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320 元優惠價
:90 折 28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現代孟母」最真誠敢言的教育行動全紀錄
犀利觀察體制內、外學校教育差異,適性幫助孩子搭建發光舞台,
「勇氣媽咪」陳安儀,分享她陪伴孩子走過「轉換教育體制」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曾思索是否該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島內移民,你必須要看這本書——
13篇連載於《親子天下》雜誌專欄,【我的教育實驗全紀錄】完整收錄:從下定決心從台北體制內學校出走的徬徨與掙扎,驚豔於實驗教育的活潑與多元,真實看見兩個孩子面對「空白時間」截然不同的適應歷程,到震撼於實驗教育遠高於體制內學校的家長出走潮……一整年的教育觀察,忠實呈現「現代孟母」心情的百轉千迴。
如果,你無法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舉家遷移,你更不能錯過這本書——
16篇【陳安儀的筆下人生】超高人氣文章,在家也能啟動屬於自己的教育實驗:家庭,是孕育孩子學習態度與待人處世的根基。樂在母職的陳安儀,善於描繪生活裡一幕又一幕的親子日常,舉凡思考、說話、比賽、禮貌、處罰、金錢、電玩、叛逆、戀愛等,這些終究父母會面臨的親子議題,行動力十足的她,總能娓娓道出自己的深度自省與絕妙應對。她的過往經驗提醒我們:即使身處體制內學校,在家也能啟動幫助孩子學習、扎穩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實驗。
2014年,毅然決定全家「島內移民」,將孩子從台北轉學到宜蘭人文實驗學校的陳安儀,跟著孩子歷經了一段轉換教育體制內外的掙扎旅程。
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實驗教育鬆綁的大環境下,觀察第一線教育現場樣貌,正走在新舊觀念彼此激盪、傳統與翻轉力道相互論辯的階段。集資深媒體人、親職教養與兒童閱讀與寫作講師,以及知名部落客等多重角色於一身的陳安儀,一向不畏旁人眼光、勇於直言觀察。
是家長,也是泛教育工作者的陳安儀,在孩子進入國中後,心疼原本國小自信快樂的孩子,短短幾個月內便習慣以分數評價自己與他人,在升學考試當前的壓力下,她深感難以撼動傳統教育觀念的無力與無奈。歷經長考,她決定為了孩子舉家遷居宜蘭,到就讀後歷經實驗學校活潑教學方式的驚艷、以及新學期之始發現同校家長轉學出走潮震撼。這段「教育移民」歷程,她透過《親子天下》的【我的教育實驗】專欄寫下心路歷程,期間也引起諸多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迴響與質疑,是了解近年新興的教育移民潮家庭縮影,並一窺中產階級教育價值觀與心路歷程的剴切之作。
從內容架構來看,本書則是透過「學校」與「家庭」兩個層面,細述一位衝勁十足的行動派母親,如何為呵護適性教育土壤,不僅坐而言更起而行的具體行動與觀察筆記。除了學校篇為作者在《親子天下》專欄的完整版集結外,作者也毫不藏私分享近年她在演講與寫作過程中,聽眾與網友提問最熱烈的親職教養議題,以及她如何透過觀察兒女不同氣質個性與天賦潛能,尋找最適合孩子的學習資源。
無論是親子的知性討論、溫馨對話,或是擦槍走火的唇槍舌戰,在陳安儀的筆下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從學習、功課、補習、打工、金錢、叛逆、溝通、戀愛等,舉凡家有青少年父母常見的教養議題,陳安儀也透過令人莞爾甚至拍案叫絕的親子小故事,娓娓道出自己的做法與應對方式。
特色
勇氣與行動派母親的心路歷程:從學校到家庭,分享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教育的徬徨與掙扎,以及家庭相對應所做的種種改變,全方面理解教育移民家庭的思維與行動。
不藏私的家庭教養經驗分享:從實驗教育學校的教學觀察紀錄,到家庭的各類親子議題應對,整理出讓父母、教師或泛教育工作者可以學習的觀念與方法。
陳怡光 (自學教父,保障教育選擇權總召集人,著有《我家就是國際學校》)
1980年,消基會以一句「別讓您的權利睡著了」口號,揭開現代公民運動。35年後,安儀以現代孟母三遷的親身經驗提醒全國家長:如果你受夠了學校「調教」你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勇敢說出來並付諸行動,別讓你的教育選擇權睡著了!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曾任職苗栗全人實驗中學7年,現為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著有《心教》《麥田裡的老師》等書)
陳安儀是我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她帶孩子實踐理念教育,更推廣閱讀與寫作教育,不僅具備著智慧、清晰的思維,也對整個教育環境有深刻的反省與應對。每次看她的文章,總讓我心中有深深的共鳴,想推薦給所有父母與教師閱讀。
彭菊仙(親職教養作家,資深媒體人、三個男孩的母親,《教養好好玩》等書作者)
為什麼要有分數以外的選擇?因為,要成功甚至幸福的生活,包含太多分數以外更為重要的條件與價值。
我沒有如安儀的條件,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島內移民,所以我非常羨慕安儀;然而,我更佩服安儀,因為,即使我有這樣的條件,我和我的孩子、家人未必具備這樣的勇氣!我一路隨著安儀的教養手記,看著文藝小才女雨桐成長,但是到了國中,我卻看到她栽進了數學深淵裡;接著,她那心底對文學的一派深情,也被一張張以「考倒學生」為目的艱澀國文考卷銷毀,不勝噓唏。
雖然雨桐的教育實驗還是個進行式,但是,當我再度看到雨桐找回豐沛的文學深情,看到她一張張認真細緻的畫作,以及自信滿滿站在音樂舞台上,我知道:這趟島內移民,在一開始就救回了一個孩子不能失去的東西!
