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襲園,是用時間養出來的建築,也是可以過日子的美術館
是藝術之家、是茶屋、是食堂,也是一群人的工作場域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李靜敏,
以自然建築的態度,及跨越世代的角度,
用清水模為基底,讓時間慢慢刻畫襲園這棟如山的建築,延續傳承著生命的一切
◆最詳盡的全清水模建築書!從內外空間建構,綠植景觀、本質素材、到老件與木質運用……體驗李靜敏的職人美學觀。
◆最有家宅之味的私人美術館!不只是靜態展示,也將藝術、工藝、建築與生活融合展演。
◆費時四年影像記錄!看時間如何改變一棟房子,也看季節遞嬗裡的建築樣貌。
◆詳盡透視圖!一次看懂建築內部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重點。
◆李靜敏的家大公開!從京都的家,到新竹自宅,窺見設計師的日常生活如何影響一棟建築的建造與涵養。
◆清水模的工法、細部設計、材質、照明、家具……建築的秘密一次分享!
【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座美術館】
襲園,既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棟美術館。這棟建築展現了極度私人的世界觀,不僅是為了探索建築可能,更希望拜訪的人們能因此跳脫對「家」的既定印象,為生活空間找到新的應証。
這棟由李靜敏設計的建築,將地下一層做為自家空間設計的工作室,一樓以上的空間,則成為職人與藝術展出的互動空間,特別的是,從側門進入,即可與料理食堂相遇,這裡,是藝術展出開展時的交流茶會聚集地;同時也是工作夥伴們共食共享的開放式廚房餐廳。從清晨就開始準備的午餐,到五點開動的晚餐,夥伴們可以取用著來自小農的美味,就像家一樣的自在。
【走進建築,像攀登一座山】
在建築裡,經驗一座山。
襲園裡,從一樓拔地而起直達三樓的的書牆,如同山谷懸崖的意象,串連了所有樓層,那是一座立體的圖書館,同時也是環扣動線的關鍵;厚實的牆體,像是一道道山壁穿插在空間中,由2支樓梯所形成的迴游動線,以及錯層的樓地板,皆創造出宛如登山般的空間體驗,而庭院的大樹,從扎地的根部、挺立的枝幹、直到高聳的樹冠,都得踏上不同樓層,才有辦法拼出樹的全貌;獨特的空間,結合了各階段受邀展出的藝術作品,穿插在建築各角落,與空間裡所有的人一起作息,也歡迎不同的人們前來共享。
【時常前來的人,在襲園看見了什麼?】
空間裡的每一個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色。年幼的孩子來到襲園,可以自在地隨坐隨臥,他們可以盡情探索,隨遇而安;歡迎成年人來到一個自己不習慣的感官世界,重新感受環境也感受著自我,重整心中的意念與自我價值;更樂於款待年邁的老朋友,在這裡他們能夠稍稍放下為他人而活的重量,走進藝術的美好,體會土地與蟲鳥的友善,重新回到孩童時代,莫要放棄作夢的熱情。
建築是全新的,骨子裡卻都是充滿歲月的老東西,以及呈現本來樣貌的素材;襲園像是一段生命的舞台,每一個轉折、每一處停頓,都在當下被發現著。時間,在這裡慢慢刻畫,那是一種悠緩的力道,不動聲色地改變一切,也延續傳承著一切。
在這裡,我們不僅僅看到建築的各個轉景與細膩之處,也凝視著生活、藝術,感受這些真實的日子是如何改變一棟建築的氣韻。
本書最後,還將透過清水模的專業介紹,從建構設計甚至工法概念切入,提供清水模設計時需思考到的細節;同時,也介紹全建築所使用的建材、燈光照明的表現,以及家具選用的想法與美學。
作者簡介
李靜敏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負責人
興趣
熱愛極限運動、登山的好手,連帶地自己養的那隻鬥犬也是登山健將,一人、一狗,就這麼消失在深山峻嶺,探索大自然去。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除了大山大水,寫了一手好字,閱讀、茶道、收藏、旅行等,瓜分了他所剩不多的空暇時間,看似截然不相干的興趣,其實是環環相扣,延伸成一條脈絡分歧的長河,在閱讀中看旅行、增加收藏品的鑑定知識;在茶道學習中,體會庭景、建築設計;在收藏挖寶中,撫觸過往時光的美好,釀成好大一片的感動,而且融入生活,隨時隨地能「用」。
設計
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應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散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佈局,來震撼你的感官視覺,解放身心靈。一如,他最為崇拜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相信空間不單單是一個美麗的表象盒子,應該是能被用的,能為身體健康做出貢獻的,能凝聚家人情感的力量。
曾著有《找到家的好感覺》(原點出版)。
序
建一棟房子,似看見人生
這是一個夢想的開始……
最初這塊土地上,只有一圈圍籬,原木色的OSB板圈成的施工圍籬上印著斗大的白字:「這是一個夢想的開始……」時時提醒,我們一直想做的事……那幾年,夜裡下班後總會繞過來這塊基地,佇足於前,望著「斗大的白字」,想像著它未來的樣貌,從購地到付諸勇氣蓋它等了三年,真的建好了,又是五、六年後的事了。
創立一處屬於夢想家的舞台。
打從一開始,襲園就定義為一間美術館,想像中的美術館是職人、小農、孩子、老人家等的社區型美術館,是眾多人的舞台,承載著生活以及藝術的地方,我們冀盼著,也許某一天一個孩子、一位年輕人,或即將步入老年的長者,因為著藝術家投入的情感,因為著建築給予的感受,因為著當下的人生階段,而得到或看見他們想要的。
時常觀察前來的人,在襲園看見了什麼?
