的關鍵。我們將此混亂稱之為「疾病」(dis-ease,譯註:英文的disease是「疾病」,以字首字源而言,dis-ease則是「不安」)。其實我們的不滿足就是一種疾病,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有時我們會將這種感覺和狀況、這種「疾病」與「不安」稱為「壓力」。這通常很痛苦。在心頭重重地壓著,底層一定有所不滿。

一九七九年,我開始了減壓門診(Stress Reduction Clinic)。回想那個時候,我問自己:「是什麼壓力?」從那時到現在,世界改變很大,生活步調又快了許多,世界的變幻莫測和危險以前所未有的樣貌出現在我們面前。如果那個時候,為了健康和療癒,我們必須直視自己的狀況,找出新的、有想像力的方式面對問題,那麼現在的情況就更緊急了,我們更需要這麼做。因為世界愈變愈小,一切都更加互相關聯,而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卻充滿日益高升的混亂和速度。

在這個不斷以倍數加速的時代,學習存在於永恆之中,從永恆中獲取能量,獲得安慰與清澈的覺知,更是異常重要且迫切。從一開始,這就是減壓門診課程的重心。我不是在談遙遠的未來,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終於得到一些成果,品嘗到靜心與覺察的永恆之美,開始過著更有效、更滿足、更和平的生活。我是在說此刻當下,便要接近永恆——因為永恆一直就在眼前——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接觸到現在還看不到的各種可能性。因為我們拒絕看到當下,被未來和過去引誘、劫持、迷惑或恐懼,被四周發生的事件、被我們的情緒反應和痲痹帶著走,往往不知不覺就把注意力放在我們連想都不想便認為是「緊急的」事情上,甚至陷溺在其中;同時和真正重要、極度重要,事實上是與對我們的福祉、健全和生存異常重要、生死攸關的事情脫節。我們陷在未來與過去之中。因為這個慣性,使我們大多時候完全沒有覺察到當下。結果我們可能覺得,對於生命與意識的起伏,我們擁有很少的控制,如果真有任何控制的話。

我們的「醫療、健康照顧與社會的正念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 CFM,簡稱「正念醫療中心」)針對商業人士的宣傳手冊中,首頁描述正念靜修和訓練工作坊的句子是:「靜心不適合怯懦的人,也不適合一直逃避自己心中渴望的聲音的人。」這句話是刻意寫的。目標是立即讓還沒準備好接觸永恆的人打退堂鼓。他們無法了解,無法在意識或心中騰出空間來,給這個經驗或理解一個機會。

如果他們來參加我們的任何工作坊,很可能會一直與自己對抗,認為我們要求他做的靜心根本是胡說、虐待、浪費時間。他們很可能沉溺在抗拒和反對之中,可能一直無法安頓於寶貴而短暫的當下時刻裡。而我們必須一起合作,才能達到目標。

所以,如果大家來參加靜修,我們可以假設學員或是因為看到這句話而來,或是即使看到這句話還是要來。我們的策略是,無論是哪種情形都隱含了學員的某種意願,甚至是勇猛的意願,來探索自己身心的內在風景,以及古代中國道家和禪宗無為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靜心。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或只有些微事情在發生或執行,但是與此同時,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有做。結果就是開放、覺察的無為,在一個有為的世界裡產生神祕的能量。

當然,大部分的人在生活的有為洪流中,都會避免自己內心渴望的耳語。我絕對不是說靜心很容易或很愉快。靜心很簡單,但不見得容易。在忙碌的生活中擠出一點點時間,固定的正式練習靜心已經很不容易了,更別提時刻牢記,在生活的每時每刻,「不正式的」正念練習都隨時存在。但有時候我們會無法繼續忽視心中的暗示,有時候,不知為何,我們發現自己去到某個平常不會去的地方,或是神祕地被吸引到童年時可能去過的地方,或是去野外,或是去靜心靜修,或是一本書、一個課程,或是一段對話,可能為自己長期忽視的那一面提供一個機會,讓它攤在陽光下,被自己看到、聽到、感覺到、認識、存在。我們的心渴望了一輩子,想要遇見自己。

正念的宇宙提供的冒險是一個可能的方式,藉以進入你的其他存在面向。這個面向可能長期受到忽視、疏於照顧或乾脆被否定了。我們將看到正念有一個豐富且有質感的能力,影響我們的人生如何進行。同樣的道理,它也有相同的能力影響更大的世界,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包括我們的家庭、工作、整個社會。它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這個人,我稱之為「身體政治」,也會影響世界及地球上所有的人。只要你經由內在與外在、存在與有為之間內建的、彼此互相影響的關係,親身體驗正念練習,這一切就都可能發生。

毫無疑問的,我們都自然存在於生命的網絡之內。在我們稱之為心智(mind)的網絡中,有看不見的無形本質,讓有情眾生和良知及覺察的潛能將無知轉化為智慧,將不和轉化為和解與和諧。覺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在這裡可以重建我們自己,在當下有活力的、生動活潑的和諧、寧靜、創意和喜悅中休息,而不是期待著遙遠的未來,等事情「好轉」、等我們可以控制情況,或是等我們「改進」了自己之後。聽起來可能很奇怪,在任何時刻和每個時刻,保持正念的能力讓我們得以品嘗並存有於自己最為渴望卻大部分時候無法得到、其實就在手邊、更為偉大的穩定心智和寧靜,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