犀利觀察體制內、外學校教育差異,適性幫助孩子搭建發光舞台,
「勇氣媽咪」陳安儀,分享她陪伴孩子走過「轉換教育體制」的心路歷程。
如果,你曾思索是否該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島內移民,你必須要看這本書——
13篇連載於《親子天下》雜誌專欄,【我的教育實驗全紀錄】完整收錄:從下定決心從台北體制內學校出走的徬徨與掙扎,驚豔於實驗教育的活潑與多元,真實看見兩個孩子面對「空白時間」截然不同的適應歷程,到震撼於實驗教育遠高於體制內學校的家長出走潮……一整年的教育觀察,忠實呈現「現代孟母」心情的百轉千迴。
如果,你無法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舉家遷移,你更不能錯過這本書——
16篇【陳安儀的筆下人生】超高人氣文章,在家也能啟動屬於自己的教育實驗:家庭,是孕育孩子學習態度與待人處世的根基。樂在母職的陳安儀,善於描繪生活裡一幕又一幕的親子日常,舉凡思考、說話、比賽、禮貌、處罰、金錢、電玩、叛逆、戀愛等,這些終究父母會面臨的親子議題,行動力十足的她,總能娓娓道出自己的深度自省與絕妙應對。她的過往經驗提醒我們:即使身處體制內學校,在家也能啟動幫助孩子學習、扎穩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實驗。
2014年,毅然決定全家「島內移民」,將孩子從台北轉學到宜蘭人文實驗學校的陳安儀,跟著孩子歷經了一段轉換教育體制內外的掙扎旅程。
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實驗教育鬆綁的大環境下,觀察第一線教育現場樣貌,正走在新舊觀念彼此激盪、傳統與翻轉力道相互論辯的階段。集資深媒體人、親職教養與兒童閱讀與寫作講師,以及知名部落客等多重角色於一身的陳安儀,一向不畏旁人眼光、勇於直言觀察。
是家長,也是泛教育工作者的陳安儀,在孩子進入國中後,心疼原本國小自信快樂的孩子,短短幾個月內便習慣以分數評價自己與他人,在升學考試當前的壓力下,她深感難以撼動傳統教育觀念的無力與無奈。歷經長考,她決定為了孩子舉家遷居宜蘭,到就讀後歷經實驗學校活潑教學方式的驚艷、以及新學期之始發現同校家長轉學出走潮震撼。這段「教育移民」歷程,她透過《親子天下》的【我的教育實驗】專欄寫下心路歷程,期間也引起諸多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迴響與質疑,是了解近年新興的教育移民潮家庭縮影,並一窺中產階級教育價值觀與心路歷程的剴切之作。
從內容架構來看,本書則是透過「學校」與「家庭」兩個層面,細述一位衝勁十足的行動派母親,如何為呵護適性教育土壤,不僅坐而言更起而行的具體行動與觀察筆記。除了學校篇為作者在《親子天下》專欄的完整版集結外,作者也毫不藏私分享近年她在演講與寫作過程中,聽眾與網友提問最熱烈的親職教養議題,以及她如何透過觀察兒女不同氣質個性與天賦潛能,尋找最適合孩子的學習資源。
無論是親子的知性討論、溫馨對話,或是擦槍走火的唇槍舌戰,在陳安儀的筆下都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從學習、功課、補習、打工、金錢、叛逆、溝通、戀愛等,舉凡家有青少年父母常見的教養議題,陳安儀也透過令人莞爾甚至拍案叫絕的親子小故事,娓娓道出自己的做法與應對方式。
特色
勇氣與行動派母親的心路歷程:從學校到家庭,分享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教育的徬徨與掙扎,以及家庭相對應所做的種種改變,全方面理解教育移民家庭的思維與行動。
不藏私的家庭教養經驗分享:從實驗教育學校的教學觀察紀錄,到家庭的各類親子議題應對,整理出讓父母、教師或泛教育工作者可以學習的觀念與方法。
陳怡光 (自學教父,保障教育選擇權總召集人,著有《我家就是國際學校》)
1980年,消基會以一句「別讓您的權利睡著了」口號,揭開現代公民運動。35年後,安儀以現代孟母三遷的親身經驗提醒全國家長:如果你受夠了學校「調教」你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勇敢說出來並付諸行動,別讓你的教育選擇權睡著了!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曾任職苗栗全人實驗中學7年,現為教育工作者,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著有《心教》《麥田裡的老師》等書)
陳安儀是我尊敬的教育工作者,她帶孩子實踐理念教育,更推廣閱讀與寫作教育,不僅具備著智慧、清晰的思維,也對整個教育環境有深刻的反省與應對。每次看她的文章,總讓我心中有深深的共鳴,想推薦給所有父母與教師閱讀。
彭菊仙(親職教養作家,資深媒體人、三個男孩的母親,《教養好好玩》等書作者)
為什麼要有分數以外的選擇?因為,要成功甚至幸福的生活,包含太多分數以外更為重要的條件與價值。
我沒有如安儀的條件,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島內移民,所以我非常羨慕安儀;然而,我更佩服安儀,因為,即使我有這樣的條件,我和我的孩子、家人未必具備這樣的勇氣!我一路隨著安儀的教養手記,看著文藝小才女雨桐成長,但是到了國中,我卻看到她栽進了數學深淵裡;接著,她那心底對文學的一派深情,也被一張張以「考倒學生」為目的艱澀國文考卷銷毀,不勝噓唏。
雖然雨桐的教育實驗還是個進行式,但是,當我再度看到雨桐找回豐沛的文學深情,看到她一張張認真細緻的畫作,以及自信滿滿站在音樂舞台上,我知道:這趟島內移民,在一開始就救回了一個孩子不能失去的東西!
