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為國效力:那些傷兵、他們的家人,還有朋友
商品資訊
系列名:左岸社會觀察
ISBN13:9789865727321
替代書名: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出版社:左岸文化
作者:大衛.芬柯
譯者:高紫文
出版日:2016/03/03
裝訂/頁數:平裝/384頁
規格:21cm*14.8cm*2.5cm (高/寬/厚)
版次:1
定價
:NT$ 380 元優惠價
:90 折 342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把他們送上戰場,就有責任深思這一切。」
2013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
近十年來,許多勇敢有才華的記者報導了各地戰事,但還沒有人緊密地將這個主題與心理學結合,但芬柯做到了。在暢銷作《坦克車外》(The Good Soldiers),芬柯報導巴格達前線的故事,與美軍第十六團第二營的阿兵哥朝夕相處。在《感謝您為國效力》中,芬柯再一次近身與二營的弟兄相處,只是這次地點在美國,就在弟兄們的家中;此時,他們都退伍了。
芬柯跟弟兄們一起度過這最緊密、最痛苦、最充滿希望的時刻,看著他們修復自己的人生。芬柯描繪出最難以抹滅、最真切的戰後生活樣貌,當中不只有阿兵哥,還有家人、朋友,以及真心要幫助他們的專業人員(雖然大多都沒成功)。芬柯報導的功力獨樹一格,這些故事非常動人,一讀就不忍放下書冊。《感謝您為國效力》有助於我們了解另一種人生。
「我們把他們送上戰場,就有責任深思這一切。」
2013年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作品
近十年來,許多勇敢有才華的記者報導了各地戰事,但還沒有人緊密地將這個主題與心理學結合,但芬柯做到了。在暢銷作《坦克車外》(The Good Soldiers),芬柯報導巴格達前線的故事,與美軍第十六團第二營的阿兵哥朝夕相處。在《感謝您為國效力》中,芬柯再一次近身與二營的弟兄相處,只是這次地點在美國,就在弟兄們的家中;此時,他們都退伍了。
芬柯跟弟兄們一起度過這最緊密、最痛苦、最充滿希望的時刻,看著他們修復自己的人生。芬柯描繪出最難以抹滅、最真切的戰後生活樣貌,當中不只有阿兵哥,還有家人、朋友,以及真心要幫助他們的專業人員(雖然大多都沒成功)。芬柯報導的功力獨樹一格,這些故事非常動人,一讀就不忍放下書冊。《感謝您為國效力》有助於我們了解另一種人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大衛.芬柯著有暢銷書《坦克車外》,描寫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的「增兵計劃」,深獲好評,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芬柯擔任《華盛頓郵報》的編輯與作家,不只曾經到非洲、亞洲、中美洲、歐洲、美國各地報導,也曾經到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報導戰爭。
芬柯曾獲得許多殊榮,二○○六年獲得普利茲獎,二○一二年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助金。現居華盛頓特區。
譯者簡介
高紫文,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畢,專職翻譯,特別喜愛戰爭歷史文學。譯有《甘地與我》、《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大象先生》