年幼的孩子來到襲園,可以自在地隨坐隨臥,他們可以盡情探索,隨遇而安那才是人的本性。一直深信,只有自由的靈魂才會尊重生命。而空間裡的每一個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色,即便是身子低的孩子,也能有他們自己的視野。
這棟建築沒打算拒人於千里之外,它歡迎人們來到這裡,來到一個不是自己習慣的感官世界,感受著環境也感受著自我。重整心中的意念與自我價值;同時,也樂於款待年邁的老朋友,希望他們稍稍放下為他人而活的重量,走進藝術的美好,體會土地與蟲鳥的友善,重新回到孩童時代,莫要放棄作夢的熱情。
我們想要的,是用自然建築的態度,以及跨越世代的角度,來守護這裡。
這棟建築是全新的,骨子裡卻都是充滿歲月的老東西,以及呈現本來樣貌的素材;襲園像一座山也像是一段生命的舞台,每一個轉折、每一處停頓,都在當下被發現著。時間,在這裡慢慢刻畫,那是一種悠緩的力道,不動聲色地改變一切,也延續傳承著一切。
襲園.傳承者夢想種子的園地
人行道與退縮綠帶上,種下了樹木,再過一甲子,大樹會見証生命的奇跡與世代的交替。身為設計者,我們創造了空間,卻也預留伏筆給時間,讓時間得以拉出一個軸線。透過時間,可以成就那個美好,而襲園,就是想要成為那樣的存在。
李靜敏
目次
前言
Ch1.如山的建築,1/2的層層疊疊
OUTSIDE∕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理
東側 寧靜破曉的水平天際
北側 走進溪谷看見心中的山門
南西側 觀照內在的寧靜圍塑
INSIDE∕上樓下樓,移動中盡是風景
B1 Design center‧設計中心
1F 藝廊與夥伴食堂
2F Spark‧會議空間
3F 宿與棲‧多元空間
建築透視∕東西向‧南北向
Ch2.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
食堂 和身邊的人好好吃一頓飯
生活茶 一杯茶一個角落,一瞬觀照
花道‧植栽 自然的一角,建築的微型
書牆 懸崖山徑上的閱讀
藝術‧工藝 人與藝在空間裡迴音共鳴
Ch3.空間的滋養力量—設計師家生活
京都的家 一間町屋,一座京都的濃縮
新竹窩村自宅 靜享生活藝術的來水
Ch4.極致清水模工法+素材、家具與燈光
素材‧家具‧燈光 空間的感知與觸覺
工法∕龍骨梯、懸臂梯 建構迴游的兩種方法
工法∕清水模 回應工藝本質的建築
附錄‧襲園基地資訊
書摘/試閱
Ch1. 如山的建築,1/2的層層疊疊
OUTSIDE/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理
◎北側 走進溪谷看見心中的山門:用建築奉茶,你我共享的美好停駐
打開建築,分享內在風景。
襲園就像行旅途中的奉茶休憩地,奉獻一片無私的風景,予以過路人消暑的涼蔭,予以蟲鳥生存的棲地,用綠意滋潤水泥叢林,為都市讓出那麼一點餘裕與自在。
站在兩條路的交叉口,襲園以無圍牆的設計,向世界分享內在風景,在北立面一退一進的空間盒子中,隱藏著山澗溪谷般的間隙,以及懸空斷崖般的露台,就像大自然也隱藏著無數留白的「間」(空間)。
在結構起降的褶皺之中,還包容著無數精彩細節,谷底有涓流溪水,地表有踞石灌木,而高處的平台則有一尊抱貓的女人雕塑,她垂目側耳,聽風絮語,讓人當下明白,這建築的退一步,是生活的進一步。
撇除自我界線,襲園從改變街道開始,以清透的立面、可穿透的欄杆、手打的石頭鋪面,消彌建築與街道格格不入的落差感。
建築的轉角, 有青斗石與鳥踏木組成椅座,這是吸引過客停留的節點。在這裡坐一會兒,欣賞人行道的風光,吻合清水模調性的安山岩鋪面,每一片都是不規則形,在石片與石片之間,卻以精巧的對位模擬出老青瓷的璺痕。在這送往迎來的一哩路上,佈滿歲月足踏的痕跡。
動線的目的在創造感官經驗。
襲園共有四個門,有車行的門、人行的門,有自家出入的門,也有為訪客而開的門,門的背後各自通往不同動線,每一條動線都是一趟旅行。