作者簡介
集資深媒體人、台灣母乳協會發起人、親職教養、兒童閱讀與寫作老師,以及知名部落客於一身。
自台大中文系畢業後,一頭栽入電視圈,從電視人到知名影劇記者。在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之後,決心積極耕耘親職教養領域。
2002年,她曾與11位哺乳媽媽共創「台灣母乳協會」;2008年,創辦「媽媽PLAY親子烘焙聚會」,營造親子友善空間,在網路上經營社群與許多親子分享討論區,更創辦「陳安儀多元寫作」,獨特的遊戲教學法,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寫作與閱讀。
目前經營的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點閱率高達兩千萬人次,也是《親子天下》嚴選部落格作者。
自台大中文系畢業後,一頭栽入電視圈,從電視人到知名影劇記者。在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之後,決心積極耕耘親職教養領域。
2002年,她曾與11位哺乳媽媽共創「台灣母乳協會」;2008年,創辦「媽媽PLAY親子烘焙聚會」,營造親子友善空間,在網路上經營社群與許多親子分享討論區,更創辦「陳安儀多元寫作」,獨特的遊戲教學法,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寫作與閱讀。
目前經營的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點閱率高達兩千萬人次,也是《親子天下》嚴選部落格作者。
目次
前言 走上我的教育實驗之路 陳安儀
Part 1 【學校篇】教育實驗全紀錄
面對多數國中現場依然是「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我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帶著七年級女兒桐桐和四年級兒子青青,轉學到宜蘭就讀體制外的實驗學校,還給孩子一個愉快而健全成長的童年。
現代孟母出走到宜蘭
一所不像學校的學校
不可思議的試讀體驗
當孩子閒到最高點
教「學」容易,教「人」困難
動手做,腦筋跟著動
寫字和寫作
坐不住,其實是動不夠
走出校門上課去!
還好!我「浪費」時間讀閒書
千萬別「補」壞了英文胃口!
天下沒有一百分的學校
愛上體制外的求學步調
Part 2 【家庭篇】 課業之外的家庭教育
當了媽媽之後,我才明白如何教孩子果真是一門大學問,面對生活裡層出不窮的管教挑戰,不論是學習、溝通、衝突、交友、戀愛,或是人格養成等等的教養問題,我都和孩子一起從做中學,一起感受成長的喜悅!
談獨立:三趟實習,讓孩子自己搭公車
談比賽:過程比結果重要
談說話:聊天是最好的思辨過程
談閱讀與思考:讀書,讀什麼書?
談交友:壞朋友?好朋友?
談禮貌:出門作客必修的禮貌課
談金錢:小孩也有金錢交易?
談電玩:禁玩不如培養休閒活動
談處罰:制定最適合孩子個性的罰則
談體罰:小孩該打?還是不能打?
談讚美與獎勵:多點甜蜜,少點衝突
談愛情:記得幫孩子上一堂愛情課
談反霸凌:教導孩子保護自己
談勇氣:適時推孩子一把
談身教:勇於和他人不同
談青春期:家有青少女應對之道
後記 實驗教育改變了我 蘇雨桐
Part 1 【學校篇】教育實驗全紀錄
面對多數國中現場依然是「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我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帶著七年級女兒桐桐和四年級兒子青青,轉學到宜蘭就讀體制外的實驗學校,還給孩子一個愉快而健全成長的童年。
現代孟母出走到宜蘭
一所不像學校的學校
不可思議的試讀體驗
當孩子閒到最高點
教「學」容易,教「人」困難
動手做,腦筋跟著動
寫字和寫作
坐不住,其實是動不夠
走出校門上課去!
還好!我「浪費」時間讀閒書
千萬別「補」壞了英文胃口!
天下沒有一百分的學校
愛上體制外的求學步調
Part 2 【家庭篇】 課業之外的家庭教育
當了媽媽之後,我才明白如何教孩子果真是一門大學問,面對生活裡層出不窮的管教挑戰,不論是學習、溝通、衝突、交友、戀愛,或是人格養成等等的教養問題,我都和孩子一起從做中學,一起感受成長的喜悅!
談獨立:三趟實習,讓孩子自己搭公車
談比賽:過程比結果重要
談說話:聊天是最好的思辨過程
談閱讀與思考:讀書,讀什麼書?
談交友:壞朋友?好朋友?
談禮貌:出門作客必修的禮貌課
談金錢:小孩也有金錢交易?
談電玩:禁玩不如培養休閒活動
談處罰:制定最適合孩子個性的罰則
談體罰:小孩該打?還是不能打?