名人/編輯推薦
名人推薦
「我強烈推薦給自己的朋友,無論生活多忙,一定要抽空讀《感謝您為國效力》。書中描述的各個家庭將讓你們無法釋卷。」
——《美好永遠的背後》作者、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凱瑟琳.布
「大衛.芬柯揭穿所有謊言、藉口,讓我們了解參戰軍人及軍眷為戰爭付出的代價。也讓我們看到,許多政治人物只會吹噓,做出令人心灰意冷的官僚措施。這本書與眾不同,讀來令人羞愧、憤怒、心痛,卻也令人欣慰。」
——《半場無戰事》作者,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班.方登
「我強烈推薦給自己的朋友,無論生活多忙,一定要抽空讀《感謝您為國效力》。書中描述的各個家庭將讓你們無法釋卷。」
——《美好永遠的背後》作者、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凱瑟琳.布
「大衛.芬柯揭穿所有謊言、藉口,讓我們了解參戰軍人及軍眷為戰爭付出的代價。也讓我們看到,許多政治人物只會吹噓,做出令人心灰意冷的官僚措施。這本書與眾不同,讀來令人羞愧、憤怒、心痛,卻也令人欣慰。」
——《半場無戰事》作者,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班.方登
書摘/試閱
書摘
第二章
那名女子是雅曼達.竇思德(Amanda Doster),那天她是那場戰爭的新寡婦。
現在,不再是新寡婦的她,正在家裡等待門鈴響起;在她聽來,叮咚的門鈴聲永遠像是在通知一條生命結束了。
她丈夫死亡的那天,門鈴響起時,她兩個年幼的女兒正在浴缸裡,烤爐裡正在烤餅乾。她開門後看見門口站著人,他們還沒說話,她就迅速完成推估。如果是受傷,軍方會打電話;如果是重傷,會有軍人穿普通軍服來訪;如果是死亡,來訪的軍人會穿比較隆重的A級軍服。而這兩個人,上前問能否進屋談談,穿的正是A級軍服。「我得先處理完幾件事再跟你們談。」她回答。她想保持不慌不亂,這對她很重要。她進入廚房關掉烤爐,她知道等等一定會忘記正在烤餅乾。她列出要辦的事情。她打電話請幾個鄰居過來帶走女兒;她打電話請母親儘快搭機過來;她確定浴室的門關好。最後,她坐到客廳的長沙發上,他們站在她面前報告噩耗。
叮—咚。
這天,站在門口的是六個搬家工人。
「早安!」她對他們說,再次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正常。她有親切的圓臉和捲曲的長髮,除了那雙寡婦的眼睛,現在的她看起來跟丈夫最後見到的她簡直一模一樣。
「我們迷路了。」一名搬家工人說,並且為遲到道歉。他們全部進屋後,她帶他們走遍屋子,同時交代一些指示。
「別碰那件外套。」
「那個旗盒別搬,我來搬。」
「他的軍服我來搬。」
「那個電話我來搬,裡頭還有他的聲音。」
「黑色置物箱我來處理。那些我來處理。」
「好的。」 工頭說。他和其他人開始打包後,雅曼達和前來幫忙的摯友希麗下去屋內的龍捲風避難室,那是一間沒有窗子的水泥房間,在地下室。雅曼達打開燈,有個槍械保險櫃貼牆立著,跟冰箱差不多大。轉完密碼、打開櫃門後,她開始拿出裡頭的物品。
首先是長槍,一共九把。
三把手槍。
一把劍。
幾把刀。
彈藥。
最後是一個密封的木盒,上頭刻著字:「詹姆斯.竇思德(James D. Doster)三等士官長,生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卒於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詹姆斯在這裡啊。」希麗說。雅曼達對著盒子微笑。
