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簡體書)
滿額折

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定義、正確認識自我、生涯規劃、學業管理、情緒管理、生命教育等, 適合高職高專和大學本專科大一新生和相關研究人員使用。本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學習相結合、認知與技能相結合, 真正站在大學生的角度去瞭解困惑、體察需求、聆聽心聲、撫慰心靈、助其成長。願此書能成為大學生自我進行心理調節的好幫手。

名人/編輯推薦

《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別適合醫學生學習參考,也適合其他專業的大學生和心理學愛好者作為自我修養、心理保健的讀本,還可作為醫務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書摘/試閱

**章重視心理健康善用心理咨詢
【內容導引】郝伯特 斯賓塞說過:“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愉快情緒,是幸福的**資金。”現在,我們很少有人會把健康僅僅狹隘地理解為身體健康,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日益為大眾所重視。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醫學生將要肩負解除人類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將直接影響個人的成長成才乃至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醫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理應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評判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自己可以采用哪些辦法在多大程度上自助?什么情況下需要尋求他人和專業幫助?通過心理咨詢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現在,帶著這些不解,來開啟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旅程**站吧!
【核心詞匯】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咨詢
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不斷加大,學生心理障礙和異常情況時有發生。如何適應這一新的情況,滿足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此,中央十分關注,教育部更是數次強調:各高等院校務必科學規范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大學生,尤其是作為醫學院校的大學生,我們有權利、有責任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必要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有能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現在,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練習,看看我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再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知識。
【練習】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
以下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會有的問題,請仔細地閱讀每一條,然后根據*近1個月以內下述情況影響你的實際感覺,在A、B、C、D、E五個備選項中選擇一個寫出。
A、表示沒有:自覺無該項癥狀。
B、表示輕度:自覺有該項癥狀,但發生得并不頻繁、嚴重。
C、表示中度:自覺有該項癥狀,對你有一定影響。
D、表示偏重:自覺有該項癥狀,對你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E、表示嚴重:自覺有該項癥狀,頻度和強度都十分嚴重。
1.頭痛。
2.神經過敏,心中不踏實。
3.頭腦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盤旋。
4.頭昏或昏倒。
5.對異性的興趣減退。
6.對旁人責備求全。
7.感到別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8.責怪別人制造麻煩。
9.忘性大。
10.擔心自己的衣飾整齊及儀態的端正。
11.容易煩惱和激動。
12.胸痛。
13.害怕空曠的場所或街道。
14.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動減慢。
15.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16.聽到旁人聽不到的聲音。
17.發抖。
18.感到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
19.胃口不好。
20.容易哭泣。
21.同異性相處時感到害羞不自在。
22.感到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你。
23.無緣無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24.自己不能控制地發脾氣。
25.怕單獨出門。
26.經常責怪自己。
27.腰痛。
28.感到難以完成任務。
29.感到孤獨。
30.感到苦悶。
31.過分擔憂。
32.對事物不感興趣。
33.感到害怕。
34.感情容易受到傷害。
35.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
36.感到別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37.感到人們對你不友好,不喜歡你。
38.做事必須做得很慢以保證做得正確。
39.心跳得很厲害。
40.惡心或胃部不舒服。
41.感到比不上別人。
42.肌肉酸痛。
43.感到有人在監視你、談論你。
44.難以入睡。
45.做事必須反復檢查。
46.難以做出決定。
47.怕乘電車、公共汽車、地鐵或火車。
48.呼吸有困難。
49.一陣陣發冷或發熱。
50.因為感到害怕而避開某些東西、場合或活動。
51.腦子變空了。
52.身體發麻或刺痛。
53.喉嚨有梗塞感。
54.感到沒有前途、沒有希望。
55.不能集中注意。
56.感到身體的某一部分軟弱無力。
57.感到緊張或容易緊張。
58.感到手或腳發重。
59.想到死亡的事。
60.吃得太多。
61.當別人看著你或談論你時感到不自在。
62.有一些不屬于你自己的想法。
63.有想打人或傷害他人的沖動。
64.醒得太早。
65.必須反復洗手、清點數目或觸摸某些東西。
66.睡得不穩不深。
67.有想摔壞或破壞東西的沖動。
68.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想法或念頭。
69.感到對別人神經過敏。
70.在商店或電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難。
72.一陣陣恐懼或驚恐。
73.感到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很不舒服。
74.經常與人爭論。
75.單獨一人時神經很緊張。
76.別人對你的成績沒有作出恰當的評價。
77.即使和別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單。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79.感到自己沒有什么價值。
80.感到熟悉的東西變成陌生或不像是真的。
81.大叫或摔東西。
82.害怕會在公共場合昏倒。
83.感到別人想占你的便宜。
84.為一些有關“性”的想法而很苦惱。
85.你認為應該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受到懲罰。
86.感到要趕快把事情做完。