談讚美與獎勵:多點甜蜜,少點衝突
談愛情:記得幫孩子上一堂愛情課
談反霸凌:教導孩子保護自己
談勇氣:適時推孩子一把
談身教:勇於和他人不同
談青春期:家有青少女應對之道
後記 實驗教育改變了我 蘇雨桐
書摘/試閱
前言 我的教育實驗全紀錄 陳安儀
從小,我的父母親就十分重視我們的教育。
那一代流亡來台的孩子,沒有父母、沒有錢,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不停地努力讀書、不停的拿到學位。在那個「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靠一己之力留美拿到博士學位的父親,不僅依靠教育得到穩當的生活、優厚的俸祿、賢慧的老婆,也依靠讀書爭取到社會地位、終身成就。對於不善於社交、物質慾望不高的父親來說,「讀書、學習」更是他的興趣、享受和娛樂。
因此,自從我有記憶以來,父親下班之後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花在我們三個孩子身上。他陪我們讀書、練琴;帶我去上才藝課、去運動;更帶著我們遊戲、玩耍。至於我的母親,那更不用說,她在我三歲左右就辭去了工作,當全職家庭主婦,一心一意照顧小孩。由於這樣緊密的親子關係,父母親給予我的身教、言教,影響我甚鉅。
我從小喜歡閱讀,興趣廣泛,就像我父親一樣,對於新鮮的事物永遠抱有高度的好奇。再加上,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父母親便將我單獨留在台北親戚家就讀國中,帶著年幼的弟弟妹妹搬回桃園鄉下,此後我便習慣自己解決生活問題,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對於陌生的環境,我適應力強、膽子大。再則,我猜我也遺傳了父親的剛毅性格與母親的樂觀大方,這對我成長之後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從小看著父親的特立獨行,因此我從不畏懼「與眾不同」、「冒險挑戰」。因為喜歡閱讀,凡事碰到問題,總喜歡找書、找資料,經過思考之後覺得正確,風險評估過後覺得自己承擔得起,我便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記得考上大學那年,我第一次去速食店打工,因為是親友幫忙介紹,被人取笑是「富家女、好學生」。我不服輸,自己應徵換了一家店,硬是咬牙做了一年餘,從後場搬貨、前場備餐……,只是為了證明給自己看:別人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得到。
後來,去安親班應徵作文老師。從未有過教學經驗的我,第一天面試就被主管要求「現場試教二十分鐘」。也不知哪來的勇氣,我竟氣定神閒地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就像教了十多年的老師一樣自在!
而離開電視製作單位轉去報社任職雜誌部門記者時更誇張,我不但不會操作電腦,更不用說「打字」僅在「一指神功」的程度,竟然也就這樣「混」進去當了記者,每天在同事下班之後,偷偷在辦公室裡趕工、狂練打字,夜夜搞到凌晨三點才回家。
也就因為性格中「不服輸」的「反骨」,當我在報社任職時懷了老大,別人愈是告訴我職業婦女不可能完成「全母乳哺育」的任務,我愈是不信邪!於是,我去書店翻書、上網找資料,在確認沒有什麼比母奶對我的寶寶更好之後,最後我不但「全母乳」哺育了兩個孩子共六年,直到自然離乳為止,更組織了十一位網路媽媽,帶頭創立了「台灣母乳協會」,引領台灣哺乳風氣、改善了台灣母乳的哺餵環境。因為我希望,我能夠把這些重要的資訊及經驗,傳承給台灣的每一位母親,讓每一位母親都能夠有機會跟我一樣,把最好的跟自己最愛的人分享。
我在「台灣母乳協會」擔任了兩屆副理事、前後共七年的母乳志工,除了在多家醫院、健康服務中心組織母乳聚會之外,更在網路上發文無數,幫助許許多多的媽媽餵哺母乳。每每,在路上遇到媽媽們充滿感謝的向我握手致意,那種「為善最樂」的感受,實在言語無法形容的。
就在此時,我發現,比起原來的記者工作,我肩負著更重要的職志:好好陪伴兒女、好好的寫作,因此,我回到了家,也找到了我這輩子最愛的工作──當一個母親,一個寫作的母親。
回到家之後,我開始用我自己的方法教育兒女,而後寫作、反省、紀錄。我研讀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書籍,我讓不喜歡上托兒所的女兒回到家裡來,和網路上的朋友共組PLAY GROUP,後來又開辦「媽媽PLAY親子聚會」;我寫下了「五歲再上幼稚園」、「假性單親媽媽」、「跳級生的背後」等等轉發率極高的文章。我陪伴他們每週爬山、每天閱讀,寫下了「自然課」、「識字以後更要共讀」;我重作馮婦,為了教導自己的女兒,開始教授閱讀與寫作,我寫下了「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開設「陳安儀多元作文」。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的事業也隨著陪伴他們而調整、變動。對我來說,陪伴孩子一起長大,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而文字的魅力無遠弗屆,我無心插柳的部落格,造成兩千萬人次的點閱率,這點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就在我一面陪伴孩子,一面不知不覺的傳遞著父親給我、而我延續下來的教育方式及觀念的同時,不知不覺,我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少年,而我,被迫再度面對台灣五十年來亙古不變、「考試領導教學」的中學教育模式。
本來,我天真的以為,台灣的國小教育已經相當多元化,國中教育應該也有了相當的改善;再加上十二年國教的推行、多元的升學方案,我想教育現場即便無法令人滿意,最起碼也可以勉強接受了吧?
