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記錄1998~2014年台灣當代共108 位藝術家鏡頭下的身影與作品
【本書簡介】
(本書特色,請填寫約三項左右,以一行字約幾句話點出本書特色。)
◎攝影家陳明聰與藝術家沈伯丞的台灣當代藝術圈人類學記憶。
◎一位執著的攝影工作者,16年來風雨無阻的承載起台灣藝術家創作發展的紀錄。
◎透過相機觀景框,定睛凝視台灣當代藝術的人、事、物,並匯集成一本台灣當代藝術的觀察紀事。
寫真,不僅僅是在視覺上帶來許多另類的閱讀方式,更啟迪了多元的文化思考面向,也讓我們重新體會,攝影不該只是獵奇,而是應該向被拍攝的對象學習和分享,並且和他們成為朋友。
對很多藝術家而言,藝術就是他們生命實踐的過程,是一種信念的堅持,有機會能短暫停留並感受到他們生命的經驗,是一種既享受又幸福的事。
瞬間的攝影紀實,不僅是單純的視覺經驗照片,也融入了文化、藝術、歷史的濃郁情感痕跡,更重要的是,將台灣藝術家群定格在最美好的時間維度中!
作者簡介
1960年生,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印刷攝影科三專畢業,曾從事新聞媒體,傳播公司與雜誌攝影編輯,主要為《藝術家》雜誌,《陶藝》雜誌,《茶藝》雜誌等特約攝影,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沈伯丞
1973年生,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候選人。念過化學,當過材料工程師,參加過考古,也待過經濟研究院,才發覺只是念過幾年書,寫過幾個字的文字工作者。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鏡頭下的真實慾望 -凝視陳明聰攝影
文/陶文岳
「時間是什麼?如果別人沒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知道答案的。不過如果有人問我時間是什麼的話,我就不知道了。」---- 聖‧奧古斯丁
1998年是攝影家陳明聰開始拍攝記錄台灣藝術家所進行的第一年,到2014年已歷經了漫長的16年,對陳明聰而言,實際上也只不過才進行了一半再多一點點,因為一開始他就為自己設下了馬拉松式的更長遠紀錄 ----“ 30年 ”的目標。
在這16年裡大部分的每個星期六與日,不論刮風或下雨,只要有藝術家展覽開幕,就會看到陳明聰全勤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出現在那裡,他總是選擇開幕前一小時提前到達,在展場空間中尋覓最佳拍攝的位置並就定位攝影器材,著手專注地拍起藝術家肖像與作品。好像這種來自於他內心深處無怨尤又甘之如飴的精神動力支撐的他一路走來,逐漸默默的承載起台灣藝術家的創作發展紀錄的責任。如今當我們看著他工作室中堆疊著數以萬計的幻燈、照片和數位資料,還有超過上千位台灣藝術家的肖像照片,就可以想像他辛勞付出十多年的歲月青春後,其價值的珍貴精華所在。
如今這個辛勞的代價終於要出第一本攝影專集。
他的攝影紀錄伴隨著藝術家的成長歷程,一位執著的攝影工作者,他與時間的過程和流逝競賽,雖然最後藝術家的容顏皆會老去,但他決定瞬間的攝影紀實,不僅是單純的視覺經驗照片,當融入了文化、藝術、歷史的濃郁情感痕跡,重要的是他早已將台灣藝術家群定格在最美好的時間維度中!