「嗨,詹姆斯。」雅曼達說。
有一陣子,她不論到哪都會帶著詹姆斯。她帶著詹姆斯到公婆家過聖誕節,到阿肯色州一路上都用安全帶固定好詹姆斯。有一天,強烈暴風即將來襲,她帶詹姆斯到希麗家,那次用洗衣籃搬運詹姆斯。
有好長一段時間,她把詹姆斯放在臥室的梳妝檯正中央,那個梳妝檯是兩人一起去買的。有一天,她把一首描寫悲傷與信念的詩用框裝起來,放在梳妝檯上,小心把詹姆斯移向邊緣。又有一天,她買了新的臥室傢俱,把梳妝檯搬到客房,把詹姆斯帶到龍捲風避難室。起初她把詹姆斯放在槍械保險櫃上面,最後擺到裡面,想說這樣就能防火,沒去想她要防止被火燒毀的,是火化後的骨灰。她關上櫃門,轉動密碼鎖,關掉燈,爬上樓梯,開始調適心情,告訴自己,詹姆斯在保險櫃裡,在門後,在黑暗中。現在,她即將離開這棟屋子。就是在這裡,她看見詹姆斯生前的最後一面,並且承諾會在這裡迎接詹姆斯回來。
她也曾經固執要信守那項承諾。最初那段日子,她告訴被指派去協助她的撫卹承辦人員說:「我要永遠待在這裡,絕對不離開。」她也這樣告訴朋友。一開始朋友們都同情,幾個月過去,接著一年過去,接著又一年過去,多數朋友開始失去耐性,不再諒解她如此無止境地悲傷,無法節哀。「悲傷夠了。」一名友人說,「妳必須看開。」或許這一天,搬家這個舉動,代表她看開了,她現在這樣想,即便心裡還是懷疑並非如此。詹姆斯死亡不久後,詹姆斯的指揮官曾經從伊拉克打電話給她,掛斷電話後說:「在我對談過的女人裡,大概沒人比她更悲傷。」她那時就冥頑不通,現在仍懷疑自己沒變。
怎麼有人能看開呢?為什麼她沒辦法呢?這個疑問她問過朋友、輔導員、別的寡婦,不過現在除了上帝和希麗,她不再問別人。她能向上帝和希麗問任何事,甚至包括詹姆斯是不是真的死了,因為她仍然看到詹姆斯活得好好的。幾天前,她開車停紅綠燈時,看見詹姆斯開著除蟲公司的卡車,她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詹姆斯厭倦戰爭,所以離開戰區、隱姓埋名,回到堪薩斯州,但先避一避風頭,因此幹除蟲工作來存錢,很快就會回家按門鈴。叮—咚。這些年來她做過各種猜想,最早的一次是雅曼達看著詹姆斯的靈柩時,心裡疑惑那到底是不是詹姆斯。她要證據。她知道詹姆斯的結婚戒指被拿掉了,但是她也知道戒指套得很緊,因此會在手指上留下永遠不會消失的凹痕。她要看凹痕,於是趁別人沒注意時,想取下為了供人瞻仰儀容而戴上的手套。結果她拉手套時大吃一驚,發現手套被膠布黏住固定。於是她開始認為詹姆斯還活著,只是躲藏起來,靈柩裡的是蠟像,這就是為什麼手套要用膠布黏住,這全是一場詭計。她要證明,於是站在靈柩旁,用手指來回摸著手套,要摸出凹痕。
只有希麗能聽到這種事,因為她會用無盡的耐心聆聽雅曼達說話。她教過幾年有情緒管理障礙的孩子,其中有三個孩子在她右手掌的肉上頭留下幾個咬痕,還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在家長教師座談會中掉了一顆牙齒。「妳有強力膠嗎?」那名尷尬的母親拿著牙齒問。因此希麗瞭解,生活充滿困難和悲傷,在堪薩斯州生活亦然。她也是開朗的人,雅曼達正需要這樣的人。她做日常雜務時喜歡哼曲子,雅曼達毫不介意希麗哼曲子,不過有一次例外,當時她漫不經心用輕快的節奏哼國軍送葬曲《葬禮號》。
希麗哼著曲子,跟雅曼達在打包主浴室的物品,突然安靜下來。她看著雅曼達拉出來的抽屜裡的物品。男性除臭劑。男性刮鬍膏。一條剩半管的牙膏。一隻刷毛硬掉的牙刷,幾年沒用了。
「那個抽屜我來收拾,希麗。」雅曼達說。
「什麼?」希麗說,仍盯著看。
「那個抽屜我來收拾。」雅曼達說。