沒想到,升上國中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一樣的大考、小考、天天考不完;一樣的升學勝過一切、價值觀全然扭曲;一樣的古板權威、無法溝通,甚至比我們當年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立意雖好而執行偏差的不分班、不分程度;背著教育局偷偷摸摸的借課、留校、班排、校排;隨著時代進步而愈加愈多的科目與內容……我眼看著我在孩子小時候辛苦建立的活潑、自信、優秀、均衡,在短短幾個月內,被體制內的分數排名,打擊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
我發現,我錯了。
我以為,這種「成績至上」的教育方式下,扭曲的價值觀與標籤,只要我不在乎,我的孩子也可以不在乎。可是,我卻錯估了環境與老師、同儕的力量。
我無法假裝孩子的自信破滅、自我認同問題不存在;
我也無法假裝感覺不到自己的焦慮與不安;
我更無法無視於問題,而安慰自己:「反正大家不都是這樣長大的!」
既然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也做得到,我無法說服我自己不去試試看、去冒個險,突破自己的「安全圈」。
於是,我與孩子討論之後,做出了抉擇:我們決定開展我們的「實驗教育」。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對他們的未來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或困難?
但我知道,我必須做出改變!
我必須帶領我的孩子,就像一路以來,父親帶領我一樣!
最後,當我看到孩子轉學時,同學贈與她的留言條時,我嘆息了!
每一個孩子的祝福,幾乎都跟成績、學業有關,彷彿十幾歲的青春裡,只剩下這件事。
我看到台灣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一樣被考試與成績折磨長大的孩子,畢業多年以後,還在做著被考試嚇醒的惡夢。
我看到一個個灰暗的青春,埋首在永無止盡的考試裡,念著不知為何而念的課本與自修。
這是我寫出這本書的緣由。
我希望能藉由我的實驗教育,對台灣的多元教育,能有一些萌芽的作用。
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以脫離考試引導教學的惡夢,真正為自己而讀書,也能夠讀自己喜愛的書。
【後記】實驗教育改變了我 蘇雨桐
來到宜蘭人文實驗中小學這一年,我變了許多。
我本來以為,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要考進全班前十名、上好的高中、考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領好的薪水,然後盲目的一直走下去,過著我可能不想要的,但是旁人眼中是我需要的,快樂人生。
但來到人文,我的觀點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這裡,我真的很開心,也非常珍惜這段日子,看著我從未接觸過的新世界,到處驚奇的探索,因為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人生。
我轉學來是七年級下學期,也就是人文的第三學期,因為人文是四學期制的學校。之前因為讀的國中功課考試還蠻多的,加上我的功課也不太好,是努力讀也不見得有用的類型,當時我和我媽真的精神壓力過大,一個快崩潰的狀態,突然間聽到人文這所學校,經過討論便前往參觀。
參觀之前,我原先是不願意轉學的,因為上國中之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同學什麼的也認識了許多,漸漸變成了好朋友,不想放棄這段友情。
記得那天參觀人文時,先去國小部。第一眼印象是驚奇!教室牆壁上貼滿了他們的畫作,地板角落堆滿了拼圖、桌遊和故事書,那時上的課程是論說課,看他們上課的方式是跟老師你一言我一句互相辯論反嗆,有的小朋友甚至還站到老師座位前大聲回了一句,而老師也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說了回去。
後來又去了國中部,有一堂課是看馬蓋先的電影,影片播到某個段落時,老師會把電影停下,然後開始解釋箇中的科學原理給他們聽,有趣的很。跟我們在體制內學校被動式的念課文、老師點我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緊盯著他們認真上課的模樣,心中開始動搖,有一點嚮往他們的自由、快樂,還有學習方法。接著,經過跟家長會長的訪談之後,確認了時間,要先「試讀」一週。
「試讀」是指:在正式轉入人文之前,須先經過一個禮拜的觀察還有進入他們的課程中學習、參與。那時的國中班群分了幾個小組,必須先認識並選好你的小組,接著參與他們的課程一個禮拜,最後由老師評估你的狀態,再決定你適不適合這個體制,確定你能夠融入哪個小組之後,才能正式入學。
試讀的那段時間,我常常驚訝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為什麼學生可以向老師頂嘴?為什麼可以不遵守規定?為什麼可以高舉著自己的意見與老師對峙?甚至還能理直氣壯的抗議「我不要」某件事?
