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養生密碼
商品資訊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細說中藥材保健功效‧家庭必備食材大百科
◎選對中藥材,聰明進補吃健康
常用中藥材全收錄,瞭解天然食物的特性、飲食宜忌、保健功效,並依個人體質、季節不同,確實補益身體,強化免疫力。
◎中藥材養生膳食,吃補自然食療法
掌握中醫「藥食同源」養生關鍵,搭配專家推薦的美味料理,烹調超簡單,達到防治疾病、強身延年特效。
史上最強中藥材實用祕訣&老偏方全公開!
300項 中藥材搭配祕訣,健康加分
人參+冬蟲夏草 烹煮→發揮強腎抗癌功效
180個 中藥材妙用,超實用食養圖典
杜仲+四物湯 煮食→改善生理期腰部痠痛
330種 中藥材食療祖傳對症祕方
五加皮+豬肉 燉煮→幫助兒童發育成長
內容簡介
老祖宗食療養生智慧
68種 常見中藥材,大補元氣、增強免疫力
128道 四季養生燉補料理,打造健康好體質
470項 實用祕訣,中醫師、營養師大公開
作者簡介
陳世峰 中醫師
現職:
世峰中醫診所院長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理事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中醫皮膚科臨床學術研討會講師
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明師中醫聯合診所主治醫師
代表著作&審訂:
《坐月子這樣吃效果佳》
《燉補湯這樣吃最養生》
《電鍋燉補養生湯》
《100道電鍋燉補湯最營養》
序
作者序
認清體質,健康進補
中醫認為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變化,進而調氣補血、養精蓄銳,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及充沛的活力。
擁有正確的養生觀念,還要瞭解藥材的特性,如四性、五味,更要知道自己屬於何種體質,才能選擇合適的補益藥膳。
善用中藥材,輕鬆療癒病痛
中醫和西醫不太一樣,西醫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都有其固定的作用,然而,翻開中醫典籍,並沒有特別指出止痛藥應該採用何種藥物,難道以前中華民族的醫生都不理會病患疼痛的症狀嗎?我剛學習中醫時,也曾問過這個問題,究竟中醫是如何處理疼痛的?
探究中醫的開藥原則,其實是根據病患的「氣血狀態」、「寒熱虛實」來開立處方的。當病患氣滯疼痛時,可以用延胡索、鬱金、烏藥;血瘀疼痛時,可以用乳香、沒藥、紅花;寒痛採用附子、肉桂;熱痛則用薄荷、冰片等藥材。
細說用藥知識,為大眾解惑
看診時,許多病患經常詢問我,某某病症應該要吃哪一種中藥才會痊癒?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都能列舉出一大堆適用的藥材,但仍然必須配合情境,亦即「辨證」,經由適當的辨證後,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也就是所謂的「論治」。
當然這些都需要多年的專業訓練,才能真正做到「辨證論治」的境界,雖然如此,民眾的困惑卻依然存在。
一般民眾都渴望知道中藥材的使用方法,於是本書特別蒐羅68種常用的中藥材,作一個概括性介紹,結合常見的症狀,並搭配一些簡單易做的食譜,希望可以解答大眾的疑惑。
依循體質進補效果佳
現代人越來越喜愛吃藥膳補身,本書也提供了藥膳熬煮的祕訣和四季養生的訣竅。所謂藥膳即是藥材和食物的一種巧妙結合,兩者搭配食用,能使身體吸收食物的營養精華,還能提供藥材的保健療效,既美味又養生。
由於每道藥膳皆有獨特的功效,並非人人適用,中醫學講究依體質養生,須先辨別個人體質,再對症下藥,才能發揮最大的食療功效。
不少人在未能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下,便恣意食用藥膳進補,反而會適得其反,例如:燥熱體質者喝下十全大補湯後,可能會造成口乾、舌燥、流鼻血等情況。
本書基於「藥食同源」的精神編輯而成,然而,也不能忘記「藥材」與「食材」仍有所不同,就算是一般食物,過量食用還是不妥。
進補不過量最健康
因此,在使用本書時,大家仍應注意自身體質,切勿過量進補,若能與中醫師討論後再施行成效更佳。中醫師通常會根據每一個人不同的體質,給予不同的補強方式!