希麗從沒見過詹姆斯,她和雅曼達變得親密時,詹姆斯已經派駐戰區。希麗只有從雅曼達的描述認識詹姆斯:年紀比雅曼達大十二歲,是她生命中最愛的人,是她的恩人。現在希麗也是她的恩人。她曾站在雅曼達身旁,聽著雅曼達面對面跟孩子解釋一切,那天起,她就是雅曼達的恩人。貴絲長得很像父親,三歲。凱瑟琳六歲,這個年紀的她已經會成天擔心母親即將要說的事。希麗勸過雅曼達,別用委婉的說法,別說「爸爸去睡覺了」,別說「爸爸離開了」,要實話直說。「爸爸受傷了。」她開始說,接著房裡出現凱瑟琳的聲音,一聲強烈的吸氣聲。
「他的指甲銼在這裡。」此時雅曼達說,站在希麗身旁清空抽屜。她先拿起指甲銼,再拿起一個藍色塑膠盒,裡頭裝著咬合板。
「那是幹什麼用的?」希麗問,「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不,治療磨牙。」雅曼達說。有那麼一刻,她感覺詹姆斯還活著,在磨牙,她聽見了。
第二章
那名女子是雅曼達.竇思德(Amanda Doster),那天她是那場戰爭的新寡婦。
現在,不再是新寡婦的她,正在家裡等待門鈴響起;在她聽來,叮咚的門鈴聲永遠像是在通知一條生命結束了。
她丈夫死亡的那天,門鈴響起時,她兩個年幼的女兒正在浴缸裡,烤爐裡正在烤餅乾。她開門後看見門口站著人,他們還沒說話,她就迅速完成推估。如果是受傷,軍方會打電話;如果是重傷,會有軍人穿普通軍服來訪;如果是死亡,來訪的軍人會穿比較隆重的A級軍服。而這兩個人,上前問能否進屋談談,穿的正是A級軍服。「我得先處理完幾件事再跟你們談。」她回答。她想保持不慌不亂,這對她很重要。她進入廚房關掉烤爐,她知道等等一定會忘記正在烤餅乾。她列出要辦的事情。她打電話請幾個鄰居過來帶走女兒;她打電話請母親儘快搭機過來;她確定浴室的門關好。最後,她坐到客廳的長沙發上,他們站在她面前報告噩耗。
叮—咚。
這天,站在門口的是六個搬家工人。
「早安!」她對他們說,再次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正常。她有親切的圓臉和捲曲的長髮,除了那雙寡婦的眼睛,現在的她看起來跟丈夫最後見到的她簡直一模一樣。
「我們迷路了。」一名搬家工人說,並且為遲到道歉。他們全部進屋後,她帶他們走遍屋子,同時交代一些指示。
「別碰那件外套。」
「那個旗盒別搬,我來搬。」
「他的軍服我來搬。」
「那個電話我來搬,裡頭還有他的聲音。」
「黑色置物箱我來處理。那些我來處理。」
「好的。」 工頭說。他和其他人開始打包後,雅曼達和前來幫忙的摯友希麗下去屋內的龍捲風避難室,那是一間沒有窗子的水泥房間,在地下室。雅曼達打開燈,有個槍械保險櫃貼牆立著,跟冰箱差不多大。轉完密碼、打開櫃門後,她開始拿出裡頭的物品。
首先是長槍,一共九把。
三把手槍。
一把劍。
幾把刀。
彈藥。
最後是一個密封的木盒,上頭刻著字:「詹姆斯.竇思德(James D. Doster)三等士官長,生於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卒於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詹姆斯在這裡啊。」希麗說。雅曼達對著盒子微笑。
「嗨,詹姆斯。」雅曼達說。
有一陣子,她不論到哪都會帶著詹姆斯。她帶著詹姆斯到公婆家過聖誕節,到阿肯色州一路上都用安全帶固定好詹姆斯。有一天,強烈暴風即將來襲,她帶詹姆斯到希麗家,那次用洗衣籃搬運詹姆斯。
有好長一段時間,她把詹姆斯放在臥室的梳妝檯正中央,那個梳妝檯是兩人一起去買的。有一天,她把一首描寫悲傷與信念的詩用框裝起來,放在梳妝檯上,小心把詹姆斯移向邊緣。又有一天,她買了新的臥室傢俱,把梳妝檯搬到客房,把詹姆斯帶到龍捲風避難室。起初她把詹姆斯放在槍械保險櫃上面,最後擺到裡面,想說這樣就能防火,沒去想她要防止被火燒毀的,是火化後的骨灰。她關上櫃門,轉動密碼鎖,關掉燈,爬上樓梯,開始調適心情,告訴自己,詹姆斯在保險櫃裡,在門後,在黑暗中。現在,她即將離開這棟屋子。就是在這裡,她看見詹姆斯生前的最後一面,並且承諾會在這裡迎接詹姆斯回來。