當時我第一時間想著:「這群人真的有辦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嗎?」那時的我是用很鄙視的眼神看著他們的。有太多的「為什麼」我無法理解,就連現在的我,有時候也還是懞懞懂懂的。
但在人文一年之後,我慢慢了解了人文的實驗教育,想法漸漸改變。面對這個教學系統,我的內心由懷疑,轉變成為肯定它的價值。
在這裡,你的每一個意見都會被傾聽,而不會被隨意忽略。
剛開始,我非常的不適應,什麼事老師都要強迫你出聲、發言、表達意見。而且,你必須主動地表示意見、討論、反駁,甚至衝上台駁倒發言人都可以,就是不能一臉呆滯的坐在台下,敷衍地點頭說好,被動、無神跟著其他人的腳步。
當你背地裡不服氣、私底下跟旁人抱怨,討論時卻又不參與時,老師就會說:「你明明有表示的機會,自己不善加利用,那我不懂你有什麼好不甘願的?」
在這裡,一切就是你自己要的,不會有人干涉你。
在這裡,老師不要只會乖乖點頭應付老師的模範好學生,而是有自己意見、會抗議和執行的「叛逆小孩」。所以,所有事情你都要自己來,沒有人會幫你規劃妥善。
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漸漸的跟上他們的視野,追上他們的感官,學會自己思考事情的角度,我的世界開始有了不同的色彩。
我學會了──怎麼回歸最初的自己。
拿掉社會給你的框架、拿掉大家對你而不是你自己希望的期待,憑著你自己的意識跳脫而出,呼吸著不同的空氣。
我不是為了我身邊的人而活,我是為了我自己。
這裡的課程,與一般體制內的課表完全不同,像是:「登山專題」、「生活數學」、「創意寫作」以及「肢體探索」之類千奇百怪的課堂,有的是運動和生活結合;例如「爬山」就要自己查資料、做「背負訓練」,還要規劃路途和學習搭帳篷等等;數學則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像是如果家裡要訂製桌椅時,需要與牆壁之間的距離為多少、園遊會賣飲料的成本及利潤等計算;都會結合實地操作,而非只坐在教室裡上課。
還有一些「探索身心」需要的課程,會教你如何把脈、有效的調節呼吸、放鬆等。我修了很多寫作之類的課程,有些是在課堂朗讀一些詩,分享你的感受;也有些是要創造一個小說裡的角色,並把他帶來學校介紹給大家,而期末作業則是寫三千字的小說交給老師……
這裡沒有「考試」,但會有一些「測驗」。老師會評估你的程度,再個別分到不同的班別,打成績單時多半會注重你平常的上課狀態、參與程度、團隊合作、投入心血。例如數學「測驗」,題目並不是計算,而是:
「你為什麼選這堂課?」
「你認為這堂課會學到什麼?」
「你希望的上課方式是什麼?」
「你覺得你學到了些什麼?」
這裡沒有體制內的那種計算成績的「考試」。但是,為了學校的課程,做報告和上台發表的次數多到不計其數。雖然每次上台總是會有點緊張,但我卻逐漸進入狀況,跟同學討論得十分熱烈。記得有一回,我們正在台上做報告時,校外的參觀人士,看得目瞪口呆,驚呼:「這哪像是國中,分明是高中教室啊!」
比起成績,這裡的老師更在乎的是,你個人身心的調整及成長。
到了人文之後,多了一群你無從想像的同學、摸不清底線的老師、和一堆千奇百怪的課程,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很感激我有機會轉到人文實驗國中小,有一個新的開始,能做一個全新、並且是我所喜歡的自己。
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敢大聲發言、能負責任,而不因旁人的壓力而不敢說出意見的人,而不是一個隨意被人左右、無自己身心意志的「人形魁儡」。
感謝人文教了我那許多事。
從小,我的父母親就十分重視我們的教育。
那一代流亡來台的孩子,沒有父母、沒有錢,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不停地努力讀書、不停的拿到學位。在那個「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靠一己之力留美拿到博士學位的父親,不僅依靠教育得到穩當的生活、優厚的俸祿、賢慧的老婆,也依靠讀書爭取到社會地位、終身成就。對於不善於社交、物質慾望不高的父親來說,「讀書、學習」更是他的興趣、享受和娛樂。
因此,自從我有記憶以來,父親下班之後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花在我們三個孩子身上。他陪我們讀書、練琴;帶我去上才藝課、去運動;更帶著我們遊戲、玩耍。至於我的母親,那更不用說,她在我三歲左右就辭去了工作,當全職家庭主婦,一心一意照顧小孩。由於這樣緊密的親子關係,父母親給予我的身教、言教,影響我甚鉅。
我從小喜歡閱讀,興趣廣泛,就像我父親一樣,對於新鮮的事物永遠抱有高度的好奇。再加上,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父母親便將我單獨留在台北親戚家就讀國中,帶著年幼的弟弟妹妹搬回桃園鄉下,此後我便習慣自己解決生活問題,養成了獨立的性格,對於陌生的環境,我適應力強、膽子大。再則,我猜我也遺傳了父親的剛毅性格與母親的樂觀大方,這對我成長之後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從小看著父親的特立獨行,因此我從不畏懼「與眾不同」、「冒險挑戰」。因為喜歡閱讀,凡事碰到問題,總喜歡找書、找資料,經過思考之後覺得正確,風險評估過後覺得自己承擔得起,我便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記得考上大學那年,我第一次去速食店打工,因為是親友幫忙介紹,被人取笑是「富家女、好學生」。我不服輸,自己應徵換了一家店,硬是咬牙做了一年餘,從後場搬貨、前場備餐……,只是為了證明給自己看:別人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得到。
後來,去安親班應徵作文老師。從未有過教學經驗的我,第一天面試就被主管要求「現場試教二十分鐘」。也不知哪來的勇氣,我竟氣定神閒地站在台上侃侃而談,就像教了十多年的老師一樣自在!