在我們的小宇宙中,和平寧靜就在當下此刻。在大宇宙中,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某種和平寧靜,尤其如果伴隨著正義,並肯定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與人權。無論是身為個人或人類這個物種,如果我們能夠學著更清醒一些,就可以締造和平;如果我們可以學著成為自己真正能夠成為的一切;達到身而為人天賦潛力的可能性。諺語有云:「沒有通往和平之路;和平本身便是道路。」外在世界如此,心裡的內在世界也是如此。兩者其實為一,並無差別。

正念可以視為某種心胸開放的、時時刻刻的、不帶批判的覺察。培養正念的最佳方法就是經由靜心,而不是經由思考。因為最詳盡完整的闡述來自佛教傳統,正念經常被視為佛教禪修的核心,我會偶爾提到佛教及佛教和正念之間的關係。佛教在地球上已經有兩千五百年的傳統,我這樣做是希望大家能夠從這個偉大的傳統對當代世界提供的一切中,獲得某種理解和益處。

在我看來,佛教本身其實不是重點。你可以將佛陀視為他那個時代的天才、偉大的科學家,或至少和達爾文與愛因斯坦相當。佛學專家艾倫‧華里斯(Alan Wallace)喜歡說,佛陀沒有任何工具,只靠著他的內在思考,深刻檢視生與死的本質,以及無可避免的苦難。為了進行研究,首先他必須理解、發展、淬煉並學習微調與穩定他的研究工具,也就是他的心智,就像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必須持續發展、淬煉、微調、穩定他們的研究工具一樣,才能拓展他們的感知——無論我們指的是巨大的光學或波頻望遠鏡、電子顯微鏡或正子攝影(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PET)掃描器——深入查看、探索宇宙自然,以及宇宙中巨大而彼此連結的現象,無論是物理、化學、生物、心理或任何領域。

為了接受這個挑戰,佛陀和其追隨者針對心智及生命本質做了深刻的探索。他們自我觀察的努力導致驚人的發現。他們成功而正確地畫出這個人類精髓領域的樣貌,和普世人類的心智有關,和我們個別的想法、信念與文化無關。他們用的方法和調查結果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現象,和各種理論、宗教或信仰系統無關。這些思想結構比較像醫學和科學發現,可以被任何人隨時隨地檢視,可以為自己進行個別測試。從一開始,佛陀就建議他的追隨者自己體驗測試。

因為我練習和教導正念,所以多數人假設我是佛教徒。當別人問我,我通常會說自己不是佛教徒(雖然有一段時間我確實認為自己是佛教徒,對於不同的佛教傳統和練習擁有極深的敬意和熱愛,曾經接受訓練並且一直持續練習),但我是佛教禪修的學生,很認真的學生,倒不是我獻身於佛教本身,而是我發現佛學的教導和練習異常深刻,同時普世皆可運用,藉以揭露人生真相並療癒我們。過去四十年我的人生經驗如此,許多我有榮幸一起共事的人也是如此。對於這些導師和其他人——東西方人士都有,他們在自己人生中體現了這些教導與練習具有的智慧和慈悲——我一直有著深深的感動並受到啓發。

對我而言,正念練習其實是愛的練習,和生命最基本的本質談戀愛,和生命真理談戀愛。對我而言,真理包括美、未知、可能、實相、當下的一切——它已經在這裡了——同時,處處皆然,因為此地可以是任何地方。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接下來也會繼續討論,正念永遠是當下,因為原本就沒有別的時間存在。

當下此刻,隨時隨地,給我們很大的空間可以一起合作,如果你願意捲起袖子,努力練習自己人生中的永恆、無為、覺察的話,生命總是從這一刻到下一刻地逐漸現身。確實,這是完全不花時間,卻同時也是一輩子的事。

無論大小,沒有任何一種文化或藝術形式可以獨占真理或美。但為了我們即將在本書和人生裡進行的探索,我發現運用詩人的作品既有用又深具啓發性。詩人極為獨特,他們獻身於意識和心的語言。最偉大的詩人都會深入探索內在意識及語言,以及內在和外在生命風景的親密關係,就像禪修傳統裡偉大的瑜伽修行者和老師一般。事實上,在禪修的傳統中,常常經由詩句表達啓發與洞見的時刻。瑜伽修行者和詩人都是無畏的真相探索家,表達各種可能性的捍衛者。