(本文作者為藝術評論家,獨立策展人)
序
【作者序】
攝影是視覺的一種延伸
文/陳明聰
攝影是視覺的一種延伸,它多提供一個法門,讓你去觀察、思考和感受。
拜科技演進之賜,攝影活動在現今的世界裡,已發展成一種流行了。
有人拍天文、風景、花草、水石、蟲魚;也有人拍老人、兒童、寵物、時尚等等。當然也有用攝影來報導、紀錄、或述說個人創作的故事…而我則是紀錄藝術家。
自1984年退役到2014年,我進入傳播媒體,拿照相機按快門換取五斗米的日子也有30年了。在1998年有機會到中時報系創辦的《新朝》藝術雜誌工作之前,我對「藝術」這領域頗為陌生。
一開始的確有點憧憬,藝術家嘛,像一個神祕族群,認識藝術家覺得多少有點沾光,很像追星的感覺,不過那時挫折感很大。雖然跟著文字記者一同跑展覽、拍開幕,但既看不懂作品也不認識藝術家,偶而還會被人戲弄;即便很會按快門,因為抓不到重點,不熟悉作品與人物、作品之間的連結,「沒感情」、「亂拍」、「只要能用就好」的照片總讓心裡覺得不踏實,當然後來經過二年多的努力,狀況也慢慢改善了些。
2001年離開《新朝》雜誌後,我換了幾個媒體,也跑了幾個不同的線,早期為媒體採訪拍攝工作時,業界通稱出任務,而每次的任務拿攝影機的人,就要有如獵犬般,憑著靈敏的嗅覺和本能的反應;快、狠、準的鎖定被獵取目標完成任務。在一次次的隨堂測驗下,常常覺得在工作時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其實還蠻像打靶時扣板機。有種令人莫名的亢奮,而且還會上癮。在當下對於被拍攝目標,「尊重」這二字就好像不曾存在過(難怪媒體攝影會被戲謔是狗仔),在每次完成任務後,雖然有小小的興奮和成就感,但事後想起其實內心藏著不安。
相較於曾經拍過的政治人物、企業老闆,很多時候的感覺是一年中你拍過他們十次,他們也不會記得你是誰;相對的藝術家即使十年僅拍過他一次,第十一年他看到你,他們依然會熱情的伸出雙臂擁抱你,不但真誠以待,更會盡情分享創作理念,這之間的落差很大。
藝術家有著滿滿的人情味,會讓我拍再久都不膩。因此,即便是在不同媒體;任務不斷的狀態下,只要假日時間允許,我還是會到場紀錄當下的藝術展覽活動。
對很多藝術家而言,藝術就是他們生命實踐的過程;是一種信念的堅持,有機會能短暫停留並感受到他們生命的經驗,是一種既享受又幸福的事。所以每每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若有機會可以拍攝他們時,都會讓我不想再以獵奇的方式去按快門,「尊重」就在彼此的交流中自然的發生。
為藝術家留下寫真,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種休閒,不僅僅是在視覺上帶來許多另類的閱讀方式,更啟迪了多元的文化思考面向,也讓我重新體會,攝影不該只是獵奇,而是應該向被拍攝的對象學習和分享,並且和他們成為朋友。因此在長時間持續拍攝藝術家的過程中,我也隨著他們一起成長,分享創作點滴,為作品而感動,同時也豐滿我的人生。
書摘/試閱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大象_見性東方的蔡根
藍染的大花夏威夷襯衫配上身後那整面鮮豔斑斕的花彩牆面,出乍見時很難想像這是雕塑家蔡根,更難以想像的或許是,藝術家身後那隻隱藏於斑斕花色中的大象雕塑及那一整面色彩喧鬧的花樣,是藝術家的作品。
一直以來,蔡根的作品總是嘗試給予觀者,東方思維下的現代、當代雕塑的可能性,藝術家操弄了裝置藝術的概念,所以我們看見了集合性的空間創作「室內陳設」;相同的蔡根更擅長把玩複合媒材,因此舉凡「滿園春色關不住」、「小園 圓月」、「泛一葦於山林」乃至於「太公釣魚」、「小池山水」等等作品,在在的讓我們看見藝術家如何從尋常材料中尋找與東方感性的現代性相遇,那充滿好奇心的種種創作中,藝術家以略帶遊戲的姿態,將莊子哲學式的美感與視點靜默卻又優雅的牽引出來。
有趣的是,這些充滿玩心的創作中,依舊保有著過往文人、雅士的品味框架,然而正是在照片裡我們看見了藝術家更為自由的創作姿態,「大象無形」這作品似乎是藝術家對自我的觀照,不拘泥於必然的現代西方技法,也不拘泥於東方傳統感性的品味框架,蔡根在這熟艷、斑斕的色彩中宣告了自己的藝術正是那不受形態束縛的大「象」,等待著觀者看透隱藏於表象下的真實。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