而離開電視製作單位轉去報社任職雜誌部門記者時更誇張,我不但不會操作電腦,更不用說「打字」僅在「一指神功」的程度,竟然也就這樣「混」進去當了記者,每天在同事下班之後,偷偷在辦公室裡趕工、狂練打字,夜夜搞到凌晨三點才回家。
也就因為性格中「不服輸」的「反骨」,當我在報社任職時懷了老大,別人愈是告訴我職業婦女不可能完成「全母乳哺育」的任務,我愈是不信邪!於是,我去書店翻書、上網找資料,在確認沒有什麼比母奶對我的寶寶更好之後,最後我不但「全母乳」哺育了兩個孩子共六年,直到自然離乳為止,更組織了十一位網路媽媽,帶頭創立了「台灣母乳協會」,引領台灣哺乳風氣、改善了台灣母乳的哺餵環境。因為我希望,我能夠把這些重要的資訊及經驗,傳承給台灣的每一位母親,讓每一位母親都能夠有機會跟我一樣,把最好的跟自己最愛的人分享。
我在「台灣母乳協會」擔任了兩屆副理事、前後共七年的母乳志工,除了在多家醫院、健康服務中心組織母乳聚會之外,更在網路上發文無數,幫助許許多多的媽媽餵哺母乳。每每,在路上遇到媽媽們充滿感謝的向我握手致意,那種「為善最樂」的感受,實在言語無法形容的。
就在此時,我發現,比起原來的記者工作,我肩負著更重要的職志:好好陪伴兒女、好好的寫作,因此,我回到了家,也找到了我這輩子最愛的工作──當一個母親,一個寫作的母親。
回到家之後,我開始用我自己的方法教育兒女,而後寫作、反省、紀錄。我研讀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書籍,我讓不喜歡上托兒所的女兒回到家裡來,和網路上的朋友共組PLAY GROUP,後來又開辦「媽媽PLAY親子聚會」;我寫下了「五歲再上幼稚園」、「假性單親媽媽」、「跳級生的背後」等等轉發率極高的文章。我陪伴他們每週爬山、每天閱讀,寫下了「自然課」、「識字以後更要共讀」;我重作馮婦,為了教導自己的女兒,開始教授閱讀與寫作,我寫下了「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法,開設「陳安儀多元作文」。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的事業也隨著陪伴他們而調整、變動。對我來說,陪伴孩子一起長大,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而文字的魅力無遠弗屆,我無心插柳的部落格,造成兩千萬人次的點閱率,這點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就在我一面陪伴孩子,一面不知不覺的傳遞著父親給我、而我延續下來的教育方式及觀念的同時,不知不覺,我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少年,而我,被迫再度面對台灣五十年來亙古不變、「考試領導教學」的中學教育模式。
本來,我天真的以為,台灣的國小教育已經相當多元化,國中教育應該也有了相當的改善;再加上十二年國教的推行、多元的升學方案,我想教育現場即便無法令人滿意,最起碼也可以勉強接受了吧?
沒想到,升上國中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一樣的大考、小考、天天考不完;一樣的升學勝過一切、價值觀全然扭曲;一樣的古板權威、無法溝通,甚至比我們當年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立意雖好而執行偏差的不分班、不分程度;背著教育局偷偷摸摸的借課、留校、班排、校排;隨著時代進步而愈加愈多的科目與內容……我眼看著我在孩子小時候辛苦建立的活潑、自信、優秀、均衡,在短短幾個月內,被體制內的分數排名,打擊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
我發現,我錯了。
我以為,這種「成績至上」的教育方式下,扭曲的價值觀與標籤,只要我不在乎,我的孩子也可以不在乎。可是,我卻錯估了環境與老師、同儕的力量。
我無法假裝孩子的自信破滅、自我認同問題不存在;
我也無法假裝感覺不到自己的焦慮與不安;
我更無法無視於問題,而安慰自己:「反正大家不都是這樣長大的!」
既然我知道自己有能力、也做得到,我無法說服我自己不去試試看、去冒個險,突破自己的「安全圈」。
於是,我與孩子討論之後,做出了抉擇:我們決定開展我們的「實驗教育」。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對他們的未來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或困難?
但我知道,我必須做出改變!
我必須帶領我的孩子,就像一路以來,父親帶領我一樣!
最後,當我看到孩子轉學時,同學贈與她的留言條時,我嘆息了!