偉大的詩篇就像真正的藝術作品,它們是鏡片,讓我們看得更清晰;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的能力,得以感覺自我狀況、心理、人生的強烈和重要,協助我們了解靜心練習要我們看哪裡、看什麼,對什麼敞開心胸。最重要的是,是什麼讓我們得以感覺和理解。全球各地的文化和傳統中都有詩。可以說,自古以來詩人便是良知的守護者、人性的靈魂。他們訴說了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真相的許多面向。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中國、日本、歐洲、土耳其、波斯、印度、非洲、基督教徒、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佛教徒或印度教徒、萬物有靈論者或經典信徒、男性或女性、古代或現代,全都帶給我們神祕的禮物,值得探索、體會、珍惜。他們帶來新鮮的視野,讓我們跨越文化和時間,看到自己、了解自己。他們帶給我們某些更基本、更具人性的東西,比我們期待的或已知的更多。經由這些鏡像視野,我們看到的不一定總是很舒服的景象,有時可能非常令人難過困擾。或許,這樣的詩才是最需要好好體會的,因為它們揭露了在我們意識中不斷改變的光影全貌,跟隨著內心的暗流。在最佳時刻,詩人能夠表達出無法表達的情感,此時,靈感和內心帶給詩人某種神祕的優雅,幻化成超越語言的語言,無法言說的一切被加工了、成形了、被指出來、有了生命,我們的參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當我們閱讀,詩就活了起來。當我們閱讀或聆聽一首詩,讓詩來到身邊、接近我們,當我們用所有的敏銳和聰慧細細抓住每一個字、表達的每一個事件或時刻、表達時所用到的每一個呼吸、活力與藝術帶來的每一個意象,就讓我們超越了技巧,回到自身,回到實相。

所以,我們現在稍作暫停,之後再一起踏上探索的旅程,沐浴在清澈與痛苦的水域裡,沐浴在不可避免的努力中,人性就是渴望了解自己,提醒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有時甚至可以成功。雖然很少是為了那個目的而做,但是經由非常友善、極為慷慨慈悲的作為,指出了可能深化我們生活與看見的方法。或許,我們可因此更能欣賞——甚至慶祝——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我們可能成為誰。


外面,寒冷的沙漠夜晚。
另外的這晚愈來愈溫暖,燃燒著。
讓地上披覆著多刺的痂。
我們這裡有柔軟的花園。
大陸炸掉了,
城市小鎮,一切
都成為燒毀的黑球。

我們聽到的消息中,充滿了對於未來的哀傷,
但是這裡真正的消息
是根本沒有消息。

――魯米(Rumi)
〔科曼‧巴爾克斯(Coleman Barks)和約翰‧莫亞尼(John Moyne)英譯〕

作者簡介

作者
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麻州大學醫學院醫學榮譽教授,正念醫療健康中心以及舉世知名的「正念減壓」(MBSR)創辦人,也是禪修指導師、作家。其研究集中在身心互動的療癒,包括正念減壓對大腦、免疫系統的影響,以及大腦如何在壓力下處理情緒,並且對慢性疼痛、壓力疾患者開設課程,進行臨床正念訓練。

卡巴金博士將正念逐漸帶入社會機構,例如醫院、學校、企業、監獄以及職業運動組織。目前全世界已有許多醫療院所,提供以正念訓練為基礎的臨床課程及正念減壓課程。對靈性療癒的貢獻良多,獲獎無數,如行為與認知治療協會所頒「傑出榮譽獎」(2005)、布萊威爾整合醫學組織「整合醫學先驅獎」(2007),以及義大利都靈大學認知科學中心「心智與大腦獎」(2008)等。

著有多本暢銷書,翻譯為三十多種語言,包括:《當下,繁花盛開》、《正念父母心,享受每天的幸福》、《正念減壓初學者手冊》、《正念療癒力》等。現居波士頓。

譯者
丁凡,專業翻譯及現場口譯,有三十多本譯作,包括:《分心不是我的錯》、《我的天才噩夢》、《分心就該這樣教》、《同志伴侶諮商》、《躁鬱症完全手冊》、《破牆而出》、《是躁鬱、不是叛逆》、《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及《像海盜那樣教》等書。部落格 http://balas.typepad.com。

江孟蓉,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美研所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譯者與科大英文講師。愛好新知,樂於搭起作者與讀者之間美麗的橋梁。譯有:《瞥見永恆》、《死亡晚餐派對》、《業力療法》(生命潛能出版),《法國盛宴》、《茴香酒店》、《紐約三部曲》(皇冠文化出版),《療癒,從創作開始》(張老師文化出版)。

李佳陵,臺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現就讀於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喜愛翻譯工作和發掘生活中的溫暖點滴。

黃淑錦,政治大學英語系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創作碩士,美國邁阿密大學戲劇碩士。參加過MBSR創始人喬•卡巴金在韓國的工作坊,以及美國和北京的七日專訓。接受過Mindful Schools的課程訓練與台灣正念學學會培訓。自己和家人受益於正念良多,目前在各處專職推廣正念教育。

楊琇玲,正念實踐者,完成八週基礎課程、正念減壓身心醫學七日專業訓練。美國Drexel University創造性藝術治療所舞蹈治療碩士,美國舞蹈治療學會註冊認證具督導資格之高階舞蹈治療師,多年來致力於身心整合療癒工作,於醫療機構從事舞蹈治療。合譯:《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瑜伽的科學》,審訂《曼德拉A –Z:馬迪巴的多面人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3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