不過,襲園卻把最具象的入口藏在地面下,人必須拾級而下,走到溪谷的深處,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從地面到地下,宛如走下山谷,沿途有梔子花、山茶花、梅花、七里香、櫸木、九芎相伴,因四季皆有不同花開,交織的香氣記憶也就越加鮮明。打開耳朵,山谷底傳來淙淙水聲,石階下方的水塘有水瀑打落,水草簇生,不時有豆娘飛來點水,這座擬態埤塘池畔充滿了自然的聲響。
人在抵達建築之前,首先經歷這麼一段愉快的冒險,過程中,感官將逐一打開。這是襲園最戲劇性的入口,卻也是最理所當然的入口。
INSIDE∕上樓下樓,移動中盡是風景
◎1F 藝廊與夥伴食堂:生活棲地,滋養豐富每一日
每一個角度都是觀點。
山從不讓人感覺無聊,那是因為行走在山中,永遠都有下一步,永遠都有新的風景,是那麼地勾引起好奇。對襲園來說,山的形象不只外顯於建築,也隱喻在寸步之間,它用一條動線、兩支樓梯,環扣成沒有盡頭的迴游;在主動線之上,並額外加以數條分岔小道,通往更深的內部。遊走襲園,像是行星繞行宇宙,忽焉在前、忽焉於後,時而仰望、時而俯視,你可以從任何角度切入空間,用任何觀點去解讀它。
襲園的迴游,從天井懸崖的龍骨梯開始,繞過二樓之後,由牆上長出的懸臂梯接力,完成建築動線的主要路徑。最特別是,跨越空間的垂直與左右的懸臂梯,僅以單側支撐嵌入清水模牆中,另一側則因為無欄杆的關係,使得這座樓梯具有平台/椅子/置架等多種迷人特質,上下之間,也經常引人棲坐。
從一樓到二樓、再從二樓回到平面,穿過美術空間、會議室、起居間、食堂,彷彿人從洞穴進入森山,走過嚴峻的懸崖,終於抵達山頂的茶亭,而飽嚐了高處的風景,獲得一番洗滌後,循著山陰小徑走下來,此時,起居室悠然出現,就像一個山裡的小村落,壁爐裡燃起溫暖的火,廚房傳來炊煮的菜飯香,餐桌上熱絡的你一言我一語,人在求道的路上,終究要腳踏實地,回到生活的地方。
生活是整體,不能被切割。
兩支樓梯動線匯聚的1樓平面,襲園定義此處為食堂與起居空間,是所有人每天都必須經過或停留的地方,這個空間注定要成為精神場所,像是森林裡的水澤沃地,所有生物都會本能號召,前往聚集。
打破餐廳、客廳、廚房的配置觀念, 襲園將做菜的廚房、聚伙的餐廳、休憩的起居室,全都整合在一個開放的大場域。空間的序列以廚房中島為起點, 延伸到餐廳區的大長桌,最後來到靠窗的起居室, 襲園採用Carl Hansen&Søn經典矮圓几、加上Shell Chair與CH28等3張單椅組成的生活家具,使動線在終點處靈活迴轉,展現不受拘束的自在感。
在此,生活又回歸成一個整體,不被空間所切割。想像這裡是一個大舞台,同時上演好多齣戲,有的人吃飯、有的人喝茶,有的人選擇蜷坐沈思,有的人則帶著一本書來,席地而坐,躲進另外一個世界。這些演員雖然各有劇本,卻又不時對話、互動,合力完成襲園日常的每一天。
Ch2. 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
藝術‧工藝/人與藝在空間裡迴音共鳴
◎展出三:人造天堂-肉片男孩的奇幻旅行
眼睛窟窿佈滿血絲的男孩,頭上卻頂著一片大自然,而在那層疊的山嶺之間,可見樹蛙、穿山甲、變色龍、貓頭鷹等動物,也有涼亭與橋樑等人工建築,這幅作品是藝術家吳衍震在九份駐村期間所創作,主題環扣著自然與生態,風格雖然跳脫,但理念卻與襲園不謀而合。
具有深厚的陶藝與油畫基礎的藝術家吳衍震,作品多次在美展獲獎。從油畫創作一路走來,吳衍震在2012年後的創作風格急遽轉變,開始大量運用潮流文化裡的各種元素,例如卡通、公仔等,用貼近現代人的語法,表達反思抗議的聲音。
在這一系列作品當中,頂著公仔形象、卻有著叛逆性格的「肉片男孩」,最令人印象深刻。肉片男孩是藝術家吳衍震以自身為藍本所創造, 而角色的命名亦即反應50年代台灣孩子的成長過程,那備受限制與壓抑的環境,宛如任人宰割的肉片一般。透過一連串卡通式的油畫,吳衍震以襲園為舞台,集結歷年創作的各個階段,以「人造天堂」主題,將從小到大在學校、家庭或社會所遇見的種種荒謬,編織成一趟奇幻的冒險旅行。
在這系列的作品中,藝術家以大膽鮮豔的色彩、巨大的冰淇淋,比喻充斥人工甘味的現今社會,並將這些元素對比大自然的花草、動物等,反省人類對自然可敬可鄙的種種作為,同時也提醒著,珍惜現下風景。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