每一個孩子的祝福,幾乎都跟成績、學業有關,彷彿十幾歲的青春裡,只剩下這件事。
我看到台灣還有許許多多、和我們一樣被考試與成績折磨長大的孩子,畢業多年以後,還在做著被考試嚇醒的惡夢。
我看到一個個灰暗的青春,埋首在永無止盡的考試裡,念著不知為何而念的課本與自修。
這是我寫出這本書的緣由。
我希望能藉由我的實驗教育,對台灣的多元教育,能有一些萌芽的作用。
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以脫離考試引導教學的惡夢,真正為自己而讀書,也能夠讀自己喜愛的書。
【後記】實驗教育改變了我 蘇雨桐
來到宜蘭人文實驗中小學這一年,我變了許多。
我本來以為,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要考進全班前十名、上好的高中、考好的大學找好的工作、領好的薪水,然後盲目的一直走下去,過著我可能不想要的,但是旁人眼中是我需要的,快樂人生。
但來到人文,我的觀點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在這裡,我真的很開心,也非常珍惜這段日子,看著我從未接觸過的新世界,到處驚奇的探索,因為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人生。
我轉學來是七年級下學期,也就是人文的第三學期,因為人文是四學期制的學校。之前因為讀的國中功課考試還蠻多的,加上我的功課也不太好,是努力讀也不見得有用的類型,當時我和我媽真的精神壓力過大,一個快崩潰的狀態,突然間聽到人文這所學校,經過討論便前往參觀。
參觀之前,我原先是不願意轉學的,因為上國中之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同學什麼的也認識了許多,漸漸變成了好朋友,不想放棄這段友情。
記得那天參觀人文時,先去國小部。第一眼印象是驚奇!教室牆壁上貼滿了他們的畫作,地板角落堆滿了拼圖、桌遊和故事書,那時上的課程是論說課,看他們上課的方式是跟老師你一言我一句互相辯論反嗆,有的小朋友甚至還站到老師座位前大聲回了一句,而老師也認真的看著他的眼睛說了回去。
後來又去了國中部,有一堂課是看馬蓋先的電影,影片播到某個段落時,老師會把電影停下,然後開始解釋箇中的科學原理給他們聽,有趣的很。跟我們在體制內學校被動式的念課文、老師點我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緊盯著他們認真上課的模樣,心中開始動搖,有一點嚮往他們的自由、快樂,還有學習方法。接著,經過跟家長會長的訪談之後,確認了時間,要先「試讀」一週。
「試讀」是指:在正式轉入人文之前,須先經過一個禮拜的觀察還有進入他們的課程中學習、參與。那時的國中班群分了幾個小組,必須先認識並選好你的小組,接著參與他們的課程一個禮拜,最後由老師評估你的狀態,再決定你適不適合這個體制,確定你能夠融入哪個小組之後,才能正式入學。
試讀的那段時間,我常常驚訝的不知該如何是好。
為什麼學生可以向老師頂嘴?為什麼可以不遵守規定?為什麼可以高舉著自己的意見與老師對峙?甚至還能理直氣壯的抗議「我不要」某件事?
當時我第一時間想著:「這群人真的有辦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嗎?」那時的我是用很鄙視的眼神看著他們的。有太多的「為什麼」我無法理解,就連現在的我,有時候也還是懞懞懂懂的。
但在人文一年之後,我慢慢了解了人文的實驗教育,想法漸漸改變。面對這個教學系統,我的內心由懷疑,轉變成為肯定它的價值。
在這裡,你的每一個意見都會被傾聽,而不會被隨意忽略。
剛開始,我非常的不適應,什麼事老師都要強迫你出聲、發言、表達意見。而且,你必須主動地表示意見、討論、反駁,甚至衝上台駁倒發言人都可以,就是不能一臉呆滯的坐在台下,敷衍地點頭說好,被動、無神跟著其他人的腳步。
當你背地裡不服氣、私底下跟旁人抱怨,討論時卻又不參與時,老師就會說:「你明明有表示的機會,自己不善加利用,那我不懂你有什麼好不甘願的?」
在這裡,一切就是你自己要的,不會有人干涉你。
在這裡,老師不要只會乖乖點頭應付老師的模範好學生,而是有自己意見、會抗議和執行的「叛逆小孩」。所以,所有事情你都要自己來,沒有人會幫你規劃妥善。
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漸漸的跟上他們的視野,追上他們的感官,學會自己思考事情的角度,我的世界開始有了不同的色彩。
我學會了──怎麼回歸最初的自己。
拿掉社會給你的框架、拿掉大家對你而不是你自己希望的期待,憑著你自己的意識跳脫而出,呼吸著不同的空氣。
我不是為了我身邊的人而活,我是為了我自己。
這裡的課程,與一般體制內的課表完全不同,像是:「登山專題」、「生活數學」、「創意寫作」以及「肢體探索」之類千奇百怪的課堂,有的是運動和生活結合;例如「爬山」就要自己查資料、做「背負訓練」,還要規劃路途和學習搭帳篷等等;數學則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像是如果家裡要訂製桌椅時,需要與牆壁之間的距離為多少、園遊會賣飲料的成本及利潤等計算;都會結合實地操作,而非只坐在教室裡上課。
還有一些「探索身心」需要的課程,會教你如何把脈、有效的調節呼吸、放鬆等。我修了很多寫作之類的課程,有些是在課堂朗讀一些詩,分享你的感受;也有些是要創造一個小說裡的角色,並把他帶來學校介紹給大家,而期末作業則是寫三千字的小說交給老師……
這裡沒有「考試」,但會有一些「測驗」。老師會評估你的程度,再個別分到不同的班別,打成績單時多半會注重你平常的上課狀態、參與程度、團隊合作、投入心血。例如數學「測驗」,題目並不是計算,而是:
「你為什麼選這堂課?」
「你認為這堂課會學到什麼?」
「你希望的上課方式是什麼?」
「你覺得你學到了些什麼?」
這裡沒有體制內的那種計算成績的「考試」。但是,為了學校的課程,做報告和上台發表的次數多到不計其數。雖然每次上台總是會有點緊張,但我卻逐漸進入狀況,跟同學討論得十分熱烈。記得有一回,我們正在台上做報告時,校外的參觀人士,看得目瞪口呆,驚呼:「這哪像是國中,分明是高中教室啊!」
比起成績,這裡的老師更在乎的是,你個人身心的調整及成長。
到了人文之後,多了一群你無從想像的同學、摸不清底線的老師、和一堆千奇百怪的課程,我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很感激我有機會轉到人文實驗國中小,有一個新的開始,能做一個全新、並且是我所喜歡的自己。
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敢大聲發言、能負責任,而不因旁人的壓力而不敢說出意見的人,而不是一個隨意被人左右、無自己身心意志的「人形魁儡」。
感謝人文教了我那許多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