中醫藥乃中華民族千年智慧的精粹,如能適當地運用,對於改善症狀、療癒病痛,提升生活品質,相信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希望這本工具書可以帶給您健康快樂的人生。
書摘/試閱
認識中藥的四性五味
一般常說中藥有四性五味,指的就是藥物的「性質」與「滋味」,它們都代表藥材的特性。藥性與滋味必須綜合考量,例如有2種藥物雖然都屬於甘味,其中一個是甘寒,另一個則為甘溫,所產生的作用就有差異。
中藥四性:寒、熱、溫、涼
中藥的「四性」一般指寒、熱、溫、涼4種藥性,又稱為「四氣」。
寒涼與溫熱是絕對不同的2種藥性;而寒與涼、溫與熱,則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性較小者為涼性,熱性較小者為溫性。
在古代的本草書中,所謂的微寒就相當於「涼」,大溫就相當於「熱」,溫性較弱者稱「微溫」,熱性較強者為「大熱」,寒性較強者則稱為「大寒」。
若能熟悉藥材的藥性,就能根據它們的性質來增強體質。當藥材進入身體後,會產生溫熱的藥性,具有「助陽」與「散寒」等作用,即可調治寒性病症。
至於在體內產生寒涼藥性的藥材,則有解毒清熱、瀉火等作用,可治療熱性病症。
此外,還有寒熱偏性較不明顯的「平性」,其作用較為平和,既可用於熱證,又可用於寒證。但平性也不是絕對的,也有偏寒、偏熱的不同。
雖然藥物的性質共有5種,一般仍然通稱為「四性」或「四氣」。
◎不同藥性的作用
1 寒涼性質的中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養陰、補陰等作用,主要用於調治熱證、實證或機能亢進的疾病。
代表藥材:黃連、生地黃、薏仁、薄荷等。
2 溫熱性質的中藥,具有散寒、溫裡、化濕、行氣、補陽等作用,主要用於寒證、虛證或機能減退的證候。
代表藥材:人參、當歸、肉桂、乾薑等。
3 平性中藥,藥性平和,多為滋補藥,具有健胃開脾、補虛益氣等作用,常用於調養體質衰弱,不能適應寒涼或溫熱性質中藥者。
代表藥材:靈芝、枸杞等。
中藥五味:酸、甘、苦、辛、鹹
「五味」是指酸(含澀味)、甘(含淡味)、苦、辛、鹹5種滋味,有一種說法認為五味代表的是中藥嚐起來的味道。
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五味」是藥材根據臨床治療,所反映出來的效果。如酸味為肝、膽所吸收;苦味為心臟、小腸吸收;甜味為脾、胃吸收;辛(辣、芳香氣味)味為肺、大腸吸收;鹹味則為腎臟、膀胱吸收。
至於不同的味,亦有不同的用途和療效。就算是味相同的藥物,也有共同或相近的作用。
例如「酸味」藥物,大多具有止汗、止渴的作用;「甘味」藥物可以補充氣血,解除情緒緊張所導致的肌肉緊繃,使身體鬆弛,並具有解毒的功效。
而「苦味」可清熱、燥濕、瀉下;「鹹味」能軟化積存在體內結塊的廢物,清除體內不潔的殘渣,如腸胃吃壞東西,可以喝鹽水,將不潔之物排出體外。
「辛味」具有發汗、行氣或潤養的作用,所以喝下溫熱的薑母湯,可舒緩感冒症狀;「甘味」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淡味」有利尿作用;「澀味」則有收斂止汗、止瀉及止血的作用。
五味作用&代表藥材
五味 作用 代表藥材 注意事項
酸味 收斂固澀、生津開胃、治療虛汗泄瀉 山茱萸、山楂、烏梅、五味子 食用過量容易影響消化功能
甘味 滋補、和中、緩急 人參、薏仁、紅棗、枸杞 食用過量容易腹脹、生痰
苦味 瀉火、燥濕 黃連、杏仁 食用過量容易上吐下瀉、消化不良
辛味 行氣、發散、滋養 薄荷、香附、川芎 食用過量容易導致火氣大
鹹味 軟堅、散結、瀉下 牡蠣、海藻 食用過量容易導致腎臟和心血管疾病
四季藥膳養生訣竅
古人認為四季氣候轉移,皆按照一定順序轉變,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冷,故而強調「順時養生」,主張四季應有不同的養生重點。若能順應自然變化,依循季節特性,選擇適合補益的藥材,身體就會健康。
春季溫寒-重排毒保肝
春天主肝,風為春天的主氣,風多襲於肝,因此「平肝息風、滋養肝陰」是進補的要點。
中醫認為,肝有調暢氣機、調節情志、促進脾胃功能的作用。多吃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新鮮蔬果,如菠菜、花椰菜、萵苣等,能活化肝細胞,加強肝臟功能。
春天體內的排毒功能也很旺盛,還可多吃加強代謝、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能幫助排除冬天積存體內的毒素。
萬物生發,宜用溫養陽氣藥材