她也曾經固執要信守那項承諾。最初那段日子,她告訴被指派去協助她的撫卹承辦人員說:「我要永遠待在這裡,絕對不離開。」她也這樣告訴朋友。一開始朋友們都同情,幾個月過去,接著一年過去,接著又一年過去,多數朋友開始失去耐性,不再諒解她如此無止境地悲傷,無法節哀。「悲傷夠了。」一名友人說,「妳必須看開。」或許這一天,搬家這個舉動,代表她看開了,她現在這樣想,即便心裡還是懷疑並非如此。詹姆斯死亡不久後,詹姆斯的指揮官曾經從伊拉克打電話給她,掛斷電話後說:「在我對談過的女人裡,大概沒人比她更悲傷。」她那時就冥頑不通,現在仍懷疑自己沒變。
怎麼有人能看開呢?為什麼她沒辦法呢?這個疑問她問過朋友、輔導員、別的寡婦,不過現在除了上帝和希麗,她不再問別人。她能向上帝和希麗問任何事,甚至包括詹姆斯是不是真的死了,因為她仍然看到詹姆斯活得好好的。幾天前,她開車停紅綠燈時,看見詹姆斯開著除蟲公司的卡車,她很清楚這是怎麼回事。詹姆斯厭倦戰爭,所以離開戰區、隱姓埋名,回到堪薩斯州,但先避一避風頭,因此幹除蟲工作來存錢,很快就會回家按門鈴。叮—咚。這些年來她做過各種猜想,最早的一次是雅曼達看著詹姆斯的靈柩時,心裡疑惑那到底是不是詹姆斯。她要證據。她知道詹姆斯的結婚戒指被拿掉了,但是她也知道戒指套得很緊,因此會在手指上留下永遠不會消失的凹痕。她要看凹痕,於是趁別人沒注意時,想取下為了供人瞻仰儀容而戴上的手套。結果她拉手套時大吃一驚,發現手套被膠布黏住固定。於是她開始認為詹姆斯還活著,只是躲藏起來,靈柩裡的是蠟像,這就是為什麼手套要用膠布黏住,這全是一場詭計。她要證明,於是站在靈柩旁,用手指來回摸著手套,要摸出凹痕。
只有希麗能聽到這種事,因為她會用無盡的耐心聆聽雅曼達說話。她教過幾年有情緒管理障礙的孩子,其中有三個孩子在她右手掌的肉上頭留下幾個咬痕,還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在家長教師座談會中掉了一顆牙齒。「妳有強力膠嗎?」那名尷尬的母親拿著牙齒問。因此希麗瞭解,生活充滿困難和悲傷,在堪薩斯州生活亦然。她也是開朗的人,雅曼達正需要這樣的人。她做日常雜務時喜歡哼曲子,雅曼達毫不介意希麗哼曲子,不過有一次例外,當時她漫不經心用輕快的節奏哼國軍送葬曲《葬禮號》。
希麗哼著曲子,跟雅曼達在打包主浴室的物品,突然安靜下來。她看著雅曼達拉出來的抽屜裡的物品。男性除臭劑。男性刮鬍膏。一條剩半管的牙膏。一隻刷毛硬掉的牙刷,幾年沒用了。
「那個抽屜我來收拾,希麗。」雅曼達說。
「什麼?」希麗說,仍盯著看。
「那個抽屜我來收拾。」雅曼達說。
希麗從沒見過詹姆斯,她和雅曼達變得親密時,詹姆斯已經派駐戰區。希麗只有從雅曼達的描述認識詹姆斯:年紀比雅曼達大十二歲,是她生命中最愛的人,是她的恩人。現在希麗也是她的恩人。她曾站在雅曼達身旁,聽著雅曼達面對面跟孩子解釋一切,那天起,她就是雅曼達的恩人。貴絲長得很像父親,三歲。凱瑟琳六歲,這個年紀的她已經會成天擔心母親即將要說的事。希麗勸過雅曼達,別用委婉的說法,別說「爸爸去睡覺了」,別說「爸爸離開了」,要實話直說。「爸爸受傷了。」她開始說,接著房裡出現凱瑟琳的聲音,一聲強烈的吸氣聲。
「他的指甲銼在這裡。」此時雅曼達說,站在希麗身旁清空抽屜。她先拿起指甲銼,再拿起一個藍色塑膠盒,裡頭裝著咬合板。
「那是幹什麼用的?」希麗問,「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不,治療磨牙。」雅曼達說。有那麼一刻,她感覺詹姆斯還活著,在磨牙,她聽見了。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