87.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問題。
88.從未感到和其他人很親近。
89.感到自己有罪。
90.感到自己的腦子有毛病。
計分:A、B、C、D、E分別計1、2、3、4、5分,總分在160分以上要引起注意,多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節醫學生心理健康導論
一、什么是健康
人怎樣才算健康?有人說:“身體沒病就是健康。”這種看法至少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只關注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衡量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二是只看到健康的底線,其實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應是充分發揮自身效能、實現自身價值的人。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健康是身心健康的統一體,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情緒低落會導致食欲不振,心情煩躁會導致失眠心悸等。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可以依賴的*重要的內在資源。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資源,包括內在的與外在的。外在資源小到親友、熟人、陌生人等,大到時間與空間;內在資源則包括諸如身體狀況、外在長相、心智水平、各種身心調節機能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等。
一般說來,人的內在資源大于外在資源。中國有句古話:“天助自助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心理健康是個人內在資源的核心。有心理健康做基石,人的其他內在資源才有可能獲得**效的利用和提升。
人既是一個生物體,又是具有復雜的心理活動、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完整的人。因此,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在憲章中把“健康”定義為:“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于完滿(well being)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接著,它又具體提出健康的標志是:除了眾所周知的沒有病理改變和機能障礙外,①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感到疲勞和緊張;②積極樂觀,勇于承擔責任,心胸開闊;③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自我控制能力強,善于排除干擾;⑤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⑥體重得當,身體勻稱;⑦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觀察;⑧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步履輕松自如。
上述這些對健康較詳細的解釋均表明,健康同時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一個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處于完滿狀態,才算真正的健康。
實踐證明,人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密切相關、互為依存的。不存在無生理活動的心理活動,也不存在無心理活動的生理活動。因此,人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是辯證統一的。**,當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疾病時,會產生情緒低落、煩躁不安、較易發怒等癥狀;當面臨重要事件而緊張焦慮時,則會出現食而無味、食欲不振、失眠頭痛、易疲勞等癥狀。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長壽學者胡蘭夫德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能使人短命和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第二,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反過來又能促進生理健康。這正是“我健康,我快樂”“我快樂,我健康”。所以,若能善于調節情緒,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有病早除的效果。
為此,心理衛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于健全的心理。現在,很多人都懂得身體健康重要,也都在身體力行。但是,我們對心理健康卻知之甚少,甚至往往忽視。這種情況必須改變。誠然,心理和身體是分不開的。“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體”,這話很有道理。但是,身體健康本身并不能保證一個人心理也是健康的。比如,有一位大學生,一直身體健康,從小幾乎沒有得過什么病,發育良好,中學讀書時和大學入學前后多次體格檢查,總評都是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可他的心理卻很不健康。每次考試前總是特別緊張,擔心考不好而苦惱、焦急。不能安心復習功課,考試時總是不能發揮他的聰明才智,考不出他的實際水平;平時心情也常常很不愉快,不是擔心同學們看不起他,就是懷疑有人在背后議論他。像這種身體健康而心理上毛病不小的人很多。因此,在講求身體健康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講求心理健康。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身體不健康的人是不是可以心理健康呢?回答是肯定的。這不僅可能,而且實際上做到了的人很不少。報紙雜志上常常介紹“身殘志不殘”的令人敬佩的人物,他們都是心理上相當健康的。
健康與疾病之間并沒有一條截然的分界線。同樣,健康本身也有不同的水平。舉例說,一個人八小時工作后感到勞累,這自然不能算病,但顯然不如每天工作八小時以后依然精力充沛的人健康水平那么高。不論是討論心理還是身體,我們**把健康或者健全看做一種理想。一個人的心理跟身體一樣,很難說任何時候任何一點兒小毛病都沒有。所以我們把心理健康當作理想則是跟實際情況相對而言的。由于很多人的健康狀況都很不理想,我們才有必要大張旗鼓開展健康教育。不只是少數人要重視,而是人人都要重視。正是由于追求的是一種理想,沒有止境,我們才必須不斷地努力去提高健康水平。就像“活到老,學到老”一樣,只要還活著,我們就要為健康這個理想而努力。
二、心理健康的評判標準
怎樣才算心理健康?21世紀以來,有關這方面的專家們發表過許多的見解。有一位專家認為,除了自己以外能夠愛至少一個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這個提法相當深刻而富于啟發性。這里所說的愛,是真正的愛,是主動的愛,是對人性的崇拜。它意味著對另一個人深入地了解、尊敬、信任、關心和體貼,愿意為所愛的人做出必要的犧牲,能夠體驗到愛的力量和幸福;絕不意味著占有或控制別人,也毫不計較別人的報答。把這個提法反過來也許更正確,也就是說,除了自己以外誰也不愛的人毫無疑問是心理不健康的。
愛當然非常重要,但是,人的心理畢竟是多方面的和極為復雜的。因此,不少人認為,人的心理不是愛這一個字所能包括的。
(一)許又新提出的三種標準
我國研究心理健康的先驅者許又新提出了三種標準,即體驗標準、操作標準和發展標準。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這些標準,如果只考慮其中的任何一條,恐怕都難免失之偏頗,所以**把它們綜合起來加以考慮。
1.體驗標準
這是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兩條: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
首先是愉快。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