春天是生機蓬勃、萬物復甦的季節,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應選用溫養陽氣的藥材,如西洋參、山藥、黃耆等。體質虛弱、中氣不足、四肢無力、早期白髮,及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可選食山藥、何首烏等藥材。
春天時尚須注意「防寒、防溫熱」,宜採用溫和進補的方式,別吃過於油膩、燥熱的食材;同時還要保持開朗的心情,才能順達肝氣、活絡氣血。
夏季濕熱-重清熱養心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炎炎夏日,氣溫飆升,促使身體出汗過多,進而引發血管擴張,皮膚血流量增加,因而加重心臟的負擔。
因此「養心」成為夏季養生的重點,適時進補清熱食材,可緩解酷暑對身體造成「耗氣傷津」的狀況。
陽氣暢旺,宜用涼補藥材
夏季陽氣旺盛,人格外容易浮躁,當季進補重點在於「清熱利濕、益氣生津、健脾和胃」。暑與濕是夏季的主氣,多吃清熱利濕的藥材,如山藥、薏仁、枸杞等,有助於化解體內的濕氣。
而苦味食物入心涼血,有消暑退熱、解悶提神的功效,夏季吃苦瓜、喝苦茶,不僅消暑去熱,還能增加食慾。
為了補充夏季流失的津液,還可多吃紅棗、木耳、番石榴。此外,濕暑之氣易阻礙脾胃運化,若進食過量冷飲涼品也會傷害脾胃,建議可多吃玉米、南瓜、彩椒等健脾補胃的食物,另外,選食紅色的番茄、洛神花、蔓越莓汁,對心臟血液循環系統,也都十分有益。
秋季乾燥-重滋陰潤肺
燥氣帶來乾爽,也帶來乾燥。乾燥會導致身體缺水,當體內的津液不足,就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皮膚乾燥等「秋燥」症狀。
中醫認為秋氣與肺臟相通,秋天的燥氣易影響肺臟運作,一旦燥氣太強,就會引發乾咳、喉嚨不舒服等呼吸道疾病。
燥氣盛行,宜用去燥藥材
秋季空氣乾燥,易傷津液,選食百合、白木耳、桂圓、紅棗、花生、蜂蜜、秋梨等食物,可調補脾胃,益氣養血,有益體質虛弱,脾胃不和者。 在中藥方面,不妨選擇養陰潤肺的藥材,如西洋參、麥門冬、天門冬、枸杞、冬蟲夏草、山藥、茯苓、川貝母等,可強化呼吸道,幫助肌膚保濕。
或加些胡椒、酒類等調味料,對舒緩秋燥也頗有良效。若是身體虛弱和肺臟功能較差的人,可在稀飯裡放一些黑棗,能保健脾胃、肺部。
此外,適量吃些奶蛋豆類等高蛋白食物,能使大腦產生正面能量,消除抑鬱情緒,增強體質,並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冬季嚴寒-重祛寒補腎
冬令滋補應多吃溫、熱性,尤其是溫補腎陽的食物,如何首烏、黑芝麻、黑豆、黑米等,以提高耐寒力。冬季亦利於吸收、儲存,不妨多利用活血補氣的藥材,如人參、當歸、黃耆,以加速新陳代謝。
攝取溫潤食物可增補元氣
為了禦寒,還可增加火鍋、濃湯、燉肉等飲食;或添加辣椒、蔥、蒜等辛辣物調味。體質虛弱的銀髮族,可吃些燉母雞、瘦肉;或常喝牛奶、豆漿,幫助增強免疫力。
盲目滋補對身體有害無益
冬令進補時,須針對個人情況選用補品,不可盲目滋補。如代謝旺盛者亂補,會導致陽氣上升,反而有害健康。
四季養生保健重點
季節 養生重點 進補要點 代表藥材
春 護肝 平肝息風、滋養肝陰 天麻、黃耆、何首烏、山藥
夏 養心 清熱利濕、益氣生津、健脾和胃 麥門冬、茯苓、紫蘇葉、
薄荷、金銀花
秋 保肺 滋陰潤肺、生津潤燥 紅棗、山楂、天門冬、
冬蟲夏草、川貝母
冬 固腎 補虛祛寒、活血補氣 何首烏、乾薑、桂圓
中藥材精選介紹
(一)人參 性質微溫
【宜常食者】心絞痛者、元氣大虛者
【須慎食者】身熱便祕者、陰虛火動者
●人參家族:園參、野山參、移山參
●藥材功效:滋補五臟、安定精神、抗氧化、大補元氣、健脾益肺
●別名:石柱參、土精、神草、百補之王
●本草成分:人參皂苷、生物鹼、胺基酸、維生素、有機酸、醣類、微量元素
●產季:夏、冬季
食療效果
1 補益元氣:人參能補元氣,益智安神,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運作平衡,加強細胞抗氧化,並可降低血糖及增進性激素功能,對於調節膽固醇代謝、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等,皆有一定療效。《藥性論》指出,人參:「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
2 調節免疫力: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人參含多種皂苷、多醣體、胺基酸及維生素,並具有「適應原樣」作用,對神經、血管系統及代謝有雙向調節功效,還能延緩細胞和臟腑老化,調節免疫系統。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